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2012-10-30
"林貴真
〈閱讀力、思想力、創造力〉
叫《讀書會加油站》太沉重,何妨說這是一本「生活寫真書」。
十年前,出版《讀書會任我遊》,遊走「讀書會」,開出生命第二春。
那時,我說參加「讀書會」之後,讓我滿載生命的律動:
因為有風,樹就律動起來
因為有水,魚就優游起來
因為有翅膀,鳥就飛翔起來
因為參加「讀書會」,生命跟著律動起來
十年後,出版《讀書會加油站》。經驗是最好的權威。我從參加「讀書會」到帶領「讀書會」,後來組織「讀書會」到設計「讀書會」培訓課程。
因為「爾雅書房」成立
因為來訪客人不同
有教師團體、有家長團體、有學生團體、有社區團體、有上班族群......
聽歌、讀詩、繪本、動畫、聊時事、看電影
悠遊書房,書房悠遊
傾聽、接納、提問、對話、討論、回應
每一場「戲碼」都是遇合,每一次遇合充滿感動
智慧火花盡在其中
《讀書會加油站》不是什麼教戰手冊,我仍然認為閱讀和閱歷是信心的來源,魅力自在其中。而書寫是最好的整理,記憶和感動就在其中。譬如:
有一張剪報一直放在我的檔案夾裡──〈總想起,他們下車的背影〉,被記錄的人有王永慶、趙寧、老瓊、吳舜文、趙耀東、黃大成......
人生有如列車,每人有不同的終點,旅途中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有人離座後就被遺忘,有人下車後仍受到同車者的懷念追想......
不記得是誰描述的「背影」:「既真切存在,又無法觸及;既有離別之形又具離別之情;既有視覺上的感知力又有情感上的震撼力。」我深有同感。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背影」,要被人記得什麼?「我」要留下什麼?其實也是人生命題中最根本的問題:到底「我是誰」?
提到文天祥,〈正氣歌〉就出現。
提到李白,「詩」和「酒」就是他生命兩大要素。
提到林肯,解放黑奴的慈悲胸懷自然流露。提到松下辛之助,日本「經營之神」美名在外。
提到希特勒、提到拿破崙、提到愛因斯坦......。「背影」成為時間的影像記錄者和見證者。此時,讓我想起隱地先生的一首詩──〈背影〉:
生命中的每一天
像翻過山頭的背影
複製羊 複製牛 複製人
時間可以複製嗎
時間不老
會老的是人 以及
人組成的世界
擁抱我們的人
最後 都成為翻過山頭
愈行愈遠 看不見的背影
我們是時間的背影
歷史是我們的背影
節錄自〈閱讀力、思想力、創造力〉,《讀書會加油站》,爾雅出版社,2010年11月。"
類別
人物與網誌
授權
創用 CC 註明出處授權 (允許重複使用)
http://news.gpwb.gov.tw/book.aspx?yd...Xo1HZbW2H+eiso6CKHK23LoSErfeU=
◎ 一個十歲來到台灣還目不識丁的農家男孩,童年生活原該是無憂無慮,卻四處飄零;青春叛逆期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無止盡的飢餓。 ◎ 作家速寫 - 創立爾雅 隱地堅持走最初的路
作者:韋 華 期數:346創立爾雅 隱地堅持走最初的路
一個十歲來到台灣還目不識丁的農家男孩,童年生活原該是無憂無慮,卻四處飄零;青春叛逆期最深刻的記憶就是無止盡的飢餓。他是誰?他能從荒蕪中蛻變嗎?未來的人生是芳草坦途還是荊棘密布呢?是的!他不但從貧窮中浴火重生,而且還從匱乏的物質生活裡獲得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他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隱地,他不僅是爾雅出版社的發行人,也是一位創作者,更是國內文學的重要推手。
一襲紅色唐裝,幽默的談吐,優雅的文人氣質,很難想像他已經過完七十歲生日。也許是青少年時期就嘗盡了人世間的冷暖辛酸,現在的他回憶過往,不管是人生中的淒涼與繁華,還是文學的輝煌與落寞,儘管感慨萬千,但是從沒有一絲埋怨自憐;這就是自在豁達的隱地,七十歲依然少年的隱地。 生命中的貴人開啟文學之窗
本名柯青華的隱地,一九三七年出生於上海,七歲的時候被父母送去小園莊寄養。原本已經開始學習插秧,當個農夫;卻因為母親的堅持所以十歲來到台灣,開始唸書、認字。這時才真正拉開屬於他人生的大幕。或許要成就一番事業之前,總要經過許多波折磨難吧!青少年時期的隱地,因為家庭因素,不但經常像吉普賽人般的遷移流浪,吃飯睡覺地方沒有固定,甚至還常常東一頓、西一頓的四處打游擊。但是這些不愉快的青少年經驗,對於他的文學之路反而成為一種焠鍊;他人生中重要的貴人國文老師姜一涵先生,因為知道隱地的特殊遭遇,不但對他加倍關心並
