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ityNight
作者 Ctea (Ctea)
標題 [筆記] note 閱讀習慣、出版業界、獨立書店
時間 2021-08-02 Mon. 23:29:42

Moved from disp.cc/b/261-9txy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37263
台南人愛閱讀全國第2 黃易年度冠軍、柯南漫畫最夯
2016-06-21  22:41

#台南 #閱讀習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7-04-18 01:30:01
↓Massively moved from disp.cc/b/261-
https://www.plurk.com/p/n50ygi
真的沒辦法啊   書櫃還有三百本(至少)書還沒看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72096217600.html#news-article
 幾萬本書變碎紙 出版業苦撐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2-02 14:18:32

https://www.plurk.com/p/nig9o9
 突破出版業困境 時報趙政岷:沒做對讀者要看的書 - 銘報即時新聞

以前我也這麼認為,現在可不這麼樂觀了。什麼叫做對書?一個市場,總是有人做對,也有人做錯。如果整個市場都在往下探底,那至少表示,做對的越來越少,而做錯的越來越多。換句話說,越來越不知道對的在那裏。這樣的解釋實在很弱,反而「讀者越來越不買書了」這種說法的解釋力較強,至少那是事實 (圖書出版人不能說,那會被說成把責任推給讀者)。另外,不買書並不表示不看書。借來看和買來看到底還是有區別的。

(先寫到這裡,有空再來續。)


兔操民
「讀者越來越不買書」,若採取這觀點,接下來就是把責任丟到網路科技的搜尋引擎等。


kellerlin
反著看,以前的讀者是除了書以外沒啥東西知識性的可以買,現在有多媒體的知識平台後,書(實體書或電子書)如果不能做出自己的獨特性,就很難吸引目光


群學 @ 噗浪說
哈哈,責任這個詞真不好玩。買書絕不是讀者的「責任」。反過來,做對書卻是出版的「責任」,做不對,後果就是出局,沒什麼好說的。做不對書,讀者當然不會買。反過來,讀者不買書,不就等於出版社做不對書。那麼,讀者不買書和出版社做不對書,究其實同樣是現象的描述。只是就責任來說,逆反了,從讀者轉回出版社。不過後者有一個優點,可讓我提出一個問號:如果不景氣表示出版社做對的書少,越不景氣,做對的書越少。我的問題就在這裡:如果兩者的相關性是存在,為什麼做對的書越來越少?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03 03:25:28 (台灣)

https://www.fountain.org.tw/r/post/lin-yuli
新活水 - 林育立:常聽人說網路時代沒人讀書,出版後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

寫書的經驗,讓我對文字和紙本的力量更敬畏,刺激我重新思考新聞的本質,還一口氣解決了我對記者身份、國際觀和數位化的焦慮。

via https://www.plurk.com/p/nnqwka
[清書櫃]這本書對德國的轉型寫得真的滿淺顯易懂的。好看。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1-24 15:45:02 (台灣)

崩潰的出版設計學︱OKAPI - 2019 年度書籍好設計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1-27 04:42:04 (台灣)

https://www.ptt.cc/bbs/book/M.1478238933.A.FA4.html
[心得] 買書的另類經驗:關於群學出版社

via https://www.plurk.com/p/odo5l3
無意間撈到批踢踢這篇文。搞出版的應該要發給群學出版社一個「模範生獎」。

【WK.寥落雲崢嶸】近年來國內外學術書籍很多都是這樣。例如桂冠(但做書認真程度應該比群學差,一直拿舊譯稿以及跟中國買的譯稿撐,雖說也不是不能理解)也是 on demand 印書的。

【書是舒適】桂冠還拖欠過譯者稿費。。。科科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WK.寥落雲崢嶸: 我也覺得群學做書很認真。跟桂冠、巨流等學術書版社一樣,大家現在好像都是走少量的POD印刷了,的確省了許多製版的費用,但是書的品質也越來越像一般影印店那樣了。(而且我覺得這點在桂冠現在「新印」出來的「舊書」上更有感覺XD)

書是舒適: 這我就不清楚了XD

可是我有一點很好奇(忍不住想要tag socio):那就是版權授權期限。通常國外出版社授權,不是都會要求印量嗎?如果續約後都採POD印刷也是可以的嗎?
#有良心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5-25 16:58:17 (台灣)
↑Massively moved from disp.cc/b/261-
--
--
※ 作者: Ctea 時間: 2021-08-02 23:29:42 (台灣)
Moved from disp.cc/b/261-b8lh
https://www.plurk.com/p/nfdsjn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A/htm...laHDy3OHZTyMGtyAq-XqwAZ5uGcKQY

陳平原:

「我不是賣書的,不會去計算家裡有多少藏書。我還有辦公室裡的書,還有我們另外一套房子裡的書,但不會去計算家裡總共多少書。因為我們不是藏書家,我們是讀書人。讀書人需要什麼書,就藏什麼書。對於很多藏書家來說,他們會特別講究版本。我們不是那種以版本取勝的藏書家,我們是以自己的適用為需要來收藏、閱讀。所以書雖然數量不少,但是沒有特別珍奇的本子。」

「而且,真正的讀書人,古今是不分的。沒有說只讀現代書,不讀古代的。你可以說自己的研究側重點在哪一方面。再加上傳統的文史不分,這樣的話,我們藏書的面會比較廣。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界及閱讀範圍擴大,書需要不斷地收。可是有些書用過了,就不再需要保留了。」
	

「學者分兩種。有一種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那樣的話,他是帶著賞析的心情來寫作。比如你做《紅樓夢》研究,一輩子沉迷在裡面,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做文學史研究,是不能只面對單一文本的。做史學研究,很多你不喜歡的東西,你也必須閱讀。」

「所有做文史研究的,都必須博覽群書,但不一定是藏書家。我的導師王瑤先生也不是藏書家,家裡是有不少書,但藏書質量或珍奇程度也不明顯。所以,同樣是學者,有人特別喜歡藏書,比如唐弢先生,他的藏書就比王瑤先生多,質量也好。必須加上一句,藏書多少跟一個學者的成就大小,沒有必然關係。」

#閱讀習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7-31 13:46:48 (台灣)
Moved from disp.cc/b/261-b8lh
https://www.plurk.com/p/o7mlpr?o7myiy
想了一下小時候我媽如何培養我的閱讀習慣

10歲以前:

1. 家裡不裝電視。

2. 電腦不流行,所以家裡沒網路。

3. 手機只有打電話功能。

4. 國語日報、故事大王、亞森羅蘋、漢聲,全部都是包套直接回家,看到就買,想要什麼書就給買,錢不是問題反正就買。

5. 她沒事就在看書,看得比我還兇,閒著沒事還自己念書進修跟寫讀書心得手帳。

6. 親戚朋友送禮全都是書,直接讓我書局挑想要的。

說小時候我家裡啥都沒有只有書真的不是在開玩笑的。

她真的是把當年的我養得對玩具一點興趣都沒有,超厲害的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辦到的。

但要說我覺得現在這套有沒有用......5可能還是有用啦,年紀小就是學人精很喜歡學大人,學了還會被稱讚很爽。剩下的應該都沒辦法了吧,電腦手機這麼好玩誰要看書。

雖然我家後來有了電視但還是沒第四台所以還是沒啥好看的。

就只有下課看個動畫配飯就回房間了。

我爸要是假日很閒還會特地把我叫出來陪他看NANA跟海賊王,以為我在念書,殊不知我其實都在房間偷看他的金庸跟我媽的羅曼史小說

現在回想芭比好像也是我爸買的。

燈愣。

#閱讀習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2-05 15:45:07 (台灣)
Moved from: disp.cc/b/261-a7GK
https://www.plurk.com/p/maxwbd
高雄人注意
https://images.plurk.com/5YxhLQSpSkyBCRwItCm9.jpg
https://images.plurk.com/60yNFshuPA9WEqJGtCm9.jpg
https://images.plurk.com/5imfCI1rcVmp3jnBtCm9.jpg
[圖]
[圖]
[圖]
 


慘兮兮機器狼 說 8 hours ago
歡迎來到扭曲森林!全新的3v3地圖唷 (`・ω・´)!
 
大國主機動泳裝Ver. 說 8 hours ago
現在生意難做阿

#書店結束營業 #翰昇

※ 編輯: Ctea 時間: 2017-07-03 01:46:27

↓Massively moved from disp.cc/b/261-
https://www.plurk.com/p/ltzr3g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6-09-06/76996
 出版是夕陽產業 他預測營利很快就變成零 | 新頭殼 newtalk

「最糟糕的就是安於現狀。所以,我已經做好光靠出版部門無法存活的心理準備,正從黑暗之中往上跳躍。」
by出版界的殺氣一哥見城徹

https://www.plurk.com/p/m1f416

 https://news.readmoo.com/2017/01/12/170112-berlin-bookstore/
 全球出版退縮狂潮中屹立不搖的柏林獨立書店──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除了書店本身保持與社區的關聯,加上政府法令的保護之外,某種跳脫大數據和演算法的客戶「政治意識」也很重要。布勞恩舉柏林另一家書店Hundt Hammer Stein為例,該書店主人漢默斯坦(Kurt von Hammerstein)說,九零年代,德國各地的書店也曾經面臨大型國際出版社的入侵而紛紛倒閉的窘境,然而這個窘境反而激起了一群「具有高度政治意識」的柏林人開始拒絕支持亞馬遜這樣「一面付低薪給員工一面避稅」的大型出版商,這些人就成為他最忠實的客人。

走進Hundt Hammer Stein這家書店時,店門口的標語「你正要遠離亞馬遜」(you are leaving the Amazone)

#閱讀

https://www.plurk.com/p/m1n0zv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70116-0ui8
 圖書折扣害出版 消費者支持回定價 - 台灣醒報 Awakening News Networks
https://www.plurk.com/p/mdyjpu

https://www.plurk.com/p/meexm9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1219295
 台灣小說為何很難推向國際?——讓譯者面有難色的四個問題(上)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344/1219317
 台灣小說為何很難推向國際?——讓譯者面有難色的四個問題(下)
#翻譯 #國際化

https://www.plurk.com/p/mdyjpu

https://www.plurk.com/p/mqma0k

> -------------------------------------------------------------------------- <
Moved from: disp.cc/b/261-9Nal
https://www.plurk.com/p/m01qxh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2178167
 「冰風暴」來襲 台灣書市急凍

幾年前離開出版社時,有幾個心地好的同業想幫我介紹工作(嗚,我永遠會記得你們的!),我婉拒了:

「我想我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在出版業工作了,你們有機會的話,也快快轉業吧。」

先知

#實體書本 #國人閱讀習慣 #讀書習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6-12-21 23:16:31

https://www.facebook.com/NotCaryGrant/posts/1182855238588200?nh2ovw
【對我說髒話】一片吐司

活在當下台灣,在書店裡買一本書回家,過程是這樣:書本掏出牛皮紙袋,用指甲輕輕挑去封面上79折的圓貼紙,徐徐解開書腰,且將書腰緩緩插進書冊中,接著,狠狠地扒掉書衣,徒留一本全然赤裸的書,沒有任何的裝飾,有些時候,甚至連作者的名字和書名也沒有,只剩讀書的人和文字近身肉搏。

