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yannieh (Ryan是這麼幹的是根本沒3)標題 [討論] 無人機時代前期的戰甲車設計時間 Wed Jun 25 14:06:11 2025
就好像過去海軍從鐵甲艦進步到以飛彈和飛機
為主的交戰模式一樣,當前的陸戰模式也正處
在轉換至以無人機和飛彈為主的交戰模式過程
中。而這個轉換的期間我稱之為「無人機時代
前期」,因為這個時期雖然已確立大量採用無
人機的必要性,唯獨技術上的限制導致必須折
中或妥協,戰甲車的設計便成為無人機的現實
和技術上的限制之下產物。
這裡有以下假設(或可以說是未來30年預測):
1. 無人機將主導戰場。大部分的戰場殺傷將來
自無人機在內的空襲,其次為傳統砲兵和迫砲
,再其次是步兵戰防飛彈,最後才是其他;
2. 傳統的陸軍兵種職能仍會繼續,但有可能出
現合併和調整。這在過去歷史上已出現過。例
如驅逐戰車被用於直接和間接火力支援。同時
,因應無人機時代,所有戰甲車設計都必須著
重無人機的運用和防禦;
3. 戰甲車因為技術上的限制,至少某些高價類
別仍會是有人操作,但會逐漸過渡往無人甚至
自主操作發展;
4. 除了專用的雷射砲車外,雷射防空武器還無
法普及到每一臺車上,防禦無人機要靠動能武
器等等其他方式;
5. 隨著自主尋標無人機和光纖技術的進步,單
靠電戰使敵方自殺無人機失控只會越來困難,
仍然需要配合硬殺手段才能反制。
從這五個假設可以導出幾個結論:
1. 使用導能武器和對空用無人機的防空單位將
成為營連級單位的核心
因為假設1. 的關係,能不能防禦敵方無人機成
為勝敗的關鍵之一。不可能單靠戰甲車本身的
APS或其他防禦工具來達到這個目的:因為假
設4/5的限制,依賴動能武器的結果就是彈藥消
耗殆盡(戰甲車能帶的攔截彈上限並不高,不
足以攔截十幾枚以上無人機),最後無人機怎
麼樣都會得手。所以導能武器對抗大規模攻擊
有其必要。而導能武器會受到地形限制,因此
為了掩護大範圍內的各單位,對空用的無人機
也有必要,而為了能涵蓋足夠大的範圍並有足
購的速度,有需要用噴射動力,如同郊狼
Block 2(只是可能需要更大的設計以便有更大
的酬載和航程)。
2. 前述的防空單位將不只負責「防」,也將負責
「攻」。
原因有兩個:1)前述的防空單位已經在操作對
空用的噴射無人機,直接轉用於對地沒有困難
度,2) 這類無人機需要火箭助推起飛,別的單
位未必有適合的發射器。
3. 長程火砲單位將會把獵殺敵方防空單位列為
優先任務,高飛速彈藥(例如HVP)和導引彈藥
的使用將會是優先。
承前面的結論可知,兩軍對戰,誰的防空單位
先被打掉,誰就可能陷入裸奔被蹂躪的下場。
而為了要突穿具有一定C-RAM能力的防空系統
,只有兩個比較可行的方法:1)發射大量具終
端導引能力的多管火箭,2) 用榴彈砲發射HVP
彈。為什麼只有這兩個方法?因為要突破防空
系統,要嘛就是要夠快,快到對方跑不掉也攔
不了,GPS被干擾時也比較不被影響,要嘛就
是用飛彈做飽和攻擊。大量傳統砲彈效果差得
多,因為飛得慢就做不到HVP彈的效果。
4. 長程自走砲和戰車的角色將合併
由假設1. 和現實戰場經驗可知,戰車已經難以
再遇上原本設計目的的情況,也就是戰車對戰
,反而是被用於支援火力的情況較多。另一方
面,早從二十幾年前開始,很多人就已經開始
戰車交戰距離拉長會發生什麼事,所以FCS計
畫有開發MPM彈藥,俄國T14也是大幅強化
支援火力的能力,目標很巧的都是要把交戰
距離拉長到12公里。
美俄都想到戰車交戰距離會拉長,唯獨沒想到
無人機會讓戰車難以碰到面。如果戰車根本碰
不到面,那還要戰車嗎?要把自走砲取代有戰
車不是不可能:
(1) 因為彼此碰不到面,所以戰車那樣裝甲集
中在正面的設計沒有意義,還不如分配到各個
方向;
(2) 也是因為碰不到面,所以低矮輪廓意義有
限,反而在對空和城市作戰要求下,高仰角射
擊有需要;
(3) 即使有近戰需求,現代的反應裝甲和APS
等等技術已足以消除許多傳統裝甲的必要性;
(4) 現代電子技術導致精準射擊的門檻大幅降
低,一般砲車擁有戰車般精準射擊和快速索敵
能力並非不可能。
所以,綜合以上,兩者角色將合併。
