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2-09-21

《经典传奇》是一档大型化的历史人文故事节目,故事人性化讲述,同时力求新的突破。节目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选题的"升级",选题集中在重大历史问题,时代人物,动人心魄的­政治军事斗争,离奇事件。













杜月笙墳墓  
●文‧攝/鄭維棕                   

 被稱為「上海皇帝」的 杜月笙(1888-1951),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他出生在江蘇川沙(現為上海浦東區)高橋南杜家宅。

 四歲以前,杜月笙的母父相繼去世,由其繼母和舅父養育。十四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常常與流氓、歹徒為伍,又嗜賭成性,後來竟被開除。隨後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並拜青幫陳世昌為父。而陳世昌原本是小東門一帶的流氓頭子,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系,杜月簧獲得機會進入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子黃金榮的賞識,成為其親信,並由佣差升上鴉片提運,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杜月笙因善交際,勾結軍閥,使他成為鴉片提運中最有勢力。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成立「三鑫公司」,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並與黃金榮、張嘯林被稱為「上海三大亨」之一。並一度擔任法租界商會總聯合會主席。

  1927年4月,杜月笙與黃金榮、張嘯林組織中華共進會,為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也因此,杜月笙獲得蔣介石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後,他擔任陸海空總司令部顧問,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和行政院參議。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通過結交金融界徐新六、唐壽民等著名人士,他的銀行業務頗為興旺。

 以幫派組織搞活動的杜月笙,1932年,開始組織「恆社」, 1933年2月25日,舉行開幕典禮。杜月笙自任名譽理事長。「恆社」之名乃取「如月之恆」的典故,「恆社」名義上雖然是是民間社團,主要的目的為「進德修業,崇道尚義,互信互助,服務社會,效忠國家」為宗旨,但實際上暗的卻是幫會組織。杜月笙更借此廣收門徒,使自己的勢力擴大。


 盧溝橋事變時(1937),上海人民大力投入戰場,杜月笙也參加了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更兼任主席團成員及籌募委員會主任。他積極參與勞軍活動,籌集大量物資,送到抗敵後援會。並弄到一些軍中急需的通訊器材、裝甲保險車送給抗日將領。使他的影響力更為深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杜月笙遷居重慶,並在此建立恆社總社,向後方發展勢力。他也組織中華貿易信托公司等,與淪陷區交換物資,借此中飽私囊、壯大自己。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杜月笙在1945年9月初再度返回上海,除了藉此重整旗鼓外,更重新建立自己的影響力。而這時,各租界陸續被收回,國民黨勢力已經可以公開活動,這時,杜月笙所帶領的幫會,在國民黨中,作用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隔年12月,上海參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雖然以最高票當選議長,但因國民黨不再像以往那樣支持,使得杜月笙「知難而退」,在當選後立即辭職。

 在國民黨抗戰勝利以後,財政問題異常嚴重, 1948年,蔣介石為了挽救嚴重的財政危機,派他的兒子蔣經國到上海,實行財政改革,蔣經國發行金圓券,要求民間將所持外幣及金銀一律兌換成金圓券。然而,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卻沒有完全依照蔣經國的規定照辦,被蔣經國逮捕,並被判了六個月徒刑。而原本自認為在上海相當有影響力的杜月笙,突然明白自己在上海「大勢已去」。1949年5月1日,杜月笙攜家遷居香港,並在1951年8月16日在香港病逝。

 而據老一輩汐止人所述,在汐止的這座杜月笙墳墓,並非杜月笙真正「葬身」之處,而是其「衣冠塚」,據民間所說,杜月笙在台灣曾經有「紅粉知己」,在杜月笙去世以後,為了悼念這位過去叱吒風雲的「上海皇帝」,紅粉知己乃將其衣冠葬於此,因此才有汐止這座舉世無雙的墳瑩。至於其真實性何如,則還有待歷史考證。


[圖]

	
	
	


 
 


[圖]

入口處放著杜月笙的簡介。






[圖]

此牌樓有蔣中正為杜月笙所提的「義節聿昭」四字。(1993年/鄭維棕攝)。
 而受到秀峰國小擴建影響,這座牌樓所在地已經被化為秀峰國小的操場,牌樓並已經被拆除。  





[圖]
 
被拆除的牌樓直接重新貼在墳墓壁上


[圖]
 



[圖]
 
他的夫人姚女士的墓。



[圖]

右上角是杜先生的墓,左下方的他的夫人姚女士的墓。














※ 編輯: ott 時間: 2013-06-25 06:12:04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