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標題 腦白質切除術
時間 2020-04-30 Thu. 12:53:55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1204cul002/
枕葉、顳葉還有額葉。我們現在知道,大腦後方的枕葉和視覺有關,大腦兩側的顳葉和聽覺及語言理解有關,大腦前方的額葉則和語言表達及動作有關。今天,我們要再來看看額葉所負責的另外一些功能。
![[圖]](https://www.liteoncf.org.tw/dm/139/images/139-1.jpg)
腦白質切除術
我們再回到腦葉切除術的發明者莫尼茲。莫尼茲當時已知顱骨穿刺術,也知道鐵路工人穿顱案,但由於欠缺臨床的實證資料,所以莫尼茲想要透過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精神疾病的想法,也一直遲遲沒有啟動。直到1935年,莫尼茲終於看到他等待已久的實驗結果。1935年,美國神經科學家福爾頓(John Fulton)切除了黑猩猩的前額葉,發現一隻原本脾氣暴躁的黑猩猩,當牠的額葉全部被切除之後,居然變得非常溫馴且行動遲緩,因此福爾頓推論額葉可能和情緒或情緒調控有關。
福爾頓在倫敦第2屆的國際神經學會議上發表時,莫尼茲就在現場。根據報導,莫尼茲在演講一結束後馬上上前向福爾頓詢問這樣的手術是否能被用來治療人類的精神疾病。福爾頓認為有點可怕,可能還是要謹慎為妙;但莫尼茲顯然已有定見,一回到葡萄牙的醫院,馬上就開始了人類的腦葉切除手術。莫尼茲可以說是劍及履及,隔年(1936年)就完成了20個病人手術。他當時主要在頭顱上穿孔,再用針筒注射入酒精破壞前額葉,或是插入白質切除工具來直接破壞前額葉。他的報告宣稱:20個病人中,有7位病人的精神病徵明顯改善,有7位些許改善,另外6位則沒有變化。至於觀察到的眾多副作用,他都宣稱只是病人暫時性的適應不良而已。
當時在倫敦第2屆的國際神經學會議上聆聽福爾頓演講的,除了莫尼茲之外,還有另外2位美國的醫師,分別是弗利曼(Walter Freeman)和華滋(James Walts)。2人回到美國後2年,就進行了美國第一起腦葉切除手術。隨後,他們更進一步改善且簡化手術程序。他們的新版手術中,醫師不需要在頭顱上挖洞,也不用藥物麻醉,而是直接透過綁在頭上的電極來電擊大腦,讓病人進入暫時性的
昏迷,在幾分鐘之內,透過細長的大腦白質切除針,直接從眼球上方的小空隙穿刺進大腦,把切除針轉一轉,切斷其中的白質。短短2、3分鐘,手術就完成了。由於新版的手術不再是破壞腦葉中的神經細胞所在灰質,而是去切除神經纖維所在的白質,因此名稱也由原本的「腦葉切除術」,變成了「腦白質切除術」。
當時,弗利曼還透過拍攝廣告和媒體宣傳,盡力推廣這項新的手術,腦白質切除術瞬間風靡一時,變成精神疾病的救星;莫尼茲更在1949年因為這項手術而獲得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我們開頭提到的羅斯瑪麗.甘迺迪,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接受了腦葉切除手術。當時操刀的2位醫師,正是弗利曼和華滋本人。就這樣,額葉腦白質切除術很快便風靡全球,被用來治療重大精神疾病病患。
1952年,莫尼茲進行第1例人類腦葉切除術的16年後,有一種叫做CPZ(chlorpromazine)的抗精神病藥物問世。腦葉切除術的需求快速下降,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副作用檢討,以及對這種手術的倫理議題討論。科學家逐漸發現,腦白質切除術後的患者通常都會喪失行為動機,其智力和認知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羅斯瑪麗.甘迺迪就是典型的案例。換言之,這些精神病患等於是被破壞了大腦,而變成行屍走肉,根本不能算是被治癒。很快的,蘇聯、日本和德國都陸續禁止了這項不人道的手術,美國也在1967年禁止腦葉切除術,這項盛行了31年的野蠻手術,終於劃下句點。
雖然手術不再存在,但是31年來所造成的傷害卻無法抹滅。根據統計,這數10年間,美國就有超過40,000個病人接受過腦白質切除術,全球則有超過70,000個手術案例。雖然這項手術已經成為不堪回首的一段悲慘歷史,但它也讓科學家從這段負面教材中學習到了額葉的特殊功能,包括動機、行動、思考和調控情緒等等。無奈的是,有好幾萬人的生命,都因此而陷入永不可逆的黑暗之中。
好了,以上就是腦白質切除手術與大腦額葉的故事。我是大腦好好玩的節目主持人謝伯讓,用科學故事,讓腦說話,我們下次再見。
要談到大腦額葉的功能,要先來聽一個非常驚悚且不幸的故事,主角就是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妹妹羅斯瑪麗(Rosemary Kennedy)。大家應該都知道甘迺迪家族對美國政治有重大影響力。除了約翰甘迺迪曾擔任美國總統之外,家族還有多位成員都在法政界擔任重要職務。不過,雖然甘迺迪家族在政界影響力很大,但有一個大家常提到的八卦─這個家族似乎帶著某種厄運。甘迺迪家族成員中死於非命的就超過10位,遭到刺殺、空難、藥物過量、意外、自殺等,真的是非常多災多難。
那為什麼要在這集提到約翰甘迺迪的妹妹羅斯瑪麗呢?羅斯瑪麗出生時就因為人為因素而大腦受損。因為她的母親生產時醫師來不及趕到,護士就要求她把胎兒夾緊在產道之中先不要生出來,等到醫生來了再生;可能是因為這樣,導致了羅斯瑪麗在出生時出現暫時性的缺氧而讓大腦受損,使得羅斯瑪麗從小就有智力發展遲緩的問題。除此之外,她到了青春期及20歲成年之後,還出現了癲癇、情緒不穩以及暴力行為等狀況。
羅斯瑪麗的社交行為最讓甘迺迪家族頭痛。根據報導指出,羅斯瑪麗20多歲時在教會學校,時常會半夜溜出宿舍參加各種派對。她的父親非常擔心她會因此染上性病、懷孕並因此影響到家族的名聲,因此,1941年(羅斯瑪麗23歲)她的父親就決定讓羅斯瑪麗接受大腦手術,希望能因此治癒羅斯瑪莉的精神問題。那是什麼樣的大腦手術呢?就是當年大名鼎鼎、盛極一時的「額葉切除手術」。
很可惜的是,手術一結束,醫生和家人馬上就知道手術失敗。羅斯瑪麗的智力和行為表現退化成2歲孩童,她無法正常走路和說話,從此住進了精神療養院直到去世。雖然甘迺迪家族從此不用再擔心羅斯瑪麗會做出什麼不名譽的事影響到家族名聲,但是付出了更慘痛的代價─他們所熟識的羅斯瑪麗從此無法正常和人互動,等於羅斯瑪麗已經提前從這個世界上死去。
![[圖]](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51geV3vQxoL.jpg)
![[圖]](https://pbs.twimg.com/media/DnAmltvXcAA4hG-.jpg)
![[圖]](https://i.pinimg.com/originals/2a/60/eb/2a60eb722a6991e7c22a38ec0a4c8553.jpg)
--
--
※ 作者: ott 時間: 2020-04-30 12:53:55 (台灣)
※ 編輯: ott 時間: 2020-04-30 13:07:39 (台灣)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50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