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eso (@babeneso)
標題 Re: [閒聊] 小相機到底哪裡難做???
時間 Fri Jun  7 01:10:36 2024


我第一篇文用運動相機和手機來舉例算我表達能力不佳,
因為它們算是其他產品了,容易導致問題失焦,
但我只是想從中表達以下觀點:

就社群內容創作者、一般素人的市場,我認為相機廠該 focus 的痛點是:
輕巧方便少配件 (App傳輸/控制、內建/無線 mic、IBIS)
錄影佔比增加 (專用紅按鈕、翻轉螢幕)
能應付多比例裁切的素材 (4K)
偶爾慢動作 (60/120p)
能基本應付低光 (換鏡/片幅)
最後是受眾外觀偏好 (少一些陽剛味)

而該市場可接受的妥協:
稍微犧牲一點畫質 (不用超高像素超採、不用專業 codec、不用超大光圈)
稍微犧牲一點速度 (不用堆疊)
稍微犧牲一點耐侯 (不用防滴、過熱不要太扯即可)
稍微犧牲一點人因 (不用 EVF、不用太多按鈕、觸控也可、不用大握把)


接著看廠商近年來的嘗試,以 Sony 為例:

RX100系 → ZV-1 以最低成本試探市場需求 (check)

而這個市場的確是存在的,所以才會有接下來的發展:

Type 1 → ZV-1M2、ZV1F 進一步探索市場定位和手機的分界線在哪 (check)
APSC → 6700、FX30、ZV-E10 三區分支 (check)
135 → 7系、FX系、ZV-E1 三區分支 (check) (靜態市場則往 1、9、R、C 系繼續發展)



從這邊可以看出來,Sony 的確就是有正確掌握市場痛點、
謹慎探索受眾對專業度的妥協下限,
所以才會賣得這麼好,也能證明我提出的並不是偽需求,
以最低研發成本用 RX 改 ZV 來試水溫、
不亂跟復古市場就可以看出 Sony 的 PM 不是等閒之輩

現在我理解不能的地方在於,
其他廠商怎麼好像有點 get 不到點 (富士那種策略不在探討範圍)

Canon 的 R 系還算反應迅速,
但 PowerShot V10 就割到太超過,解決的痛點太少

Panasonic 就更謎了,
之前推出 m43 G100,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多,試水溫完全失敗,
然後接下來的態度開始詭異:
「G100 不專業哦?那我給你超肥的 GH 可以嗎?」
「啊啊~ GH 太重是嗎?我想想哦~」
「嗯... G100 一定是畫幅太小,可是 S9 全幅又很燙,不然限時 15 分怎麼樣?」



不是啊....

Type 1 就算了,m43 這個畫幅一定是能跟手機拉開差距的,
有人說輕便鏡頭要另外開發,
但 Sony 有一堆三方,不也是親自做了幾顆小鏡頭給 7C?
更何況內容創作者和素人也就只需要幾個基本焦段而已,

再者,現在 S9 的機身塞得下全幅 IBIS,m43 所需要的機構空間一定是更小的,

高位元率、超採無法做小?
OK,S9 的 Open gate 就準備了低位元率,所以受眾是能接受的,
而且為什麼 S9 有 Open Gate?
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受眾要拍直幅,而這點 m43 更有天生的比例優勢,
就像 GoPro 開始用更方正的 sensor 一樣,
最後加上 LUT 功能,這些在在都表明 Panasonic 是有意識到這個市場的,
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一直選擇性的忽略 m43 開頭的「M」真正的意義,
目前能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相機部門預算不如 Sony...


我很喜歡 Sony 的東西,但我其實更是一個 Lumix 粉,
因為我第一次認真學影片製作就是從 GH5 開始使用的,不到半年又再買了 GH5S,
對這個品牌有特殊感情,直到現在還是很懷念 Lumix 對膚色的紅潤演繹,
所以覺得 Panasonic 一再一再地錯過大好機會很是可惜





最後提一下我原本的附加問題,我原本是疑惑:
現今市場的手機、運動相機、m43 等小畫幅拍 4K60 已行之有年,
為什麼全幅相機 4K60 大多數仍必須裁切?

