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標題 青幫
時間 2013年11月26日 Tue. PM 04:58:55
http://edu.ocac.gov.tw/culture/chinese/cul_kungfu/c/5-3-2-1.htm
青幫
青幫相傳創始於清雍正年間,時間與洪門不分先後。起源於朝廷興辦漕運,那些負責漕運的行幫被稱為「安清會」,或許為了避免閒雜冷語,又稱作「安慶會」。據傳在雍正三年(西元1725),朝廷為了加強遭運,懸榜招賢,有三位天地會會員翁岩、錢堅、潘清揭榜受命,並組成一個「道友會」,後來逐漸形成「清幫」,由於成員都用青布扎頭,所以後來改稱「青幫」,有時也稱「漕幫」。與負責鹽運的「鹽幫」(紅幫--洪門系統),原屬敵對的兩個幫派,洪門還特別強調:「由清轉紅,披紅掛彩;由洪轉清,抽筋剝皮。」青幫組織比紅幫更嚴密,規矩也更複雜。崇尚「師徒如父子」,會眾以師徒相稱,最初成立時,曾定下輩份排行二十字:「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論智慧, 本來自信,元明興禮。」傳聞到了清末,徐錫麟、秋瑾入幫時,又加了「大通悟覺」四字,統稱前二十四輩。後來又續增「萬家依皈,戒律傳實,化渡心回,普門開放,廣照乾坤,帶髮修行」,稱後二十四輩。
入會時都要舉行拜師禮,經過一套非常繁瑣隆重的儀式後,由本命師向新徒眾訓話,內容大致是:「前人開香堂,後人上錢糧;不來不怪,來就要戒。糧船跳板三尺三,進門容易出門難。進門求的五個字,『敬學求吃怕』,敬天地君親師,學仁義禮智信,求四季平安福,吃金木水火土,怕生老病死苦。……鐵樹不開花,青幫不分家;鐵樹一開花,分幫不分家。三分安幫,七分交情;前人領進門,交情在各人。」 青幫頭目又稱「老頭子」,幫眾以水手相稱。幫內有「十大幫規」、「家法十條」、「傳道十條」等密約,不得觸犯。後來各處碼頭又或自增規條,如「安清三十六善」、「旱碼頭十大幫規」等,這些嚴格的規條,應該也是青幫勢力後來凌駕紅幫的原因之一。青、紅幫的仇隙,到了清末已經逐漸消瀰,由於青幫對於革命成功曾有助力,所以民國成立後,青幫勢力大增,不少紅幫轉而加入,使得兩幫界限難分,終於逐漸合流,一般統稱為「青紅幫」。上海皇帝杜月笙所創立的「恒社」就是青幫組織,入社儀式也簡化了許多。
http://www.wretch.cc/blog/TOB2/1922560
青幫建於洪幫之後,卻後來居上,發展成舊社會最大的幫會組織。
青陘]叫「家理」,入青幫也叫「在家理」。
「家理」中有一句話:「有理(指家理的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即是說,青幫是社會上、江湖中以及各階層和各行業中的「通行證」。
青派的創建者是清朝?l正初年的翁巖、錢堅和潘清等3人,他們都是江浙人,結拜為異姓兄弟,
利用整頓漕運的機會,聯絡了舊有糧幫和天地會,統一了糧幫組織,並被推為首領,
組成了「安清道友會」,或稱「清幫」「清門」。他們大開香堂,廣收門徒,組織迅速擴大。
洪門成員之間是兄弟相稱,而青幫成員之間則是師徒關係,有一套「論資排輩」制度,以便層層控制,秘密活動。
青幫的幫規比洪幫更加完備,也更複雜。
計有十大幫規、十禁、十戒、孝祖規、學法禮帶、暗語暗號等。幫規及其祖爺,家理的底細,都寫在入幫的小冊子中,稱為「海底」。
清朝滅亡後,青幫迅速超過洪幫,成為遍佈全國各地江湖碼頭的黑社會組織,勢力很大。
解放前的大上海,無論是權傾一時的市長還是有靠山的局長廳長等人,上任之前一定要先拜青幫老頭子。
你膽敢不拜,用不了多久,少則一個星期,多則幾個月,就會被趕出上海灘。
那些達官貴人,軍閥顯要,見了上海青幫頭子黃金榮都要矮三分。
蔣介石再有勢力,到了上海後還必須拜黃金榮為師,當了「委員長」還照例去上海給黃金榮拜壽,足見青幫勢力之大。
新中國成立後,青幫組織才逐漸煙消雲散。
青幫與洪門不同的是,洪門顯於外,而青幫隱於市,青幫原稱「漕幫」,擔負反清復明的應徵運糧工作而設幫,但為防清廷猜忌打壓而改幫名為「安清」,因此青幫成員均自稱作「安清(安親)子弟」
由於清王朝採強烈鎮壓行動,因此青幫成員採師徒制,成員秘而不宣,繼而發展出許多複雜的切口、術語、手勢,青幫之後發展很像一般人觀念中的情報系統,負責情資搜集、暗殺等工作,至今仍是擁有神秘色彩的地下組織。
「青門一條線,洪門一大片」,青幫全盛時期擁有128幫半的雄厚勢力,進入民國時代,僅存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及三杭等六大聯幫,
由於青幫吸收成員方案都是秘密進行,採師徒制單線經營及即使對家人也不得公開身份的「祖訓」。一位青幫成員表示,外傳青幫在台灣有20萬人,但實際成員究竟有多少人,因為「上不能稟父母,下不傳妻子」的家規,故僅能用推估來計算;
