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aseball
作者 abc12812 ()
標題 Re: [新聞] SPC-中職》4.2局換下徐若熙不好嗎?黃平
時間 Mon Mar 29 08:54:56 2021


※ 引述《sukiya (sukiya)》之銘言:
: 新聞來源:自由
: 新聞標題:SPC-中職》4.2局換下徐若熙不好嗎?黃平洋:該為他多想一下
: 新聞內容:
: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味全龍20歲少年強投徐若熙開季3場飆26K創下聯盟土投新紀錄,但
: 3戰皆未獲勝投資格,味全龍大前輩黃平洋說,身為一名先發投手,至少該給他有勝投機會
: ,要給他一點自信和鼓勵。

不只是在台灣 美國老一輩的棒球人也是認為投愈多球手臂愈強壯

不多投球反而沒辦法建立手臂強度 變得更容易受傷

最有名的例子就Nolan Ryan 他生涯早期曾經因為手肘傷整季報銷過

後來用多投球理論建立手臂強度後反而變超耐操工作馬

單場投200球都像沒事一樣投到40幾歲

後來Ryan也把他的哲學帶到遊騎兵隊

在他帶領之下09年的遊騎兵投手群防禦率直接-1 從聯盟墊底變聯盟前段

還好幾年把防禦率壓在不到4的好成績

把原本是投手墳場的遊騎兵隊帶出好幾個優質的年輕投手


無獨有偶的

大聯盟最強投手教練Leo Mazzone也是認為現在的嚴格球數局數限制"毀了年輕投手"

他的哲學是球數看看就好 重點是投手有沒有疲勞 看來不累的話就可以一直投下去

他過去帶領勇士隊投手群 也是讓投手在休息日每天投球

在他的指導之下帶出傳奇的勇士三巨投

其中Maddux和Glavine生涯從沒受過傷

Smoltz雖然開過一次TJ 但生涯也是超過3000局 40歲還能投200局的優質工作馬


為什麼老一輩棒球人都討厭球數局數限制呢?