閱讀吸收了網友意見後,我的理解是:
小畫幅的受眾或應用場景對畫質可能比較不敏感,
所以能以跳採、或較節能的有損編碼方式來推行,

而 APSC 或全幅的部分,廠商比較不願隨便推出犧牲畫質的選項(?),

也就是說,如果全幅藉由跳採/編碼來犧牲一點畫質的話,當然可以做到無裁切,
例如 Canon R6 的跳採 4K60、甚至是 a7SIII/ZV-E1 的跳採 4K120。
反過來說,如果小畫幅想要有更專業的品質,
那在取樣和編碼環節就免不了需要增加體積來堆散熱,當然也會變大 (如 GH7)
至於為什麼全幅廠商不願像 R6 一樣推行跳採無裁切的 4K60 到更多機身 (如 a7IV)
這個大概只能問天了

這樣的話,我的問題就會變得比較電子工程面向了,這部分我智能不足:
今假設有兩個 sensor,一個全幅、一個 m43,且假設兩個解析度相近,

現在已知「取樣完」以後,接下來資料處理的難度就已經跟 sensor 尺寸無關了,

(也就是說編碼「全幅的 4K60」和編碼「m43 的 4K60」是沒有區別的,運算量都一樣)
那如果回到「取樣當下」,更大的 sensor 是否會更難、更耗電呢?為什麼?



--

@babeneso

 ✽ ✽ ✽  Une des meilleures tables, vaut le voyag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9.110.55.50 (韓國)
※ 作者: neso 2024-06-07 01:10:36
※ 文章代碼(AID): #1cOUsIVf (DSL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717693842.A.7E9.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閒聊] 小相機到底哪裡難做???
06-07 01:10 neso
gerojeng: 想把機器做的輕巧又高性能,研發費用是最大的門檻1F 06/07 01:29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1:38:51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1:41:17
gerojeng: 和片幅無關的東西:可以比較GM1和GH7差了哪些東西2F 06/07 01:41

對,我的意思就是 GH7 當然能做,而且也是很好的機器,
但同時也可以把錄影功能做一點降級,
另開輕便產品線,以 tuber 市場來延續 GM1 的精神,
就像 Sony 把一些舊機種轉型成 ZV 一樣,市場就在那,不曉得有什麼因素不做


gerojeng: GH7比Sony Fx3還重
或者拿S9和GH7比較就好3F 06/07 01:42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1:48:28
gerojeng: S9和GH7機身重量差異的主要因素顯然不是片幅大小
S9全幅,砍掉evf,風扇,電池大小,各種轉盤按鈕
P家的PM刀法沒有S家精準吧,這個顯然是設計上的取捨
S9砍掉電池和手把,4k限制15分鐘實在砍太過了
能夠接受GH7重量的人,不在意重量的,我寧可上S5 II
能選S5 II想不到啥理由要選GH7, 剩下鏡頭重量的差異?
想了想,P家的PM刀法要再練練5F 06/07 01:47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2:10:38
gerojeng: 如果s9保留大電池和手柄,不限制4k,讓使用者自己決定
加掛散熱風扇與否,應該就有打到youtuber的點了12F 06/07 02:19

我也這樣覺得~但我是覺得不用手把啦 哈哈
女生真的會對重量很敏感,能少一克是一克 QQ

kiyoshi520: M43要做成S9大小沒問題,
但很多東西不是像片幅一樣可以等比例縮小。
比方背面你就要佔個空間放LCD跟一些功能鍵,
除非你要再進一步縮小LCD呎吋。
但就算要縮LCD你按鈕也不可能縮小到哪。
厚度的話,IBIS模組的厚度跟片幅比例沒太大關係,
另外也要留空間給電池。
更不用講你也得考慮跟鏡頭組合後的整體平衡,
而不是一昧的縮小。14F 06/07 02:30

原來如此~~感謝解釋!!
我手上有 Pocket 3,也覺得當 LCD 小到這個程度是真的沒法看了

gerojeng: 更正:s9電池是大的,只要韌體更新拿掉4k 15分鐘限制23F 06/07 02:38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2:41:03
gerojeng: YT上有人外接atomos外錄宣稱可以錄製2.5小時
s9拔掉15min限制應該會賣的不錯24F 06/07 02:50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4:50:14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04:56:35
hidexjapan: 你去看前天Josh直播,提到換相機環節,他整個崩潰搞不懂焦段光圈快門,而你這篇提到的用戶很多就是Josh這型的26F 06/07 07:41
smena: 問題還是在於你通篇沒提到的鏡頭,無論錄影規格為何相機的傳統市場還是still,畢竟和手機相比相機的錄影更沒有勝算,真正要拍活動運動的素人還是camcorder比較符合人因焦段也方便,所以要推相機無論如何還是要和幸福感尊榮感等等規格看不出來的東西連結。什麼片幅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傳統上用機身賣鏡頭的營利模式能否繼續下去,不能的話相機廠專注專業市場也就毫無意外,本來就是專業的東西29F 06/07 08:54

