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郭臺銘的“煉獄”
時間 2012年12月27日 Thu. AM 09:20:55

       
     
   


http://big5.huaxia.com/tslj/rdrw/2010/06/1943395.html


郭臺銘的“煉獄”
華夏經緯網   2010-06-21 12:50:27   
	


    他用近乎軍事化的方式管理著80多萬大陸員工,他自比成吉思汗,但他卻不知道如何讓一名年輕工人放棄自殺的想法,以及應對洪水般的社會輿論的道德拷問。

    血的代價撕開了全球最大代工製造帝國的神秘面具,一個由封建式統治與現代管理體制雜交的混合體如何被自身的增長模式所反噬?——無關道德批判

    作者:方儒

    [編者按]或許只有處在郭臺銘的位置上,才能部分理解這位一向強悍傲慢的60歲老人此刻所面臨的“郭氏困境”。他締造的全球最大最成功的科技代工製造集團去年銷售收入高達600多億美元,在財富500強中排第109位,他用近乎軍事化的方式管理著80多萬大陸員工,他自比成吉思汗,但他卻不知道如何讓一名年輕工人放棄自殺的想法,以及應對洪水般的社會輿論的道德拷問。

    這的確很難。“因為沒有辦法阻止這些事情一再發生,在過去的兩個月裏,我很害怕晚上11點後或者淩晨接到電話。”5月26日,面對包括本刊記者在內的300多位中外媒體記者,郭臺銘說。

    從1月23日一名19歲的青年工人馬向前跳樓自殺身亡以來,最近的4個多月時間裏,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在台灣統稱鴻海科技集團,在大陸稱為富士康科技集團)位於深圳龍華的工業園裏已經發生了12起這類悲劇,其中死亡10位,受傷2位。如此密集的不尋常事件讓郭臺銘和富士康被迅速推到了道德的被告席上。

    郭臺銘的困境至少說明瞭一個被多數人忽視的事實:管理一家勞動力密集型的傳統製造企業越來越不快樂了。富士康事件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從卓別林到馬克思共同抨擊的無情的資本主義工廠,並再次鉤起人們對血汗工廠的不快回憶。這令一些中國企業同樣不安,比如玖龍紙業。事實上,華為也曾經發生數起員工過勞死或自殺事件。

    我們無意在此繼續關於世界工廠如何轉型、新一代農民工心理問題探究和企業社會責任的討論,也無意于繼續做純粹道德批判,在更大程度上,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管理失敗的故事——

    他被賴以成功的舊有增長模式所“陷害”。對規模與低成本的迷戀,是富士康成為全球最大科技代工製造商的不二法寶,但這也註定讓其無法擺脫對廉價勞動力的依賴和渴求。

    習慣於用錢解決一切的郭氏思維。過高的撫恤金“意外地”成為自殺事件連發的難以明言的誘因,其背後,是郭臺銘長期以來以金錢來處理危機的慣性思維,從而將更深層次的問題掩蓋。從另一方面而言,這也讓極端追逐商業利益成為富士康的“宗教”,從而讓缺乏組織關懷和信仰救贖的年輕一代工人很容易形成金錢至上的人生觀。

    作為典型的東亞企業文化代表,郭氏的富士康可視作封建帝王式的高度人治與西方現代科層管理體制的奇特混合體。一切都由“郭總裁”決策的管理方式,也讓所有的決策道德風險均集中于郭一人之身,他的龐大的官僚體系只能被動地旁伺聽命,而無法在危機出現後主動提供更有效更好的緩衝或釋壓的解決方案。

    正是這一切,讓郭臺銘自己成為眾矢之的,並背上了十字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受到如此口誅筆伐的拷問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其長期以來不友好的公共溝通介面所致(郭現在甚至被稱為“劊子手總裁”)——再沒有比人人皆可拿起的道德批判的話語權武器,更能輕易擊破這個看似強大且不透明的商業帝國的倨傲了。

    在某種程度上,郭臺銘只能被迫選擇獨自面對一切。

    5月26日,在深圳龍華的富士康工業園裏,被300多名中外記者圍攻的困境剛過,6月8日,台北土城,在鴻海的股東會上,郭臺銘更被眾多小股東惡言質詢。在過去的股東會上,郭臺銘每每意氣風發,自豪于超高獲利,但今年以來股價重挫超過26%,讓他抬不起頭來。在會場外,更有數十位勞工團體代表,手持著“不要劊子手總裁”、“不賺血腥錢”、“工人監督富士康”的標語,和一張張燃起的冥紙,大聲吶喊郭臺銘要給中國底層工人們一個交代。

