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rex (鍵盤騎士)
標題 [開箱] Airoh GP550s 安全帽開箱 & 心得
時間 Tue Oct 17 08:00:27 2023




《部品名稱》Airoh GP550s

 官方照片:
 https://i.imgur.com/TvIVz5O.jpg
[圖]
 https://i.imgur.com/Bn0EP0A.jpg
[圖]

 外箱,
 https://i.imgur.com/GMMciRN.jpg
[圖]
 https://i.imgur.com/IjK2xVo.jpg
[圖]
 https://i.imgur.com/scPylKe.jpg
[圖]
 https://i.imgur.com/dfZq96E.jpg
[圖]

 這頂尺寸是 XL,彩繪為 CHALLENGE 亮面紅。
 https://i.imgur.com/96GyW4b.jpg
[圖]

 隨帽附贈 Pinlock 和墨片。
 https://i.imgur.com/S12ds9s.jpg
[圖]

 內容物:安全帽、帽套、Pinlock、墨片、下巴罩。
 https://i.imgur.com/Mecr6FC.jpg
[圖]

 墨片 & Pinlock
 https://i.imgur.com/lb0t7rk.jpg
[圖]

 不過 Pinlock 只用到 70 的等級,
 沒直接用上 120 的,以這產品定位來說,有點微妙。
 https://i.imgur.com/vKWfSWQ.png
[圖]



 安全帽本體
 https://i.imgur.com/KXWbnp7.jpg
[圖]


 正面,基本上看起來會是紅色為主。
 https://i.imgur.com/xZIBMOi.jpg
[圖]

 上方的品牌 Logo 與頭頂進氣口。
 頭頂進氣口的開關設計為無段落式的撥桿設計。
 https://i.imgur.com/0YpVfIs.jpg
[圖]
 https://i.imgur.com/wn9zXX0.jpg
[圖]
 https://i.imgur.com/8v2b5hM.jpg
[圖]
 https://i.imgur.com/ODhRG6Y.jpg
[圖]

 額頭的進氣孔則是設計在兩側,
 一樣是無段落設計,採用滑動式開關。
 https://i.imgur.com/dAATM1W.jpg
[圖]
 https://i.imgur.com/H5MjJNT.jpg
[圖]

 小鼻罩,出廠時就安裝上了。
 https://i.imgur.com/sXktbjn.jpg
[圖]
 https://i.imgur.com/nBRspa7.jpg
[圖]

 下巴一樣是有進氣口設計,
 開在中間兩側,用一個導角讓風撞入,外側沒有開關。
 https://i.imgur.com/OrDeVe0.jpg
[圖]
 https://i.imgur.com/SDV5JVM.jpg
[圖]
 https://i.imgur.com/kRh2z4r.jpg
[圖]

 然後如果仔細看會發現,
 下巴中間白色區塊的最上緣,明顯的黑漆溢出。
 嗯... 這是屬於歐洲的爛漫。
 https://i.imgur.com/uBpRvGC.jpg
[圖]


 側面,
 會明顯發現前半部屬於紅黑,後半部則是白色為主。
 https://i.imgur.com/el2r0m1.jpg
[圖]
 https://i.imgur.com/shIRV6K.jpg
[圖]

 前半部紅黑為主,整體彩繪是用色塊跟線條拉出速度感。
 兩頰則都有 GP550S 型號字樣。
 https://i.imgur.com/cnpqW2I.jpg
[圖]
 https://i.imgur.com/CN2H83T.jpg
[圖]

 後半部則是白色為主,
 用黑色、灰色線條從前方做延伸過來到碩大的鴨尾上。
 https://i.imgur.com/DMnXiNS.jpg
[圖]
 https://i.imgur.com/Al2w1eg.jpg
[圖]
 https://i.imgur.com/NymFfQF.jpg
[圖]

 而在下巴處,從側面看會有導流角的設計。
 https://i.imgur.com/N6ZsUVt.jpg
[圖]


 俯視,基本上頭頂紅色為主,一路延伸到鴨尾附近。
 https://i.imgur.com/YuNtOmE.jpg
[圖]
 https://i.imgur.com/nVvB0rj.jpeg
[圖]
 https://i.imgur.com/3fIGHDo.jpeg
[圖]


