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hina
作者 chin2050 (Chin2050)
標題 唐詩為何不見涉政內容?
時間 2014年08月11日 Mon. PM 09:26:52
一幅圖畫勝過千言萬語…
https://plus.google.com/u/0/+賴慈欣/...&oid=115703480924230066576
** ** ** ** ** ** ** ** ** ** ** **
大部分的詩人都不敢批評唐朝的皇帝
** ** ** ** ** ** ** ** ** ** ** **
余創豪:中國的諫官傳統與以色列的先知傳統
作者:余創豪 Chong Ho Yu (Alex)
提起大唐盛世,人們自然會想起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唐玄宗的「開元之治」,但很少人會留意到這些盛世英主的陰暗面。眾所周知,李世民發動手足相殘的「玄武門之變」,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其後李世民更斬草除根,誅殺建成、元吉諸子。
在政治鬥爭中,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玄武門之變」的是非功過,也許難以評論,可是事變之後,李世民竟然佔據了李元吉的妻子。這並不是偶然一次色迷心竅,而是重複的習慣,後來盧江王李瑗造反,李世民誅殺李瑗後,將其妻納入後宮。
中國倫理觀念當然不會認同這種殺人奪妻的行為,舉例說,《水滸傳》記載西門慶為了得到潘金蓮而殺死武大郎,高衙內因著垂涎林沖妻子的美色,最後引導林沖陷入白虎節堂的佈局,《水滸傳》清楚地顯示出西門慶、高衙內都是卑鄙小人。可是這標準似乎沒有應用在最高統治者身上。
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起用本來服侍李建成的魏徵,升他為諫議大夫,魏徵一生犯顏直諫太宗二百餘次,但以筆者所知,魏徵從來沒有指出過太宗奪妻的醜行。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逝,太宗感嘆地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不少人引述這段說話來表明太宗胸襟廣闊,願意接受逆耳忠言,但這故事還有下文,太宗原本打算將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魏徵的長子為妻,並且在魏徵的墓前樹碑,以表揚其功績。但隨後太宗發現魏徵生前撰寫的諫書都留有副本,太宗懷疑其動機,於是一怒之下,摧毀了墓碑,並且解除婚約。
無獨有偶,在《舊約聖經》裏面也記載了一段殺人奪妻的歷史,以色列的國力在大衛王朝時期達到頂峰,可惜大衛王飽暖思淫慾,有天無意中偷窺到手下大將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裸浴,在驚艷之後便想據為己有,於是指使約押元帥派烏利亞到前線作戰,跟著吩咐所有部隊撤退,令烏利亞在孤立無援之下被殺,最後大衛迎娶了拔示巴。
但這故事的不同之處,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大衛並沒有逃過審判。以色列有一個先知傳統,先至扮演著類似諫官的角色,大膽地指出掌權者的罪惡。那時候大衛的手下拿單看不過眼,但拿單比魏徵更有勇氣,對大衛直言不諱,說殺人奪妻的行為必會受到上帝懲罰。
再回頭說大唐王朝,唐太宗這種違反倫常的行為未曾受過譴責,其子孫便繼續仿效,例如唐高宗李治當太子時便與其父李世民的才人武媚有染,武媚就是後來的女皇帝武則天。太宗駕崩後,武媚被遣送到感業寺削髮為尼。李治登位後便下令武媚還俗,並且招納為「昭儀」,最後還封為皇后。唐玄宗李隆基年輕時愛上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晚年時又愛慕其弟十八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玉環,甚至乎強行佔有了楊玉環,白居易的《長恨歌》對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關係充滿了浪漫的描寫,例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說穿了,唐玄宗比西門慶、高衙內勝不了多少。
在古代文化遺產中,《舊約聖經》的獨特之處是沒有任何人能夠不受倫理道德限制,即使是最高統治者,也要受到上帝審判,比起中國諫官傳統,以色列先知傳統的批判力道更加強烈、更加徹底。
※ 編輯: chin2050 時間: 2014-08-14 09: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