並非本人要把一段新書開箱文形容這樣淫蕩猥褻,而是當今賣書的人裝禎一本書著實擺弄了太多奇淫技巧。一本書躺在書店平台上,外頭罩著書衣,書衣黏著貼紙、紮著書腰。書衣上有文案、有書摘,書腰上列著一長串推薦人的名單、和簽書會的訊息。張愛玲幻想新書出版,要用自己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但事到如今,一本新書躺在,那設計花紅柳綠,封面的訊息爆炸,繁複程度已非夜藍的小窗戶,而是WONDOW 10電腦螢幕了。

出版業摔入絕情谷底好些年了,一本書擺放在書店平台為勾引讀者,賣書的人該想的招都想到了,唯一沒想到的事就是書給人捧在手上看的。一本穿著書衣的書本,真的,真的,不適合閱讀。一本書捧在手上,不管坐著讀,躺著讀,趴著讀,讀著讀著,書衣便從指尖滑落,替它整理好了服裝儀容,書衣仍像像是一條穿鬆了的內褲,緩緩地從書本身上滑下來。

賣書的人的回應是因為一本書在平台擺久了,給摸得亂七八糟,又是油污又是指紋,退書不容易,換了一套書衣又可以重新見客,聽上來也有其不得不的委屈。然而書衣並非這個世代才發明的必要之惡,上世紀八O年代,遠景版本的金庸武俠也是穿著書衣的,但不知為何,那時候的書衣和書本設計得似乎比較熨貼,似乎不容易脱落。而且設計有整體感,它的書衣封面是一張山水國畫,封底是一方刻印「金庸作品集」,書衣掀開來,白色的封面上有金庸的書法,看上去簡直是武功秘笈似的,打開一本秘笈練功,就是徹夜的走火入魔。

那個年代的文藝愛好者讀武俠小說,也讀九歌爾雅洪範大地九歌純文學,那個時代的書用現在的標準來看著實簡陋,設計師把作品拿去給出版社請款,大概是會被打槍的,隨意從書架抽中一本林懷民的《蟬》,封面是藝術家李錫奇設計的,一幀紅綠色塊構成的油畫,除了作者和書名,再無其他訊息,封底一張作者黑白攝影,旁邊小小字寫郭英聲攝影,照片佔去了封面三分之二,其餘三分之一留白,空空的白,作者簡介藏在內文裡,外觀沒有名家推薦,或人工色素添加一些多餘的文字「林懷民最驚心動魄的小說之舞, 完整而細膩地刻畫了一個世代的思想風貌」。

林懷民這還算華麗的了,木心的《素履之往》,夏宇的《備忘錄》,素色的封面,除書名,作者名字,就沒啦,那樣的態度是老子老娘賣的自己的文字和名字,要買就掏錢,不買就拉倒。那個時代,做書的人跟讀書的人都有自信,出書的人訊息包裝減之不能再減,開本方方正正,封面乾乾淨淨,彷彿一片吐司,賣書的人有把握,買書的人對自己的品味也有把握,書是一片吐司,他真的就是精神的糧食,簡簡單單的東西最耐吃也好吃。

#牛津出版社 #封面設計 #行銷

https://www.facebook.com/panpoling/photos/a.901088116643523/2443302032422116/?type=3&source=57

#閱讀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04 03:17:14 (台灣)

https://www.plurk.com/p/o33ldv?by=this_is_editor
【企鵝編(•ө•)出版社求生日記】 #企鵝說出版 #企鵝逛書店

兩大電商通路66折削價戰開打,企鵝心情很複雜。

先講企鵝的想法:喜歡買便宜的書沒關係(誰不愛特價),但有餘力的話,請走進一家書店,然後至少帶走一本書吧!也願大家不要忘記在書店買書的感動,能夠好好感受閱讀的快樂。這是一個出版社菜鳥的微薄希望

MOMO這次的79折再打84折(=66折XD)促銷確實沒有問過出版社,所以許多出版前輩爆氣,企鵝同事也很錯愕,有小型出版社便決定所有書從平台下架,太有骨氣了

 https://www.facebook.com/squirrel.culture/posts/2094286014040296

馬上跟進促銷的博客來也不甘示弱,現在正在萬種新書66折呢~於是更多出版社憤怒:「怎麼這樣低價糟蹋我們的心血?」;進書價格比電商折扣還高的獨立書店們,更是紛紛響應雙十一休業 ,意圖抗議大資本壟斷、破壞市場行情、壓低價格不公平......擱置已久的圖書統一定價政策,再次被大家提起。

 https://www.facebook.com/twfreedomnews/posts/832552284174339

近幾年,台灣出版一路從三大通路時代,變成幾乎博客來獨大;而橫空出世的MOMO,不擇手段想要爭奪書籍第一通路──在積極的行銷資源投入、集團富爸爸支持下,書籍報表上,確實有顯著的業績成長。其實多一個通路,有些出版社是相當感激的。

然而這次的66折之亂,雖然是通路自行吸收折扣成本,但未來呢?通路勢必講話會更大聲,企鵝就碰過好幾次大通路強勢要求,卻不敢不答應......越來越被掐緊脖子的出版社,到底該怎麼辦?

難道要叫大家不要買書嗎?

特價賣出書籍,讓辛苦做的書能夠被看到;或是寧願不打折,讓滿倉庫存最後銷毀,回歸紙漿──你若是出版社,你會怎麼選擇?

企鵝覺得沒有對錯,真的是看各家的價值觀、財務壓力。原價不折扣但能夠賣到再刷的書也大有人在,便宜出清到X本OOO元的書,可能還是不會有人買......

有些從未踏入書店的讀者,或許趁電商折扣買書買的很開心。而這群人,說不定平常不會踏入走進書店(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間書店存在),而到實體書店買書的讀者依舊在,企鵝希望可以這麼相信。

企鵝不喜歡怪罪於讀者不看書/買書,也不想、更沒資格質疑閱讀風氣,閱讀只是當今社會的選擇之一,而決定去哪裡買書,自然也是讀者的選擇。

但通路帶頭低價競爭,對整體產業依然弊大於利,拜託不要是常態......

最後,想分享企鵝很喜歡的書《什麼都有書店》中,「書店是怎樣的地方」章節裡的一段話:「在書店這個地方,曾經得到書幫助的人,因為想要向書報恩,所以持續從事和書相關的工作。」

由衷希望,大家可以好好感受閱讀的快樂。走進書店買書吧!


日本書店的新商業模式與價值定位

 https://www.plurk.com/p/nlt66d

當書店說要關門,生意就會突然好起來

 https://www.plurk.com/p/nl9o6p #金石堂

為什麼出版社會被通路綁架?

 https://www.plurk.com/p/ntfkh9


理想的出版vs不理想的下架

 https://www.plurk.com/p/nmln2p

 在銷毀囤書更符合空間效益的年代,銷量幾乎決定了一本書的命運生死。新書在書店上架、下架的速度之快與品項之多,難以計數。圖書市場傾全力往主流大眾靠攏,犧牲的正是出版社編輯們辛苦耕耘的『理想之書』,那類書籍通常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予以裁定,......在目前越趨艱困的出版環境,我看到很多編輯/文字工作者經常被時間和業績銷量所摧殘壓榨,有時候你甚至無法想像他們在做的是一件與『書』有關的事。你以為他們就是販賣一般的『商品』,行銷手法、操作模式、溝通語彙,甚至勞務人力的淘汰和資遣,都與資本主義市場裡的任何生產/消費流程是一樣的。寫到這裡,我心裡升起的不只有荒謬,還有很深的悲傷。


獨立書店與通路折扣事件層出不窮QQ

《書店不屈宣言》曾引發的抵制爭議:https://www.plurk.com/p/nhw2dz


對了,想補充一點,今年因為沒有國際書展,加上前半年書店人潮受疫情影響,很多出版社其實已經撐不下去了。

據企鵝所知,某些大型出版社已經開始裁員、砍福利、遇缺不補

很多人或許不認同企鵝的想法,但做出版的人也需要領薪水。 我們真的不能單靠熱情來做書......


- - - - - - - -

2020/11/12(Thu)
16:30
	
James
	
https://www.plurk.com/p/o33ldv
因為66折就進貨價啊⋯⋯
17:08
	
YGR
	
看層級
17:10
	
James
	
一般來說是65到75啦
17:10
	
YGR
	
你那是
17:10
	
YGR
	
書店價
17:10
	
James
	
經過盤商的話
17:11
	
James
	
應該說「65到75就『書店的』進貨價」
17:11
	
YGR
	
書店低的話應該可以到 62 左右,高的話也有到 78
17:11
	
YGR
	
78 真是很 78 的少數
17:11
	
James
	
一般漫畫大概就這樣
17:12
	
YGR
	
但事情要從出版社視點來看
17:12
	
James
	
所以跟電商真的不能打啊
17:12
	
James
	
出版社大概就50左右出去不是嗎
17:12
	
YGR
	
出版社都是出給總經銷,其實對出版社差異不大,反而他們搞自售還比較賺
17:12
	
James
	
慘一點的會到60
17:13
	
James
	
我爸買他自己的書都要70%了
17:13
	
YGR
	
出版社出去給總經銷大概 45 到 65,65 極度少見
17:13
	
YGR
	
50 55 是大宗
17:15
	
YGR
	
書店會氣噗噗正常,但因為這次對手是網購平台才特別氣,出版社聯合書展也比他們便宜還不用透過書店就沒嘴過
17:17
	
YGR
	
書店與其在那邊喊希望來買,怎麼不做點主題展示曝光?這是行銷手段低落的表現。
17:17
	
YGR
	
書店應該發揮書店自己的實體展示特色
17:17
	
YGR
	
價格本來就不可能贏,幾十年來都不可能贏。

#雙11購物節 #削價競爭
via FTB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11-13 06:00:07, 06:04:53 (台灣)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ong-interview-ming-yi-wu-1?2shjt7bx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 VERSE

我到現在還是覺得文學圈有這個毛病,一面在後現代主義後說去中心,一方面似乎有認為文學是「最核心」的藝術。但是我想,設計一台腳踏車真的比寫一部小說容易嗎?

via https://www.plurk.com/p/oa41p6
最投機的基金股票也沒有比寫一部小說容易啊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3-23 14:03:34 (台灣)
↑Massively moved from disp.cc/b/261-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8-02 23:31:06 (台灣)
Moved from: disp.cc/b/261-9C0y
https://www.facebook.com/dailyherebooks/posts/1227679667676954
【Daily 常日書房】還記得我們剛開始的樣子嗎?

一切都還生澀的我們,迎來對書店充滿期待的你,堅定了身為三重人的我,在三重經營書店的意念,如今常日3週年了,計畫中的第二間店逃逸線書室也在今年4月順利開幕了,這一切都得歸功於支持我們的每一個你,我們一起成就了屬於三重的獨立書店啊!一路有你的陪伴辛苦但不孤單,希望我們也讓你如此覺得......

