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
作者 LaBronJames (King LA Bron James)
標題 Re: [新聞] 經濟成長恐剩2.8%!中國經濟為何出大問題
時間 Sun Aug 28 14:59:12 2022


首先 中國崩潰論從來不是歐美的主流

十年前歐美的主流機構預測是 中國2020名目gdp超越美國

幾年前某諾貝爾奬得主預測

中國gdp將超越歐美日總和

原因很簡單 就像美國人口多 人均也屌打歐陸各國

市場大是創新的重要要素 創新帶來附加價值

照理說人均應該要表現很好

如果你去找

市面更多美國崩潰論 台灣崩潰論

必然也會有中國崩潰論

只是看你選擇看哪個面向


中國崩潰論的流行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 共產黨大肆宣傳

潛台詞就是

本來歐美人看不起咱中國人

是在黨得帶領之下

中國人站起來了 有面子了

黨就是你們再生父母 以後只管謝恩就好了


台灣也當然流行中國崩潰論以凸顯優越


事實上 各個地區 人口對人均是正相關

現有技術 商業模式 有市場 可以輕易磁吸技術人才資金

創新 只有足夠市場才能有規模經濟

而創新拉高人均


所以在同個地理區位下 人口越多 人均通常越高

所以 很多經濟大師 諾貝爾奬經濟得主

當初才會預測中國經濟會超越美日歐總和

這才符合經濟原理



回到中國

其實很多粉紅吹的中國製造 中國出口

都是蠻無聊的

中國出超 佔中國gdp不足5%

各國都是 gdp大頭是投資和內需


這樣說 德國的出口 以人均算 是中國十倍

但德國經濟卻因老年化面臨衰退



中國製造業能創造多少高薪?

絕對不會超過房仲

中國人口太多 絕對不是出口那點就業可以拉動整體經濟的


其實中國經濟合理的出路應該是利用自身大市場優勢 借助資本力量 自發創新

然而這種自由開創精神 不符合共產黨政治需求


所以我實在不知道當歐美打工仔有什麼好自豪的

這也意味著 全中國的底特律化

日本 台灣 韓國都一樣


製造業為主的國家

因為工業化 成長快速

等到成本因素外移

經濟又長期停滯


日本 然後是台灣韓國 現在是中國

中國經濟的停滯本質上是東亞製造業模式後底特律化的必然結果

但粉紅還以 中國出口增加為榮

實際上卻是阻礙中國


台灣幫歐美高階代工 讓2300萬人有錢

中國要做什麼 讓14億人有錢?

出口不會讓中國富有

創新才會

但共產黨是創新的完美阻力

高階代工就業機會不足

低階代工面臨東南亞印度遲早底特律化

這就是中國經濟停滯的主因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40.51 (臺灣)
※ 文章代碼(AID): #1Z2n92no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61669954.A.C72.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新聞] 經濟成長恐剩2.8%!中國經濟為何出大問題
08-28 14:59 LaBronJames.
jfw616: 不一定要創新...抄襲也可以
市場大什麼都可以
沒看汽車產業都可以買下歐美汽車產業
現在的問題是科技瓶頸被美國抓死
如果以傳統產業來看是沒機會1F 08/28 15:03
ck326: 先看一下人口結構
再去看一下中國股市市值大的都是些什麼公司,呵呵6F 08/28 15:05
wolflingbaby: 推8F 08/28 15:06
yen5642: 他們才不覺得沒創新就會倒,中國人現在就在搞內需自給自足反正他們市場大人口多要崩潰也難,頂多就是衰退,這些都還不如維穩來的重要,先把政權穩定了再來想經濟的事,正才是共黨真正的想法9F 08/28 15:06
audic: 中國就算不瓦解也就這樣了,所有科技發展都被封鎖,能有什麼突破創新,有也被扼殺13F 08/28 15:08
fifi0828: 中國不會讓14億人富起來 只會讓極少數的權貴階級富起來 有錢不會帶上你 但要搞民族主義的時候有你的份15F 08/28 15:10
wallowes: 美國封中共國技術,中共國自己封創新想法17F 08/28 15:12
fallinlove15: 推18F 08/28 15:13
ck326: 滿口創新創新的我不太確定4不4吸了太多木頭姊19F 08/28 15:14
borriss:  就是抄的快又抄的多  同類型可以搞幾十家20F 08/28 15:18
holysong: 馬雲:你是誰?你要幹嘛?你要帶我去哪裡?21F 08/28 15:18
bhdbhd: 除了創新,可以講一些具體的嗎?22F 08/28 15:18
peter080808: 這篇是對的14億人 17兆美元的經濟體 哪是出口能支持的 就算今年中國出口15%的成長持續下去對拉動經濟一點幫助都沒有 出口早不是也不能是中國的成長動23F 08/28 15:20
koushimei: 就是創新啊 不然美國人均怎麼攻上7萬 反觀日本人均不動 就是沒創新啊 看看尖牙股跟半導體領先是哪個國家27F 08/28 15:21
holysong: 創新就是讓蘋果一路起死回生彎道超車
imac, ipod, iphone, ipad, iwatch30F 08/28 15:21
chris3381: 那為什麼歐洲人口那麼多 創新還是遠輸美國32F 08/28 15:22
peter080808: 14億人 17兆美元規模的經濟體還想用出口拉動 是不是當世界其他地區沒人要工作?
歐洲的問題是難規模化 美國招募資金隨便都能上百億 歐盟光是審查就飽了 全世界募資能力也只有中國勉強接近33F 08/28 15:23
SILee: 美國的創新是靠很多很多的錢砸出來的啊。歐洲那種重38F 08/28 15:26
jasonmoon: 人口越多 人均越高????39F 08/28 15:26
asole: 人口人均是負相關 自己看人口前10大國40F 08/28 15:26
請看內文 相同區位 你非洲南美人口小國
人均也屌輸歐洲東亞人口大國