鼓勵他投稿,讓他了解寫稿也可以賺錢。有了姜老師的指引,投稿變成一座寶礦,豐富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
開始文學創作之後的隱地,他的人生開始有了夢想與光彩。不管是就讀政工幹校新聞系,還是畢業分發到大甲當連隊幹事;儘管軍中生活刻板單調,他還是努力的讀、認真的寫,連放假的時間,他依然優游在文學創作裡。
民國五十四年還是少尉的隱地,在中國時報刊出了一篇小說〈掛在天邊的蘋果〉。當年的副刊主編王鼎鈞先生,還特別介紹這位文壇新人,文章
刊出的第二天,警總二處處長李世雄,馬上將隱地調任青溪雜誌主編,這是他一生轉變的開始,自此展開一生的文學編輯之路。一篇小說改變了隱地的命運,隱地感恩的認為,如果不是王鼎鈞先生和李世雄處長的提攜,恐怕也沒有現在屹立三十年的爾雅出版社了。 文壇中的美事 以書會友
事業如此,隱地的姻緣也是從文學開始接軌;當年人間副刊登載了他的小說「一個叫段尚勤的年輕人」。有位讀者寫了一封很有趣的讀後感給隱地,但是卻沒有留下姓名地址。王鼎鈞先生遂將讀後感刊出,並署名「隱名」,還登啟事要「隱名」領稿費。「隱名」再次來信,魚雁往返兩年後,這位本名林貴真的「隱名」小姐成為隱地的夫人。
隱地和他的夫人貴真女士,堪稱文壇中完美的夫唱婦隨。只有隱地的爾雅,它是一個老牌純文學出版社,能夠在文學的輝煌時期成為最閃亮的一顆星,也能夠在詭譎多變的時代洪流中,以不變應萬變。但是有了貴真女士帶領讀書會的爾雅,它不只是出版社,它還是一個色彩更豐富、更貼近人心的書房。透過讀書會或電影賞析的形式,以書會友,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文學作品的優美動人,也讓我們感受到展開書的扉頁,也就展開生命的另一種美。
除了夫人貴真女士的相知相惜讓隱地的文學之路無後顧之憂外,讓他文學之路脫胎換骨、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影響就是四十歲那年,哥哥認為寫文章的人就該到國外走走,所以贊助他到歐洲旅遊。 歐遊開拓眼界
脫胎換骨 在三十多天如夢似幻的旅程裡,隱地遊遍了歐洲大小十三國;所以他戲稱:「此行讓我看遍了世界的九十九面」。一路上的人文風情,讓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但開拓了眼界,整個人像是經過洗禮般,在思想和觀念上都有著重大的改變。也因此隱地把四十歲的歐遊當成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的自己是一部黑白電影,歐遊之後突然變得絢麗繽紛。為了感謝哥哥使他脫胎換骨,於是寫了一冊《歐遊隨筆》表達心中的感激。
從十四歲到現在,從一個好奇的孩子、疑惑的文藝青年,活到現在,隱地漸漸體悟出人生的三大追求:「健康」、「智慧」、「自在」。看似尋常的六個字,想要掌控它、擁有它卻不如想像中的容易。 永遠的文學園圃守門人
好比「健康」,隱地認為的健康,當然是身心健全,了解自己的身體,才能對症下藥、改善體質。了解自己心聲,才能解開心結、豁然開朗。
而「智慧」,說的不是聰明才智,而是個人的自省。「走在別人前面,要往後看;走在別人後面,要往前看」。
最重要的「自在」,隱地認為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當年的他,沒在文學一片榮景時擴充出版社;現在的他,不積極去爭取作者和稿件,也不刻意留住作者。每年固定出二十本書,不在乎銷路好壞,始終維持一貫的自在恬淡。
對他而言,文學是朋友、是宗教,文學殿堂裡的養分是他一生取之不盡的智慧來源。在創作中,他找到自我,實現了夢想。爾雅出版社在尚未式微的文學市場裡有過中流砥柱的功績,即使現在光環逐漸消褪,隱地還是自由率性的寫詩,還是繼續穿梭巷弄,優雅愉悅地尋找美食、品嚐香醇的咖啡;依然繼續看書、藏書、出版書。就是這樣自在地活、自在地帶領爾雅,慢慢航向下一個美好的文學浪頭。
![[圖]](http://www.tpocl.com/Upload/Photo/MP-E0323-m01-015-b.jpg)
![[圖]](http://www.culture.gov.tw/d_upload_tca_pro/cms/image/A0/B0/C0/D0/E2/F486/6476ee2a-e9a4-447b-a3ae-910cdd6c61b3.jpg)
※ 編輯: ott 時間: 2013-06-08 03:13:58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3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