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tee.com.tw/bookstore/world-news/550409.html
南美|巴西成碳權交易贏家
工商時報 鍾志恆 2021.11.21
剛結束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達成協議,為全球碳權交易設定規則。外界預期巴西未來為全球碳權出口大國而成大贏家。專家認為碳權交易帶來的收入,能實質鼓勵農民讓土地保留為熱帶雨林。
偉斯(Invaldo Weis)曾是環保人士既愛又恨的巴西農民。他1970年代在亞馬遜雨林裡砍伐出1萬1,700英畝土地種植黃豆和牧牛。
現已65歲的他,卻跟數以千計的農民一樣,成環保人士阻止進一步濫墾這片全球最大熱帶雨林的重要盟友。
各國政府、企業與商界領袖不斷提議設立一個全球碳權交易市場,這讓偉斯等巴西農民透過保護自己土地上的雨林就能賺錢,不用再砍伐雨林來擴大農地與牧地。
透過碳權買賣保護雨林
偉斯說:「若能賺到錢,為何還要砍樹?」
COP26在13日終於就碳權市場的交易規則達成協定。近200個國家將依據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第六條(Article 6)可透過購買碳權,做為達成其碳排放目標的手段之一。
專家認為在全球碳權市場交易框架裡,有潛在數兆美元被釋出,用來保護樹林、建設再生能源設施、和進行其他對抗氣候異常的計畫。因為只要成功減碳,就能把剩下的碳排放配額,透過碳權市場賣出去而獲利。
這讓外界十分看好全球碳權市場發展,因為任何地方產生的碳權都能容易在各地交易。像巴西從企業、農民地主、原住民團體、地方政府到環保人士等發行的碳權都可在那斯達克裡買賣。
商品交易商摩科瑞能源集團(Mercuria)全球環保理財產品部主管阿迪瑞尤(Enric Arderiu)說,要讓農民停止砍伐樹林,就必須給他們一個替代性收入來源,因到現在都沒人出錢讓他們去保護樹林。因此碳權買賣就是一個契機。
砍伐活動已大幅減少
以巴西馬托格羅索州來說,50年前有數以千計開墾者到這裡砍伐雨林開拓農地,迄2020年底止累計砍伐雨林面積相當於六個台灣本島。馬州近半雨林植被已遭砍伐,成為巴西重要農糧產區,向世界出口穀物和肉類。
如此濫墾雨林的舉動,加上氣候異常問題惡化,自2000年以來環保人士和其他國家政府的譴責聲浪愈來愈大。
馬州政府2009年承諾,在2020年底前把砍伐雨林活動減少89%。巴西官方最新資料顯示,馬州過去17年的砍伐活動已減少逾80%。
巴西已實行多條聯邦法令,強迫在亞馬遜的農民把所持有土地,保留至少20%到最高80%的面積為原始雨林。由於保留面積比例超高而等同充公土地,因此法令實施以來沒有被農民認真執行,政府也因地域大廣而無力取締。
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指出,巴西農民希望自己每英畝土地,每年能得到20美元到40美元之間報酬,來彌補土地因用來保留雨林而不種植穀物所犧牲的收入。
該中心認為讓全球碳權市場運作起來,將有助於把巴西農地保留為雨林的面積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