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claireswishingtree. 轉寄自 gmail.com 更新時間: 2021-10-22 15:41:02



         
            近期我讀到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它幫助我們辨認定型化思維與發展成長型思維。它讓我從自我懷疑到相信自己能夠改變,這是最大的收穫。這篇文章我整理2個定型心態與成長型心態最關鍵的差異點、3個Q&A,以及我的體悟與轉變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許多成長型心態者甚至並未打算登頂,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努力以赴,最終達到優異境界。這很諷刺,因為登頂是定型心態者渴求的境界,卻是許多成長心態者達到的境界。



  • Q:一個人的一切都可以改變嗎?
    成長心態相信能力是可以培養、發展的,但它並未告訴你可以做出多大的改變,或是改變需要花多少時間。成長心態也不認為一切可以改變的東西都應該改變,我們全都必須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尤其是那些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或他人的生活造成什麼傷害的不完美。

    Q:我可不可能是兩種兩種心態兼具呢?
    所有人都有兩種心態的成分。為了單純化,因此作者用簡單的二分法來討論。一個人也可能在不同領域展現不同心態,例如認為自己的個性是固定不變的,但創造力是可以發展與成長的。

    Q:若我喜歡我的定型心態呢?若我知道自己的能力與天賦是什麼,清楚自己的能耐,知道可以懷抱什麼期望,請問我為何要放棄這種心態?
    你也可以喜歡並保持你的定型心態。作者明說了,這本書主要在詳細探討這兩種心態,以及它們形成的世界,藉此告訴人們,可以有所選擇,可以選擇要生活在哪一種世界。

    定型心態令你覺得,你確實知道有關自身的不變真相。這種認知可能使你感到安心因為你不必嘗試其他領域──要是你覺得自己沒有才能的話。你會很有把握自己在某個領域會成功,因為你具有這方面的才能。

    不過,你必需知道這種心態的缺點:你可能會因為低估自己在其他領域的才能,因此喪失重要機會;或者,你也可能認為光靠自己的才能就能成功,結果損及你成功的可能性。

    具有成長心態,並不會迫使你去追求什麼,它只是告訴你,你可以發展你的技能,治癒想不想這麼做,仍然取決於你。

    ▎來做一則發人深省的小測驗吧

    最後有一則小測驗我非常喜歡,是整本書中我最印象深刻並有巨大收穫的一則故事,我真心推薦你花5分鐘測驗並閱讀作者的觀點。

    9歲的伊莉莎白正在參加它的首場體操比賽,她很適合體操,也很喜歡體操。出門前她很有自信能做好,甚至已經想過要把英德的獎牌掛在房間哪裡最理想。結果,第一場比賽項目伊莉莎白第一個出場,表現不錯,但在幾位其他女孩上場後,分數變化,她輸了。接著她在其他的項目表現也很好,但不夠好到勝出。傍晚,全部賽事結束後,她沒有贏得任何獎牌,難過極了。

    如果你是伊麗莎白的父母,你會和她說什麼?
    (A) 我認為妳是表現最好的一個
    (B) 妳被奪走了理當應得的獎牌
    (C) 體操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D) 妳有能力,下次一定能夠勝出
    (E) 妳的表現確實沒有資格勝出


    ---等你做完測驗在看答案---


    作者觀點建議答案為(E)

    (A) 你認為她是表現最好的一個:基本上並不真誠。她並不是表現最好的一個,你知道,她也知道。這句話沒有提供他如何復原或如何改進的處方。

    (B) 她被奪走了理當應得的獎牌:這是在追究他人,但問題其實在於他的表現,並非在於評審。你希望她在成長過程中養成把自己的不足歸咎於他人的習慣嗎?

    (C) 體操其實不是那麼重要:就是在教她,當她沒有立即把一件事做好,就貶低這件事。你真的想傳達這種訊息嗎?

    (D) 她有能力,下次一定會成功:這可能是所有反應中最危險的一個。能力一定會自動地帶你達成目標嗎?伊麗莎白沒能在這次比賽中勝出,何以她就能對下次比賽中勝出?

