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卡介苗
時間 2012年12月14日 Fri. AM 07:18:22


       
     
   
 


http://zh.wikipedia.org/wiki/卡介苗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簡稱BCG)是用於預防結核病的疫苗,由減毒活牛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bovis)所製成;牛分枝桿菌在特殊的人工培養基上,經數年的傳代,喪失對人類的致病能力,但仍保持有足夠高的免疫原性,成為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結核的疫苗,也可避免一些腦膜炎發生。


歷史

卡介苗疫苗的發明是來自牛痘的經驗。1882年德國的柯霍(Robert Koch)首次發現結核桿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卡邁特(Calmett)與他的助手介嵐(Guerin)研發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上[1]。一開始市民的接受程度並不踴躍。在呂貝克,240嬰幼兒接種了疫苗,在10天內竟造成72個嬰兒死亡。但後來發現,卡介苗經管已被一株儲存在同一個孵化器內的菌株污染,並導致法律對廠商的卡介苗採取行動[2]。

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最經常使用的是由三角肌外緣皮內注射,接種時有灼痛感,一般會在注射部位形成疤痕,稱之為卡疤或卡痕。卡介苗的效果在近三十年來倍受質疑。在歐洲,結核病盛行率在卡介苗廣泛應用之前己明顯下降,從沒有廣泛使用卡介苗的北美,結核病的盛行率也自然下降。廣泛應用卡介苗數十年的國家,如印度和中國,結核病的盛行率並沒有因為卡介苗的使用而下降。多個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無法證明卡介苗可以預防肺結核。目前比較肯定的是,卡介苗可以預防嬰幼兒的進行性原發性感染(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結核性腦膜炎和栗粒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還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但不應作為控制結核病的主要措施。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

效果差異



[圖]
 
日本卡介苗接種的器材(4-5厘米長,有9個短針),顯示出與卡介苗安瓿(ampules)和生理食鹽水


[圖]
 
接過卡介苗的手臂


卡介苗一直以來都有所謂的效果差異。在不同地理環境的臨床試驗具有不同的實驗數據,在英國的保護作用60至80%。越接近赤道,療效愈差。


效果差異原因

一些可能的原因已提出但還沒有得到證實。
接觸肺結核的頻率背景
卡介苗菌株遺傳差異[3]
受種人的種群遺傳變異
由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干擾
干預並發寄生蟲感染

應用

美國從未使用過大規模接種卡介苗
1953年到2005年期間,英國曾推廣普及卡介苗接種。
1948年,印度廣泛推行卡介苗接種,是第一個這樣做的非歐洲國家。
自1967-1968年起,巴西就開始全民防疫注射卡介苗,並將實踐持續到今天。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卡介苗於出生時必須接種,12歲時再行接種一次。
在台灣,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身體狀況正常即可接種,至國小一年級,學童無卡介苗疤痕者且皮膚結核菌素測驗陰性反應(<10mm)予以補接種。
在澳門,目前只在出生時接種一劑。
在香港,初生嬰兒會接種一次。以前會為小學生做結核菌素試驗,如反應是陰性便再接種一次。2000年起取消為小學生再接種,因為研究表示再接種不會加強抵抗力。[4]
卡介苗注射膀胱灌注療法還被用做治療膀胱癌,用來以降低腫瘤復發率,但所用的卡介苗是特殊的,不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5]。


 
 

--
※ 作者: ott 時間: 2012-12-14 07:18:22
※ 編輯: ott 時間: 2012-12-14 07:21:48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4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