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uefacool
作者 標題 [WiFi] 802.11n相關技術和觀念
時間 2011年12月23日 Fri. PM 03:38:10
本章中將介紹802.11n在效能評估分析上所使用相關技術和觀念,及測詴時
所需考慮因素。從1997年IEEE推出802.11標準後,至今802.11底下已存在超過數
十種子標準,探討內容包括無線網路的安全性、頻寬品質、AP涵蓋區的漫遊、
頻譜規畫及高效能傳輸等,其中較為大家所知的802.11a/b/g是討論無線網路的
PHY層及MAC層為主。
最早的802.11b 標準[1] , 工作在2.4GHz 的開放ISM頻段, 採用DSSS
(Direct-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技術[16] 和CCK (Complementary Code
Keying)[17]編碼方式。使數據傳輸率達到11Mbps。幾乎和802.11b同時制定的是
802.11a標準[2],802.11a工作在5GHz開放ISM頻段,採用OFDM (Orthogonal
Frequa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術[18, 19],數據傳輸率高達54Mbps。802.11b
由於工作在低頻段,成本低而獲得廣泛的應用,但其數據傳輸率低,為此IEEE
在802.11a/b的基礎上又誕生了802.11g標準[3]。802.11g工作在2.4GHz,採用和
802.11a相同的OFDM技術,數據傳輸率最高可達54Mbps,並向後相容802.11b標
準。接著在2004年1月,IEEE正式成立一新的工作小組,來制定速度更高的802.11n
標準[17, 19]。最初的設定僅比過去的Wi-Fi多一組天線,即使用MIMO技術中的2
× 2天線組態[10, 14],且傳輸通道也從20MHz拓寬成40MHz[6],讓最高數據傳輸
率可達300Mbps,如果啟用所有選項,可使數據傳輸率最高達到600Mbps[4]。
OFDM的基本原理是透過多載波傳送,也就是透過將資料序列切割成數個資
料流,以子載波傳送之後再結合而成[13, 17]。與單一載波系統相比,由於多通
道的方式避免了各種訊號同時耗損的可能。故通訊中斷的比例隨之降低,故能有
效降低錯誤率。MIMO技術藉多組接收器及智慧天線與基頻技術[7, 8],增大傳統
無線網路傳輸距離及數據傳輸率,也是近期802.11n的發展基礎。雖然每次調變/
解調技術的發展,都可增加無線網路的傳輸頻寬,但與有線網路相比,還是相差
一截,802.11n則是利用多天線傳送接收的方式,突破無線訊號物理上的障礙,
4
因此802.11n是無線網路革命性的發展。表一顯示無線網路發展的歷史,802.11n
還在草案階段,最新的版本是在2008年5月通過Draft4.0的階段。
表一、IEEE802.11 標準的進展
802.11b 802.11a 802.11g 802.11n
Maximum Data Rate 11Mbps 54Mbps 54Mbps 600Mbps
Differnet Data Rates
Configurations
4 8 12 576
Modulation
techniques
DSSS,
CCK
OFDM
DSSS,
CCK,
OFDM
DSSS, CCK,
MIMO-OFDM
Frequancy Band 2.4GHz 5GHz 2.4GHz 2.4/5GHz
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and Antenna
1 1 1 1-4
Channel Bandwidth 20MHz 20MHz 20MHz 20 or 40MHz
Approved by IEEE Dec-99 Jan-00 Jun-03 Mar-09 (Expected)
原本802.11n是由WWiSE(World Wide Spectrum Efficiency)與TGn Sync(Task
Group n)兩大陣營相互較勁,雖然WWiSE與TGn Sync各有自己的提案標準,但兩
個陣營主要目的是實現無線傳輸效能的增加,它所應用到的技術卻是一致的,包
含使用OFDM調變/解調技術、MIMO發送接收技術,但WWiSE選擇將功能降至
最少,促使成本降低,而TGn Sync的提案內容比較複雜,保有無線網路功能的豐
富性。後來在無線增強聯盟(EWC,Enhanced Wireless Consortium)主導下,成功
整合WWiSE與TGn Sync兩大陣營的技術規格,積極完成802.11 Draft1.0,內容以