    (E) 她的表現確實沒有資格勝出:在此情況下說這句話,似乎很殘忍,你當然不會這麼直接了當地說,但是,她那位成長心態的父親大致上就是這麼告訴她的。

    她的父親實際上是這麼說的:「伊麗莎白,我知道你的感覺,你抱持這麼高的希望,又做出妳的最佳表現,但未能勝出,妳當然會非常失望。但妳知道嗎?妳其實還沒到可以勝出的火候,有許多女孩訓練體操的時間比妳還長,遠比妳還努力。若這真的是妳很想做的事,那妳就必須非常努力去做。」

    他也讓伊麗莎白知道,若她純粹是為了趣味而練體操,那也沒關係;但若她想在競賽中優勝,那就需要做更多。

    基本上,他的父親不僅對她說實話,也教她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以及該如何做才能在未來成功。他很同情伊麗莎白的失望,但沒有給她虛偽的鼓勵,那只會導致她進一步失望。

    ▎我的體悟與反思

    ▎反思1:這則小測驗,我選了(D),卻改變了我與親人的關係

    原因是(E)似乎有些殘忍,而選(D)的出發點是想表達我們相信對方,知道她有能力。但我也深深理解這個「一定」會成功的說法,給人百般壓力。尤其我的親人總在我說想做新嘗試之後,對我說「你一定可以的!」,每一次聽到這句話,我都不知道要回答什麼,後來才發現,原來我在擔心,擔心「如果我沒做到呢?你是不是就會不愛我?我是不是就讓你失望了?因為我沒有照你說的,『一定會成功』」

    在看到這則小測驗之後,我分享給對方也請他選擇,然後藉機說出我的感受,說出我很害怕聽到「一定」,即便我知道他的出發點,以及這可能就是他的口頭禪。自此之後,這個煩惱不再出現,我終於說出我的感受,而對方也終於因為理解我而願意改變他鼓勵我的方式。

    ▎反思2:意識到高度努力的風險,讓我與自己和解

    如同我在[url=https://click.convertkit-mail2.com/p9u8vnn2x5i9hqmxo9uq/08hwh9hm2696pobl/aHR0cHM6Ly9iZXR3ZWVuZ29zLmNvbS8yMC00MC1ncm93dGgv]《20-40歲的你,別被這3種成長通病綁架》[/url]裡提到的一樣,多數人經常犯知識焦慮,為了學習而學習。我也經常是一個高度努力的人,從小就會覺得努力是我可以為自己做的,我沒有比別人有天份但是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結果當努力但還是失敗時,真的慌亂,那個重重一擊經常是旁人難以理解,但我卻深陷泥淖爬不出來。

    我從來沒有想過高度努力竟然隱含重大風險,只是覺得不努力,不夠努力而遺憾是我最不願意做的事。因此當作者點出這個關於努力定性化思維者與成長型思維者的差異,我竟有種它是在提醒我:要學著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改變需要時間,需要努力,但的確也要接受不完美。

    於是我開始練習辨別自己是低度努力或高度努力,當高度努力卻失敗時,我會再去細分是否是因為「天時」,也許我正處於那個付出很多收穫很少的階段,也許到下個月後會好一些,也許我中度努力給自己喘口氣,也許我可調整成只要不是低度努力,就已經是成長,是降低風險。

    當你閱讀到這裡,關於努力與能力兩個面向,可以試著思考你偏向定型化思維還是成長型思維?你能否嘗試相信自己能夠改變?

    寫著寫著,發現光是《心態致勝》一本書就有太多感觸,我需要沉澱一下,也許你也需要沉思一下。有關於《給予》一書的分享,我們下篇文章見!

    Claire by 克萊兒的生命許願樹 


    [url=https://click.convertkit-mail2.com/p9u8vnn2x5i9hqmxo9uq/8ghqhohgo62672uk/aHR0cHM6Ly9jb252ZXJ0a2l0LmNvbS9mZWF0dXJlcy9lbWFpbC1tYXJrZXRpbmc_dXRtX2NhbXBhaWduPXBvd2VyZWRieSZ1dG1fY29udGVudD1lbWFpbCZ1dG1fbWVkaXVtPXJlZmVycmFsJnV0bV9zb3VyY2U9ZHluYW1pYw==]Built with ConvertKit[/url]



    --
    ※ 看板: warrenche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1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回到看板(←)《warrenchen》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