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事件分析:
一、沒有裝備:請問「之前二十年間,透過同樣手段及方法取得之裝備」是否有被變賣成為現金之可能性,被產生於現實社會中商業性行為運作模式之中呢,而被可能產生之變賣金額是否為「災害次數」x「裝備」x「單價」x「人數」呢?
二、索取高級裝備:
a) 為何會知道及了解近期高級裝備之品名、屬性呢?而這個提出申請人,又是哪一位自然人呢?是否為該組織之領導及負責人呢?一般而言,主事者若意欲規避刑法及民法所規定之中華民國人民之權利與義務之分擔責任,容易以不具名透過乙方或媒體傳遞及播送之方式,以達其組織或個人所意圖之商業利益考量之目的之可能性被產生出,是否為如此?只能由當初之乙方或媒體主動提出該組織此次台南震災聯繫及對話之成員為哪些?提出之目的為何?又是否有無意圖侵占原本並不屬於該組織之財物?
b) 劇聞參與該搜救組織為一群「中小企業老闆」,可否承請調查此次進入災區之「中小企業」之有無專業分工系統,進行所謂實際透過此次台南地震災區所獲得之財物,進行利益所得分配之可能性存在與否呢?
又其中是否有本身即從事「急難救助用品」租賃、販售等商業行為之店家,甚或,意圖侵佔原不屬於個人或財團、社團法人之災害救助之高單價商品行為,被發生於此次擅自提出要求之該民間組織或該民間組織之成員呢?
三、被告知離開災害現場後仍意圖索取不屬於該組織之高單價救難裝備:
a) 試問該組織索取該高單價裝備後,是否用於此次台南救災之用途呢?
b) 此次至台南以零成本索取之救災商品,是否有全數歸還於原發送單位。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