相較於採兄弟制及可揭示身份的洪門而言,洪門人數較能掌握。 然而青幫算不算黑幫?就某種程度而言,青幫是秘密幫派,在清朝及民國初年,因當時複雜政治環境及使命需求,青幫一度被視為黑道幫派或判亂梒插A洩露身份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在台灣的青幫,因發展組織受限於幫規,導致青幫已漸無昔日色彩,和現代幫派動輒圍事、聚眾滋事或為害社會治安相比,青幫有如垂垂老者,亦未出現對社會具有嚴重危害的影響力。
師徒如父子 老爺子輩份高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句話可以形容青幫的組成體系結構,採師徒制的青幫,本命師父就如同父親一般,而徒弟若再收弟子,師父就可升級為「老爺子」的輩份,老爺子在幫內的地位崇高,倫理階級分明。
不過收徒並不容易,入幫(青幫術語稱作進家)者,要經過「記名」、「上小香」、「認家禮」、「上大香」及「開山門」等步驟,歷經長時間的觀察與種種考核,有人長達10年的考核後才准進家,有機會瞭解其中奧秘。
特別有趣的是,由於老爺子如同家中祖父般的地位,因此即使徒子、徒孫事業有成,年紀都已五、六十歲了,均對於老爺子恭敬如儀,而一切吃喝則由老爺子張羅負擔。
此與現今幫派都是由老大吃喝徒弟,或由徒弟供養一切開銷的情況背道而馳。 根據青幫內部的家禮規定,安親子弟之間互以「老大」相稱,不過青幫的「老大」與黑道的老大不同,屬於同班輩的互稱用語,對於師父則要尊稱「師父」、「先生」、「老太爺」、「老爺子」或「老頭子」,師父的妻子稱作「師娘」,其父要尊稱作「師爺」,至於師父的兒子則稱作「小老大」,另家禮也規定,師徒不得對坐。
一位李姓青幫成員說,在一次老爺子宴請同門師兄弟及弟子的餐敘中,依規定在老爺子的對座必須要留一個空位,只有與老爺子同等份量的人才能坐,當時有一位搞不清楚狀況的媒體記者,因晚到而一屁股坐了上去,引起眾怒,嚇得這位年輕記者差點屁滾尿流,後來是因為老爺子趕忙宣稱該記者是他剛認的弟弟,才化解這場危機。
海軍軍系多青幫?情治系統才是主力
坊間流傳因青幫起源於中國河川運輸,故在海軍軍系中多藏有青幫的成員,但根據青幫多位大老指出,在民國時期,基於北伐、對日戰爭的需求,已故軍統局局長戴笠將軍尋求有「上海皇帝」之稱的杜月笙幫助,創建情報網,才將青幫成員大量引入,而後這些青幫成員散落在各軍系及警察系統,逐漸增強勢力,因此海軍體系並非青幫成員較多,而是各軍警系統都有,但還是以軍情局為首的情治系統為主力。
根據青幫「家譜」記載,青幫的輩份可分為前廿四代、後廿四代及績廿四代派等三個輩份接續:
前廿四代依序為清、淨、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
後廿四代為萬、象、皈、依、戒、律、傳、寶、化、渡、心、回、臨、持、廣、泰、普、門、開、放、光、照、乾、坤。
續廿四代為緒、結、昆、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當前在台灣輩份最高的青幫大老是一位屬於前廿四代「通」字輩,已屆80八十高齡的戴老爺子,其次為「悟」字輩的大老,背景均有軍警身份,而最小輩份者已到了後廿四代的「象」字輩。
國家認同成青幫未來隱憂 大老擔心淪為黑幫
加入青幫有什麼好處?青幫人士至今都認為青幫從古至今都是屬於「愛國組織」,因此青幫成員的任務就是要「捍衛國家」,同門之間要有彼此幫忙解難的義氣,但國家定位當前在台灣的不確定性,也讓青幫內部出現了一些分歧,進而出現部分青幫人士「破壞」了祖訓應保密身份及隱於市的規定,並大張旗鼓的在外開山門收徒。
另讓青幫大老們擔心的是,由於年輕一輩對國家認同、定位與如今已五、六十歲的大老漸有出入,再加上企圖心旺盛,許多青幫大老擔心未來該組織會變質,甚至會淪入黑幫一途。
一位青幫老爺子感歎說,以往進家者都標榜「忠肝義膽」,突顯愛國的心不能動搖,但現在的年輕世代幾乎都不理會了,以往幫規甚嚴,犯了十大戒律,就開香堂處以犯戒者「三刀六眼」的自殘處罰,但時代變了,不能再這樣搞了,犯戒律者就逐出家門,召告同門今後不要再理會這個人就好嚕
洪門與青幫最初的宗旨是反清復明
清朝滅亡後.洪門與青幫存在的意義也就沒有了
如果不改變宗旨的話
恐怕如青幫老爺子說的.淪為黑幫一途
不過洪門與青幫的組織
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在外來異族統治中國時
中國人的團結精神
※ 編輯: ott 時間: 2013-11-26 17:05:35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496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