一直有件事得告訴大家,常日因為遇上了茜茜我無法解決的難題,所以決定讓常日完成階段任務於7/31結束營業,未來逃逸線將陪伴我們繼續向前,前進的路途還很遙遠,期待依舊有你的陪伴,我們保持聯繫,逃逸線見。

關注我們吧:逃逸線書室 https://www.facebook.com/Linesofflightbooks/

#三週年 #倒數10天  
#Daily常日書房 #逃逸線書室 #三重獨立書店 #房東人很好跟房子沒關係厚感謝米朵的支持


via https://www.plurk.com/p/oh1xmm

#獨立書店 #三重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7-30 11:16:0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8-02 23:31:37, 23:40:37, 23:45:12 (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644268029062951/posts/2067805450042528/?d=n
【青鳥 Bleu&Book】𝗔𝗲𝘀𝗼𝗽 𝗥𝗲𝗮𝗱𝗶𝗻𝗴 𝗖𝗼𝗿𝗻𝗲𝗿 ​ #只換不賣的閱讀空間​

昨日發布青鳥書店為𝗔𝗲𝘀𝗼𝗽忠孝概念店親自選書、以復古木櫃打造藏身於店內的密室書店的訊息後,鳥編已收到眾多讀者私訊詢問><​

繼敦南誠品在去年結束營業後,許多愛書人到東區感到悵然若失...感謝𝗔𝗲𝘀𝗼𝗽的邀請,本次我們以「文學裡找回對於生活的想像」為概念,選書類型涵蓋經典文學類、社會人文類、哲學思想類、藝術設計類、生活風格類、與攝影集等,敬邀各位讀者一起進入文學,以香氣沈澱心靈,以閱讀大膽作夢,讓這裡成為你靈魂安放的空間所在。​

𝗔𝗲𝘀𝗼𝗽 𝗥𝗲𝗮𝗱𝗶𝗻𝗴 𝗖𝗼𝗿𝗻𝗲𝗿 入內規範​
☞開放時間:每日14:00- 21:00​
☞開放人數:因疫情+空間限制,同時段上限 10人。​
☞小叮嚀:​
1.閱讀空間全面禁止飲食。​
2.店內不提供Wi-Fi 及插座,請見諒。​

𝗔𝗲𝘀𝗼𝗽 𝗥𝗲𝗮𝗱𝗶𝗻𝗴 𝗖𝗼𝗿𝗻𝗲𝗿 ​ #只換不賣的閱讀空間​
讀者除了可以到店內閱讀書籍,若要帶走一本書,可以自備一本家中的書前往,與𝗔𝗲𝘀𝗼𝗽夥伴洽詢、登記後,即可現場交換店內的書籍。​
☞小叮嚀:部分有紅色貼紙註記之書籍,僅限店內閱讀!​

※ 有任何相關疑問,請洽詢𝗔𝗲𝘀𝗼𝗽 現場夥伴 ※​
┈┈┈┈┈​
地點:Aesop 忠孝概念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87巷21號一樓

via https://www.plurk.com/p/okzayh
青鳥書店,只換不賣的空間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10-04 08:44:11 (台灣)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ong-interview-ming-yi-wu-1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一):書本讓你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體驗 - VERSE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ong-interview-ming-yi-wu-2
吳明益談泛閱讀時代(二):腳踏車師傅也是藝術家 - VERSE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long-interview-ming-yi-wu-3
吳明益論泛閱讀新時代(三):我會一直寫到死為止 - VERSE

via https://www.plurk.com/p/okz91k
翻到了一個意外不錯的訪談,裡面蠻多東西值得深思並細細咀嚼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10-04 08:53:59 (台灣)

> https://disp.cc/b/261-ce9m

2021-8-2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iBZedFY1U
遇上疫情對出版業來說是危機還是轉機?「出版冰河期」之下的出版業要怎麼活下去?《七七聊天室》EP006|志祺七七 - YouTube

via https://www.plurk.com/p/ol2jet
原來三級時該該圖書館沒開很困擾已經是件值得一提的現象嗎
[圖]

2021-10-05 10:39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10-05 11:02:54 (台灣)

> https://disp.cc/b/261-ce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N6cterbIYM&/p/opcegd
疫情下書店更難經營,倒店之後有人出錢要他不準倒卻遇上天使投資人堅持為讀者提供優質的選書空間 [堅持一間冊店] 2022.01.07 台灣記事簿 第127集

#武漢肺炎衝擊
#獨立書店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1-23 05:14:38 (台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OLeOekJvc
實體書市場所面臨的兩個嚴重問題 - YouTube

via https://www.facebook.com/BillyJrComic/posts/747274586657561
【Comic 名作復活】這是最近出版社的朋友非常憂心的問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促銷、低價當然是最棒的,但這未來的隱憂,也確實是存在,我們目前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先將問題提出,讓大家可以多加思考,我們真正希望的是什麼
我們社團正在進行新書出版以及舊書再版的連署投票,歡迎所有愛書的人都能夠餐與,我們只要每個人影響一個身邊的朋友看書,那市場就將增加一倍,事情不會很難,大家一起來做就可以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2-08 04:43:02 (台灣)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ONQsuQmbRHbMCFuiwp21QmdDgmHocudWYl8hkwDPtNM/edit
台南新書店名錄-20220314
p/os28o9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3-14 22:00:59 (台灣)

https://news.readmoo.com/2022/03/11/...news&5dtrtt7u&p/orzl3v
書店裡的貓愈來愈多,來玩貓的人,很快就多過了愛書人

本文摘自《病從所願:我知道病是怎麼來的》,原篇名為〈把美夢化為地獄的能力〉

疾病的引爆點,毫無疑問是那家我開了十一年的書店——有河book。

告別無聊的上班族生活,和新婚的先生一起,在看得到淡水出海口以及觀音山的位置,開一家書店。這個夢想在籌畫期間是多麼美好,當時我認為自己的人生終於步入正軌,而我也將告別虛無,腳踏實地過日子,一切都將變得不同。

雖然開店前也曾懷疑過,自己的個性可能不適合開店做生意吧?但又安慰自己:書店和其他服務業不同,應該不需要招呼客人,或許也沒那麼難吧?然而後來,我果真就是敗在這一點。

剛開始,我也和世上所有的老闆娘一樣,見到客人上門就開心,也樂於結交新朋友。後來露台上出現了幾隻街貓,開始餵食之後,我也經常和客人分享街貓的小故事。

慢慢的,書店裡的貓愈來愈多,訪客和媒體爭相報導之後,引來了許多醉翁之意不在書的愛貓人,於是來到店裡玩貓的人,很快就多過了愛書人。

帶著逗貓棒、貓食、貓草來到書店,相機鏡頭「喀嚓」個沒完,嘴裡發出喵喵叫或「嘖、嘖、嘖」的逗弄聲,視他人如無物,只要一看到貓,不管牠正在睡覺,或者正躺臥在我的腿上,他們伸手就摸,甚至一把抱起,客人們都樂不可支,覺得超級療癒,可是,我和貓都受到了嚴重的干擾。

這些貓是街貓,牠們在外面生存不容易,占地盤、爭食、打架,生活壓力很大,唯有在書店裡才能安心睡覺,然而我卻親眼看見一隻親人的老貓「巧克力」,牠在一個陽光晴好的週末午後,無法好好地睡上一覺,因為每分鐘都有人摸牠。

剛上門的客人一看到牠睡在紙箱上,必定立刻伸手摸牠,還有人是每看一會兒書就過來摸牠一次……如此沒完沒了、永無止境的鹹豬手,讓巧克力的臉色愈來愈難看,牠開始考慮要離開,但又捨不得這溫暖的睡窩,問題是牠根本無法入睡,每當睡意來襲,鹹豬手必定同時出現——終於牠大發雷霆了!牠發出悲鳴,並且抓傷了最後一位摸牠的客人,憤而離開了——然而,牠本是一隻打烊時怎麼樣也趕不走的貓啊!

那天親眼看見巧克力遭到這樣的對待,我哭了,一方面心疼貓咪,一方面痛恨自己沒有勇氣阻止客人。從那天起,因為口頭警告太傷感情了,我開始在書店裡外寫了許多警示牌。

從門口的:「有河book,玩貓不可。」到充斥各角落的警語:「如果貓咪熟睡中,拜託請勿干擾!」、「除非貓咪主動,否則請勿摸貓。」甚至在玻璃詩的旁邊,我寧願破壞美感也要寫下的:「請勿喵喵叫或嘖嘖嘖!」到最後,連咖啡的 menu 上面都寫了「玩貓不可」的警語。每次看到愛書人或朋友們仔細地察看那些告示,我都覺得很羞恥,然而,真正的訴求對象,他們卻永遠看不到。

最可怕的客人在我記憶中有兩組:有位在附近讀書的大學女生,每天傍晚放學必定來書店玩貓,另一組母女檔則是週末。這兩組人彷彿是我的行刑者,不讓我有一天好過。在「如果貓咪熟睡中,拜託請勿干擾!」的警示牌旁邊,他們用塑膠袋等物刻意製造聲響,等熟睡的貓被吵醒以後,他們就盡興地撫摸、拍照,並且頻頻發出「好可愛!」的歡呼。

貓總是圍繞在我身邊,我也經常臉色難看地加以勸阻,可是他們為了玩貓什麼都不怕,又有驚人的耐心,總是花很長的時間等待……這樣的客人真的讓我非常痛苦!然而書店只有使用座位才需要低消,儘管他們從無消費,但只要沒有占用桌面,我沒有辦法把他們轟出去。

現在想來,我最大的錯就是不敢直接表達不悅,以為開店就該以客為尊,每當我對客人發怒,我還會愧疚,認為自己度量狹小、沒有修養……奧客甚至入侵了我的夢,我在夢中拚盡全力要把他們趕走,直到握緊拳頭哭喊著醒來之後,眼淚仍無法停止。

於是開店的第七年,我發病了。這也就是為什麼當醫生宣判我罹癌,我一點也不吃驚,因為過去幾年我太痛苦了,怎麼可能不生病呢?

開刀後再次回到書店裡,我變得較為直率,敢於直指客人的不是,甚至也曾把客人直接轟出門去。坦白說,這是我開書店十一年的收穫之一,雖然這改變是經歷了他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後來我才發現,幾乎每家有貓的書店都有同樣的痛苦,厲害的是,他們比我果斷。台中的梓書房在門口就寫了:「嚴禁摸貓!」花蓮的時光書店則在貓經常睡臥的桌上寫著:「為了貓咪健康,請勿摸貓。」香港的森記書店更狠,門口告示是這樣的:「請不要為了貓而來逛書店!」

真是大快人心啊!如果早一點認識他們,我是不是會少掉一點優柔寡斷?我是不是會更加地堅強?……我想,結果還是一樣的,我的痛苦來源不僅如此,癥結還是在於:我根本不適合開店做生意。

- 我是不太會靠近貓,只要伸手,他不甩我,我就默默帶著一顆破碎的玻璃心繼續逛我的QQ
orzlcy
#奧客 #沒公德心 #街貓 #浪浪 #流浪貓 #放養 #不是貓咖啡 #喧賓奪主 #買櫝還珠 #有河Book
#貓奴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3-22 16:10:2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3-27 15:31:28 (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103380331422047/posts/492640339162709/?app=fbl&2659x4bc
【桂冠圖書粉絲團】各位親愛的讀者 大家好:

因疫情長期影響,加上讀書風氣不再,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已於111年02月28日經股東會決議解散,目前已進入清算程序,日後也不再有機會為各位服務,感謝各位讀者48年以來對於桂冠圖書的支持。

桂冠圖書創辦人 賴阿勝先生的階段性任務 — 將西方思想與文化引進台灣,開啟臺灣知識的新篇章 — 已經圓滿完成並落幕,「知識的燈塔,文化的桂冠」將隨著 賴阿勝先生的腳步羽化,回到 賴社長的身邊。