你的觀點也是有道理拉
就像 Nike 賣的不是鞋,而是運動精神和潮~
可是合不合腳,好不好活動也很重要...吧 哈哈

momo4571: 對,所以買pocket336F 06/07 09:36
kenny72014a: 所以我才想要GX系兼具GF尺寸跟G操控性的機型,可惜斷尾了
然後G7之前的G系其實尺寸跟現在的G系差頗多37F 06/07 10:02
yytseng: 你沒發現你的問題在於"粉"這個字嗎?換一家就好
一樣的答案給你,你有三兆把panasonic買下來就是隨你搞相機是小眾 小眾 小眾 要說幾次?再過十年還有沒有都不知40F 06/07 10:11

抱歉讓你重複三次 QQ 我資質駑鈍
※ 編輯: neso (79.110.55.50 韓國), 06/07/2024 10:20:39
smena: 其實G3就是好平衡,握感也比G100滑潤,可惜沒有後代了43F 06/07 10:22
kenny72014a: 新的G都偏GH尺寸了44F 06/07 10:38
mikemagic88: s9拔掉機械快門才令人匪夷所思
不拔機械快門會很吸引人
室內那個斑馬條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45F 06/07 10:40
smena: 除非他出一台放回機械快門和熱靴的S9II不然重視淺景深人像的攝影者不會買單,沒有瞬間光人像可以說死了大半48F 06/07 10:58
XristianBale: 其實你想的太遠了 pana一直到去年9月上市的G9II才弄出PDAF的機型 因為商業規模問題 這些相機廠商很明顯就菜雞互啄 m43確實很值得發展 但要弄成你說的樣子我覺得至少還要發展5年10年吧 如果到時pana還有在出相機的話.. OM都快葛屁了 pana不是不努力而是太顢憨pana堅持到死的CDAF到去年終於放棄 讓我對這些日系廠商的食古不化感到很不可思議
至於前面一大堆討論串講的什麼製程/效能演進等等 沒個五年八年以上是等不到的 舉例來講 sony一直到2024的A93才生出第一台4K60全幅超採的機種 Nikon到現在更是一台都沒有 明明科技含量很低的東西..這些大廠都在走牙膏路線 CN這兩年擠稍微多了一點 危急存亡之秋他們才願意改變思維
你各位難道沒發現 近10年的科技發展 日本在其中參與50F 06/07 11:11
rinkai: 想知道s9取消15分鐘上線是哪裡,如果是真的就好多了64F 06/07 11:38
XristianBale: 的程度很少嗎?所以相機科技遠遠落後 意料之中65F 06/07 11:39
rinkai: 然後來等看有沒有機會出s766F 06/07 11:39
canandmap: 所以,有哪家願意跟上Sony的腳步放全域快門?又這個快門的成本大約是多少?
Pana刀法本就不如Sony,那是Sony是大資本家才敢玩刀法,所以我才說Sony比較像顯卡界的nvidia(老黃),Pana頂多只能算有一點點AMD的成份,但他畢竟不是AMD
然後一直沿用CDA我認為F根本不能算食古不化,我不知道有人一直在噴CDAF是要幹嘛,我自己也用了CDAF用了十幾年,它的好壞我已經體驗過了,不爽它可以跳家啊,又沒人逼你一定要用他們的CDAF
既然有人要繼續噴,那我也只好繼續強調,PDAF也不是萬能,且市面上的相機幾乎都是混合式對焦,也就是CDAF+PDAF為主,如果PDAD這麼好為何我沒有看到採用純PDAF的相機?
更正:PDAF67F 06/07 11:41
XristianBale: 少在那邊扯爛  每次噴CDAF你就會出來洗地 每篇皆然不要在那邊扯別的 CDAF錄影就是會抽風 你就真對這點來解釋就好 每篇都看你出來留言留超長的都歪樓跑題實在有夠煩的  *針對
PDAF+CDAF各取好處是理所當然的  但這不妨礙眾人對pana堅持要用CDAF的批評  簡言之 你根本在瞎護航
而且每篇都出來護航 護個又臭又長81F 06/07 11:56
kenny72014a: 應該說相機太往錄影堆料?88F 06/07 12:55
