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ovie
作者 reke (當不成孩子王)
標題 [轉錄] 台灣電影不成工業:從李安看大尾鱸鰻
時間 Thu Feb 28 02:54:07 2013


說明一下:本文已獲得同意轉錄,文中我加亮的部分是原文粗體的部分

原文網址 http://readandanalyse.blogspot.tw/2013/02/blog-post_27.html
 


最近台灣電影界兩大盛事,一件是大尾鱸鰻票房大好,另一件是李安再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獎。華誼兄弟電影公司總監製陳國富接受今周刊採訪時指出,如果台灣只想著拍大尾鱸鰻
這樣的電影,就永遠不可能拍出少年PI的奇幻旅程。這樣的說法引發大尾鱸鰻導演邱瓈寬
以及朱延平的回應,而這問題持續挑戰著一個老議題:票房與藝術性孰者為重?假設「叫
好」跟「叫座」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那麼對於台灣電影業而言,到底應該選擇哪邊?


台灣在2008年魏德聖的海角七號之前,經歷了十幾年幾乎毫無票房的慘況。這段時間當中
並非沒有台灣電影,而是沒有賣座的台灣電影;導演一手掌權,編劇與製片幾乎毫無發言
餘地,於是台灣電影業就被這群整天壓身家只想拍「自己作品」的導演給毀了。魏德聖有
很強嗎?其實並沒有。但是他深刻了解一點:沒有票房,就沒有產業。於是他站在觀眾的
角度思考,拍了一部給台灣人看的電影,並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票房成為這幾年台灣電
影的最大標準,藝術性則變成可有可無的事情。


但如果我們把時間再推往前一點,看看朱延平是票房大導、郝劭文是票房明星的時代,那
個時代台灣電影不是沒有票房,甚至有許多賣座強片。許多人歸因於當時電影界一窩蜂地
競拍吸睛的商業片因此打壞了觀眾胃口,但我認為那是錯誤的歸因;好萊塢電影不也一窩
蜂地淨拍商業片,怎麼全世界的觀眾沒因此打壞胃口到讓好萊塢消失?真正的關鍵是基礎
技術與管理能力──這些台灣人最不在乎又最不起眼的基本功。


陳國富強調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市場,另一個是技術。台灣市場小,如果目標市場只放在
台灣,那麼成本必然不會太高;在成本持續不高的情況下,許多技術便無法得到適當發展
。台灣製片、編劇與導演的平均素質不高,服裝、燈光、配樂等相關技術也參差不齊;更
可怕的是,台灣多數製片公司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問題,只是想著趁這幾年國片熱潮殺
雞取卵賺一筆。朱延平炮火全開的回應更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不是蠢
,而是一個人大辣辣地把蠢攤在群眾面前還自以為聰明;每每看到這種人,我就會想到造
型師鄭建國(Roger)說的:藏拙。朱延平不僅沒看懂陳國富對於產業與技術發展一針見血
的見解,反倒氣呼呼地說:「魚翅跟蚵仔煎不應該是死敵吧,人客愛吃啥是他的自由,不
能因比較多人愛吃蚵仔煎,就說吃蚵仔煎是作賤自己,投機,不長進吧!大人丫,做一客
可口的蚵仔煎也不容易丫,不然你來試試看!」沒搞懂人家說什麼也就算了,最後還放大
絕叫人家來拍拍看,實在是三流水準的發言。並不是喜劇小品或者無厘頭鬧劇就不需要技
術,技術可以展現在各種細節上;但我們看到的是,台灣電影幾乎就是把拍電視劇的方式
直接搬上電影院,完全沒有電影該有的細節跟水準。


