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midas82539 (喵)標題 Re: [請益] 電影「大賣空」的一些疑問時間 Sat Mar 29 16:25:50 2025
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大前提是要有一個公允的標準化規範,
例如你買賣的期貨、選擇權契約,都是基於期交所的標準契約規格。
他會說明契約的細項、最小跳動點、追蹤標的與該標的怎麼算的,以及結算過程。
而針對「房貸債券的違約保險」規範,則是由國際交換交易暨衍生性商品協會
(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制定規則,
然後買方與賣方(銀行)就遵守雙方之權利義務、違約及終止事由及其效果,
包括契約的擔保、轉讓、通知、仲介費用、兩造爭議時的準據法與管轄法院歸屬。
次貸的部分,高盛跟德意志銀行的作法則是把多個次貸房貸堆起來,
我們就假設總共有50個次貸債券,由於實務上這50個債券不會在同一天違約,
所以結算就是依照其中的債券實際違約,來部分給付。
比如說這個債券商品實際爆了5個,那你可以在這5個違約時得到給付。
這也是債務擔保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的遊戲規則一環
由於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模型計算風險,來給予相應的利率報酬,
比如說AAA信評債券,那利率為LIBOR+0.6%、BBB債券則是LIBOR+20%。
但針對臭酸BBB債券難賣的問題,那你可不可以把BBB評價,再跟AAA信評債券混在一起
變成了一個有點臭酸的AAA債券?可以。故就變成了:
資產轉換: 信用違約交換(CDS):
(A) AAA信評CDO(75%)
0.2*0.7=0.14,所以可以把14%的BBB信評重新包裝成AAA信評。
AAA信評CDO也有相應的CDS,只是這不在本文範圍就省略。
大賣空主角,則是利用這個機制,說服銀行也把BBB信評與垃圾債本來分別的保險
也就是CDS也包裝起來,然後他可以從清單裡挑出他想組合的30%最爛的次貸爛草莓債券
再由高盛仲介下找到願意賣CDS的莊家銀行買該憑證。
高盛可以從買賣中抽2%的無風險套利。而實際擔負CDS違約風險的,就是美國國際產險(AIG)
跟雷曼兄弟,由於你可以把CDS加進去變成合成CDO,故整個市場就像是玩抽鬼牌一樣,
一定要有銀行或避險基金跟銀行對作,雙方才能轉嫁一定的風險與獲得風險補償。
大賣空就是說服銀行把CDS包成大禮包賣給他。
那麼接下來就是評估主角的最大虧損與利得。
由於主角買的是CDS大禮包,所以它的最大虧損就是違約沒有發生,
那這就會跟選擇權買方一樣,到期後這些CDS大禮包的價值為0。
你最多就是把當初買大禮包的錢賠光。
相對的潛在利得就是如果違約開始密集發生,那麼跟CDS契約就有風險轉嫁的價值。
原本賣CDO的銀行就有要買CDS的需求,加上這是不同銀行打電話的非集中市場(OTC)
所以有CDS大禮包的主角,就可以坐地起價出很高的價格跟銀行討價還價。
或者作等CDS到期結算,電影討價還價部分就直接平倉掉賣給銀行。
那買CDS的銀行會再跟誰要錢,就當初賣CDS的銀行與避險基金,所以雷曼就倒了,
AIG則是因為產險業務體質,最後是聯準會借給AIG850億美元周轉才沒倒。
剩下虧錢的就是當初買那些次貸證券化商品的買家,例如散戶。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2.100.244 (臺灣)
※ 作者: midas82539 2025-03-29 16:25:50
※ 文章代碼(AID): #1dvwwH5V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43236753.A.15F.html
※ 同主題文章:
03-29 14:36 TaipeiKindom.
Re: [請益] 電影「大賣空」的一些疑問
03-29 16:25 midas82539.
