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dy199113 (誒嘿嘿嘿)
標題 [新聞]小型核電站行不行 1/小型核電貴桑桑 核融
時間 Sun Sep 24 21:54:31 2023


1.新聞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7455621
小型核電站行不行 1/小型核電貴桑桑 核融合「永遠還要等30年」新型核電為何這樣遠? | 熱門話題 | 要聞 | 經濟日報
[圖]
2025年,台灣將進入非核家園,外界關注「小型核能反應爐」(SMR)有機會成為新一代核能發電新星,真有這麼好? ...

 
2.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3.完整新聞標題

小型核電站行不行 1/
小型核電貴桑桑 核融合「永遠還要等30年」新型核電為何這樣遠?

4.完整新聞內容︰

2023/09/21 17:06:09
經濟日報 記者孫嘉君/台北報導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9/21/2/25365215.jpg
[圖]
小型核能反應爐(SMR)乘載不少擁核派的乾淨能源夢,圖為 Rolls-Royce公司展示
的SMR示意圖。 美聯社

2025年,台灣將進入非核家園,外界關注「小型核能反應爐」(SMR)有機會成為新一代
核能發電新星,真有這麼好?

先前包括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及台塑董事長林健男等產業界人士,
都曾表達對SMR的關注,準備參加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更是拋出「一縣市一小
型核電站」構想,近日有外媒報導,澳洲政府估計若要以SMR來替代所有退役的火力發電
廠,至少需要71座反應器、耗資3,870億美元(近台幣8兆元),費用極其高昂,真有機會
落腳發電?


先來了解SMR是什麼?從字面看,它叫做「小型模組化反應爐」,容量上限為300MW(30萬
瓩),約為核二、核三單一機組的三分之一,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表示
,SMR的安全性較傳統核電廠高,若發生斷電事故,透過空氣對流便可讓爐心冷卻,不會
如福島電廠事故,發生爐心熔毀進而引發氫爆現象,很適合用於區域性獨立供電。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Fu-uQYen0/view?embed
各界對小型核電看法

資料來源:採訪整理     孫嘉君/製表     連政瑋/製圖

前聯電董事長 曹興誠
2022/3
蓋大核電廠很麻煩,可用小型核電廠為園區供電,不需要大的建築,也不會引起居民的
安全顧慮

台塑董事長 林健男
2023/4
在安全無虞前提下,審慎評估讓現有核電廠延役,同時參考國外發展新一代小型核能設施
的可行性,確保供電穩定

鴻海集團創辦人 郭台銘
2023/5
「一縣市一小型核電」,全台各縣市都可評估合適地點設置小型核電廠,能分散電網,
發展安全穩定的電廠

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
2023/5
小型核能與核融合都不是今天的故事,是未來的夢,台灣需要儲備人才,否則連基礎
都沒有

經濟部次長暨台電代理董事長 曾文生
2023/6
小型核電廠在全球尚未商轉,在台灣須考量地質條件、人口密度及安全距離,台灣電業
發展應保留開放討論的機會

台電專業總管理師暨發言人 蔡志孟
2023/8
站在台電立場,不排除任何有可能性的發電設備,但選址及核廢料處理問題需解決




發電成本太高?核廢料難處理?

目前全球已用於發電的SMR共有兩座,分別是俄羅斯自2021年開始運轉的300MW機組,以及
中國大陸山東石島灣去年已併網發電的200MW機組。此外,包括美國、英國、日本、韓國
等國家,也都在研發SMR技術,美國的奇異公司(GE)及新創Nuscale Power也訂定目標,
盼2028年起推出成熟的商轉產品。


前不久,澳洲氣候變遷與能源部長鮑文(Chris Bowen)表示,如果澳洲要用SMR取代
約21GW(百萬瓩)除役的燃煤火力發電廠,約要蓋71座,花費估算是3,870億澳幣,
「把最昂貴的能源形式,放入發電系統當中,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上述數據來自2022~23年的澳洲發電成本報告。鮑文指出,依據報告,再生能源較便宜,
2030年時,SMR的預估發電成本為每kW(瓩)18,167澳幣,太陽能為每kW 1,058澳幣,
在岸風電為每kW 1,989澳幣。

鮑文認為SMR興建成本太高,葉宗洸則指出,該數據應是採足量的SMR單機作為計算基礎,
並未考慮到SMR可以進行模組串接,即可大幅降低建置費用。

而在發電費用上,葉宗洸認為,澳洲應該是未考量商業化後的真實費用,「單純考慮
單一機組運營費用乘上機組總數,費用自然會很高,目前有關SMR的發電成本估計準確度
,仍有待商榷。」