5. 戰甲車將有一門以上對無人機用的小型槍砲
系統
因為不能完全指望導能武器,所以需要小型槍
砲做最後一層攔截。這裡的「小型槍砲」指的
是40mm高壓榴彈槍或7.62mm迷你砲,因為
看起來只有靠這兩個才可能有足夠的彈量攔截
大量目標。
6. 疏散和降低後勤需求變成必要,因此重型戰
甲車變成無法承受的負擔,IFV則會配合外骨
骼裝甲發展
因為戰場的環境傾向「被發現=被摧毀」,所以
後勤必須要變得更疏散和容易取得。容易受後
勤干擾而無法作戰的武器會優先被淘汰出局。
60噸以上戰車第一個被淘汰,50噸以上可能
也好不到哪去。另一方面,雖然IFV有其必要
性(沒有東西可以代替步兵執行「佔領」的動
作),但實際上IFV一樣逃不過無人機的威脅
,所以IFV設計越來越重、依賴重甲的趨勢未
必會一直下去。
至於什麼混合動力等等需要,都講到爛的,
這裡就不贅述。
至於IFV的發展會是什麼呢?
一個可能的做法是IFV「返祖」變成更像APC
,搭載配備外骨骼裝甲的步兵到目標一定距離
外便放下步兵進攻。因為這裡IFV只搭載4名
外骨骼步兵(本身2人操作),加上本身的對空
能力,步兵下車散開後可以避免被一鍋端的情
況,同時維持足夠的進攻速度。
另一個可能性是:外骨骼裝甲和UGV的進步
速度出乎意料地快,外骨骼裝甲的續航力和
速度足以大幅度取代IFV的需求,UGV也
能有效配合作戰(不管是當駝獸、攜帶防空設
備或者當自殺攻擊武器),那IFV可能也會跟
戰車一樣退出歷史舞臺。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3.40.10.105 (日本)
※ 作者: ryannieh 2025-06-25 14:06:11
※ 文章代碼(AID): #1eMv7LBm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50831573.A.2F0.html
推 whitertiger: 人類搞無人機用在軍事用途已經一百多年了,要發展到你說的大概還要五十幾年吧,而且未來戰場會怎麼發展誰也不知道,就像這次烏俄戰爭無人機大放異彩,事前沒人猜到
我只知道以後無人機變成軍隊的主要打擊武器和威脅,那針對無人機反制的科技只會越來越多,就像現在的戰車一樣1F 06/25 14:13
推 b777300: 未來就是無人武器搭載Ai智能判斷
不用五十幾年,依照現況3~5年內就能實現完全實戰化8F 06/25 14:18
→ FishJagor: 無人機更像是讓廉價的單兵精準導引武器 或許能衝擊到主戰車針對主戰車的角色 但IFV反而是在無人機普及後更可能生存的單位吧?
天生裝備中小口徑機炮的IFV 只要搭配上適合的偵搜系統跟彈藥 馬上就能對付現有無人機 像是M SHORAD
外骨骼反倒是最遙不可及的幻想裝備10F 06/25 14:20
推 samvii: 1984 魔鬼終結者上映。觀眾:屁啦,最好人類會蠢到讓AI有權限去操作武器,這編劇太沒常識了..19F 06/25 15:06
→ ryannieh: 其實IFV最大的問題是:往上面加防護,本身就和分散及匿蹤背道而馳。舉個例子:30mm砲很多人都覺得可以拿來打無人機,但其實仔細算一下就知道,彈藥量很有限,打不了太多,不另外裝反無人機的小槍砲根本不夠。如此這般各種需求加起來,那車得多大一臺?那還不如分散開來,靠外骨骼裝甲和匿蹤降低風險,畢竟藏一個人比藏一臺車容易多了。
車容易多了23F 06/25 15:38
→ SIL: IFV上架防護跟火砲原本就是額外附加、為求自保增加生存性的額外保險。你在那邊嫌裝不了太多彈藥、打不了太多無人機所以說它沒用根本本末倒置,那個本來就不是IFV的本業。31F 06/25 16:07
→ ryannieh: 欸不是,IFV防不了無人機,那要IFV幹嘛?搭載並防護步兵才是IFV的本業吧?35F 06/25 16:10
→ saccharomyce: IFV最主要功能:運送步兵經過核汙染地區。 就這樣其他都只是附加的
從海軍的發展來看 就知道重點是多車搭配作戰
而不是把一台車變成萬能
從現在情勢來看 如何適應核子作戰環境可能比較急迫37F 06/25 16:15
→ FishJagor: 有甚麼小槍炮比30mm+近炸空爆彈有效?