 背面,就... 很白,
 但不得不說 Airoh 那個 A 字的新 Logo 個人蠻喜歡的。
 而下方貼紙標示 XL 尺寸下重量為 1430 ± 50g。
 https://i.imgur.com/Q1Krn9r.jpg
[圖]
 https://i.imgur.com/ovy3c6a.jpeg
[圖]


 鏡片部分,
 https://i.imgur.com/QwnD5VE.jpg
[圖]

 鏡片外側固定需要用固定扣。
 拆裝上會比較麻煩一點,因為這固定扣要按壓後再轉到定點。
 一開始使用上會蠻不順手的,多拆個十次左右才勉強去習慣。
 https://i.imgur.com/F3I6i0U.jpg
[圖]
 https://i.imgur.com/NHuTxbn.jpg
[圖]

 鏡片座本身是浮動式的設計,
 所以裝鏡片的時候,卡點固定好鏡片座段落凹槽外,
 整個浮動機構要施加壓力往前推,才能完整卡進去鏡片缺口。
 之後就是還要用固定扣去固定好才算完成安裝,
 整個流程以現在的快拆來說,就... 真的很費工。
 https://i.imgur.com/wQiynAQ.jpg
[圖]
 https://i.imgur.com/DZCLuAO.jpg
[圖]

 鏡片上,從右上往左下的三個圓形點,
 分別是鏡片段落卡點、防汙片固定點、Pinlock 固定點。
 而鏡片左側多一個鏡片鎖,是直接做在鏡片上的長條型滑動桿。
 往斜上推動推動整隻會往上插到左側鏡片座下方的缺口。
 類似門閂的作用,直接卡死,讓鏡片受外力時不會被打開。
 https://i.imgur.com/H8yWSmm.jpg
[圖]
 https://i.imgur.com/pCre1N0.jpg
[圖]

 這張是鏡片鎖沒有推上去鎖定的狀況下。
 https://i.imgur.com/toISdQ1.jpg
[圖]

 鏡片左側有多做出一個撥片設計,方便開關。
 https://i.imgur.com/NRwro4Q.jpg
[圖]


 鴨尾部分,
 其實可以看到鴨尾不是一片式的,而是三部分組裝。
 https://i.imgur.com/VEzkuyJ.jpg
[圖]
 https://i.imgur.com/LiM4SA6.jpg
[圖]

 固定方式為螺絲直接固定,
 側邊各三個螺絲,左右就六顆。
 https://i.imgur.com/hpkO2nc.jpg
[圖]
 https://i.imgur.com/45wjMa7.jpg
[圖]
 https://i.imgur.com/G9RYzvO.jpg
[圖]

 正中央還有一顆,螺絲要鎖。
 https://i.imgur.com/r9RzbnN.jpg
[圖]

 反正這帽子跟上次幫人買不同,
 這次是自己要戴的,所以直接開拆!

 中間那顆螺絲拆掉後,就可以拿下中間部分。
 https://i.imgur.com/Dm0loKQ.jpg
[圖]
 https://i.imgur.com/LybakTY.jpg
[圖]

 可以發現這裡面還藏兩顆螺絲,固定側邊部分的鴨尾。
 https://i.imgur.com/0Rj6GK3.jpg
[圖]
 https://i.imgur.com/E8jjUny.jpg
[圖]

 接著繼續拆側邊。
 https://i.imgur.com/XjXUpCA.jpg
[圖]
 https://i.imgur.com/ZYoOsri.jpg
[圖]

 這邊可以看到側邊部分鴨尾是包覆住後方排氣口的。
 https://i.imgur.com/3AvUeMn.jpg
[圖]
 https://i.imgur.com/sUF0wXO.jpg
[圖]

 整個側邊部分鴨尾拆下來後,帽子長這樣。
 https://i.imgur.com/8qo005E.jpg
[圖]