另外,先前也有論點指出SMR產生的核廢料,會比傳統核電機組多上2倍,甚至30倍,
葉宗洸則認為,此應是以製造商初始設計(pre-design)時所公布的數值來推算,就
最新資料來看,不同機型的SMR所產生核廢量,從傳統機組的0.3倍到1.1倍都有。


https://uc.udn.com.tw/photo/2023/09/21/2/25365241.jpg
[圖]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 圖/ITER

核融合發電理想美好 但現實骨感

事實上,不論是傳統核電、小型模組化機組,都是採核分裂方式發電,近期也有人提出有
「人造太陽」之稱的核融合發電,可謂人類終極的潔淨能源,然而,核融合的技術門檻甚
高,常被戲稱「永遠還要30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核融合領域中,最具指標性的是全球最大跨國合作案ITER,始於2007年,由美、日、中
、俄、韓、印度、歐盟發起,現有35國參與。

ITER前期的十多年皆在進行設備組裝建置,投入成本已達220億美元,預計2025年開始電
漿實驗,2035年進一步開始進行全氘-氚融合實驗,然而今年中傳出可能延期風聲,預算
也大量超支。ITER計畫集結多國之力,耗費重金、歷時多年仍未有實質結果,核融合研發
的困難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美國能源部下屬的勞倫斯利佛摩(Lawrence Livermore)國家
實驗室表示其核融合研究有重大突破,首度達到能量淨增益,即輸出能量多於輸入能量,
今年8月更指稱,其達到較前次更高的淨能量增益,這是否代表核融合離成功不遠了?


對此,葉宗洸點出兩個問題:首先,該研究的核融合成功時間不到一秒鐘,僅十的負五至
六次方秒,時間非常短暫;另外,該研究的核融合是由雷射所誘發,但產生雷射所消耗的
能量,未被納入淨能量增益計算,「若要說核融合已接近成功,現階段可謂言之尚早」。

目前國內外還有不少新創公司積極投身核融合研發,例如美國新創Helion Energy運用氘
、氦-3進行核融合反應,獲得OpenAI創辦人奧特曼(Sam Altman)投資,並已和微軟簽
署購電協議,目標是2028年發電量要達到50MW(5萬瓩)。


國內則有聚界潔能投入,專攻小型核融合裝置,其團隊並有旅美華人物理學家黃耀輝、前
國科會主委李羅權、前科技部長徐爵民等豪華陣容,預計最快於2027年推出桌上型核融合
系統。



5.附註、心得、想法︰

相信郭台銘提出的小型核電廠是跟國際趨勢接軌的,

沒有自產煤礦跟天然氣的台灣小島,上面佈滿了高科技和傳產都是超耗能產業,

必然需要一個穩定且長期供電能源,希望郭台銘當上總統可以加速改善能源問題,

畢竟能源穩定才是先進國家的象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72.35 (臺灣)
※ 作者: andy199113 2023-09-24 21:54:31
※ 文章代碼(AID): #1b43-hm-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695563691.A.C3E.html
Gavatzky 
Gavatzky: 如果沒有民進黨 台灣核能大概早就輸出1F 111.241.109.203 台灣 09/24 21:55
Gavatzky: 其他國家了..當年台灣核電屌打南韓不少
Gavatzky: 而且台灣三座核電廠40年都沒發生過意外
Gavatzky: 這比日韓美蘇都還要強多了..
takuminauki: 樓上在幻想什麼啦XD
輸出?? 台灣核電廠不是奇異做的嗎
原來藍腦以為奇異是台灣公司5F 114.46.44.63 台灣 09/24 21:59
silentence: 有時間幻想 希望還記得星期一要上班8F 101.12.89.157 台灣 09/24 22:01
BIA: 有長輩說原本台灣要把核四技術賣去國外弄核電好像是要賣給格達費 後來被美國阻止9F 111.83.68.37 台灣 09/24 22:02
Tigerman001: 賣個春天啦,台灣輸出個鳥核能技術11F 112.104.15.44 台灣 09/24 22:32
blueash: 賣個頭 台灣根本沒核電技術 全部都是美國弄的12F 42.79.218.81 台灣 09/24 22:59
hankwtc: 1樓真的是智障14F 216.165.201.222 加拿大 09/24 23:21

--
作者 andy199113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