    股東會場內,郭臺銘面對一個個問題,則慢慢找回了發球權,不再一味被動受攻。他重拾了慣常的威嚴語氣說,這段時間他發現了許多不實報道,威脅說還會再告台灣媒體。讓台下記者覺得,郭似乎並未就此領到教訓。

    郭臺銘只知道需要馬上做些什麼,以彌補和回應這些被指責的過失。

    這包括第一次向媒體開放參觀位於深圳龍華的富士康工業園,加裝150萬平方米的防護網,開通員工熱線,邀請了僧人到工廠做法事以及迅速出臺的對大陸80多萬工人平均20%的漲薪方案。

    但郭臺銘過去對主動要求加薪的員工,總是非常反感。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個故事是:全世界的公雞每天早上都會起床啼叫一番,每只公雞都以為太陽是自己給叫起床的,認為別的公雞都沒有功勞;可是事實上就算沒有公雞啼叫,太陽還是一樣會每天升起。故事裏的含意是,他希望讓那些要求加薪的員工了解,鴻海日益茁壯,絕對不是一個人出風頭,要斷了這些員工想加薪的念頭。

    宏碁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是郭臺銘20年的老朋友,他對《環球企業家》說,“一家企業愈成功,應該員工薪資愈高,工作時間愈短。應該很高興員工拿得更多,絕不能抱怨。”

    雖然郭臺銘給薪水很小氣,但自跳樓事件發生至今,他為了息事寧人,撫恤金卻給得很大方。這是在富士康內部,一直是不能說的秘密。富士康至今沒有公佈撫恤金明細,但據本刊了解,最高已達40萬元人民幣。

    如果按一名普通工人的每月工資900元人民幣、加班費約1500元人民幣來計算,40萬人民幣真是天價,一輩子才賺得到。

    這段時間一直跟著郭臺銘進行危機處理、鴻海執行副總裁程天縱對《環球企業家》說,郭臺銘給撫恤金的原意,是想讓自殺員工的家人拿點補償。不過,萬萬沒想到卻產生了某些不良的副作用。

    在6月8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郭臺銘用幻燈片展示了一位意欲自殺的員工手書給父母的信。信中寫道,現在我準備從富士康樓上跳下去。你們不必傷心,因為富士康會給你們一些補償。這是你兒子能回報你們的唯一方式。這名打算自殺的員工因為發現及時而被阻止。

    “全部12個員工,沒有一個人跳樓的原因是跟工作相關,跟薪水相關。”郭臺銘在股東會上自辯。根據深圳的規定,僱主為非工作造成的死亡、傷害撫恤,只需提供大約1萬多元。而富士康的撫恤金顯顯然大大超過這一數字。

    5月底,富士康內部傳出一個過勞死的員工,家屬直接開口向公司要求25萬撫恤金。另外,最近也有很多員工打電話到富士康園區裏的關愛中心,直接開口詢問賠償金額。“這有可能造成全國性示範。”一位富士康高幹對《環球企業家》說,如果用“賠償”來執行,後果會不堪設想。

    6月8日,郭臺銘宣佈,撫恤金不再發放。

    如此意外效應,歸根結底,是因為郭臺銘總是相信能夠用金錢解決一切麻煩。

    在3年多前的台灣前《壹週刊》記者臧家宜恐嚇案件中,郭亦曾主動開口允諾一筆鉅資,試圖買下臧家宜撰寫的一本揭密郭臺銘私人生活的書的版權,阻止其出版。

    郭臺銘于2008年再婚,年輕妻子曾馨瑩如何贏得青睞?郭臺銘自己就說,“在她身上我聞不到錢的味道。”的確有太多人是因為錢而接近郭臺銘,他自己也習慣用錢來解決問題。

    去年,富士康員工孫丹勇自殺,郭臺銘同意一次性支付36萬元人民幣賠償金,更對孫丹勇父母承諾,會照顧他們一輩子,每年給3萬元人民幣的安家費。郭希望讓其家屬拿到錢後不要再吵再鬧,但這卻反而成為變相鼓勵自殺潮的起點。

    富士康法務部此前擬出一個文件,希望讓所有員工簽署。條約大意是說,今後的自殺者,不能領取超過法定之外、多出來的撫恤金,家屬絕不向公司提出法律外要求。不過,郭臺銘在記者會上卻說,“我打了一個X!”他稱,這一條約不會正式執行,他不會叫所有員工都簽署。