然後你IFV裝甲幹嘛加厚? 再厚能跟MBT一樣?就算厚到跟MBT一樣 能擋的住FPV加大口徑迫砲彈的精準直擊?
請列出哪個國家已裝備外骨骼?現在搞的外骨骼你會得到比步兵顯眼 機動性防護力都遠低於裝甲車的無用垃圾42F 06/25 17:11
→ money501st: 傻啦 戰車跟自走砲合併
終極動員令玩太多了
你說自走砲卡車化還比較實在49F 06/25 17:36
→ pooznn: 金門無人機騷擾事件 都過去2年了 目前的進度到哪了?還是 要求站哨的官兵以目獲的方式 來發現目標嗎???52F 06/25 17:44
→ ryannieh: 如果你講的是30mmx113,問題在於:1. 就算是你裝上一整個RiWP武器站上去,備彈量也只有200發,攔截大量無人機可能會有問題,2. 30mmx113的空爆彈根本就還沒服役,成本沒人知道,3. 現在看起來就算連OMFV也沒用上那麼高檔的東西,只有GD自己一頭熱的AbramsX有在用而已
其實還是一句老話:IFV最重要的用途就是運載和保護步兵。如果你覺得IFV無法保護步兵,那不就剛好證明我的觀點:IFV有可能會被淘汰,轉成外骨骼等型態用更分散的方式保護步兵。事實上,美國陸軍是同意這個觀點的。OMFV之所以要”O”正是因為預期未來IFV的風險太高,無人化是唯一的出路。
外骨骼裝甲實際上已經有了,老美早在十多年前就做出TALOS,現在的問題是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要怎麼用,所以還是只能一直實驗,先從低配版(不是TALOS那種鋼鐵人設計)開始,但是導入步兵作戰用的外骨骼是確定的54F 06/25 17:48
→ SIL: 對啊,你都知道IFV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步兵有限保護下的機動能力了,那還一直要求它有100分的反無人機能力是怎樣?然後步兵面臨的威脅就只有無人機?敵方陣地撒過來的彈幕不是?砲彈落地的破片不是?
美國人不知道怎麼用(X)根本還沒辦法用(O)光之前提過的重量和前線維修壓力就無解了。還有哪套外骨骼可以提供步兵等同IFV的快速機動能力?更不要說一樣被無人機盯上,你的外骨骼連基本的反擊自保能力都沒有。另外你一直要講分散,之前又一直說蜂群無人機,難道人家就不能一樣用蜂群無人機抵消你所謂的分散?72F 06/26 01:27
→ Mystiera: 我實在是不能理解為什麼堅持要用powersuit踩地
無敵自適應無人機海面前還有進佔據點的必要嗎83F 06/26 02:22
→ ryannieh: 如果你只是要殺光敵人,當然沒有必要啊!但是如果你還要:1. 整理、清掃敵方陣地轉為己用,2. 建置及修復工事和基礎設施,3. 架設防禦器材,4. 處理戰俘及平民,5. 操作武器(含無人機)。最一開始的外骨骼裝甲看起來只是包覆得比較好的四級甲護具而已,不用一口氣想到鋼鐵人85F 06/26 08:19
→ ryannieh: 既然是在討論未來,結果你又要實戰經驗,那不是找碴嗎?92F 06/26 09:15
推 whitertiger: 沒實戰過的東西,能做到你說的那些?
因為佔領敵陣地後第一件事,是要找敵人有沒有佈置詭雷,找到詭雷要除雷,穿著外骨骼能作這種需要細膩動作的事?
除完雷才會開始做你說的那些工作
阿富汗有個例子,美軍打下一個蓋達基地後打算納為己用,只是在找詭雷和陷阱後還漏掉一枚設置在門口斜坡下的反戰車地雷,因為平常都是一個人踩在上面所以沒事,之後有次有兩個陸戰隊踩在上面,結果地雷引爆了把兩人炸成碎片94F 06/26 09:24
→ ryannieh: 為什麼穿著外骨骼做不到細膩動作?就是穿著外骨骼,拆彈才相對安全
現在很多軍用外骨骼標榜的就是可以和防爆衣一起用,減少疲勞等情況(疲勞才是真正導致失去警覺和靈活度的原因),所以沒有什麼外骨骼會導致操作不靈敏的問題104F 06/26 10:00
→ FishJagor: 一下說30mm空爆彈沒服役不知道成本 然外骨骼就都沒問題 好哦
很多軍用外骨骼標榜可以和防爆衣一起用 到底是哪些型號啊110F 06/26 13:00
→ ryannieh: 你不能自己找嗎?
