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口有蜜,腹有劍」的唐朝宰相李林甫
時間 2012年05月22日 Tue. PM 06:02:11


   
 

http://www.weide.org.tw/magtxt3/57-mag-012/433-2011-09-06-09-42-55.html
「口有蜜,腹有劍」的唐朝宰相李林甫

指一個人表面對人很好,私底下卻故意陷害對方。

文‧謝欣園


唐朝(六一八到九○七年;約為阿拉伯帝國與東羅馬帝國時期)將近三百年的歷史中,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四十四年(七一二到七五六年),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候;因具有膽識,擁立其父睿宗有功,三子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即位之初,勵精圖治,重用姚崇等賢臣,國家治理得非常好,杜絕了奢華風氣、權貴囂張氣焰;朝政延續了太宗時的清明,卻又更加的繁華,史家稱當時為「開元之治」。

但玄宗自滿於自己的政績,開始追求起了皇帝的極榮排場,寵愛的武惠妃過世後,竟覬覦兒子壽王的妃子楊玉環,找了理由叫她去當女道士,避人耳目。隔年,玄宗就將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

楊玉環集玄宗寵愛於一身,三個姊姊在京城皆有一座府邸,堂兄楊國忠與父親都成權貴;只要博得楊貴妃的歡心,就能得到權力,於是,當時的官員極盡巴結奉承之能事。雖是李家天下,楊家人幾乎權傾一時,唐朝詩人白居易寫的《長恨歌》描述了當時的情況: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圖]
 


玄宗不再對自己要求嚴格,也不再關心政事,一心只在楊貴妃身上,失去了往日犀利的洞察能力。剛開始還能穩定朝政,可是,有位大臣李林甫很會察言觀色,對皇帝想做的事情總提早一步做好,逐漸博得玄宗的喜愛,受到重用。

李林甫與姚崇大大不同,他是一個非常積極取得權位的人,因此,對任何人從來都是笑瞇瞇的,但背後卻藏有別的用心。

例如:朝廷設有諫官來規勸皇帝不好的行為,但李林甫卻反對諫官向皇帝提出建言,還找理由說:「現在政治清明,諸位大臣各司其職,都做得很好,你們還要講什麼?」

李林甫怕正直的諫官喚醒玄宗的正念,拋棄了奢華的生活,那他就不能一人掌握朝政,假天子令以命諸侯。

為了掌握權勢,他會特別注意跟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大臣,如果玄宗想要用他們,他就會找藉口說他們生病或是有其它的缺點,不能擔任這個職務。

恆山王的兒子李適之很有度量,能力很好,因此玄宗任命他為左丞相。但李林甫很嫉妒他,因此假裝找他聊天,請教他對政務的意見,最後,他假惺惺的對李適之說道:「我聽說,華山出產黃金,如果可以開採,對國家政事很有幫助。可是,我太忙了,老是忘記這個事,你如果有機會碰到皇上,可以向皇上提提看。」

李適之相信了他,便向皇上建議開採華山的黃金,玄宗便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皺了皺眉,說道:「這件事情,微臣早就知道了,但因為華山有帝王的格局、聚集了精華之氣,如果要開採黃金,恐怕對您與後代不利,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向皇上提起呢。」

玄宗聽了信以為真,便覺得李林甫考慮周詳,而李適之卻感覺不能讓人信任似的,於是,疏遠李適之,拔擢李林甫。玄宗身旁的忠臣就這樣一個一個的被除掉了。

這種陷害別人的事情日積月累,朝臣都防著他,私下說他是「嘴有蜜,腹有劍」。

而玄宗也因為喜歡甜言蜜語,啟用楊國忠為右丞相,國政更加腐敗。最後爆發「安史之亂」,大唐江山幾乎毀掉一半,他也從皇帝的身分變成難民,軍隊保護著他與楊貴妃、楊國忠,一路西逃。但大軍走到四川後,不肯再往前走,他們一致要求賜死國家亂源楊貴妃與楊國忠,軍隊只願意保護皇帝。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白居易‧《長恨歌》

七年又兩個月的的安史之亂平定後,大唐過往的榮華不再,藩鎮擁兵自重的情況日益嚴重,皇帝幾乎無力控制。晚年的玄宗應該會後悔自己的過度自滿與寵倖佞臣,而讓生民塗炭吧。



[圖]
 


[圖]
 


[圖]
 


● 相關成語

作威作福——出自《尚書》「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辟」指的是君王,「作威作福」用以形容小人因為得寵,壯大自己勢力,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沒人敢指責之意。

 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

狐狸告訴老虎說:「你不敢吃我的,因為天帝讓我當百獸之王,你如果吃掉我,就是違逆了天帝的意思。你不相信嗎?那你走在我後面,看看是不是大家見了我就趕緊躲避?」老虎覺得有道理,於是跟在狐狸後面,果然見到動物們都急速的逃竄,老虎不知道動物們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還以為牠們害怕的是狐狸呢。現指人倚靠某股勢力,而作惡者。

笑裡藏刀——出自《唐書‧李義府傳》

唐朝李義府表面謙和恭敬,跟人講話總是帶著微笑,但他內心狠毒又常嫉妒別人,凡是不合他意的人,都會故意中傷對方。當時人叫他「笑中刀」。

結草報恩——出自《左傳‧魯宣公十五年》

春秋時代的大夫魏武子有個心愛的妾,魏武子生重病後,囑咐兒子魏顆,妾還年輕,以後要讓她改嫁,等到魏武子不久於人世前,卻又改口說要讓愛妾陪葬。後來,魏顆讓父親的愛妾改嫁他人。人家問他為何不遵照父親遺囑?魏顆解釋道:「父親剛生病時,腦袋瓜比較清楚;快過世的時候,他的頭腦已經不清楚。我當然是遵照父親神智清醒時的意願。」

一年,魏顆與秦人打仗時,看見戰場上有一名老人坐在地上把草綁成圈圈,秦人的馬因此被絆倒,打了敗仗。晚上,魏顆夢到那位老人,他向魏顆鞠躬致謝,說自己就是那位愛妾的父親,為了感謝魏顆讓女兒改嫁,而非殉葬,乃以此為報答。後來形容人報答救命之恩,便說「結草報恩」或「啣環報恩(編按:為另一個故事)」,或「結草銜環」。

巧言令色,鮮矣仁。——出自《論語‧子路篇》

「巧」是做工細緻,「令」是形容美好之意,「巧言」是話講得很好聽,「令色」是指對人的臉色都很好看,孔子的意思是說:心中有「仁(編按:對他人好,心中為別人著想的一種修為)」,並不是話講的好聽、臉色保持和善,這樣的人心中反而是比較沒有「仁」的啊。
 








 


 
 

--
※ 編輯: ott 時間: 2012-05-22 18:28:02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1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