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日本 宗教  佛教
時間 2012年03月16日 Fri. PM 04:04:52


   
 

 
日本 Guide
japanguide_tw

 
宗教
佛教


佛教起源於西元前6世紀的印度。佛教的教義就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教誨。其中一支稱為大乘佛教的主要佛教支派北傳到了日本。

佛教是在第6世紀時經由中國與韓國傳入日本的。當時韓國的百濟(Paikche)王朝把佛教文物當作禮物送給日本。佛教很快的受到了日本掌權貴族的熱忱接受,甚而成為新的官方宗教信仰,但是一開始的時候佛教並沒有深入民間,因為複雜的教義對老百姓而言太過困難。

這個外來宗教剛開始的時間跟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之間稍有嫌隙,但日子久了也就彼此和平共存,相安無事,甚至相得益彰。

在奈良時代,大型的佛寺都集中在首都奈良,例如東大寺;這些佛寺對政治有極大的影響力,而這也是西元784年日本政府遷都到長岡的原因之一,之後再於西元794年遷都至京都。然而,反觀日本歷史,這些僧兵對政治的野心,卻是困擾日本政府數個世紀的大問題。

[圖]
 
	
	
	
	
	
	
奈良的東大寺


在平安時代早期,有兩個佛教教派自中國傳入,天台宗是由最澄在西元805年傳入;真言宗是空海在西元806年傳入。日後有很多從天台宗分出的教派。以下我們列出最具重要性的幾個教派:

在西元1175年,法然創立淨土宗 (Pure Land sect)。它的信眾來自於社會各個階層,因為它的教義簡單易懂,而且所根據的戒律是只要大家虔誠信仰阿彌陀佛,就可以獲得救贖。在西元1224年,法然之徒親鸞創立淨土真宗 (True Pure Land sect)。時至今日,淨土宗仍擁有百萬信徒。

在西元1191年,禪宗自中國傳入日本。它複雜的教義相當受歡迎,特別是在武士之間。根據禪宗的教誨,個人透過冥想和戒律可以達到自我啟發的悟境。現在,在日本以外的禪宗信徒,比在日本國內還要多。

西元1253年,日蓮在日本創立了日蓮宗。這個宗派在佛教當中算是個異數,因為它的教誨對其他佛教教派非常排斥。現在,日蓮教仍擁有百萬信眾,而一些「新宗教」就是根據日蓮的教誨而來。



[圖]
 

	
	
	
	
	
	
	
	
鐮倉的大佛


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在16世紀後期都曾徹底討伐過僧兵(特別是淨土宗),幾乎完全阻斷在政府部門中的佛教活動。

在明治時代初期,佛教團體又再一次受到攻擊;因為當時的明治政府偏好神道教,想要讓它成為新的國教;並且曾嘗試將神道教從佛教中解放釋出。

現在,日本國內大約有9千萬的人自認為佛教徒。但是, 宗教信仰並不會直接對一般日本人每天的生活有什麼重大的影響。葬禮通常是以佛教的方式舉行,而且許多家庭在家中放一個小佛壇,為了是要對其祖先表示敬意。

- 2010-08-18
 



 

 






 
 





   
 

http://www.helzone.com/vbb/archive/index.php/t-24632.html

   最澄與空海--天台宗與真言宗
   2004.04.01



[圖]
 


   奈良時代的佛教僧侶,往往以「看病僧」(為病人祈禱加持)身分深入宮廷
   內部,贏得宮廷內掌權女性之庇護後,再逐步登上龍門。玄昉、道鏡可說是
   其代表。玄昉倚靠陰謀詭計,道鏡則憑恃性能力與咒術能力,隱於幕後控制
   朝廷。這兩人均仰賴朝廷女性的力量,才得以擴展自己的教團勢力。桓武天
   皇遷都的背景,目的之一正是想擯除奈良時代宗教支配政治的弊病。也因此
   ,新佛教便應際而生。

   平安新佛教之雙璧,是最澄所創立的天台宗,及空海所開創的真言宗。新佛
   教的特色是不參與政治,在山中建立寺院,僧侶只專精束身修行、鑽研佛經
   與學問。因而新佛教又稱「山岳佛教」。最澄的道場是比叡山(橫跨京都府
   與滋賀縣)延曆寺,空海的立腳點則是高野山(和歌山縣)金剛峰寺。

   同樣身為新佛教開山鼻祖的最澄與空海,有不少共通點。首先,兩人均於
   八○四年渡唐,但最澄是公費「還學生」身分,而空海是自費「留學生」身分
   。「還學生」與遣唐使一起渡唐,一起歸國;「留學生」通常必須在唐國滯
   留二、三十年,從基礎開始學起。理所當然,兩人在唐國所受的待遇,便有
   雲泥之別。最澄在唐國待了八個月半,與遣唐使共同歸國;空海則在唐國學
   了整整兩年密宗後,才踏上歸途。這一年的遣唐使團出發船隊,總計四艘,
   空海搭乘第一艘,最澄搭乘第二艘,第三艘於途中遭暴風雨,只好斷念又駛
   回日本,第四艘則行蹤不明,大概遇難沈到海底了。