MIMO、無線增強及MAC層增強為主[9, 13],強化802.11a/b/gPHY層及MAC層的
不足,使得傳輸範圍與穩定度亦相對提升[8, 10]。相互競爭的兩大陣營WWiSE
和TGn Sync,同意在2006年6月合作,完成單一的802.11n提案。具有影響力的無
線網路晶片製造商Atheros、Broadcom、Intel和Marvell曾在IEEE程序外,就802.11n
的一些技術加以運作。但這四家公司最後也都加入了EWC,顯然是希望能就該
標準來共同合作,為下一代無線區域網路網路產品推廣技術規格。
5
WWiSE所提出的技術,能夠在2 × 2收發天線組態和一個20MHz通道的基本
模式下達到135Mbps的數據傳輸率、及利用4 × 4 MIMO架構和40MHz通道寬度的
選擇模式下達到540Mbps的高數據傳輸率,它可降低實作成本,能大幅改善天線
延伸性及擴大網路覆蓋的範圍,更能與先前的802.11a/g標準相容。而TGn Sync
所提出的技術,除了在20MHz的頻寬下,增加傳送天線之外,也採用了40MHz
的頻寬模式[6],以2 × 2收發天線使用40MHz頻寬,分別傳送2組不同資料時,最
高數據傳輸率可達243Mbps,若以4 × 4收發天線使用40MHz頻寬並分別傳送4組
資料,數據傳輸率更可高達640Mbps[14],它可延伸頻寬大小及增加傳輸率。兩
完整提案內容都著重在MAC層加入改善輸出效能、提高效率的機制[8]。
802.11n選擇使用MIMO多重發送/接收技術為其核心,利用多根天線的發射
及接送訊號,改善訊號的涵蓋範圍,大幅增強訊號強度及穩定度[15]。802.11n
PHY層的數據傳輸率最高到600Mbps,並加強MAC的傳輸效能與訊框匯集能力
[9]。將兩條20MHz通道合併為40MHz雙通道的Channel Bonding[6],能夠有效的
提升傳輸頻寬,也可同時支援2.4GHz及5GHz雙頻帶通訊,並能向下相容目前的
802.11a/b/g規格。其他的選項還包括高傳輸率綠燈區模式(High-Throughput
Geenfield Mode)[4],有助於擴大網路覆蓋的範圍。窄化保護頻帶間隔 (Short
Guard Interval),可提升10%的數據傳輸率[10]。還有相當重要的訊框匯集 (Frame
Aggregation)方法,可提高MAC的傳輸效率,增加整體的數據傳輸率[9],以及使
用精簡訊框間隔(Reduced Inter-Frame Spacing, RIFS)來縮短OFDM的資料傳輸的
延遲,使整體的傳輸效能提升[4, 5]。以下將做詳細的說明:
(a) 高效率的OFDM
OFDM 是一種資料編碼的技術,利用一連串的正交載波來傳送信號[17],因
相互正交的載波不會互相干擾,故可傳送很高的資料量,且有較強的對抗多路徑
通道衰減的能力。802.11a 每個通道有64 個子載波,802.11g 則有52 個。但非每
個子載波都可用來傳輸資料[16],如802.11a 中,子載波通道頻寬的左邊6 個與
6
右邊5 個做為虛載波之用[2],意即以不送信號的載波作為保護頻帶(Guard
Band)。子載波數愈多愈好,每多一個就表示收發傳遞上,就能多塞一組調變信
號。802.11n 比802.11g 多4 個子載波,在相同20MHz 頻寬下,802.11g 僅有48
個子載波[3],而802.11n 則為52 個,因子載波數量增加,802.11n 即便是
SISO(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的單天線收發[7],也會比802.11g 的單天線無線
訊號收發表現更為快速。
在802.11n 的52 個子載波中,可以根據所需資料傳送的不同,而有不同調
變模式。分別為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QPSK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16-QAM (16-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及64-QAM
(64-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再搭配新增一組編碼率5/6[4]。故802.11n
在SISO 情況下,傳輸率可從54Mbps 提高到65Mbps[14]。另一個增加頻寬的方
法是將保護間隔(Guard Interval),從800ns 縮小到400ns[13],來增加OFDM 的
符號傳輸率,進一步增加資料的傳輸頻寬,從65Mbps 提高到72.2Mbps。相較於
採用DSSS 及CCK 調變方式的802.11b,802.11n 在PHY 層採用和802.11a/g 相
同的OFDM 技術,但802.11n 採用了比802.11a/g 標準更高的編碼傳輸率和更大