#武漢肺炎疫情衝擊 https://disp.cc/b/261-e6mZ
My Notepad - NEWS, [13/04/2022 12:17]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4-13 13:32:0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5-24 13:40:52 (台灣)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27112651967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 | 誠品線上
#閱讀 #買書 #書單
via https://www.plurk.com/p/ov8b41
感覺好可愛

我現在只有「買了七年的IKEA櫃子會被書壓垮嗎活動層板跟櫃體之間已經有縫隙而且還不小」的擔憂
[圖]


- 自從看到我姊的書架變成透天次白蟻窩之後,我都覺得IKEA書架能夠被壓垮是件幸福的事情了
[圖]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5-29 00:48:56 (台灣)

https://goo.gl/maps/Nn4DiiekJ5G3VvxQ8
UBUNTU烏邦圖書店_環河店(書店不提供訂位服務)
(06)222-6919

https://goo.gl/maps/dsLaVimND1jhNvHr9
唐恩Down House
(06)222-7767

https://g.co/kgs/yyRVX8
敝墟書店
702台南市南區興中街75號

via https://www.plurk.com/p/oykke7
台南獨立書店筆記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8-17 00:30:56 (台灣)

[url=https://twitter.com/thaichintransla/status/1563852382387449857]https://twitter.com/thaichintransla/status/1563852378935525376 / https://www.facebook.com/ThaiChintran...7KWK6QfXyrAfKG1gd3VAULqfXkCa9l
【泰譯聞 นักแปล กระแสไทย-ไต้หวัน】泰國文創雜誌Creative Thailand(คิด)昨天貼文討論了「買了書不讀」這個現象,在社群上引起廣泛迴響,於是泰國紀伊國屋書店的粉專小編用簡單粗暴的文案順勢蹭了一波流量。

 https://www.facebook.com/19939415638...xgTuByBARw1dwVpBQ6bywfXml/?d=n

因為該粉專平常都是很制式地貼書訊而已,突然來這招把泰國網友都逗笑了,有人說這一定是換小編了吧,也有人說小編很會應該要加薪。

話說我不只常常買了書沒讀,還常常儲存貼文之後再也沒打開來看,最近買了PS5之後還併發遊戲買了沒玩…🤦🏻‍♂️

#囤積症

Creative Thailand那篇貼文的文案有句話很有意思:「囤積並非毫無益處,只是把知識寄放在未來」,乍看之下有點道理,但想了一下覺得這是在自我解嘲嗎?


https://twitter.com/dorooeio/status/1563855874221035522
看來泰國那邊只到了level2呢XD

 https://i.imgur.com/3smmyIP.png
[圖]

#閱讀/買書金字塔層級

https://www.facebook.com/Bystanderis...emTfC6HYeaMmWhy7NF2h4izY71a6vl
【旁觀學家 Bystander W】深自檢討…🙁

via https://www.facebook.com/Childrenbookmap/photos/a.141384139237968/5548124931897168/?type=3
【火星童書地圖】深夜文(其實我還在吃晚餐),看看有多少人回🤣🤣🤣

- 想到以前藏書界竹野內豐開玩笑說過「藏書家不是看書家!」,哈哈

- 絕對支持這個論點

- 還好我都買電子書,不佔空間(但去年底買了五千多都沒看完…

- 「囤積並非毫無益處,只是把知識寄放在未來」這句真的太妙哈哈哈

  看書真的太花時間... 現代人要看書的時間真的都要擠出來 QQ 我自己也好幾本書還沒看完
Screenshot (3269)
#書買了不看 #買書不讀 #浪費 #囤積症 #囤書症 #斷捨離相關 #現代人的悲哀 #忙碌 #社畜 #泰國紀伊國屋書店
300413199_806898090448626_4662469006890063883_n via Yoga FB2 stories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8-30 03:20:58, 03:26:18, 03:27:27 (台灣)

https://news.gamme.com.tw/1752290
《書店關門的真正原因》不是愛看書的人變少了 而是不愛看書的人都不買書了? | 宅宅新聞

via https://www.plurk.com/p/p4avm9
我今年也會開始減少去二手書店了吧,因為不會再去買二手BL漫了(欸)


【千千®】為什麼我都找不到二手BL漫
[圖]
[圖]


 【月曼在Java House⭕️】茉莉臺大店有喔XD藏在童書區(?!)需要脫鞋子的那區。現在擴增到三四排超多。師大店以前也有但現在撤了。可能店長不愛吧。

 【千千®】童書區
[圖]
 
[圖]
 
[圖]


 【月曼在Java House⭕️】因為漫畫吧
[圖]


 【千千®】老闆你至少翻一下吧
[圖]
 萬一十八禁怎麼辦啊啊啊啊啊
[圖]
[圖]
[圖]


 【月曼在Java House⭕️】他外頭有貼十八禁貼紙
[圖]
 人家很負責不要怪錯人

 【千千®】那還放童書區,嗯嗯嗯...
[圖]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童書區www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1-05 20:34:21 (台灣)

https://www.twreporter.org/a/bookrev...-publishing-industry-in-taiwan
沒有做不到的出版,也就沒有出版做不到的──台灣獨立出版、小誌創作的嘉年華時代

本文為《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部分章節書摘,經時報文化授權刊登,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所改寫。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mccc(SellItems)&id=BC00331
/p6m7g3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3-07 13:58:16 (台灣)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5352
不敵momo、博客來價格戰!出版業連署推「不隨便打折賣書」可行嗎?

- 該哭的是物流跟書店吧?出版社自己願意給他們這種超低批發價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啊

- 當成給總經銷近乎一樣的價碼

- 那差不多也是原售價的五成左右

- 也要看出版社強勢度,我還真看過總經銷拿到4開頭的...

- 盤商給書店的大概是定價64折,所以成本算下去書店給到85折算極限

- 盤商給書店60~85都有吧

- 85我記得很少,都畫冊類吧,或是外文書

- 嗯,少數,75 78 算是比較折衷的常見數值

- 而且日本二手書通路發達理由之一其實是店家要打折

  日本就真的有法律明文規定書籍一手販售不得打折,所以店家就進書後部份轉手給隔壁的二手書店賣打折後的價格

  ──然後二手書店的老闆跟書店老闆同一人

  要是真學日本玩這套,實體書店死更快……因為價格相同的話,也沒人會選擇出門買書

  電商退換貨也有法律保障

- 我覺得買書的人應該就那些人,沒打折的話連那些人都不買書了

  從某些人沒得賺變成大家沒得賺

- 一整個就是「我沒得賺,那別人也別想賺」的概念

- 結果是博客來跟Momo搞事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1271546.A.303.html
   Re: [閒聊] 台灣2012~2015書市怎麼會突然大崩?

而且他們也很拿翹,不接受折價出版社吞就下架,反正我們電商沒在怕

via https://disp.cc/b/261-fWSM
#書市崩壞 #出版業崩盤相關 via FTB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4-12 17:45:59 (台灣) *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5-26 08:57:51 (台灣)

https://news.gamme.com.tw/1760813
《不要跟作家說這種事》童書編輯的呼籲引爆爭論 坦承在圖書館借或在二手書店買很糟糕?

via https://www.plurk.com/p/pdfpwf
真感動 童書的編輯還保有純真呢
我們色情漫畫界遇到更多的是...唉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02 12:36:52 (台灣)

2023-10-01 17:56
https://www.facebook.com/jc.chen.374...ydNdnZKcrwQyMDWTo3BskHZnaUykil
【Jc Chen】今日百感交集。

之一。

看到知名藝人歡慶中國國慶的新聞。平常在那邊自嗨什麼「台灣之光」的「林志玲光環」也該醒醒了吧。

之二。

詩人夏宇近幾年詩集皆不再透過友善書業通路銷售,此舉某種程度等同於拒絕台灣獨立書店販售詩人詩集。而昨日看到某書店行銷夏宇於中國出版發行的《夏宇詩集六種+1》簡體版(內含全新詩集《驗證您是人類》,以及絕版多年的《粉紅色噪音》),內心更是五味雜陳。簡體版隆重上市,繁體版長年售缺。之於從年輕時就讀夏宇、爾後又開獨立書店的讀者如我,情何以堪。

via https://www.plurk.com/p/peohbi
2023-10-03 04:21:39
https://www.plurk.com/p/peohbi?r=7952551969
【夜未央MiO】夏宇的部分,似乎有誤會。下面有對話在討論 https://images.plurk.com/3BnHobg2Pdo5kA3DRTbLj7.png
[圖]
#誠品 #博客來

【群學 @ 噗浪】多謝補充資料。看來只有夏宇能對付盜版。但她仍然抵不住跨界銷售(簡字界和繁字界的流通,即使版權規定分界。這個陳疴對於翻譯書的影響甚大)。至於「詩人夏宇近幾年詩集皆不再透過友善書業通路銷售」恐怕另有外人難以知曉的隱情,我也不便忘自揣測 (那也沒有意義)。不過我想獨立書店無法銷售夏宇詩集一事,終會有能人出來解決的。

from https://www.plurk.com/p/peopyt
2023-10-03 10:44:25
& https://disp.cc/b/261-eBiq
p/peombr?r=7952567605 等中國開始印他的盜版書他自己就有感了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03 16:16:51, 16:18:37, 16:20:20, 16:30:1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03 16:30:32 (台灣)
2024-3-22 16:12
https://www.facebook.com/chtsai/post...ma22CeqR9ELjnT8oFNLKnSL5cYH9Nl
【Chih-Hao Tsai】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

連續十年參與訪視各地的獨立書店,對這個行業相當熟悉,也有情感。但是愈熟悉,平常反而愈不敢逛獨立書店。不是沒有興趣,也不是書店不有趣。而是不好意思走進去。

我這幾年有個相當堅持的原則:不買書。主要是基於價值觀。圖書出版業使用大量紙張及過度出版,以現代角度審視,是缺乏永續性的。所以儘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也是一種永續生活的實踐。

再來是興趣廣泛,有興趣的書都要買的話是買不完的,家裡也沒地方放了。前幾年才扔掉一大堆書與雜物,把書房地板淨空。

我如果是跟書業沒什麼關聯的一般人,當然就比較會覺得「逛逛不買沒關係」,就逛吧。但我知道獨立書店賣書很辛苦,有些經營者也有自己的堅持。我既然已經確定不買書了,再去逛就覺得店家看到這人逛那麼久什麼都不買就走出去一定有點失望。那就不逛了。

所以很弔詭地,我逛連鎖書店的頻率可能更高一點。反正那個真的是逛逛不買沒關係。在誠品和 MUJI BOOKS 之間我又偏好後者。如果把所有的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放在一起排名,MUJI BOOKS 是我心中第一名的書店。從生活到人生,有清楚的價值主張,選書不會太俗氣也不會太做作。

逛書店看到有趣的書,現場就用手機連上圖書館檢索。查得到就直接借閱或預約。以前實體書店經營者抱怨的「逛實體書店,在網路書店買書」的現象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也是我說過的,現代的書店最好的角色不再是圖書銷售的通路,而是策展的場域。開店就是策展。要用最精準的選書在最短的時間讓站在書架前的人覺得被在意、接納與啟發。

現在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已經更深入日常生活之中。人們不買書並不是不再閱讀了。愛讀書的人還是愛讀書,只是他們未必會去逛書店,而是進了圖書館。

所以我在圖書館的時間比書店長得多。公共圖書館因為本身就是開放空間,你本來就可以自由進出。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愛待多久就待多久。沒有壓力,逛得輕鬆自在。而現代的圖書館的空間氛圍也比絕大多數的書店與咖啡館好得多。

這個等級的體驗是書店或咖啡館都比不上的。所以這幾年不只書店逛得少,也愈來愈少上咖啡館了。

書店當然還是有其價值。我之前說過,從以前到現在,書店都應該是街上最能帶來驚喜的店。尤其現在獨立書店選書主軸清楚,性格鮮明。你經常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想過、逛了看到才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書。

只是真要踏進店裡,心中總還是不免一陣掙扎。(我還是會儘量跨進去啦。)

這些年獨立書店如雨後春筍在各地冒出來。不管是真的書店還是開餐廳擺兩本書就說自己是書店(以獲得申請獨立書店補助的資格),我覺得都無妨。總是要有各種實驗才找得出好的解法。

十年來訪視過的書店之中,少數活得健康的多半也的確都可以磨出健康的體質:不被「圖書銷售」的舊模式限制住,商業上能夠存續,而且能夠與顧客共創好的體驗。

希望有更多的獨立書店能夠摸索出更好的定位。

全文與延伸閱讀:

 獨立書店:逛與不逛的掙扎 – Taiwan 2.0
 https://taiwan.chtsai.org/2024/03/22/duli_shudian/
Backup: imgur.com/xzoBm65
- 請問策展的錢從哪來?跟政府申請嗎?既然大家都不買書,策完展的書要去哪?再請問用紙量大,您是不用衛生紙嗎?