    如此言出反復和措施失當,再清楚不過地表明郭臺銘在應對此次自殺危機時的被動和困窘。

    失控

    一切的一切,都跟郭臺銘的管理風格有關。從他整個危機處理的過程中,可以窺見。

    5月26日,郭臺銘在深圳龍華面對中外媒體的這天,平常在上海上班的胡國輝,在半夜三點被叫起開電話會議,一大早即飛抵深圳。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變化抵不上一通電話。”這是眾人熟知的郭語錄。富士康的所有高管都已經適應了郭臺銘特有的“手機管理”方式。在以往,每到週日,郭往往會打來電話,寒暄之後,會詳細詢問一週的業務情況,即使跟隨郭數十年的資深高管,每次亦如臨大考,詳細準備。而平時,郭臺銘會在車上把某些想法和看法立刻打電話給高級主管們,到達某地後迅速開會,討論某項目是否可行或是否投資,富士康的高管們亦因此養成了快速反應、快速執行的商業素養。

    現在,富士康的所有高管的手機更是24小時保持待機狀態,隨身帶著充電器,因為不知道郭會在什麼時候打電話進來。

    5月22日晚上,郭臺銘召集主要高管在龍華開會,討論應對自殺危機方法。每個人卻都面面相覷,沒有人能拿出徹底解決的方法。“把我從樓上丟下來也好。”郭臺銘說,他沒有把握會不會再有下一個自殺案例。這樣的喪氣話,過去是不可能從郭臺銘口中說出來的。他說這話的時候,額頭猛流著汗,毫無慣常的威風。“一個月來,我每天晚上只睡4個小時。”郭說。

    5月22日起,富士康各廠區開始執行“安心項目”,希望“每個晚上都平安”。不過,不到48小時,就發生第十一起員工跳樓案件。

    富士康找了兩岸很多心理專家到龍華,甚至還刻意在中外媒體面前開了一場意見溝通大會,但到了5月26日晚上,就發生第十二起員工跳樓。

    看起來,郭臺銘做的任何努力都毫無效用。再多的手機管理,再強的企業執行力,面對這種非商業性挑戰,全都不再適用了。“第1跳第2跳我就應該注意,直到第5跳,這是我的失職。”郭臺銘稱。

    郭臺銘之前常常說,富士康成功的關鍵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但現在這個排序看來要重新改寫了。這麼多年來,郭臺銘可能沒有認真想過,每天在生產線上要舉起三千次手臂、常常被保安無理斥喝、住在擁擠宿舍中的一個個員工,也是別人的兒子,也是別人的女兒。

    郭臺銘一歲多的小女兒妞妞,最近在台灣打疫苗,身體很不舒服。她對著電話向老爸爸大哭了30分鐘,不能陪在心肝寶貝身邊,郭臺銘說自己的心都碎了。

    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承認,沒有認真關注中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的變化和90後年輕員工增加引發的勞動力人群結構變化,是其這次得到的最寶貴的人生教訓。

    “他集超級業務員、超級工程師于一身。”台灣大學國際企業係教授李吉仁說。為了訂單,他可以自己換上工作服跑到第一線開發模具,也可以飛越太平洋到客戶公司,放下身段等對方接見。

    郭一個人能做這麼多事,確實是超人。他顯然希望這成為由他締造的這個富士康帝國的基本文化。

    金融風暴後,郭臺銘選擇重回第一線。他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他的秘書不僅要提醒老闆開會時間,還得提醒老闆什麼時候該進食、該休息。

    這樣的工作節奏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適應。一位前龍華廠的臺籍高管對《環球企業家》回憶說,那時往往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好不容易可以回宿舍休息,但有時半夜一兩點會接到郭臺銘下飛機的電話,立刻就又被叫回辦公室開會。

    在郭臺銘看來,下屬和員工能夠接受這種文化,因為每個人都會希望賺到更多金錢。“80%到90%的員工都喜歡加班,多賺點錢,將來可以回鄉買房子。”這是郭臺銘在股東會上的最新說法。

    郭為什麼這麼重視時間?就是為了富士康的“日不落”的生產流程。

    高科技的競爭,已經成為時間的競爭。誰能早一個月推出新品,就能取得市場的先發優勢。富士康現在能夠做到,在美國舊金山接到一個手機訂單,可以在48小時內開出完整模具,而競爭對手往往要花一個多禮拜才能做到。48小時中,美國與深圳兩地,好比一場接力賽跑,毫無時差影響,直到使命達成為止。

    這種一直處於超限狀態的運營方式,正是成就今日富士康的秘密所在,但問題是,在把富士康日益打磨成一台高度控制、高效運轉的精密機器的同時,也讓每位員工被“機器化”,或者說“零部件化”。現在?也許到了停機檢修的時刻了。