canandmap: 呵呵,你又何嘗不是在洗地,通篇一提到CDAF就拼命噴,然後捧PDAF,到現在Pana不論全幅還是M4/3都已經用上PDAF還繼續噴,說我瞎護航之前先看看自己的言論有多離譜很難嗎?我前一篇還幫Sony護航你是選擇性忽略就是了?
錄影會抽風這點我也解釋很多次了,就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每次被我一講就躲起來,然後又在下一篇繼續一樣的輪迴,我就是喜歡多話,你不接受我也沒辦法,但至少我知道一點,jhangyu板友比你要好太多了,他不會隨便一句起手式就引起對立
而且論又臭又長,你也不遑多讓啦XD89F 06/07 12:58
rinkai: 看到扯日本10幾年來沒科技發展真的笑死我了
原本還想叫各位冷靜的,但是扯日本沒進步所以相機沒進步笑就噴出來了99F 06/07 13:18
canandmap: 所以,他的話看看笑笑就好,而我也帶出他對CDAF有很重的嗔恨心,希望菩薩可以早日帶他脫離苦海囉,他如果不想脫離我也沒辦法:)102F 06/07 13:57
XristianBale: 你說我洗什麼地?CNSP各家缺點我都噴 洗在哪?
你自己洗地就要說別人也洗地 這樣顯得大家水準一致?S我噴的才兇CN是科技力不足 S是擠牙膏 才最該被噴105F 06/07 14:00
canandmap: 我可沒說噴各家缺點來顯示自己沒偏任何一方是不好的,單就針對你一直噴CDAF捧PDAF這點,如果你認為這不是洗地,那什麼才是洗地?108F 06/07 14:02
XristianBale: P也是科技力不足 兩年前還堅持DAF的問題所以用CDAF等到他們弄出PDAF的補點以及對焦演算法後才改
捧PDAF?  如果你的辯證是專門講別人沒講過的話 用來111F 06/07 14:03
canandmap: 我有沒有洗地,也不是光你一面之詞就能下定論,反而你自己已經不只一次這樣做了,反正現在都可以查到每個ID的過往發推紀錄,我有沒有洗地歡迎大家去查,當然你有沒有洗地我也會去查你的發推文紀錄的114F 06/07 14:05
XristianBale: 掩蓋你自己觀點的缺陷  這樣根本沒有探討空間 因為你會不斷歪樓 曲解或斷章別人講的論點 真的有夠煩118F 06/07 14:06
canandmap: 你有沒有講過類似的話,在上面都查得到120F 06/07 14:06
XristianBale: OK 我懂你的說的洗地的意思了  跟我理解的洗地不同121F 06/07 14:07
canandmap: https://i.imgur.com/v0xxTsZ.png
你的觀點難道就沒有缺陷?122F 06/07 14:07
[圖]
XristianBale: 我的洗地是指替廠商做扭曲或虛偽的護航
你講的洗地是說堅持錄影用CDAF很糟 這樣就是洗地124F 06/07 14:08
canandmap: 如果沒有缺陷,r板友會有那樣的反應嗎?我有沒有如你所說的那樣,我也歡迎大家去查我的發推文紀錄,至於你對我現在的討論態度,我只能說言盡於此126F 06/07 14:09
XristianBale: 講那麼多我論點就一個 CDAF 錄影抽風有夠糟 pana 堅持CDAF過去就是一個錯誤的策略 也是一個掩飾他們技術力不足的策略 就麼簡單事情不曉得你還要扯啥
也不曉得你每篇都在幫pana的CDAF在護航什麼 我講的129F 06/07 14:09
canandmap: 至於你要繼續噴CDAF,那也沒關係,頂多就跟前篇的某g一樣,不會得到更多人的回應,錄影會抽風這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不需要你每次在那邊講,講到別人都煩了懶得回你133F 06/07 14:11
XristianBale: 洗地就這個意思 幫他們的缺點護航
我知道我講的是對的 所以我不需要別人回應 我只是看你每篇pana都出來洗地看的很煩 扯東扯西的137F 06/07 14:11
canandmap: 我才懶得理你在正名洗地什麼定義,不高興你就繼續噴沒關係,我也說了歡迎大家去查,如果你還是持續在講CDAF錄影會抽風諸如此類的事情,我就只好當作你在跳針,就這樣140F 06/07 14:14