有非常多人(想必包含朱延平在內)並不了解一件事情:風格跟技術完全是兩回事。風格是
一種感覺,但是技術是完全具有客觀標準的能力;你可以不喜歡暮光之城系列認為這些電
影既粗劣又矯情,但你不能否認他們在服裝、特效以及行銷技術上達到的水平。好萊塢電
影之所以能持續賣到各國市場,就是因為他們能在技術上持續成長、持續領先。對電影產
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票房」,但支持電影產業票房的最重要因素仍是「技術」,
最後才能持續從中產生出具有「藝術性」的作品。如果台灣電影還在票房跟藝術性上爭論
不休,忽略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管理模式、不去追求更精緻的電影技術,那麼目前台灣電
影的榮景,數年後只會再度沉寂。台灣的電影不是工業,還停留在手工業的水準。特別是
台灣電影這種導演權力異常擴張的現象如果沒有迅速改善,像朱延平這種水準三流又發言
囂張的導演,仍會持續製造出打壞觀眾胃口的「災難」電影,加速這個產業惡性循環、自
我毀滅的速度。


李安一直是一個不斷透過各種題材自我挑戰,並且努力在商業與藝術性之間取得平衡的導
演,這也就是他跳脫了純藝術片導演格局的主要因素。叫好當然可以叫座,如果不把「叫
好又叫座」當作目標,並且發展出能持續提升格局的技術,所謂「叫座不叫好」的電影,
總有一天會變成「不叫座也不叫好」。看看台灣進幾年的電影業,不僅看不太到更高的企
圖心與技術水平,更充滿許多固步自封的保守主義者,只要有人稍微批評了台灣電影,就
立刻被打成不愛國、自我矮化。某些人的說法本質上就是,「我們就是要拍這種爛片,反
正觀眾就是愛看這種爛片,能賣座就好。任何人都不能要求我們要在編劇、導演與其他技
術上做得好。」簡直是鬼扯。像這種不堪批評、過度自我防衛的態度,反而更彰顯了某些
電影人與觀眾自卑的心態──只能說,這些人多少也知道自己是三流水準。也許這些人心
靈脆弱,經不起人家說出事實;但台灣電影業畢竟更加脆弱,如果為了保護這些人脆弱的
心情而犧牲台灣電影業,那是完全不合理性的判斷。