的頻寬,故可增加頻寬、降低干擾並解決多路徑衰減等通訊障礙的問題。
(b) MIMO大幅提升傳輸效能
MIMO技術是802.11n的核心,利用多支天線同時發送並接收資料[13]。MIMO
利用無線傳輸同時發送多個無線訊號,並且利用多路徑來傳輸,每個傳送或接收
訊號都稱為空間串流(Spatial Stream)[4],每個空間串流都以個自獨立的天線來傳
送,訊號都會通過不同的路徑來發送給接收端,這叫做空間分集[14]。接收端也
有多個天線,每個天線有自己的無線電波接收器,每個接收器都對收到的訊號進
行獨立解碼。如圖一所示,然後將各個無線接收器收到的訊號組合起來,通過複
雜的運算,結果會比通過單個天線或者波束成形收到的訊號好,MIMO的好處之
一就是顯著改進SNR,提高數據傳輸率,2根天線的傳輸率可從65Mbps提升到
7
130Mbps,4根天線的傳輸率可從65Mbps提升到260Mbps。把空間串流從一個加
倍到兩個,可有效將資料傳輸率增強一倍[8]。但也有些缺點,如功耗增加和成
本少量增加。系統每增加一個發射端或接收端都會提高SNR,資料數據被分割成
的空間串流通過單獨的天線發送和接受,增加一倍的空間串流可以增加一倍的數
據傳輸率,並大大提高頻譜使用率。
圖一、802.11n 2 x 2 MIMO 通道模型
天線數量愈多也表示數據傳輸率愈高。但有時天線數量可能遠多於空間串流
的數量,例如若AP使用三根天線,而無線網路卡使用兩根天線,就會出現所謂
的“額外”傳輸天線,亦即兩道空間資料串流必頇指派給三根天線。透過多組天
線來傳遞單一空間串流,稱為時空區塊編碼(STBC,Space-Time Block Coding)。
透過增加收發天線的數目來達到增加傳輸率,目前常用的為收發兩端各兩組天線
(2 × 2)、各三組天線(3 × 3)、各四組天線(4 × 4)等,以目前的802.11n草案標準允
許最多4個空間串流[4]。
現有802.11a/b/g多使用單一天線,即便有的末端產品採用雙天線,傳送端會
固定選用一根天線來傳送,而接收端會以訊號來源的強弱,以反覆、快速切換的
方式來使用兩天線,或偵測兩根天線的收發信號強度後,選擇信號較強的一支來
持續使用,並非是兩個各自獨立運作的天線[16, 18]。相對的MIMO多天線,則是
各天線都有自主運作的能力,各天線用自己的調變方式發送電波,用自己的解調
變方式接收電波。
如果定義n × m配置為在發射端支援的n個動態天線、在接收端支援的m個動
8
態天線,則1 × 1、2 × 2、3 × 3和4 × 4似乎是802.11n最可能的選擇,但有趣的是n
未必等於m,若n大於m則沒有太大的意義,是因接受器沒有足夠的天線接收所有
發射的串流。但接收天線大於發射天線可用來改善接收器的敏感度,從而取得更
大的覆蓋範圍,故1 × 2、2 × 3和3 × 4都是有意義的配置,讓接收端多一根天線
的好處是可增加傳輸距離和涵蓋範圍。
對MIMO而言,我們可以簡要的說它是一種能在同一時間於相同射頻通道內
傳送兩個或多個資料訊號的技術,因此系統的每一通道可以提供二倍或數倍的資
料傳輸頻寬,藉由同時傳輸多重資料流的結果,可讓MIMO系統在不增加頻寬的
條件下,同時傳送不同的發射資料串流,讓數據傳輸率以倍數提升。
(c) 通道合併
802.11n草案的另一個可選模式是把通道頻寬從20MHz增至40MHz,故可有
效把資料傳輸率提高一倍,40MHz的傳輸率可從65Mbps提升到135Mbps。但頇
權衡的是供其他設備使用的通道會減少,2.4GHz頻段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三個不
重疊的20MHz通道。因此,當佔用40MHz的通道時,就剩下極有限的頻寬可以
使用。這意味著智慧動態管理非常重要,讓需要高頻寬的應用能採行40MHz模
式,又能同時滿足某些用戶端的連線需求[12]。保護頻帶間隔(Guard Interval)是
OFDM用來減少Symbol間干擾的時間,在多路徑環境中,後一個Symbol的前端
比前一Symbol的末端更快到達接收端,而讓彼此的Symbol產生干擾,前後Symbol
由不同路徑到達接收端,前一Symbol尚未被接收端接收,而後一Symbol卻可由
一個更短路徑到達,Symbol間的干擾會降低射頻鏈路的訊雜比(SNR)。保護頻帶
間隔是前後Symbol間的一段空白時間,可以幫遲到的訊號提供更長的緩衝時
間,在802.11a/g是使用800ns的保護頻帶間隔,而802.11n有800ns的標準保護頻帶
間隔及400ns較短的保護頻帶間隔可供設定,它所減少的Symbol間隔時間會提高
數據傳輸率, 400ns 是800ns 數據傳輸率10/9 倍。下表二為802.11n 的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所對應的Data Rate[4]。