- 哪裡來的混帳王八蛋自以為是腦袋有洞吧,你不買東西你喜歡的東西就會消失啦,圖書館的書莫非是從土裡長出來還是風颳來的啊,我幹拎老闆咧書都讀到屁眼去了吧

   
如果把所有的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放在一起排名,MUJI BOOKS 是我心中第一名的書店。從生活到人生,有清楚的價值主張,選書不會太俗氣也不會太做作。


  全台灣就三間,幹,選那些生活小文青的書讓你過過雲端文青小確幸生活,滾去水溝底啦

   https://www.muji.com/tw/mujibooks/

  他好像還拿政府錢做這件事,真的想直接把他踢進下水道

- 說了一整篇廢話,其實就只是他不想花錢買書而已(白眼翻到天邊去)

- 他在業配吧

- 誠品還能算書店嗎?

- 我到底看了三小

- 喔w就w

  你知道過去幾年日本也超紅這種,把書當雜貨賣的「生活提案」,比如最代表的其實是那個蔦屋。

  要文化但沒有很在意文,不過要化,要妝點門面要文藝氛圍。

  確實是現代文化消費重點啊,一個有氣氛的賣場!!所以會去的人不買書很正常呀。

- 不知道是這篇比較廢還是上次那個彈吉他的人說「逛實體書店會被書店的選書影響,安捏母湯,如果上網買是被演算法影響就沒問題了!所以大家要多上網買書喔!」比較廢。

  對了上面這段不是原句,但保證我沒有超譯。
3flqjdy6qe 2024-3-22 21:29 * Accessed 21:54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2 22:09:54, 22:12:38 (台灣)
2024-3-22 23:44
https://www.facebook.com/scatjay/post...UBGVSQP8txq1RyGiBZDu7ocoLeXpwl
【Chih-Chieh Yang】夜課上完好累喔,和畢業前的學生餐敘懇談後讀到,臉友這篇寫得真誠,但卻炸鍋了。

雖然「文青」同樣被拿來作為軟性反擊的一種標籤,但可以排除故意引戰的企圖。

這篇反映了撰文者的資深UX專業背景,以一種科學、理性思考方式;

行文之間,處處可見「同理和共感」(正是UX的核心),想建言出版業和獨立書店、扭轉現況可能方向,但真的錯得離譜了。

這個猛烈對撞,其實也反映出基於理性與科學的設計思考,對於思考人類永續性,還有文化產業發展的極大盲點,還有多麼蒼白無力。

個人買不買書,當然是自己的價值選擇,但經過繁複科學思考所推論出來的理由,正好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思考。

講永續,並不是減低碳稅或買綠電這麼單純。真正的永續是「符合人類文明長期發展的最佳利益」才對。

首先,針對「盡量從公共圖書館借書,不買書,是一種永續生活的實踐」這點,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他還提到諸多支撐不買書的原因包括:

「家中沒地方放」、「現代書店不再是圖書銷售通路⋯而是策展場域」、「圖書館空間氛圍比大部份的書店好」。

大量湧入出版業和文化工作者對於這篇的抨擊,幾乎和青鳥書店當初收到的怨念一樣深。

很明顯的,這件事不能只以「產業發展」來看待。

整個和出版業相關的生態鍊,其實納含了大量的文化工作者,我們甚至不適合用「一般產業」的視角來看待。

更多是一群又一群,具有強烈使命感和價值觀的獨立工作者,所構成的(呆呆?)共同體。

同樣的,青鳥也把書店當成「產業」來看,商業導向的價值觀引領的作法當然是吸納政府補助、用文化當成糖衣來包裹商業動機,地方書店蜻蜓沾水般地快閃,在我的家鄉野柳只有觀光客會造訪的地方開書店⋯

和這些大量串聯、相互奧援、關係綿密的個體戶和文化工作者的價值觀是完全對立的。

對於不買書的倡議,直接就威脅到這些文化工作者,本來就極為微博的收入,而這些人才的培養比想像地困難太多,而這裡的討論,也和人文科系的邊緣化有關。

那如果不是把獨立書店和出版業看成產業的話?那它們會是什麼?

我想像的,從我許多有實際交流的文化與出版業朋友形成的樣貌,文青?不是,他們其實是台灣烏煙瘴氣的社會底層之下,互相構連的文化樹根;

他們形成了Francisco Varela講的:

一種整體無中心的「虛擬自我」(virtual self)。

這個虛擬自我是「從簡單的局部元件的活動中,出現的一種連貫的模式,看似位於中央,但卻無處可找,卻對整體行為至關重要的一個互動層級」(ChatGPT協力翻譯)。

看不到、沒有連鎖書店的醒目亮眼的產值,但卻紮紮實實、長期對教育文化產生實質的影響力。即便你不閱讀,也會感受得到。

而各地的獨立書店,是我們可以汲取這整體的流動文化養份的一些接觸點(文化水井,你要叫水龍頭我也不反對),也正是撰文者在踏入書店必然有感的,要不然何來不好意思不買?又不是便利商店裡那種書店。

我對現在獨立書店和出版業的困境,沒有什麼清晰的解法可建言,但是我的建議是和蔡先生完全相反的。

支持每個地方的獨立書店,是讓這個龐大的分散式虛擬樹根得以存活的少量活水,在有更好的解方之前,真的要多鼓勵多逛多買多讀。

至於思考獨立書店的未來發展方向,要如何顛覆在深陷消費主義的文化產業裡這種「單一世界觀」(one-world world):

書店就是要賺錢、書就是要大賣、無法生存就要轉行這些⋯「單一宇宙、單一真理」。

恐怕要等待下一批社群明星出來登高一呼,或許借鏡「薩帕塔」(Zapatistas)這些社會運動,參考其運動中的「轉型評價」(transvaluation)精神:

「將特定事物同化為一個更大、更集體且更持久,但也因此更少受到原生脈絡限制的事業的過程。」

最後這些論述,其實和多元宇宙觀、還有非二元論的關聯式思維(relational thinking)有關(Tony Fry、Arturo Escobar),也是我認為未來真的要思考「教育文化與產業經濟」、「連鎖書店和獨立書店」之間關係的重要關鍵。

而下一代設計師們,可能不是現在設計科系培養出來的那種黑衣人,設計師躺著也中槍?

這其實這是一種新型態的設計問題,處理極複雜的wicked problem。

真正可以從底層來處理永續設計,未來任何要切入這些與社會文化組織有關的問題,需要具備的新設計思考能力。

蔡先生是認知科學家,我喜歡讀他寫的UX觀察和城市行腳文章。

他是愛造訪圖書館也常閱讀之人,推薦可以讀讀Umberto Eco的《玫瑰的名字》,當然如果可以在獨立書店買就更好了。

也有義大利拍攝的影集DVD,或許會對這個議題有些重新不同的認識,關於人類知識的傳承和永續。

[獨立書店構連的虛擬文化樹根]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2 23:49:52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44

https://www.plurk.com/p/3flr7f0e7r
似乎是文化部今年請的獨立書店訪視委員

 https://images.plurk.com/272eEtyQcBoWjPitEa8sDO.jpg
[圖]

 https://images.plurk.com/MR7a6vbu2K7Vg7gSBt5kR.jpg
[圖]

因為「只看不買」發言,所以現在正在被炎上中...

笑死
[圖]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re2vk9s

原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chtsai/post...jnT8oFNLKnSL5cYH9Nl?3flqjdy6qe

: https://www.plurk.com/p/phytb6?r=629773340319256
#誠品百貨
- 所以北車商場才被更爛的東森拿走啊⋯⋯

 - 北車那個陰森地下街真的是不知道來幹什麼的......

    https://www.plurk.com/p/pgn6ki

- 我追蔡教授的 blog 20 年左右了,他絕對是大量閱讀、大量買書,這點是無庸置疑的。

  我認為他只是膠文青發作而已,還沒到用網紅身分宣導叫大家不要買書的程度。

 - 膠文青發作www 感謝解說w 是沒有覺得要宣導別買書,但就覺得這發言,嗯......um... [本來想說點什麼.jpg]

 - 就,這種大量閱讀的人說的「不買書」「買很少」,其實都比一般人買的多太多了,直接從文字解讀會造成很大紛爭。

   「買書不環保」 = 「唉呀我買太多 (箱) 了,真是不環保」

 - 這省略得也太多www 不過我現在是能買電子書就買電子書

   原本整理過幾次房間、搬過幾次家之後就覺得很不想再買實體書

   加上最近白蟻肆虐善後真的………………………………………

 - 文青、左派就是這樣不可理喻。

   說要批評不切實際嘛... 這個世界也還真的需要一點這種不切實際的人,才能在偶然之中推動一點進步。

   但是比例只能很低很低,再高社會就完了。

  - 現在就是太高了

    不如說從馬克思發表共產主義之後就讓這種呆子比例巨幅增加

  - 我遇過(真正的)左派與左膠

    不可理喻的是後者

    可惜、無奈後者人太多,前者想要清門戶也形同徒勞。然後因為光譜上看起來一樣,所以外人看起來都一樣。(眼神死

     https://disp.cc/b/261-dbmI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01:32:15, 01:43:12 (台灣)

2023-3-23 13:45
https://www.facebook.com/candice.lin....MKE34NXowmb9f7cYxvQqEGFqjwW3Bl
【Candice Lin】歡迎任何人來書店,買不買書都可以。

說真的要不要買書是個人決定,
書店也不靠他的同情與補助,
但好的出版作品需要被珍惜,
並且遇到對他有意義的讀者,
美好往往發生在對眼的一霎那!