如果我們的電影界能從李安身上學到一點事情,例如電影該如何透過管理進行細膩分工並
監控每個環節,例如電影該如何拍得更好看方能更具吸引力而非諂媚式地取悅觀眾,例如
該建立一個能持續自我進化的體系,台灣電影將能跳脫手工業的規模躍升為工業。不過,
台灣是個如此不重視管理能力的國家,整天只會用「台灣人充滿創意」這句話自我安慰,
事實上就是一些不成氣候的奇發異想、基礎鬆散的花拳繡腿。沒有人能確定台灣人何時會
對這些低成本、低技術含量的「台灣電影」感到厭煩,唯一能確定的是:總有一天。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65.129
s761400:推!1F 02/28 03:01
sleepyrat:大家說的都沒錯,問題是"行動",誰來做,怎麼做,做多少2F 02/28 03:04
sohostar:引進管理顧問? XD3F 02/28 03:18
qapo741:好奇李安拍飲食男女的這種國片時技術質量多高?4F 02/28 03:54
gunng:那年頭國片雖然已漸步衰退 但產量其實蠻可觀的 更不用說當時5F 02/28 04:17
sohostar:我看李安就算是在家裡蹲,技術也是在進步。 XD6F 02/28 04:17
gunng:中影有深厚的歷年經驗跟底子 跟現在殘破中爬起的情況差很多7F 02/28 04:18
damnedfish:糟了,打到好多人的臉8F 02/28 04:46
saintmin1002:推9F 02/28 05:01
jin0:真是的 日本也拍不出少年PI阿 台灣專心拍台灣電影就好10F 02/28 05:16
hcju:飲食男女那時中影雖然已經有點掙扎 但老底還在 96年之後就一路往下滑 偏偏全世界電影工業那時正是技術快速成長的時代
台灣的電影也從當時在華語電影中有一席之地跌到完全沒得比...註:1996年之後...
總之 現在台灣的電影工業就像清末列強已經工業化了 我們還拿冷兵器跟少量外購武器在打八國聯軍一樣...11F 02/28 05:25
olpyasr:"風格跟技術完全是兩回事"--全篇文章最有價值的觀點17F 02/28 05:53
rommel1:魏德聖應該是台灣少數能拍大場面大格局電影的導演~~~~~18F 02/28 06:00
taiwan81903:說編劇素質不高就要給噓了...編劇某種程度是服務業阿服務一堆鳥爛出資者 瘋狂導演 跟....嗯(嘆氣19F 02/28 07:10
pippychen:推~21F 02/28 07:16
meianhua:文筆真好22F 02/28 07:17
tn:蔡明亮其實一直知道自己的獲利模式,比朱延平這種詐騙輔導金的23F 02/28 07:17
yuhung:推!
黃字針針見血,別說大尾鱸鰻,人妻電影這問題就很嚴重了24F 02/28 07:24
peterpan910:超中肯 再多幾部大尾這樣的電影 台灣電影必會再度沒落26F 02/28 07:40
allenmusic:這些影評人有完沒完 本就主打娛樂搞笑 你拿PI來比
那些影評人應該不爽他們口中的好國片 竟然輸給大尾27F 02/28 07:42
devin0329:樓上看標題就噓真可悲啊29F 02/28 07:50
bazi4200:台灣電影只有票房 偶有佳作 但還是沒進步30F 02/28 07:54
allenmusic:你才可悲 你以為進軍海外這麼好做喔 陳國富的大陸電影有進軍那個非華語國家大賣???
大陸電影在台灣香港都不保證一定能賣座了 卻一堆蠢蛋要求進軍海外 笑死人 剛學會爬 就要國片開始跑
看看韓國電影 比我們國片好太多 但他們在國外有成功嗎?31F 02/28 07:54
gadgets:樓上到底有沒有看文章啊.....36F 02/28 07:58
allenmusic:看不慣每次賣座 就開始有影評人跳針談進軍海外37F 02/28 07:58
gadgets:他說的是技術 跟進軍海外有啥關係38F 02/28 07:58
allenmusic:技術勒 國片連 基本的講故事都做不好 還談技術XDDDDDDD除非頭殼壞了 難聽點就 故事都說不好了 談什麼技術....39F 02/28 07:59
gadgets:你也知道故事都說不好啦 話說你說的跟這篇文章有關係?
主打娛樂搞笑就不要求技術??41F 02/28 08:01
allenmusic:我只是針對陳國富的這兩點來說 還有大陸經驗參考就好大陸電影是半封閉市場 台灣則是直接面對好萊烏競爭43F 02/28 08:05
sleepyrat:說到技術.....看看標榜藝術、人文層面的"變羊記"...45F 02/28 08:08
allenmusic:gadgets你不知道有不少低成本沒技術的好電影嗎?????
每次低俗片賣座 影評人就開始跳針市場技術 看到都煩XD46F 02/28 08:10
sleepyrat:大尾鱸鰻跟少年PI都是看到商業價值才會開拍的電影....我不相信當初福斯願意花一億美金,只因為導演叫李安....48F 02/28 08:12
allenmusic:人家邱導都說了他題材有很多 看誰能給他資金 她就開拍50F 02/28 08:13
sohostar:這種輻射效應式的比較還是算了吧,把李安都拉低了。51F 02/28 08:15
allenmusic:看新聞李安從小在花蓮受的是美式的啟發式教育52F 02/28 08:16
sohostar:我指的是找兩片的共通點然後去漠視缺點這種事。 XD53F 02/28 08:17