    鐵血

    從某種程度上說,對於需要以龐大規模和極低利潤率來求得生存的代工商而言,郭臺銘的高度控制和極端主義的做法,也許是最適合富士康這類企業的管理方式。

    現在的富士康有多大?整個集團,從不起眼的電腦機殼、連接器、電路板、準系統,到智慧手機、數位相機、筆記本電腦、網路通訊產品、液晶面板與電視、遊戲機、半導體設備、LED等,完整串起了整個高科技產業鏈。而這些,正依賴於數十萬廉價勞動力的流水線作業。

    “很多日本朋友問我,郭臺銘究竟是何方神聖?我都說他就是當代的成吉思汗。”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對《環球企業家》比喻說。

    2009年11月,郭臺銘決定砸下1650億台幣,買下奇美電子,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大金額的企業購並案。新奇美整合了富士康與奇美兩大集團實力,已超越友達,衝上液晶面板世界第三大地位,僅次於三星與LG。

    郭臺銘最著名的經營哲學是:市場中只有第一名能賺大錢、第二名有點錢賺,第三名有時賺、有時虧,第四、五名都已是小賺大賠。因此,富士康永遠要做前三名,並且儘快成為第一名。

    單就旗艦公司鴻海精密來說,2005年的營收僅僅6756億台幣,到了去年,則已成長至14200億台幣,五年內成長超過兩倍。如果時間拉得更長,鴻海在20年內,從一家只有20億台幣營業額的中小企業,已蛻變成為年營收19600億台幣的全球代工大老虎。

    郭臺銘透過“One stop shopping”策略,讓歐美客戶一次購足,使得鴻海毛利率硬是比代工同行高出一截。以今年第一季的8.7%來說,就比全球前兩大筆記本代工廠,仁寶的 4.21%,還有廣達的3.21%,明顯優秀得多。

    去年雖然歷經金融風暴,但鴻海集團總獲利則達756.8億台幣,超過2008年的551.3億,可以建起五座國家體育場(鳥巢)。以大陸來說,富士康集團在2008年的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3.9%。

    程天縱曾任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他貼切比喻說,“這集團一年可以長出一個德州儀器。”

    以剛剛進入的筆記本電腦代工來說,目前就已拿下HP與DELL的大訂單,約在500萬台之譜,預計到了明年,總出貨量上看2000萬台,全球市佔率接近1/10,讓仁寶、廣達如芒刺在背。

    也因為“鴻海科技集團”在大陸皆以“富士康科技集團”為名號,使得國內媒體常常把鴻海旗下的子公司、專做手機代工、在香港掛牌的富士康國際控股(FIH)與之搞混。FIH最近一年,因為諾基亞抽單、智慧手機轉型不順,股價大跌了好幾波。使得一些媒體把FIH的問題,衍生為整個集團的問題,甚至是造成員工跳樓的原因之一。這顯然是誤讀。

    廉價且充沛的中國勞動力、幾近軍事化的工廠管理、日不落的生產流程,創造了富士康龐大帝國霸業。毫無疑問,是郭臺銘的個人風格塑造了這一文化。

    今年60歲的郭臺銘,祖籍山西省晉城市,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台灣的高科技大亨,不是碩士就是博士學位,但郭家三兄弟,郭臺銘是“中國海專”畢業、郭臺強與已過世的郭臺成則是“華夏工專”畢業,只具有比大學還要再低一階的專科學歷。郭臺銘的父親郭齡瑞,是台北縣永和市派出所的一個小警察,從小對兒女採取軍事化教育,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今天郭臺銘管理公司也採取同樣的準軍事化管理,無疑深受其童年的影響。

    富士康的員工常說,郭臺銘罵起人來就像軍隊裏的大將軍一樣,架勢威嚴十足,就算是身價百億的高管,也會罰站好幾個小時。這些細節,郭家的鄰居回想起來,和當年郭父教訓兒子的“鐵血教育”如出一轍。

    為什麼要罰站?因為在會議中或是工廠巡視中,郭臺銘會臨時要求主管口頭報告,如果是沒辦法完整回答,郭就當場不給經理面子。經理如果想繼續呆在富士康,如果想分得股票,就得接受這樣的方式。“基本上,我們都把郭老闆當皇帝看待。”富士康一位台灣中級主管對《環球企業家》說。