 側邊部分鴨尾,內側可以看到在末端還是有上 VHB 膠做加強固定。
 https://i.imgur.com/3LGbVdS.jpg
[圖]
 https://i.imgur.com/diwdGni.jpg
[圖]
 https://i.imgur.com/5klN7bf.jpg
[圖]

 嗯...
 這頂歐洲帽子對我而言,最爛漫的地方。
 第一次開拆,就鎖不回去,結果發現是螺母根本沒黏好,弄一弄還掉了。
 不過還好這是側邊尾部,靠其他鎖點加上 VHB 膠還是能固定好。
 只是後來為了不讓這個洞造成多餘的風切聲,自己還是得 DIY 把洞擋起來。
 https://i.imgur.com/yEjbmef.jpg
[圖]
 https://i.imgur.com/MQi0jRs.jpg
[圖]


 帽子扣具,當然就雙 D 扣,賽事帽也沒其他選項。
 https://i.imgur.com/0Dl1ZEU.jpg
[圖]

 不過在雙 D 扣尾部固定點的部分,跟 OGK 一樣做分離的設計。
 這會讓穿戴時比較順手,算貼心設計之一。
 https://i.imgur.com/GoTdxHi.jpg
[圖]


 內襯部分,
 頰襯有緊急快拆設計。
 https://i.imgur.com/QI8d3o9.jpg
[圖]

 XL 尺寸下,頰襯都是 15mm。
 https://i.imgur.com/tCsbALE.jpg
[圖]
 https://i.imgur.com/v5lVquR.jpg
[圖]

 頭頂內襯,
 在額頭兩側的氣口的位置都有開口並對到,撞風理論上能夠直通。
 但頭頂進氣口,雖也有開口不過因為內襯設計關係,比較難直接直通。
 https://i.imgur.com/Ad6jXJS.jpg
[圖]
 https://i.imgur.com/91hXdIq.jpg
[圖]

 主要是因為頭頂內襯設計在頭頂進氣口確實開了孔沒錯,
 但開了孔外側還有一片大面積網布,所以沒有辦法讓風直接直通進來。
 https://i.imgur.com/ZxycGqY.jpg
[圖]


 帽體內側,
 https://i.imgur.com/7XLruct.jpg
[圖]

 下巴部分是進風口開關,
 下方三個扣點則是固定下巴罩使用。
 https://i.imgur.com/CHjUIiZ.jpg
[圖]

 下巴罩,
 不過這固定點設計,實際穿脫帽子非常容易扯到然後脫落。
 就個人來講,還是更喜歡卡式的設計。
 https://i.imgur.com/x0skmRa.jpg
[圖]
 https://i.imgur.com/Z7O94mS.jpg
[圖]

 兩頰 EPS 部分,沒有預留耳機孔。
 而頤帶套也是以前歐系常見不可拆的設計。
 https://i.imgur.com/oXgQQaS.jpg
[圖]
 https://i.imgur.com/s3hqgEh.jpg
[圖]

 頭頂 EPS,歐系常見的深氣道。
 額頭跟頭頂都有確實對到進氣口,並且為直通設計。
 https://i.imgur.com/6c5ilOF.jpg
[圖]
 https://i.imgur.com/Vd27maM.jpg
[圖]


 其他出門騎車的實拍照:
 https://i.imgur.com/QgloEEV.jpeg
[圖]
 https://i.imgur.com/TFQGnxm.jpeg
[圖]
 https://i.imgur.com/L7rhjra.jpeg
[圖]
 https://i.imgur.com/Jq7gxNQ.jpeg
[圖]
 https://i.imgur.com/iUxdysF.jpeg
[圖]
 https://i.imgur.com/keHZ6YT.jpeg
[圖]
 https://i.imgur.com/CObRzeO.jpeg
[圖]
 https://i.imgur.com/coSsp9A.jpeg
[圖]


《體驗感想》

 通風性,雖然進氣口基本上都直通。
 但可能內襯的關係?最讓我有感的進氣反而是下巴。
 額頭或頭頂的撞風感、後腦勺的抽風感都還好,
 不過大致上整體是涼爽的,只要不是太久的紅燈,都不會讓我需要開鏡片。

