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圖]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火星衝日

火星衝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是指火星、地球和太陽幾乎排列成一線,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之間。此時火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於觀察。火星相鄰兩次衝日的時間間隔約為779天,最近一次出現在2018年7月27日。下一次火星衝日將出現在2020年10月6日[1]

因為火星在近日點時的表面活躍程度(例如表面沙塵暴)或表面地形均能肉眼可見,火星在人類探索地外文明的重要性之下,而火星衝日相對於其他時候的視直徑會大許多以至能清楚看見表面狀況,因而火星歷次大衝之時,不少天文愛好者(甚至有天文台參與)均以鉛筆目視掃描記錄表面活躍的現象或者是拍攝的主要對象。

19世紀聲稱發現的「火星運河」以至現在以攝像頭接駁望遠鏡清晰紀錄火星短短幾天的塵暴與極冠的變化也多是在火星大衝的這一段日子完成的。

火星大衝
行星在近日點前後的衝較接近地球,亮度也是歷次衝日之中最亮的,這個衝即大衝。最近的一次火星大衝發生在2018年7月27日。下一次火星大衝發生在2035年9月15日,此時藉助普通天文望遠鏡已能清晰地看到它的白色極冠。

火星衝大約每兩年出現一次,但每次衝的火星視直徑有分別,例如 xx 年火星衝的最大直徑只有 20 角秒,yy 年火星衝則有 25 角秒,於是我們就以「大衝」來強調 yy 年的衝。

在火星大接近日期前或後的「衝」叫做「大衝」,非大接近期間的「衝」只叫做「衝」。在天文學名詞上,沒有「小衝」或者「小接近」的說法。

火星大接近
說「火星衝」等於「火星最接近地球」 ,如果不求精密,這是可以的。但要精密計算,「衝」與 「最接近地球」的意義便不能混淆,因為「衝」並不等於「最接近地球」。

上次火星大接近 2003年8月27日,視直徑25.1角秒 (2003年8月29日火星大衝)

今次火星大接近 2018年7月31日,視直徑24.3角秒 (2018年7月27日火星大衝)

下次火星大接近 2035年9月11日,視直徑24.6角秒 (2035年9月15日火星大衝)







 


 














--
 熱門文章         ott板 首頁        看板討論區          看板列表         ott板 熱門文章 


 





--
※ 作者: ott 時間: 2018-07-18 20:42:30
※ 編輯: ott 時間: 2018-07-18 20:50:58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92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