XristianBale: 我幫你講一個 PDAF會造成成像缺陷 需要軟體補點144F 06/07 14:14
canandmap: 從這篇開始,只要你講一次CDAF錄影會抽風,我就默擯一145F 06/07 14:15
XristianBale: CDAF錄影會抽風 這無法補這的事實阿 怎麼了?
CDAF錄影會抽風--> 所以pana堅持是錯的 怎麼了嗎?Pana不是最強調最重視錄影的廠商嗎147F 06/07 14:15
canandmap: 我也不需要你用講PDAF的方式來圓自己的場,PDAF的缺點我也知道 ,甚至大家都應該知道了150F 06/07 14:16
XristianBale: 無法補正*
我沒有捧PDAF 我是踩CDAF 這兩回事 懂?
我踩納智傑 不代表我就覺得其他車很好 懂?152F 06/07 14:16
canandmap: 這種年經文也只有你一直提出來,以為好像大家會完全不知道似的,CDAF如果這麼不堪那Pana早就收攤不幹了,反而要你講CDAF的優點我覺得是對你很難的事,我就不為難你了,呵呵155F 06/07 14:18
XristianBale: 從頭到我我論點就是踩CDAF for 錄影 懂?
不用在那邊呵 這篇很很清楚 就是你扭曲我的觀點159F 06/07 14:18
canandmap: 所以,你以為只有Pana會用CDAF在錄影上是嗎?嗯,看來r板友的笑是有其因由的161F 06/07 14:19
XristianBale: 當然我知道你的意圖只是幫pana護航  但我其實沒很討163F 06/07 14:19
canandmap: 你以為我沒有用過CDAF在錄影上嗎?164F 06/07 14:20
XristianBale: 厭pana 相反的我是蠻喜歡的 唯獨他們決策錯誤這點各家都各有優缺點 pana顏色/操控是我喜歡的165F 06/07 14:20
canandmap: aztec1234板友在多年前就講過CDAF在錄影上帶來的作用是什麼,我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啦,但看你這樣我只覺得你對於CDAF還滿記仇的,好喔,那就這樣吧167F 06/07 14:22
XristianBale: 我也不只想噴pana 主要是噴日本相機界整個顢頇170F 06/07 14:22
rinkai: 有先進製程的廠商直接做手機去啦,問題是從那一端進來的就不是相機使用者想要的東西
至於用先進製程來做相機,只能告訴你沒有商業意義而已,不然早就一堆人跳進來做了171F 06/07 14:58
dkfs789: 弱弱問一下有沒有哪支手機可以連拍無損RAW
既然手機的性能比相機強那麼多,應該有吧哈哈哈175F 06/07 15:07
rinkai: 忘記唉奉還是三爽可以拍肉檔,總之有177F 06/07 15:13
gerojeng: 手機可以拍單張raw,但連拍好像還不行?
感覺是還沒擠出來的牙膏,再等一兩代就有了吧178F 06/07 15:18
rinkai: 拍肉檔又沒什麼技術困難,而且通常手機修得比你好看啊180F 06/07 15:30
keynote1: motioncam可以拍raw video 甚至高階手機能達到4k60p,這也算是一種連拍吧181F 06/07 15:46
kiyoshi520: 其實,很多手機都可以把sensor原生Raw存下來,
只是被綁在工程模式罷了,至少大M的工程模式可以。183F 06/07 16:09
xoy: 手機的Photo RAW現在很多家都是計算攝影後的產物,不再是Sensor單次曝光後的結果,所有要先講清楚想要那種的RAW連拍,難度差很多185F 06/07 16:15
canandmap: 那小米系列可以連拍嗎?不曉得其速率有沒有趕上機械快門的水準?188F 06/07 18:23
Abbaschian: N: 好像沒有我的事?190F 06/08 00:14
wolfjk: nikon先給我出三代才有資格加入群聊191F 06/08 01:31

--
作者 nes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