“結合防爆衣使用的外骨骼系統,主要是為了幫助排爆人員減輕厚重防爆服的負擔,提升行動力、耐力和精準度。由於防爆作業的特殊性,這類外骨骼產品通常不會單獨列出,而是作為爆炸物處理 (EOD) 裝備的一部分進行研發和整合。
以下是一些在相關領域有研發或提供解決方案的廠商和相關概念:
主要廠商與相關技術
* Lockheed Martin (洛克希德· 馬丁):
* 產品/技術: 他們曾研發 HULC (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 外骨骼系統。HULC 是一種下肢外骨骼,旨在幫助士兵攜帶重物並減輕行走時的能量消耗。雖然最初為軍事用途設計,但其負重和行動輔助能力使其在需要穿戴重型裝備的場合(如防爆作業)具有潛力。 * 相關性: HULC 能夠將重量傳導至地面,顯著減輕使用者負擔,這對於重達數十公斤的防爆服來說非常關鍵。
* Sarcos Technology and Robotics Corporation (薩科斯科技與機器人公司):
* 產品/技術: Sarcos 曾開發過 XOS 外骨骼系列,旨在提升使用者力量和耐力,並能用於負重和搬運重物。
* 相關性: XOS 外骨骼的設計理念也是為了增強人類體能,使其能夠更輕鬆地執行需要大量體力的任務,這與排爆人員的需求相符。
* Med-Eng (Safariland 旗下公司):
* 產品/技術: Med-Eng 是知名的防爆服製造商,他們持續投入研發更輕便、防護性更好的防爆服。雖然他們主要提供防爆服本身,但在北約 EOD 外骨骼整合研討會等場合,他們也會參與討論如何將外骨骼技術整合到現有的防爆裝備中。
* 相關性: 作為防爆服領域的領導者,Med-Eng 在防爆服與外骨骼的整合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確保兩者能有效協同工作。
* NP Aerospace:
* 產品/技術: NP Aerospace 也是防爆服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他們專注於開發先進材料和技術,以提高防爆服的防護性和舒適性。
* 相關性: 與 Med-Eng 類似,NP Aerospace 也會關注外骨骼技術如何提升穿戴防爆服時的作業效率。 * XTEK Group (澳大利亞):
* 產品/技術: XTEK Group 據報導正在研究將石墨烯等納米材料應用於防爆服,以在提供更高防爆能力的同時顯著減輕重量。
* 相關性: 雖然這不是直接的外骨骼產品,但輕量化的防爆服本身可以減少對外骨骼的依賴,或使外骨骼能提供更全面的輔助。
* MAWASHI (加拿大):
* 產品/技術: MAWASHI 在北約 EOD 外骨骼整合研討會上,曾介紹他們在「作戰劇場、後勤和 EOD 應用平台外骨骼開發」方面的最新發現。這表明他們有針對 EOD 應用開發外骨骼解決方案。
* 相關性: 他們的研發方向直接針對 EOD 作業,顯示其產品有望與防爆服進行搭配。
趨勢與考量
* 整合性: 目前的趨勢是將外骨骼系統與防爆服進行更深度的整合,使其成為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而不是簡單的疊加。這涉及到人體工程學、動力學、材料科學等多方面的考量。
* 減輕負擔: 防爆服的重量和體積是排爆人員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外骨骼的導入旨在顯著降低物理疲勞,延長排爆人員的作業時間,並提高其在複雜環境中的行動能力。
* 感測與監測: 未來的外骨骼系統可能還會整合實時生理監測功能(如生命體徵、水合狀態、疲勞程度),將數據傳輸到指揮中心,以便更好地評估排爆人員的狀態和任務風險。
* 研發階段: 許多針對 EOD 應用的外骨骼技術仍處於研發或原型階段,特別是那些能夠與現有重型防爆服無縫配合的產品。軍方和研究機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非常大。
由於這類產品通常是為軍方或特種部隊設計,相關資訊可能不會像消費級產品那樣公開且詳細。如果您有更具體的應用需求,建議直接聯繫上述廠商的國防或安全部門,了解他們是否有符合您需求的外骨骼解決方案。”114F 06/26 1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