這是獨立書店選書及存在的真諦
像不期而遇,像尋寶,
像昭和時期的書紙,
有點傳統又脆弱,
但我願意守護,持續讓它發生。

不逛獨立書店,卻頂著書店委員頭銜,
難怪他的文字傲慢,絲毫沒有溫度。

#連分享他原文的意願都沒有
#以上代表個人立場不是書店

https://images.plurk.com/3vA7YvAeEXzZLPLElg4Hs8.jpg
[圖]


【按】[坪林]流域書店

 https://maps.app.goo.gl/kq3jjU1kpevS58D99
409136827_10160970222539318_1154141475655834514_n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13:35:26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34
2024-3-23 19:16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3flvzdelbi
【爐主 @iamcafe_nado】[話題]「不買書」是不是一個錯?一般人根本不買書,也不去書店!我喜歡逛書店,逛了就會想買,不逛也不知道有什麼書可以遇見。我是有「買書的習慣」,家裏放不下就推給朋友看或送到王冠英圖書館的漂流站,如果在乎都是真金白銀買的,非得回收剩餘價值也是可以上網賣。政治正確是必須鼓勵買書讀書(不買紙本還有電子書),但是如果不買書,那獨立書店是真的沒有生路了。

……(蔡教授)的身份不能說出「不買書」這3個字。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19:40:19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135
2024-3-23 15:50(17:44 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3230124.aspx?3flqjdy6qe
獨立書店訪視員「只借書不買書」引議 文化部:即刻停止職務 | 文化 | 中央社 CNA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15:55:12 (台灣) * Added by 202403232341?
2024-3-23 15:59
https://ynews.page.link/HWqPJ
實體書店訪視員「只借書、不買書」 文化部:即刻停止職務
via Kaede TG, [23/03/2024 23:02]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16:08:03 (台灣) * Added by 202403232302
2024-3-23 18:03
https://www.facebook.com/chuck158207/posts/pfbid02tuH4AvZ6upNwkispzhrRZ9AYGS9ycDWU1rnCDwZjX6BnWhkECQVLwL76UZuY8Aiel
【朱宥勳】以前讀技術史的時候學過一個觀念:人類社會的演變歷程,不是「新的取代舊的」,而是「舊事物會改頭換面,融合到新系統裡面」。

就像攝影沒有取代繪畫,但在有了攝影的新世界,繪畫的意義和功能都改變了。

書,不管是紙本還是電子還是有聲,都已經或正在變成舊事物。在有了各式資訊媒介的新世界裡,書當然不可能像五十年、一百年前一樣,仍然具有獨佔知識和娛樂的影響力。然而,就像紙本書取代了竹簡和羊皮卷一樣,未來想必也會有某種載體,能繼承、轉化書籍的功能。

只要人類還是有自我表達的需求,只要還有人想要發表「為了永續我不買書」這類愚蠢意見,就一定會有「不叫做書的書」繼續存在,並且派生相關的產業模式。

因此,每次看到有人用「因為00出現,所以書籍 / 文學必會消失」的先知腔調說話,我都只有「呵呵」這個念頭。

沒錯,出版業是夕陽產業、是傳統產業,一點都不潮。但你看看自己生活的前後左右,有多少所需都是由「不潮的產業」支撐起來的?這些產業不會吸引媒體目光,但它們至少是「仍存活的產業」;而許多看似新潮的「點子」,雖然有很多肥美的關鍵字,卻連形成產業的可能性都沒有。
出版產業裡的人並不都是笨蛋,甚至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比那些指劃江山的局外人聰明。當你覺得「某某點子很讚,為什麼不做呢」之時,通常他們都已經想過、做過、確認過可行性了。而他們之所以用看似保守的方法經營看似傳統的產業,很可能是因為這才有效。

他們也多半知道,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果換一個產業能夠賺到更多錢。有時候他們也真的會離開,開創新的人生路線。但對於還留下來的人來說,他們只是仍然覺得「我想要 / 我喜歡 / 我還有辦法做點什麼」。

如果有一天,書變成不是書的樣子,我相信這群人還是會在那種「不是出版產業的出版產業」裡面奮鬥的。在無限變動的世界裡,我就想跟這些能面對變動,又能有所堅持的人當隊友。只是因為一些新的關鍵字出現就心旌亂搖的人,與其擔心別人的產業未來,不如先擔心自己能完成些什麼吧。

像這次談「永續」就是個例子。蔡同學覺得自己想到了絕妙的切入點,卻沒想到出版產業早就考慮過紙漿來源的問題。

順帶一提,多年前也有人批評書腰是浪費紙。殊不知很多書腰是「邊角料」做成的,不用也不會比較節省。

 18:1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345864792095019&set=p.8345864792095019&type=3
 【Frank Tsai】2004年04月05日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不...p;sourceid=chrome&ie=UTF-8
  "不會上網 以後將買不到火車票 機票……" - Google Search

  https://images.plurk.com/2KVj5rOq5OzeegKDfvQ7Vg.jpg 
[圖]
434082564_8345864788761686_6855500888114855125_n

  【朱宥勳】鐵路就是經典案例。火車顯然不是最潮的交通工具,但明天如果所有火車都消失,大家一定會崩潰。XD
#時代的眼淚 #科技與淘汰 * Added by 202404130154
= 分隔線 =
www.plurk.com/p/3flre2vk9s?r=630409509887512
【JDON-swn002】美國鐵路都快被福特、殼牌跟米其林拆光了⋯⋯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現在想得到的好像就那些城內的通勤電車鐵路⋯

 【JDON-swn002】加州高鐵跟輕軌一直拿不到預算就這些公司在擋...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怎麼有點不意外的感覺。又一次邪惡資本主義商人的勝利(就想說高鐵從阿諾任內講到現在原本說OK了又沒下文

 【JDON-swn002】偏偏理由還很合理:絕對虧錢,對財政本來就問題超大的加州來說蓋鐵路只會更慘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
[圖]
真是冠冕堂皇的理由耶
[圖]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185481866384
【爐主】未來,書不止是書的樣子
2024-3-23 20:26
= 分隔線 =

https://art.ltn.com.tw/amp/article/breakingnews/4617292
實體書店訪視員竟發表堅持「不買書」論點 網炸鍋 文化部:即刻停職 - 自由藝文網

via https://www.facebook.com/m.ltn.tw/po...v6GfidpEzqfUXxzy8Ul?3flv5e1bup
【自由時報】他來書店看看而已!
2024-3-23 18:28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18:57:40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152
2024-3-23 20:30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185512033972
【杜枝】他愛講什麼是他的自由,但他不應該霸佔那個身分,顯然他根本不配。

 【爐 主】是這個意思沒錯。

 就算有一天沒有「實體書店」,那就到那天再說,總之現在是必須鼓勵買書的,就算以策展角度讓書店拉人進來、進入場域以利銷售實體書,無論如何都不能主張「不買書」。

 去圖書館是不同的體驗。

 我就不喜歡去圖書館讀書和借書(可能基於某種精神潔癖)。利用圖書館最頻繁的時期就是上學的時候,想也知道是把圖書館當工具而已。

 我會去圖書館,也會買書,這根本不互相干擾,我不懂為什麼要拿去圖書館來diss書店,還是最需要支持的獨立書店。

 如果是他自己的私房體驗那也就算了,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只是他說話的方式根本對不起他的職務。

 到底貢獻了什麼呢?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20:32:26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05
2024-3-23 21:44
https://art.ltn.com.tw/amp/article/breakingnews/4617600
書店訪視委員「不買書」遭炎上!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會再重新檢討
3flvzdelbi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21:53:47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30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23:01:12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05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23:05:21, 23:41:00 (台灣)
2024-3-23 18:27
https://www.threads.net/@lunglung081...Yi9XrQtPSLjlCaXbnSPC37P4cGWoGA
▌盜版,從來都是服務,而非訂價的問題

看完那篇被炎上的「獨立書店」評論,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 Steam 創辦人G胖的名言:「很多人都誤以為,盜版的優勢,是便宜。」
但G胖卻指出,其實盜版的優勢在服務:不用等上幾個月才能大老遠跑到有營業時間限制的專賣店買到期待已久的遊戲,而只要有一台電腦,就能「買到」任何想玩的遊戲。

於是,他推出了 Steam 平台賺得盆滿缽滿。

反過來說,曾經的 Netflix 也讓許多人願意投身正版的懷抱;直到串流大戰開打,看正版才又再一次變得比找盜版資源還要麻煩…。

那麼回到書店,書店的優勢在哪裡呢?

電商平台會幫我把書送到家裡,電子書幫我解決了攜帶和存放的煩惱;甚至就算只是想追求「邂逅」一本好書的驚喜,以我的閱讀量,常常不得不把同類新書全翻一遍。

於是到最後,我去書店的理由只剩下一個:「去書店讀書。」

是的,並不是去買書,而是去讀書,去有著舒適座椅和明亮空間還會提供餐點的書店,靜靜地待一個下午讀書。

只是「剛好」那裡就有(賣)書,不用自己帶:這是我去書店的理由。甚至有時候,要把看完的書帶走,反倒是一個額外的困擾。

就像某些情緒勒索一樣。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re2vk9s?r=630186903481468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我相信很多看過《小叮噹》或其他日本漫畫的都會看到一件事情:書店老闆很討厭白嫖仔。

= 分隔線 =
2023-3-23 22:02
https://www.threads.net/@bbeastbooks...EVKAOun7cQZUajiAFxDp7AzO2Dts0w

出版業者是不是該聯手抵制不提供書給公共圖書館呢🙃

歡迎找我們連署喔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re2vk9s?r=630186914829832


= 分隔線 =
2024-3-22 21:34
https://www.facebook.com/meiisland/p...JSxkjTeoZV237qhaay1ALwQQ1mCYel
【Chun-Mei Chuang】昨天上社會學理論時,才帶著同學一起讀了一封青年馬克思寫給憤青朋友的信,說:我們不要取笑別人的「掙扎」,要深刻去理解。因為,任何掙扎與努力,一個人在乎的事情,都有其理由,只是需要更去挖掘其中的根源,以及環環相扣的結構與能動力。

不過,今天拜臉友轉貼之賜,看到一篇關於要不要逛獨立書店的「掙扎文」,讓人瞬間陷入難題。而且聽說該文作者是文化部的「書店訪視委員」,這就更奇怪了。如此說來,逛書店應該是他的工作之一,是在掙扎什麼呢?我也常常不想上課啊,但那是我的工作,所以也沒什麼好掙扎的。至少,請好好工作。

我還是沒有要否定任何人的「掙扎」。我只希望各位可以不要濫用「掙扎」二字。否則,會讓我們在面對學生時,很難教馬克思主義。謝謝

via https://www.facebook.com/tekdee/post...bpKoC6rCk46DkERA6fE3ba7UWCeL4l
裡面提的「掙扎」應該是左派思想中常常提到的Struggle,就我所知道的來說,基本上常用的翻譯依照前後文與語境、語感來說,會有鬥爭、奮鬥、掙扎。

「鬥爭」大概是用在共產社會的批鬥、政爭,或是用來形容革命、階級或民族解放,或暴動的「武裝鬥爭」。(若是翻自日文文獻,也有人會用「武裝抗爭」,這邊對應的原文除了Struggle,還有Conflict。)

「奮鬥」的話,常見的會在社會運動、平權運動、打破傳統概念,或是對抗壓迫(對抗壓迫有時也會用「鬥爭」)。

「掙扎」的話,可能是用在講貧困民眾/弱勢階級(vulnerable)的困苦生活,有時亦會用「奮鬥」。
#翻譯問題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3 23:41:00, 23:50:02, 23:51:00 (台灣)
2024-3-24 00:07
https://www.facebook.com/book686/post...5QPu8Ek5Mi7NAn5jPFwgmpAJkQe7Dl / https://www.plurk.com/p/3flwazjzo5?@book686&
【Dennis Chan】〔我也是書店訪視顧問〕日昨見到有人對蔡志浩兄某篇貼文大發議論,後來看到爆氣者愈來愈多,我看完後覺得這件事其實很簡單,只是蔡兄所發的一篇個人意見,雖然我自己是開書店的,但是蔡兄所謂「不買書」的堅持也並不罕見,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所在多有,不買書的人多了,且各有各的理由,我們賣書的人自是沒法多說什麼,只能一再反求諸己:到底要怎樣才可能讓他們掏錢出來買書?