如果說是殺豬公 那為什麼解除限制後的投手表現反而比科學化限制更好?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2.91.141.162 (美國)
※ 文章代碼(AID): #1WOILZcn (Baseball)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16979299.A.9B1.html
starjim: 松坂大輔
國民冠軍的投手天才小史
為什麼不舉這兩個例子1F 03/29 08:55
beautyptt: 中職土投就很多威個1-2年掛掉4F 03/29 08:58
polanco: 如果這種哲學真的正確的話 為什麼沒變成大聯盟的主流?5F 03/29 08:58
finalzerd: 大聯盟使用過度爆死的更多,那些沒事的都是練武奇才6F 03/29 09:00
bigsun0709: 錯誤迷思,亞洲投手不止場上投,在牛棚熱身的球數就很多了,實際投球數都比歐美多,但手臂有比較健康嗎??7F 03/29 09:00
finalzerd: 還有水手國王,年經的時候拼命操,現在已經沒有145了9F 03/29 09:00
flowerDcup: 主流不代表是正確的,王建民表示:10F 03/29 09:00
polanco: 為什麼現在大聯盟反而是保護投手控制局數的用法佔了上風11F 03/29 09:00
finalzerd: 不是每個都V中那種橡皮手練武奇才12F 03/29 09:01
cool41723: 八壯士13F 03/29 09:02
abc12812: 老虎隊李蘭爺爺也被罵殺豬公 結果手下V壯 蛇蛇 porcello都超級工作馬14F 03/29 09:02
mstar: 那麼,有沒有統計因傷退休人數?16F 03/29 09:03
aufewig: 你都講「看是否已經疲憊了」,昨天觸身球不是緊訊嗎?這樣還要殺豬公?17F 03/29 09:03
pounil: 所以100球也是沒甚麼19F 03/29 09:04
aufewig: *警訊20F 03/29 09:04
MacBookAir12: 你這是生存者偏誤....21F 03/29 09:04
EEERRIICC: Prior操一下縮缸,Verlander操十年沒事22F 03/29 09:06
alozo: 兩種說法道理,就看教練是那一派的信徒囉23F 03/29 09:07
Skyblueway: 生存者偏差24F 03/29 09:07
EEERRIICC: 倖存者偏差而已,個體差異沒辦法用一貫方法對待25F 03/29 09:07
shifa: 不可以暴力歸因啊 XD 重點在「增加手臂強度」,這跟有沒有上場不是一定有關聯性。誰知道巨怪用了什麼know how去做到這件事情。26F 03/29 09:09
lym0715: 風險管理啊 不限制可能真的可以帶出傳奇巨投 但掛掉的也29F 03/29 09:09
miniUU: 成功就說之前限制球數有效,失敗就說之前沒限制的話早就結束生涯了30F 03/29 09:09
abc12812: 以前投得多沒受傷是生存者偏差 那現在投得少一直受傷是?32F 03/29 09:10
kobebryant08: 以前的均速跟現在不能比啊 人體是有極限的33F 03/29 09:10
kelosh22: 那些都是萬中選一的奇才啊 其他9999個失敗退休的有多少34F 03/29 09:10
lym0715: 不少 限制局數就是要把可能掛掉的人救回來 多少延長生涯35F 03/29 09:11
kelosh22: 不過我認同球迷都把球員當嬰兒看待 多投一點就在那邊哭36F 03/29 09:11
lym0715: 但是就看不到以前動不動就完投的巨投了37F 03/29 09:12
beautyptt: 真的 你看到的都是倖存者 掛掉的你都看不到38F 03/29 09:13
shifa: 之前Josh也提過他的想法:投手養成重點在休賽季,而不是賽季中輪值吃PA。不討論這論點對錯,而是這立足點很有趣,而且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切入:限制用球數跟局數保護投手只是要避免在賽季中受傷,而浪費在休賽季的訓練期,也可以評估他現在的肌力水準作為休賽季的訓練依據39F 03/29 09:14
dusted: 講一堆,邏輯錯都是白搭44F 03/29 09:14
shifa: 所以問題不是投手吃了多少局數,而是他為了吃那些局數做了什麼努力45F 03/29 09:14
tryit0902: 倖存者偏差47F 03/29 09:15
poolknight: 年輕投手跟年輕受過傷投手觀念不同呀48F 03/29 09:16
shifa: 若C慢慢把球數跟局數拉上去,然後調整休息間隔,展現出來的資料這些都是評估重點。也不能怪黃平洋,畢竟中職真的好久沒看到少年強投了49F 03/29 09:17
taiwanesgoi: abc日常釣魚52F 03/29 09:17
andbu558: 美國人吃的東西跟台灣差很多 一直操但吃的好且營養 自然投好壯壯 台灣呢?53F 03/29 09:17
JimmyBlue: 郭泰源默默點讚55F 03/29 09:18
ADDUCE: 量控制要建構在包括練球 牛棚 正式賽模擬賽等各個層面綜合 投手手臂本身是消耗品的概念不會改變 重點是怎麼控制總量 一顆曲球 有人就是牛棚要丟20次才能達到比賽用強度的手感 有人丟5顆就可以 就會影響投球數跟手臂耐用壽命 用場上丟幾顆來判斷過度或是保守 其實資訊都不夠完整56F 03/29 09:18
b70103: 倖存者偏差+161F 03/29 09:22
stoke4096: 死掉的一狗票......62F 03/29 09:22
hornet01: abc小釣手63F 03/29 09:23
CelestialRel: 你的觀念很像甲子園練蠱的邏輯,反例就Tim Lincecum被巨人操到曇花一現64F 03/29 09:23
flexin: 小釣手 讚喔66F 03/29 09:25
MookieBetts: 你可以在美球界倡導現今強投deGrom來實踐你的理論,看看近20年有沒有再出過一個Maddux,Glavine67F 03/29 09:25
a2156700: 如果儀器監控到身體沒有疲勞 覺得多操點也無礙69F 03/29 09:26
akizut: 因為你只看到成功的,沒看到有多少人失敗70F 03/29 09:27
ui: 這不就倖存者理論,存活下來的當然厲害,但爆掉的呢?
數據化理論就是想強調不要用印象而是實際數據判斷71F 03/29 09:27
Samurai: MLB一些上古神獸完全不能用常理判斷XD73F 03/29 09:30
CelestialRel: 覺得近年來這種少球數反而能看到更多不同特色的投手74F 03/29 09:30
v00001: 很難定義甚麼叫做疲勞,有時候投手自己都覺得還可以?
所以現代就變成用一個大概的球數去限制,對大多數人來說應該都是好事吧,當然也可能會有一些人被埋沒,這也沒辦法75F 03/29 09:30
AAaaron: 因為投手在場上比較亢奮,常常感覺不到累..要等到投手
表示累了,可能會先等到受傷也不一定..這都是風險
這種看球數保護投手的機制也是運動科學的一部分吧78F 03/29 09:33
s3122762120: 黃平洋把自己的韌帶投斷之前不知道有沒有覺得疲勞81F 03/29 09:33
sustainer123: 說得好 以後蛇蛇投手場場完投 肯定長出五巨投82F 03/29 09:33
blackwind910: 不就倖存者偏差83F 03/29 09:33
AAaaron: 可能要比較長時間的統計,跟以前來比,才看得出差別84F 03/29 09:33
s3122762120: 而且疲勞到第二天才會出現 當下可能根本覺得還好85F 03/29 09:35
sustainer123: Zac Gallen先當第一個示範者 未來一定屌打z魔神86F 03/29 09:35
shifa: 場上有加油聲,每個人都腎上腺素爆表啊。所以投手在賽季的一個重點在恢復能力,這點要慢慢去踹,數據只是評估使用。就跟鄉民說的一樣,人家出錢的魏老三跟經營的老任都沒在care小葉怎麼用了,旁人就是出來喊燒的而已 XD87F 03/29 09:38
CelestialRel: 舉Nolan也是蠻怪的,以前那年代就沒有用球數的觀念91F 03/29 09:38
Arnol: Trevor Bauer也覺得球數不是重點啊 重點是你累不累
不過他也說 他自己耐投不代表別人耐投 XDD92F 03/29 09:39
Guoplus: 爆炸掉的名字你不會記得 就這樣而已94F 03/29 09:46
Magicbears: 這本來就是事實,現在投手用球數少就只是單純沒訓練到強度而已95F 03/29 09:47
jkduke: 勿忘有個5局賽揚 人家只投5局 也是ACE97F 03/29 09:47
hohochang100: 倖存者偏差 你也不去想想這個樣本的母體數有多大98F 03/29 09:47
zag46900: 同意有些強投是這樣逼出來的 但多的是不耐操
台灣選手基數又更少了99F 03/29 09:49
QAZQWESDX: 不該操投手 但也不該多投個10幾球 球迷就唉來唉去 說218F 03/29 14:02
Newschool: 要不要把投到報廢的例子也整理一篇?220F 03/29 14:10
zu00405479: 操到報廢的不會被列入統計阿 只有操不壞的留下來221F 03/29 14:27
apporience: 舉了兩個反例就想質疑科學,是不是誤會了什麼222F 03/29 16:24

--
--
(abc12812.): Re: [新聞] SPC-中職》4.2局換下徐若熙不好嗎?黃平洋:該為他多想一下 - Baseball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