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TenbeensWu (薇子)
標題 [新聞] 九個颱風新命名啟用 陸官媒:中譯由兩岸
時間 Thu Jun  6 12:55:13 2024


(一)新聞標題
九個颱風新命名啟用 陸官媒:中譯由兩岸四地共同協商


(二)新聞內容
近日有9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新命名啟用,而大陸官媒指出,9個颱風新名
字,中文譯名和意義由大陸氣象局、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灣地區
氣象部門「共同協商形成」。


央視新聞報導,根據2月27日至3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
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第56屆會議的決議,6月6日「蜻蜓」(
Jamjari)、「青馬」(Tsing-ma)、「道璣」(Tokei)、「坡鹿」(Ong-mang)、
「阿穆丘」(Amuyao)、「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爾」(
Sarbul)、「浮蓮」(Luc-Binh)等9個颱風新名正式發布。


報導提到,此次啟用的9個颱風新名字,中文譯名和意義由大陸氣象局、澳門特區政府
地球物理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台灣地區氣象部門」共同協商形成。

根據我方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官網,上述9個颱風的中文譯名,確實包含「蜻蜓」(
Jamjari)、「青馬」(Tsing-ma)、「坡鹿」(Ong-mang)、「阿穆丘」(Amuyao)
、「古莎莉」(Gosari)、「核桃」(Hodu)、「沙布爾」(Sarbul)等颱風的中文
譯名,與大陸方面採取同步,不過Tokei我方的翻譯是「時鐘」而非「道璣」;

Luc-Binh我方的翻譯則是「布袋蓮」而非「浮蓮」。

公開資料顯示,西北太平洋颱風由14個國家命名(共140個名稱),再由設於日本東京
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

過往兩岸颱風中文名稱常常出現不一致,但近年大陸氣象局發布颱風新名稱啟用的消
息時,都會強調中文譯名和意義由大陸氣象局、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香港天文台和
台灣地區氣象部門「共同協商形成」


兩岸曾經於2014年簽訂「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但陸委會官網顯示,協議最新執
行情形僅更新到2018年4月「雙方透過電子郵件就2018年最新更新之颱風新名字依據慣
例予以聯繫」


(三)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8013709

 


(四)其他心得或備註
台灣曾針對命名表採取全面音譯,但後來在2013年7月起
以「民眾時常詢問命名意涵」為由,將部分名稱改成意譯
(例如 Nari,韓語原意是百合,

 起初台灣翻成「納莉」,之後改譯「百合」)。
個人認為事情才沒有這麼簡單,所以推測出兩種可能:

一是為了迴避曾對台灣造成重災之颱風譯名,
要想到颱風名稱每五到六年就會用盡,然後重輪一次,
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討論
畢竟大家應該都知道之前納莉災情多慘,於是趁機更名。

二是為了和中港澳譯名同步。
中港澳譯名並不像台灣舊譯名那樣採取全面音譯,
而是部分音譯、部份意譯,
例如剛剛提到的「百合」原先就已經是中港澳的譯名,
台灣這邊直到2013年才跟進。
而且從那之後,颱風委員會每當公布新的颱風名稱,
兩岸四地都會共同討論,「原則上」譯名應保持同步。

注意,所謂的「原則上」,並不具強制性。

就像報導中所說的,
兩岸四地的氣象機構雖然都會一起討論譯名,
然而台灣並不是每個名稱都和中港澳譯名同步,
例如這次的 Tokei 便譯為「時鐘」,
中港澳譯名卻譯為「道璣」。

背後原因也許是為了不讓外界聯想或是理解成統戰,
所以刻意不讓名稱完全與中港澳同步;
也許是兩岸四地原先就是敲定譯為「時鐘」,
但後來中港澳三方又自行討論,
於是在沒有知會台灣的情況下而改譯「道璣」。

但不論如何,這次已經是2014年兩岸四地建立合作機制以來,
排除跨洋颶風,首次出現新颱風名稱翻譯不同步的情形。

--
有一個颱風 在海上輕輕吹拂 想溜走 溜到沒有風切的角落
在爆發前夕 靠近恆春半島去 記憶裡 最美麗最動人的Meranti
巴士海峽 盡情遨遊 愛上南方藍色天空 像海燕一樣是我所追求 增強的夢
西太平洋颱風的夢幻樂園 狂風暴雨就由他們來改變 渾圓眼牆加上風眼
懸臂掃到招牌屋頂全掀 七間機構七種的預報路線 要來臺灣希望是真心不騙
即使路徑也有終點 當盼風仔 等下個颱風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04.63.47 (臺灣)
※ 作者: TenbeensWu 2024-06-06 12:55:13
※ 文章代碼(AID): #1cOK4vu4 (TY_Research)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717649721.A.E04.html
WCTB: 以前直接用音比較好聽,像康柏斯改成圓規 就是少了點什麼的感覺1F 06/06 13:10
xxxff0645: 都有好壞   烏沙吉變天兔  多棒3F 06/06 14:41
ulamong: 為何不同制度不同體系的中文譯名要追求一致?4F 06/06 14:57
KevinLow: 台港澳都用正體字 簡體字先同步啊5F 06/06 15:05
Bustycat: 香港地名以前被台灣音譯才是最可笑6F 06/06 15:07
xxxff0645: 哪有為啥   有交流一致比較方便7F 06/06 15:20
roveralex: 台灣連命名機會都沒有 乾脆學日本用幾號颱風就好8F 06/06 16:03
EddieLai: 幾號颱風本來就有啦 而且如果沒有名字很難討論吧
像15蘇迪勒要叫什麼 15年-12號颱風這樣?9F 06/06 16:30
atliberty: 五六颱風11F 06/06 16:38
hunng5: 六四颱風12F 06/06 17:03
ben108472: 對岸的許應龍,也就是他們的預報首席說時鐘在敘述上會有歧異,而且送鐘不太文雅。根據CWA副署長的說法,是中國先提供譯名供台灣參考,兩邊互相尊重
所以不存在沒有知會台灣,因為一開始就不同了13F 06/06 17:10
snocia: 日本的確一律用幾年幾號颱風沒錯,然後造成非常嚴重災害的再特別命名,至於颱風本身的名字還是會附,只是沒人看17F 06/06 18:05
singlesingle: 天安門颱風20F 06/06 18:07
airandy1102: 這樣也要吃豆腐有夠瞎21F 06/06 19:45
bye2007: 個人是比較喜歡意譯22F 06/06 19:59
ben108472: 哪有吃豆腐,別被這篇誤導了
https://reurl.cc/XG96Yj
中央社這篇有官方的說明,名字翻譯一開始就給了,好用我們就用,不符合台灣風情就改,也會提供給對岸參考,但大家就互相尊重對方用詞23F 06/06 20:41
颱風名中文翻譯 氣象署:優先採用台灣講法 | 生活 | 中央社 CNA
[圖]
中國官媒報導,颱風中文譯名是兩岸4地「共同協商形成」。氣象署今天對此指出,颱風中文譯名通常中國會透過窗口用E-mail的方式告知氣象署,氣象署則會依台灣的講法自行命名。 ...

 
a27281591: 果然udn都不能相信28F 06/06 21:29

--
作者 TenbeensWu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