推 TCPai: 太專業…2F 03/29 16:41
推 Fezico: 今晚該重看一次大賣空惹5F 03/29 17:00
→ ntnusleep: CDS則是CDO違約時可獲得賠償
所以有人把CDO+CDS綁在一起賣叫合成CDO
意思是我賣的東西本身還有附保險喔
並不是要有CDS才能有CDO
CDO是對房貸作多的話,CDS就是對房貸作空8F 03/29 17:08
對啦,CDO是看發行機構(SPV)的支付方式,如果沒有CDS就是看發行機構的債券
或資產換算成金額支付,但是整個收集到的錢不見得能付給所有購買各級CDS的買家。
故有再把CDS也放進CDO的合成CDO,那機構就不需要再卡現金來支付,
因為這可以靠賣CDS的收到金額來支應。對外也可以說我賣的有CDS保險有保障。
我改一下內文
推 Mtcat: 推13F 03/29 17:21
※ 編輯: midas82539 (114.32.100.244 臺灣), 03/29/2025 17:34:04
→ ntnusleep: 會有賣CDO、CDS外加這些基本型的各種包裝是因為
賣越多抽越多,只有少數傻傻覺得cds定期有保費進來是個好生意的承擔了難以賠付的風險15F 03/29 17:35
推 wen12305: LIBOR+20%,高利貸也有BBB18F 03/29 17:43
推 fmp1234: 長姿勢,也太好玩了。24F 03/29 19:06
推 demonicp: 作者的文一直都超專業,謝謝26F 03/29 20:11
推 masala: 推專業解說31F 03/29 21:03
推 masala: 想請問一下,後來很多銀行都拒接Burry的電話,隔了好幾天才回電,銀行的動作該怎麼解釋?他們在迴避什麼?33F 03/29 21:09
→ reallurker: 銀行拒接電話是因為銀行本身也在同時賣類似Burry的商品以避險 另一方面他們還要盡快出脫手中的保險與憑證
換到足夠的金流來給予Burry的報酬 不過電影是過於誇大了些
Burry只是第一個這樣賣的 後面金融界知道後也有跟著相同操作 所以說Burry的運作是引爆的火苗
當然這不是說金融業跟房產業沒有責任 只是後面滾到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賠款 是累積的後果37F 03/29 21:29
推 TaipeiKindom: 實際的規則比想像中複雜太多了,真佩服能想出這套玩法和搞懂的人46F 03/29 22:00
推 ProTrader: 銀行本身承做房貸業務 所以手上有房貸債權+房貸利息正常避險是再付保費給保險公司買進CDS
次貸風暴就是銀行把手上的債權與CDS包成債券丟出去風險丟給其他人自已穩穩賺手續費
對不懂得人來說 這就是一種類高收益債就買的很高興對多數內行人來說只要房價不跌就是利息穩賺也狂買所以 當時賣到缺貨一直打包一直賣狂賺手續費
最後就是大賣空的劇情房價撐不住引發金融海嘯
只要有手上有CDS就能包出合成債券因此投銀也會買
正常狀況下是有債券的人才有信用風險才需要買CDS
當時發現只要保險公司有賣CDS投銀就能主動合成債券保險公司覺得賣CDS好賺(房價不會跌)所以狂賣
也因此投銀手上有很多CDS可以用來打包債券
舉個幻想例子 台積電發台積債100億 年利率1.2%
外場的人就開始玩台積電不會倒的對賭
台積CDS的市場名目本金可能衝到1兆甚至更多
當時對賭的主體是房貸的次貸不會倒 最後次貸倒了如果只有單純次貸房貸違約的CDS賠款 問題不會那麼大48F 03/29 22:50
推 venusvirus: 好專業
原來還可以這樣包裝有點臭酸的AAA債66F 03/30 07:37
推 likat: 專業就是推68F 03/30 09:50
推 b54102: 深水炸彈投資法 對賭真的猛 XD69F 03/30 11:05
→ vettelking: 銀行就是想一些可以賭博賺錢的方案啊,只是大部分都是贏,也有都失敗的,例如疫情的保單,沒想到疫情真的炸71F 03/30 17:22
推 masala: 感謝分享與解惑,感恩。這棟樓都好專業!74F 03/30 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