allenmusic:可能就差在這巴 台灣是填鴨式教育54F 02/28 08:17
sleepyrat:那也要看看大尾鱸鰻怎麼會拿來跟少年PI一起討論.....55F 02/28 08:19
sohostar:針對缺點就能比較啊!拿來漠視缺點,落差整個劇烈了起來56F 02/28 08:20
sleepyrat:你也不能漠視這兩部片子的共通點,只為了挑毛病....57F 02/28 08:20
allenmusic:李安很厲害阿 但要學沒這麼容易 不單是簡單的電影工業問題而已.......美國這些電影人才培養跟台灣差距可大58F 02/28 08:21
sohostar:李安就算在家裡蹲也在磨電影腦,輔導金就該成就這種人60F 02/28 08:23
sleepyrat:李安自己也說過,少年PI投資太大,希望可以回本61F 02/28 08:23
allenmusic:其實文化部多花些錢先把人才培育好 再談工業化巴......就像為什麼台灣會輸三星 去研究韓國教育預算就清楚了62F 02/28 08:24
sohostar:人才培育好也沒用,搶錢輸,搶鏡頭輸,搶什麼都輸。64F 02/28 08:25
allenmusic:台灣電影要強 從教育開始扎根才對..........
例如先從成立電影學院之類的做起 = =65F 02/28 08:25
olpyasr:如果說其他的議論還有非議大尾賣座的事情,這篇文章重心根67F 02/28 08:27
wendy0301:大推!! 說得太好了,不注重細節技術的撈錢片,不該支持68F 02/28 08:27
allenmusic:演藝學院 音樂學院 文化部要砸錢 要砸對方向69F 02/28 08:28
sleepyrat:侯孝賢從80年代就開始做扎根,所以我們現在才有聲色盒子70F 02/28 08:28
olpyasr:本不在於此。這篇文章反駁了那些說反對大尾都是文青的說法71F 02/28 08:28
allenmusic:我認為教育做好 產業一定起來 台灣近年就餐飲做的不錯72F 02/28 08:28
sleepyrat:、廖慶松、李屏賓、黃文英等大師級電影人73F 02/28 08:29
olpyasr:指出反大尾根本不是因為風格不合,而是技術都不過關
說大尾技術不過關,這點沒什麼可非議的
技術不過關的大尾一次可以賣座,次次都能賣座?
和風格不同,技術都是有指標的。74F 02/28 08:29
allenmusic:應該是賣豬哥亮巴....其他國片低俗那有賣座?78F 02/28 08:31
olpyasr:指出台灣電影無論風格如何,技術最好都過一下關,這不僅僅是大尾的問題,是所有台灣國片的問題。每年要挑出技術過關的電影,能達到百分之三十麼?79F 02/28 08:32
wendy0301:像有些人批評陣頭,但是少導演馮凱用心地學、做好基本功82F 02/28 08:34
allenmusic:陣頭有比較好嗎 囧rz83F 02/28 08:34
wendy0301:至少馮凱花了兩年用心學電影拍攝的基礎阿,磨掉電視劇84F 02/28 08:36
olpyasr:朱延平等人反駁有些地方有理,譬如說市場佔領問題;但一味85F 02/28 08:36
wendy0301:這樣我覺得這種用心是OK的,對電影產業也是好事~86F 02/28 08:36
reke:陣頭 的運鏡跟剪接是不錯的 只有劇本很虛 沒做好功課87F 02/28 08:37
olpyasr:迴避大尾的技術問題,實在是不足可取88F 02/28 08:37
sleepyrat:大尾的技術問題,是國片長久以來就存在的問題
就算沒有大尾這部片,國片的技術也幾乎沒好過89F 02/28 08:39
olpyasr:但是其他技術不好的國片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大尾叫座,拿它當出頭鳥批判也沒什麼不對--關注度高91F 02/28 08:41
sleepyrat:大尾賣座了凸顯這個問題,現在卻要歸咎它引發問題93F 02/28 08:42
meidoku:基本上大尾就跟海角七號一樣,是台灣電影界的第二個奇蹟既然是奇蹟,以為有樣學樣就可以賣到跟海角大尾同樣票房94F 02/28 08:42
sleepyrat:所以國片業者基本心態不改,就算不拍大尾,也不會有PI96F 02/28 08:43
eva00780:推台灣人花拳繡腿管理不扎實97F 02/28 08:44
meidoku:那真的是想太多,也不必擔以後會有一堆跟風大尾的電影98F 02/28 08:44
ding2599:朱延平真是台灣電影的—哈哈99F 02/28 08:44
z27wi:魏德聖沒有注重藝術美感? 那精美的慢動作是甚麼 台灣的山林?整篇文說對了一個 態度不求長進是一大問題 不更好 只會變差346F 03/03 04:40
greenpig:一針見血348F 03/03 13:51
history2005:推你一個,我看大尾完全笑不出來,劇情也很突兀349F 03/03 22:51
arthur1018:針針見血拳拳到肉350F 03/19 21:53
mike110100:推! 看到文章  台灣還是有救351F 03/31 12:49

--
--
(reke.): [轉錄] 台灣電影不成工業:從李安看大尾鱸鰻 - Movie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