然而今日眼見被波及到的單位卻很慘,實在大大出人意料之外,許多網友怪責文化部乃至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找了一個宣稱自己平常不大逛獨立書店也不買書的人來當「書店訪視顧問」實在太誇張又太荒謬,這些炎上者的情緒及理由都可以理解,但協會在此前其實並不知道他的堅持及原由啊!蔡兄是在高雄,我則是在台北,雖因書店協會的關係而相識,僅幾面之緣,平素亦未有交集,在見到此篇貼文之前,我其實也不知道他有這些理念及堅持,但我印象中他也未曾將這些個人意見提到文化部裡去給政府建議,只能說這篇貼文及其後續效應實在講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意外。

下午某位出版社老總來店與我聊及此事,他說如果不買書的人都說去圖書館看就好,那如果出版社不賣書給圖書館這些人能看到什麼?另一位政大圖資所的邱炯友教授也發了訊息來,一句話提點了我:「我會『逛書店』,但不會『逛圖書館』。」說明人們使用這兩種閱讀空間有不一樣的目的及情境,不能混為一談,也不是非A即B。得到這些寶貴的意見我都非常感謝,畢竟他們平常可不是閒閒無事之人。

既然該文所提的許多意見並沒有落實成為國家政策的可能,那麼它就僅僅是某種「可能有點極端」的個人意見罷了,炎上成這樣實在沒有必要,如果實在氣不過,大可以到各獨立書店大肆採買一番,平衡一下,但我今天生意平平,晚上又下起了一陣雨,看來這篇貼文並沒有延燒到改變大家的生活意識,否則的話我其實是很樂見這麼多人出來挺獨立書店,能用行動支持當然是更加好啦!

#沒有適當照片只好拍自己書店啦
#相關訊息及報導會貼在留言板存參
#可惜沒有炎上到可以一舉促成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地步

https://images.plurk.com/4DuA4ID7DvpfiLPpimTPLJ.jpg

 https://maps.app.goo.gl/P9DkED797Bz3qbUg6

週末晚上冷冷清清,既然選擇開書店就要得承受這些啊~~

[圖]
 
434193525_10229339424482795_4758226361881781948_n 有河書店
https://images.plurk.com/1c6D4yy2BGNFb8sfHF38rk.jpg

某晚拍出這張照,決定不刪,因為讓我想起夏宇的〈無感覺樂隊(附加馬戲)及其暈眩〉~~

[圖]
432785290_10229339425082810_3493213489905556360_n #拍照失敗模糊但很成功
https://images.plurk.com/WnLqh055F4D5GmpYdY5Ki.jpg

高重黎:「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由此,「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我的完美日常之再思索
[圖]
432774364_10229339425762827_5138268225973586443_n 生活決定意識
【按】[唭哩岸]有河書店

 https://maps.app.goo.gl/P9DkED797Bz3qbUg6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187337555636
【爐主】獨立書店經營者-686的看法
2024-3-24 00:27 plurk.com/p/3flqjdy6qe?r=630191130637667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00:59:05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16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01:21:44 (台灣)
2024-03-24 00:18
https://www.facebook.com/pohan.fong/p...T2brcWMwkF3pnk38UxUbQmZA6P7D9l
【Pohan Fong】說實在的,任何人逛不逛書店、買不買書,我都無所謂。每個人可以有他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但我在書店訪視員的臉書上看到一篇百貨經營者對「書店」的看法,才真覺得憂心,而且反胃。

先摘錄再說原因:

 
如果單純從坪效、業績看,要靠書店獲利的情況不多,但書店加分因素是形象面、滿足顧客的需求,用這方面來看,就不全然是數字的問題,某方面甚至可以說是加分,可以吸引更多人來、停留時間更久,目的性是存在的。


 
百貨看中書店的,早就已經不是業績或租金收入,而是有經營力的書店品牌,確實有自帶客流的能力,這也是目前多數百貨看中的重點。」

 [quote]書店若只是提供書籍的販售功能,或許它的角色或重要性真的不高,因此百貨應該選擇在書店營運具有策展或生活提案能力的品牌,藉由書籍的各種不同分類,延伸更多生活議題面向的商品提案,它就能為百貨扮演帶動更多顧客入館跟業績的積極功能。


如果商場認為書店賣不賣書都沒差,能夠做出好的體驗感「引流」才是重點,那麼「書」對於這些商場裡的書店來說,就只是裝飾品或是提供顧客遊憩的道具。

但這裡有一個重點:書店進了書,賣不了是可以退的!

所以,任何依照上述理念經營的「書店」,他們裝飾和引流的成本最後往往是出版社在承擔。問題就出在這邊!

如果「書」對於百貨商場來說就只是引流生財的工具,而不是想要銷售的商品,也不是不行,那就請他們把書買斷!

另外補充,已經轉虧為盈的英國水石書店和美國巴諾書店,也都強調逛書店的「體驗」,但他們營造體驗感是為了多賣書,和台灣的商場強調書店的體驗感是為了引流而多賣百貨,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概念,需要區分清楚。

 【按】https://maps.app.goo.gl/AZePXt1CMFrvUjnQ7 
Waterstone #書店裡的咖啡店 #Glasgow
 【Ya Wen Tsai】誠品某部分就算這樣吧,我覺得他問題只是出在訪視員的身分,不然其實就是個人自由

  【Pohan Fong】我在評的是不是引起爭議的那一篇,而是引起爭議的下一篇。那篇在談的經營理念是書店透過書來幫實體商場引流,但這樣是在消費出版社。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188100131389
【爐主】如果賣書不賺錢
2024-3-24 02:07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03:15:37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27
2024-3-29 12:25
https://www.facebook.com/lwkhi/posts...Q3DiDGBnWyHhn5SDb9XvqkEz8vdyel
【Lau Whye Khi】如果大家都有686這樣的胸襟和眼界,很多爭論根本不會發生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2:35:12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17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4:36:2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4:47:52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4:52:22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5:01:3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4 15:02:35 (台灣)
2024-3-25 09:32
https://www.facebook.com/chtsai/post...DxHTSbfKhAZhxCYpHKeVrnfkpALL7l

#道歉文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203751356731
 https://images.plurk.com/5e5PMvHh2INrRhDZxrnLjG.jpg 
[圖]
 https://images.plurk.com/6trMEmqwIIgp9OaiSobIMu.jpg 
[圖]
 https://images.plurk.com/6l1BG7E6rCUkpHWKuUujUs.jpg 
[圖]
 https://images.plurk.com/2zBzVK7GpZYUp0N300l0Lh.jpg
[圖]
2024-3-25 12:04
= 分隔線 =
2024/3/25 11:11(11:33 更新)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m_campaign=fbpost&5frj5sty
獨立書店訪視員蔡志浩致歉:我的視角非典型

= 分隔線 =
2024-3-25 14:06:0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0619?y4mx98cb
書店訪視員「不買書」爭議:文化部迅速回應切割,蔡志浩公開致歉與反思

= 分隔線 =
2024-3-25 10:22
https://www.facebook.com/cgubear/post...bvJnkZCR2EBVhavwMqKeK1o5bDZs7l
【海人】蔡志浩老師這輩子買過的書,我相信比90%以上的人都還多啦

他整理後不想再買書的心情我也完全懂

#雖然還是默默又收了不少書回家

但這一篇的說明,我想可以讓很多充滿憤努的朋友有一些不同的理解與同理。


= 分隔線 =
2024-3-25 11:41
https://www.facebook.com/AditorWork/p...cGQxZoQ5AyUhEjPyhnn8juxshdVz3l
【A編工事中】前兩天因為「不買書」的言論而招致風波的獨立書店訪視委員蔡志浩老師,沉寂兩天後發表他的道歉與追申。因為獨立發文之需,我不轉分享,該文連結放留言。

我想先從 @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 同樣在兩天前發表的聲明談起。協會理事長澄清訪視委員的遴選狀況提到,為了各書店發展情況不同之需,訪視委員會邀請不同專長背景的專家來擔任。

換言之,訪視委員不會也不應該都只是圖書出版產業的內部人員,他們除了是書業可能需要的外界專業以外,也會是書店需要觸及的圈外人。在此基礎上,那句引發抨擊的「顧問個人之消費偏好,則不屬此一聘任之必要考量」也沒有說錯,甚至若非這篇炎上文,誰能知道訪視委員或顧問個人心理真實的看法呢?請他們寫考卷或對天發誓嗎?

蔡老師的確在使用者體驗、需求和設計思考領域有所洞見。但前兩天的炎上文,真正的問題並不是他坦承自己「不買書」,而是身為訪視委員,他「不買書」、「去圖書館借書」的思考,表現出對出版產業現況的誤認,以至於講出了一個難以實現的願景。

MUJI BOOKS很成功,前提是先有MUJI,才有BOOKS。然而,以書為主要商品的獨立書店,有可能都走上這條路嗎?

去圖書館借書很好,但光靠圖書館借書,有可能支撐整個出版業的經濟結構嗎?「公共出借權補償金」離真正實現補償意義的目標還很遠很遠呢~

獨立書店如果不能把書籍銷售king在一個比例,還能叫做書店嗎?獨立書店當然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但如果沒有滿足某些「書店」的基本條件或功能,還要不要叫做書店?餐飲店擺個書櫃就是書店?超市放個書櫃擺食譜就是書店?我想我們都會有很大的問號。

「獨立書店真正的競爭對手不是網路書店或圖書館,而是消費者的休閒活動選擇與休閒資源分配。」說得太對了,那獨立書店要去競爭的,會是閱讀作為一種休閒方式和知識經濟的分配,還是其他只拿書當引流道具,而非知識商品的曝光空間?