9
表二、802.11n 的MCS 所對應的Data Rate
MCS
Index
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Modulation
Coding
Rate
Bandwidth
(20MHz)
Bandwidth
(40MHz)
GI=800ns GI=400ns GI=800ns GI=400ns
0 1 BPSK 1/2 6.5 7.2 13.5 15
1 1 QPSK 1/2 13 14.4 27 30
2 1 QPSK 3/4 19.5 21.7 40.5 45
3 1 16-QAM 1/2 26 28.9 54 60
4 1 16-QAM 3/4 39 43.3 81 90
5 1 64-QAM 2/3 52 57.8 108 120
6 1 64-QAM 3/4 58.5 65 121.5 135
7 1 64-QAM 5/6 65 72.2 135 150
8 2 BPSK 1/2 13 14.4 27 30
9 2 QPSK 1/2 26 28.9 54 60
10 2 QPSK 3/4 39 43.3 81 90
11 2 16-QAM 1/2 52 57.8 108 120
12 2 16-QAM 3/4 78 86.7 162 180
13 2 64-QAM 2/3 104 115.6 216 240
14 2 64-QAM 3/4 117 130 243 270
15 2 64-QAM 5/6 130 144.4 270 300
23 3 64-QAM 5/6 195 216.7 405 450
31 4 64-QAM 5/6 260 288.9 540 600
(d) 訊框匯集
改善傳輸率,除了採用更複雜的射頻技術外,數據封包的傳送方式也是關
鍵。為了達到更佳的網路使用效益,802.11n草案針對MAC層進行重大的改良作
法,包含將數個封包合起來傳送的訊框匯集,使資料傳送週期的間隔能縮到最小
的RIFS,以及透過區塊確認(Block Ack),減少確認封包的數目。訊框匯集改變了
過去只傳送單一數據訊框的作法,傳送端會將多個訊框整合在一起傳送,以減少
傳送封包中的耗損,此作法能將傳輸率提高30%以上。匯集會增加封包大小並減
少封包數量,進而降低耗損。802.11n定義的匯集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對MSDU
進行匯集(A-MSDU,Aggregate MAC Service Data Unit),把可承載資料的最大長
度,從2304位元組提高到8000以上[19]。一種是對PPDU進行匯集(A-MPDU,
10
Aggregate MAC Protocol Data Unit)[8],兩種機制都已針對不同應用進行最佳化。
區塊確認(Block Ack)是802.11e新增的訊框回應機制,其主要作用是允許來
源工作站將一批屬於特定資料流的QoS Data,以SIFS (Short Inter-Frame Spacing)
為訊框間隔時間連續傳送到目的工作站,目的工作站不用對這些訊框傳回應訊
框。等到來源工作站將整批QoS Data傳送完畢後,再發送一個要求整批回應的訊
框給目的工作站。此時目的工作站才送回這批QoS Data的整批回應給來源工作
站。目的是改善因大量的回應訊框對傳輸媒介使用效率[17]。
(e) 高傳輸率綠燈區模式
全球已有數億台的Wi-Fi設備,故一區域網路中可能同時存在802.11a/b/g的不
同無線網路產品。802.11n的PHY層有三種操作模式,包括non-HT、HT Mixed及
HT Greenfield模式。non-HT是資料只能傳送在802.11b/g傳統模式,只允許同類型
的無線網路來連線。HT Mixed模式就是802.11b/g和802.11n可共存於相同網路上
進行資料存取,而HT Greenfield就是純粹的802.11n操作模式,即忽略所有早期
的標準,只允許802.11n封包格式的無線網路可相互通訊,就能建立最佳傳輸效
能的網路。
總結802.11n技術的好處,可對以前的802.11設備來進行改進。第一是採用
MIMO技術在無線通道上得到更高的信號雜訊比(SNR),第二是提升了無線傳輸
和MAC層的效率,這些改進使得無線傳輸的可靠性,增強覆蓋範圍和吞吐量都
得到了提高。
--
※ 作者: uefangsmith 時間: 2011-12-23 15:38:10
※ 看板: uefacool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7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