   其次,最澄與空海為同一時代的人。最澄生於七六七年,空海生於七七四年
   ,兩人只相差七歲。而且,兩人都在青年時代經歷了山林修行。

   最澄於十二歲入法門,十四歲得度,十九歲入東大寺受戒,卻突然跑到比叡
   山蓋了座草庵,過著山林修行的生活。對最澄來說,比叡山的修行生活是他
   的人生轉捩點。這時期,京城已遷移成功,而比叡山正位於平安京的艮位,
   也就是東北方,鬼門也。桓武天皇聽聞最澄的名聲,便喚最澄下山入京,並
   讓他跟隨遣唐使團入唐。此時,最澄三十七歲。

   與最澄比之,空海是地方豪族出身,十五歲時,為了出仕而上京。十八歲時
   ,考進中央大學寮專授儒學的明經道科。如果朝這條路走下去,空海可以成
   為官僚,可是,他卻遇見一位僧人,受教了「虛空藏菩薩求聞持法」,爾後
   便在四國深山流浪修行。二十三歲回到京城,寫下《三教指南》,評論儒教
   、道教、佛教之優劣,斷言佛教是最勝之道,並宣言將成為佛教者。三十歲
   時渡唐。

   最澄在唐國只能滯留八個多月,入唐之後,立即到天台山台州國清寺受戒。
   達成抄寫大量經典的目的後,最澄發現唐國盛行密宗,便暗地學了一點皮毛
   。由於時間不夠,他對密宗僅知大概,不求甚解。

   而空海是留學生身分,不受時間所限,於是先到長安醴泉寺向印度僧侶學習
   梵文與印度哲學。後來又到青龍寺拜訪當時密宗聖哲惠果大師,短短三個月
   ,空海便學成胎藏界灌頂、金剛界灌頂,傳法灌頂大法,並傳承了大阿闍梨
   的地位。當然,空海在日本時便自行研習密宗長達十多年,經惠果大師點化
   貫通後,才得到印證傳承。兩年後,又隨著遣唐使團歸國。

   由於入唐留學生研習期間規定是二十年以上,空海卻提早歸國,朝廷不允許
   他入京,只好暫時駐留在福岡縣觀世音寺,三十五歲那年才得以入京。

   這時,桓武天皇已過世,失去庇護的最澄為了設置戒壇,只得主動接近空海
   。因為朝廷雖准許天台宗?年度僧二人,但指定其中一人必須是密宗。簡單
   說來,最澄不得不拜後起之秀的空海為師。不料,兩人在度過一段蜜月期間
   ,空海授予最澄金剛界、胎藏界灌頂後,竟然訣別了。

   訣別的主要原因在於彼此的人生觀與宗教觀迥然不同。空海的目標是救濟民
   眾,而最澄卻致力於戒壇獨立。空海寬宏大量,能包容人,對事物看法富有
   彈性;最澄卻極為禁欲克己,寧折不彎,毫無妥協餘地。這可以從最澄與南
   都佛教論戰事件中看出,在這場論戰中,最澄簡直是口不擇言,竟罵對方為
   「粗食者」(原文正是如此,意思是吃得不好)。僧侶罵僧侶為「粗食者」
   ,似乎有點矛盾,但也可以証明最澄的個性傾向偏執氣質。

   兩位大師分袂的直接原因,說來好笑,竟然是「爭風吃醋」。最澄有位愛寵
   弟子,名為泰範。最澄讓泰範到空海處學密宗,沒想到泰範竟醉心於空海,
   不願意回到最澄身邊。為此,最澄寫了一封哀懇信給泰範,要他「回心轉意
   」。結果,空海代泰範回了一封斷交信,兩位大師自此便正式分道揚鑣了。
   站在最澄的立場來看,泰範離他而去,是一種背叛;但對空海來說,即便對
   方是弟子,師家也必須尊重弟子的選擇。

   若要以個人才能來比較,空海理應比最澄棋高一著,然而,綿延不絕且始終
   高踞日本佛教進發基地的,卻是最澄的比叡山。道元、日蓮、親鸞等鎌倉時
   代新佛教的創始者,均出自比叡山。

   在我看來,空海算是一種天才,抽象派(以曼荼羅圖案、咒術為重);最澄
   則是學究氣質,寫實派(以文字傳教為重)。或許,天才底下無天才,也或
   許,天才並非人力可以培育出來的,以至於高野山無法人才輩出,不得不歸
   向文化財保護委員會般的存在,死守著空海的遺產吧。

 
 



[圖]
 



[圖]
 

[圖]
 



[圖]
 





※ 編輯: ott 時間: 2013-12-26 19:34:57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15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