台灣的問題,也許不是不買書,而是對於「知識經濟」的理解,以及「文化生產」的永續性認知過低。國外的文化內容商品傾倒進來,消費者永遠都有選擇(或,在流量至上的此時,我們真的有選擇嗎?),但我們的文化與內容創作環境其實逐漸惡化到一個很險峻的地步,而很多人還在用30年前買書的習慣來衡量書的價值,也還有出版人依舊停在30年前的出版黃金時期,沒有往前走。

值得慶幸的是,這波討論,已經有很多獨立書店的鐵粉出現了。如果認同獨立書店價值和功能的讀者越來越多,那我們也許就有另一條路可以走,真正以書為基礎發展出其他的文化商業活動,而不是只有MUJI BOOKS的商模可以想像或追隨。事實上,也辦不到。

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203751356731
= 分隔線 =

https://www.plurk.com/p/3flqjdy6qe?r=630213863386836
書本對很多人來說永遠不會是這樣必需品,君不見各式小宅裝潢開箱的書架比例有多少便知,圖書館對我來說彷彿一種諾亞方舟的存在,商業模式再怎麼搞出版業再怎麼互相拖累,我都不會想去牽拖圖書館啦。

也是沒有人稀罕你道歉,反正你也不會因為道歉買300本紙本書,出版業也不會因為你道歉立刻改變困境,只不過是你說出真心話剛好大家看到而已。

- 實體書的存在,對於人類智識的長期傳承,就是必需品。結束。

- 他完全沒有搞對重點
[圖]


  他把自已使用者體驗專家的身份跟驕傲置於書店訪視員的責任之上。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5 12:34:54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244
2024-3-22 23:03
https://www.plurk.com/p/3flqv8wzo9
【匿名】只有我同意這篇文章嗎?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c4nuvrhAT8YjbqQN/?mibextid=WC7FNe

其實應該很多一般人(=非出版人)的閱讀模式都逐漸演變成這樣吧,確實越來越少人買書,這是大實話啊。

我想他要表達的是怎麼讓書店發展出複合式的作用,以利存活得更久;或許如果他的主詞不用「我」而用「我觀察到現在的人行為模式是這樣...」來起手式,可能好一點…?
3flvzdelbi
= 分隔線 =

2024-3-25 13:46
https://www.facebook.com/mumbaidays/p...d8wjtNjfvrYsdXQqTYhvZSYjrj3gtl
【孟買春秋】這個敘述很多人有同感吧?差別在於敘述者是誰,在這個身分之下給了什麼建議指導,發言會有什麼影響。

我相信那篇發文是真實感受,但會給獨立書店或是出版業帶來什麼,或許不是發文時的考慮,敘述者只是要說自己的看法。

任何人不買書,要盡量利用圖書館,在我看來一點問題也沒有。買書很好,不買要去善用圖書館的資源也很好啊!爭議的源頭在「身份」,在當事人以環保為名不消費的情況下,要獨立書店找商業出路,他不是路人甲。

看到有留言說這幾天大量的批評討論是霸凌、是紮稻草人、是為了出一口氣,太誇張了。我看到不少評論都不是來自獨立書店,只是一般人,然後被說成是「文青」不食人間煙火,這才是紮個稻草人然後拿著文青的箭射過去。

認為批評那篇發文是因為不知道書店必須與時俱進,必須考慮商業市場,未免也太自以為是了。
 
 
我五十五歲了。這輩子累積的書從書房滿到地上。到後來書房的地板幾乎只剩一條巷子,就連這條小巷都愈來愈常有書違停。幾年前花了月餘整理之後,每次想買什麼書都要猶豫再猶豫,深怕過沒多久之後又要再來一次。

於是開始重新思考買書的習慣。在思考解決方案時(包括電子書,我十多年前就研究過電子書閱讀器)剛好遇上公共圖書館在這十年的復興,就這樣不知不覺間銜接過來。
.

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210851624485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5 14:14:50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17

2024-3-25 18:49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206855901142
【爐主 @iamcafe_nado】[時事murmur]人們不去書店買書、獨立書店經營不易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是人群中的最大公約數嗎。

有閱讀習慣的人不讀點字,不看點電影(影像閱讀),不去劇場舞台走走看看是很難受的。喜歡閱讀的態度和生活型態一旦建立,丟給他全聯型錄大概也能讀得津津有味。

不讀不買的根本原因,有一個觀察是從小的教育與考試制度,造成心理的逆反,丟掉書包是從學校畢業之後不碰書不買書的原因,我的知識都是用來考試的,沒有考試就不用讀了,要考試才碰書。更別說是把「去書店逛逛」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從北京移居回家,在台灣的「書本生活」是買菜前先去金石堂逛逛,跟人約永康街的好處是提早去金石堂逛逛,如果到淡水找爐妹,我們就約墊腳石書店,因為她會去逛逛墊腳石書店;去中正河濱公園的散步路回程是從自來水博物館的路鑽出來,再去台大誠品逛逛,新生南路還有聯經書房,巷子裡有茉莉二手書。

因為蔡先生說「不買書」三個字引起的喧然大波,才又想起我們的教育造成不鼓勵探索知識的應試主義環境-不讀閒書-沒有養成閱讀習慣-不買書-不曾把書店的層架當成賣衣服的展示架,於是我們不消費獨立書店甚至任何書店,更甚至連圖書館也只是當成展示衣服的地方。

因為沒有閱讀生活、沒有逛書店的動機所以書店業慢慢式微。我以為養出支撐獨立書店的消費活水,是愛讀悦讀的人越來越多,否則策展策半天,人們進來買週邊。

呼,我講完了。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5 18:45:49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14
2024-3-26 09:59
https://www.plurk.com/p/3flqjdy6qe?r=630213844243247
一直緊咬圖書館收費制幹嘛?

書店賣書的商業模式,幹嘛把公共圖書館扯下水?

幸好留言一堆禮貌回嗆善意討論,我眼神已經飄忽望天

 https://images.plurk.com/2dczgclAIEFWRZ3idXeqmF.png
[圖]

 https://images.plurk.com/6zsYBp2ybzHIgpKuc0eVbu.png
[圖]

- 這人只想弄死實體書店吧....紙本書三倍以上,電子書維持現在行情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6 12:30:25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42 #永續與公共
2024-3-26 22:47
https://www.facebook.com/lin.qun.7/po...dFnwgbtnC4rzZxwFgA2Lt6hQNYvv8l
【林群】經營相當年限年數的獨立書店,有80%的血淚是筆墨難以述說的…

這麼多年了應該可以聊了吧?!

我是文化部獨立書店補助案頭幾屆的審委,早期大約兩百件,第一屆好像150幾件,此後逐年增加。

今天看到Shareen寫說現在審一案還有200元,不免羨慕,以前我每個案子審酌再三,加上出席審議費2000元,每屆審查補助案,其實純粹是審查中貢獻經營意見,一種服務國家社會的心,根本談不上審查可以得到什麼相對的報酬。

我很少談獨立書店也很少談書籍與閱讀,
默默觀察這十幾二十年來的書籍文化、市場、生態,
也是審委的老貓陳穎青是此中翹楚,自不待多言,謝謝,

幾個獨立書店的店主店家,我也都在心中供著崇敬欽佩的活牌位。

我所力主支持的店家店主也都真的成為業界長青大樹,並不是我獨具慧眼,而是他們真的非常非常厲害。
總之他們還在,這就說明了一切。

當然也什麼都沒說,這就是為什麼經營拿魔難的地方不是嗎?!

印象最深刻的當屬花蓮的時光秀寧、台東的晃晃素素、Shareen等,從三餘的尚樺所言,顯示一般認為拿到補助經費是多麼一筆了不得的國家好處…

那些活過五年十年的店,相對於得到的補助,所付出的代價,這麼說吧,一比九。是九成功夫的努力,加上補助所提供的柴火助燃,然後大家看到現在還存在的幾個著名而活躍於市場的獨立書店。

因果關係上,有九成的受補助者沒有活過三年,足見補助並不足以讓店家店主靠補助過活。

許多店家反而因為補助案而加速耗掉長遠經營的策略能量。

補助一點也不是店家存活的靠山,至於到底是什麼在起作用,就回到我開宗明義講的,一個活過相當年數的店,80%的血淚是筆墨沒能細述得出來的。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90%以上的店業撐不過三年的客觀數據背後,至今仍沒有人能夠掌握關鍵生存之道的原因。如果可以找到,也不需文化部出手相助了。

補助案一定要持續,但千萬不要覺得獨立書店拿了很多錢怎樣又怎樣。各別店家店主懷抱感念是一回事,但比起經營所付出的代價,絕對算不上什麼大錢。

(太后)在文化部推出獨立書店補助案,十二年來仍有多少書店生生死死?若從金額去看,其實補助案的成功率可能一成不到,然而你絕對不能因此斷言補助案哪裡錯了或者不好。良法美意,也真的在幾家活過五年十年以上的書店起到添柴火的助燃作用。一個政策有這樣的結果,也就夠了,而不是從有沒有幫助到店家的生死去衡量補助案的意義與價值。

一般人也不要以為拿到補助的店家都是靠國家在養的,不是的,前述說過,那些能活過五年十年的,本身就有自己養活自己的潛能力量,補助案則是增強頭好壯壯的一點維他命而已。

Suping Lo
Shareen Shao
Shang Hua Chung


via https://www.plurk.com/p/3flv5e1bup?r=630219810721301
【爐主】[議題開始發酵了]獨立書店該不該補助呢?
2024-3-26 22:56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3-26 23:02:48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521
2024-4-12 21:48
#工商業配
https://www.facebook.com/titsia.com.t...RX1ots1psvjQrtmLGVZfqXwoKQ7KFl
【底加書店】身為一個在家只想睡覺,需要常常找咖啡廳待的大學生

這學期在底加書店當實習生,發現這裡不只是書店,更是個寶藏讀書/工作地點!

以下是完全不文青,但很實用的分享文

.

🌟「有書、不限時、免費wifi和插座、環境安靜、離捷運站一分鐘、提供餐點」🌟
因其書店的本質,單純想逛書店或買書,可以免費入場
入場使用座位的話,消費方式為單次入場費200(會員150)
🥤附一杯飲料,菜單上自選(不含紅酒)
📖以及書店中的「內閱區」看到飽~!

.

底加主打品味特色選書,有許多議題性書籍

.

若你是專程來辦公的人:累了能翻翻書轉換心情,也許還能得到新的靈感和想法
若你是專程來內用書籍:能好好徜徉在閱讀的世界裡,窗邊座位還可賞街景和夕陽、晚霞

.

底加書店特色統整✨
1. 特色選書:奇異果文創出版書、人文社科、身心靈療癒、議題性書籍
2. 辦公必備:提供座位、不限時、免費wifi和插座
3. 環境安靜:本質是書店,少了一般咖啡廳的嘈雜,適合專注,生產力upup
4. 空間氛圍:位於七樓,雙面開窗,可賞午後街景與日落,輕鬆舒適,安靜卻不壓抑
5. 交通方便:近捷運站,台電大樓3號出口左轉一分鐘,搭電梯到七樓即抵達
6. 提供餐點:有飲料、輕食、千層麵、早午餐等選擇
7. 需收入場費:等同低消,附一杯飲料及內閱書籍

.

以上真心推薦底加書店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在平日靜靜享受不被打擾的午後時光☀️


via https://www.facebook.com/ifangcun/po...dLz16j4rVBmyCcSMQdBtvjso8B2kyl
【方寸之間】前兩天看到新聞底下有人爭論 #台大公館商圈 是否沒落,沒落與否我不知道,但這裡有一家書店很棒唷!
2024-4-12 23:17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4-12 23:48:53 (台灣) * Added by 202404130310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4-13 03:04:3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4-13 04:33:1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4-13 05:27:10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4-04-13 05:46:02 (台灣)
※ 同主題文章:
[筆記] note 閱讀習慣、出版業界、獨立書店
08-02 23:29 Ctea
--
Ctea: [筆記] note 閱讀習慣、出版業界、獨立書店 - CityNight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