    儘管嚴苛,儘管像軍營,但富士康的分紅及配股都比其他高科技公司多,這成了其能夠不斷吸納人才的主因。

    以一個進富士康台灣總部三年的專員來說,只要表現優異,雖然平常的薪資僅僅3至4萬台幣(約合6500元至 8000元人民幣),並沒有比其他公司好,但是只要表現優異,年底能分到5000至1萬股鴻海股票並非難事。照目前富士康的股價計算,光是股票就值上70 到150萬元台幣。大部分員工確實是衝著富士康誘人的股票分紅而到鴻海上班的。

    “鴻海的文化,是有嚴厲執行力,又有高度激勵。”程天縱對《環球企業家》說。

    每一年的富士康尾牙(即年會),郭臺銘都會刻意等到除夕前一天才舉辦。因為他要等所有科技大廠都辦完尾牙,知道它們最大的獎項是什麼之後,再決定富士康的抽獎的金額——它一定要是全台灣最高的。歷年送出的股票都在價值3000萬台幣以上,由此營造出富士康的“幸福”印象。但是,這樣的高額股票紅利,並非普通底層員工有機會得到。

    馴化
 

    這麼龐大的帝國,除了郭臺銘之外,他身邊的五虎上將,包括盧松青、遊象富、戴正吳、徐牧基、簡宜彬等五位副總裁,則是為他打天下的團隊。他們手下每一個事業群的營收規模,已達7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共治連接器事業群的盧松青與遊象富,可說是與郭臺銘在事業上的桃園結義兄弟。由於年資久,兩人身價也是在鴻海內部最高,更多次進入台灣前五十大富豪之列。盧松青與遊象富加入鴻海征戰20年,連接器事業群雖然不是營收最大的單位,卻是“製造鴻海”跨入“科技鴻海” 的關鍵。

    戴正吳負責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事業群,則深得主要客戶SONY的歡心,包括PS與PSP各款系列遊戲機,以及搭載準系統的液晶電視。以生產基地山東煙臺來說,也已有10萬人以上的規模。

    徐牧基負責的模具事業群,則是鴻海競爭力的根源。在山西晉城,是鴻海開發模具的秘密基地。

    簡宜彬,則是五人之中最年輕的,旗下的電腦產品事業群,也是營收規模最大的。他主要負責的惠普訂單,從桌面電腦到筆記本,佔鴻海營收比重愈來愈高。



[圖]
 




[圖]
 
遊象富,集團財務長的親近的人,[NwinG]連接器事業群總經理。




[圖]
 
戴正吳,[CCPBG]消費電子的總經理,來自台灣大同集團


[圖]

徐牧基先生参观  城市规划展览馆


[圖]
 
簡宜彬在鴻海集團迅速崛起


    除了五虎上將外,包括程天縱、蔣浩良、段行建、曹治中、李廣益、鐘依文、杜家濱、呂芳銘、陳偉良、胡國輝等,則是近年來陸續加入鴻海的外來高管。

    程天縱分析,鴻海這樣的成長速度,自己培養的人才數量,一定跟不上,所以要趕快找外頭的人,“更關鍵的是,無論從哪來,他們都要迅速融入鴻海文化。”

    程天縱回憶說,他剛進鴻海的第一年,B5大小、約200頁的筆記本,滿滿記了4本,其中大半是郭臺銘的親口指示,“只要他講了,我就速記下來,不斷咀嚼思索。”

    和程天縱的經歷一樣,每一個在外呼風喚雨的大將軍,到了鴻海,都要從菜鳥做起。

    鴻海內部不成文的說法是,三個月是一關、一年是一關,三個月關卡是要習慣郭式領導,一年關卡則是要學會做事方法、組織結構、高度紀律。期間如果不能夠順利磨合,就算郭臺銘不叫你走路,自己也會受不了,乖乖遞出辭呈。“親朋好友當初都說我沒辦法在鴻海活很久。”程天縱說,他在惠普20年、德儀10年,習慣了外商的溫潤文化,因此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能在這唯“郭”獨尊的企業待很久。

    關鍵是每一位在外吒叱風雲的元帥,在郭臺銘跟前,把自我都壓縮到最低,都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我就是抬轎的人。”現在的程天縱,他自承非常了解自己的角色,“企業家是坐轎子的,而且要讓他坐得舒服。”

    沛鑫董事長曹治中則對《環球企業家》說,鴻海最大的好處就是團結,高階將領們彼此合作起來,跟官階、身價、年齡都沒有關係。

    同時,郭臺銘也很懂得制衡。為了不讓某一個諸侯獨大,他採用“2 in a box”“3 in a box”的方式。

    來源:環球企業家

 

 
 

--
※ 作者: ott 時間: 2012-12-27 09:20:55
※ 編輯: ott 時間: 2012-12-27 09:48:18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7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