 頭型上,對我而言是剛好,兩側不會過緊,頭頂沒有壓力點。
 但前後空間比較少,嘴巴跟下巴的間距雖還不至於碰到,但也很貼近了。
 這某方面可能也是造成了穿脫帽子很容易把下巴罩扯下的原因之一。

 靜肅性,中規中矩吧?沒有奇怪的風切聲產生。
 基本上是日常使用完全不用配戴耳塞沒問題的程度。

 而進氣口開關設計,
 實際騎乘使用上,基本上都還算好操作,戴手套下都能明確開關。
 當然,下巴進氣口除外,設計在內側的就不要想騎乘時能開關了。
 尤其還有裝下巴罩,基本不可能。


 不過說真的,GP550S 畢竟是源自更久之前的 GP500 所改款的。
 蠻多設計放到現在來看就顯得過時一點,當然如果還是好用,那問題不大。
 但目前拿到手加上使用一陣子,只能說細節真的有待加強。

 當然,多數細節上缺點都屬於仔細看才能發現的,不影響追焦啦(?
 https://i.imgur.com/5cGkoiO.jpg
[圖]
 https://i.imgur.com/qXhrKqN.jpg
[圖]
 https://i.imgur.com/FMIQPhM.jpg
[圖]
 https://i.imgur.com/EgNzCy7.jpg
[圖]
 https://i.imgur.com/lF3yq8q.jpg
[圖]

--

一個肥宅鍵盤騎士的個版,

主要記錄關於部品的所知所聞,偶爾記錄點生活雜事。

https://www.facebook.com/KeyboaRi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6.221 (臺灣)
※ 作者: Virex 2023-10-17 08:00:27
※ 文章代碼(AID): #1bBSwVZa (bike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697500831.A.8E4.html
Virex:轉錄至看板 SuperBike                                      10/17 08:03
s14545: 部品王1F 42.77.3.56 台灣 10/17 09:51
ericyoyo: 推個手套王,小弟曾經買過gp500 , 設計以當時來說真滴棒,可惜頭型不合無法久戴就就出掉了2F 223.136.25.67 台灣 10/17 10:04
HuSi87: 頤帶固定扣有沒有獨立出來真的差很多 大多時候就是扣得到跟扣不到的差別了5F 124.218.162.236 台灣 10/17 12:24
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還是尾部用磁吸。
但多數還是用扣的,那分離式的就比較好沒錯。
上次戴有這種設計的帽子,是好幾年前戴 OGK Kamui 的時候了。

seiya2000: 多少錢?7F 39.9.33.61 台灣 10/17 13:36
台灣沒引進,而官網訂價,素色款 399.99 歐元,彩繪款 419.99 歐元。

sad0soul:8F 1.160.215.158 台灣 10/17 21:14
Joy612: 部品大師開箱推9F 114.45.164.17 台灣 10/17 21:31
wildspirit: 或許這一系列會因為ECE 22.06而大改款10F 60.249.85.25 台灣 10/17 22:26
確實,隔壁 Nolan/Xlite 的賽事帽都順勢更新了。
一樣是沿用前一代賽事款做大鴨尾化的款式,更新週期也差不多了。

airandy1102: 看起還好鋼彈好酷11F 101.137.92.99 台灣 10/18 10:49

fin5833: shoei、Shark、AVG等大廠都應對22.06有新帽了,不知道JIS有沒有進一步跟進的打算12F 223.137.209.32 台灣 10/18 12:46
與其說是應對 22.06,不如說有些帽子幾乎本來就該改款了,就剛好給了一個理由。
真的只是為了應對 22.06,其實很多帽子就重量加一點都能修上去都能沿用。

Bell、Arai 的賽事帽都有點久了,這兩年看會不會改。
然後個人很好奇 Arai 如果新的賽事帽出現,
會不會跟 Shoei 一樣改測 Snell M2020R 而非原先的 M2020D 去壓重量。
雖然剛剛查了一下最近一頂新帽 TX-V 還是送測 M2020D。
所以機會渺茫,這大概就 Arai 的堅持。
※ 編輯: Virex (1.162.45.45 臺灣), 10/18/2023 13:33:51
--
作者 Virex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