相同區位gdp往往高度相近才有可比性

北美 美國 西歐 德國 南歐 義大利

甚至南亞印度都比斯里蘭卡比

以色列新加坡主要是人種文化

你把每個區位經濟體跑回歸就知道

要嗎就是人口極少如澳門盧森堡

分母極小只要有少數產業就可以有錢
SILee: 崇尚社會主義的社會,要跟美國比創新,還是洗洗睡吧41F 08/28 15:26
peter080808: 人口多經濟高是正常的啊 人口少人均高只你住在礦山上才可能發生
日韓台能崛起就是人口多生產和消費力充足 沒人口連需求都沒有要怎拼人均?42F 08/28 15:28
ketter: 中國的錢 來自於賺美金 沒美金賺了想內循環?46F 08/28 15:31
chris3381: 而且這樣說的話 瑞士又是怎麼回事?瑞士甚至不是歐盟成員47F 08/28 15:31
peter080808: 你要不要看看瑞士鄰國是誰? 被夾在法德意中間 自古就是交通要道49F 08/28 15:33
good5755: 我記得對岸gdp有30%是房地產51F 08/28 15:33
s800525: 與其說是創新應該說"產業升級"才對,"創"造出"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52F 08/28 15:33
monarch0301: 瑞士地理條件跟台灣不能相提並論吧54F 08/28 15:34
asole: 原來新加坡人住礦山55F 08/28 15:34
s800525: 中國原本資訊服務業有點小成果,但大家都知道結局56F 08/28 15:34
peter080808: 如果瑞士在太平洋中間沒有周遭沒龐大的規模的人口 撐死就是一個夏威夷
人口密集度向來就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 有需求才有經濟57F 08/28 15:34
asole: 盧森堡是人口大國還是住礦山?61F 08/28 15:36
koushimei: 人均生產效率提升也是創新的一種62F 08/28 15:36
s800525: 電動車是中國最有希望的產業了,幾乎傾全國之力在扶持,但電池特別依賴那幾種礦物,不知道真大量開發後能撐多久?63F 08/28 15:37
chris3381: 我是覺得規模小的經濟體反而要拉高人均也較容易 規模越大超過邊際效應難度也越高66F 08/28 15:37
holysong: 電動車就押寶在起跑點,舊的要贏比較難68F 08/28 15:38
peter080808: 講盧森堡 你要不要查查盧森堡人口密度和位置在哪裡69F 08/28 15:38
koushimei: 歐洲問題是輸在資通訊產業完全放棄71F 08/28 15:39
peter080808: 如果盧森堡是太平洋小國 周遭都沒龐大人口 你覺得他們能好去哪裡?72F 08/28 15:40
koushimei: 你看看蘋果 谷歌 那個賺錢跟印鈔票一樣 更早期是微軟 英特爾74F 08/28 15:40
holysong: 記得etf還沒盛行之前舊的主動基金註冊地大多盧森堡,金融+國際總部76F 08/28 15:40
koushimei: 歐洲完全沒有跟到 頂多在設備跟材料這塊 但終端品牌完全是美國的
電動車比較麻煩的是 除了特斯拉外 看不出中國品牌獲利能力有多好 有可能最後也是拉不起中國的人均78F 08/28 15:40
s800525: 電動車是中國最有可能切入的新產業,這邊賭贏日本會很慘,但相反若沒像預料的大量普及,這產業也會半死不活,畢竟電動車門檻/專利障礙比傳統油車少很
中國車廠獲利能力不足以撐起那麼多人口的人均,但這已經是所有新產業中中國最有機會的了
人口那麼多要撐起人均還是得靠內需(服務業),但這塊實體被超高房價搞死,虛擬被政策搞死82F 08/28 15:42
tai728: 電動車很快就會遇到瓶頸了,供電夠不夠的問題90F 08/28 16:03
wangyl: 推91F 08/28 16:08
※ 編輯: LaBronJames (223.137.40.51 臺灣), 08/28/2022 16:21:19
[圖]

--
--
(LaBronJames.): Re: [新聞] 經濟成長恐剩2.8%!中國經濟為何出大問題 - Stock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