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mo (hi)標題 Re: [心情] 父母隔代寵孩子,媽媽也寵?時間 Thu Aug 14 00:12:24 2025
※ 引述《fly10847 (HeroicPeter)》之銘言:
: 小孩目前三歲,隔代的爺爺奶奶很愛孫子
: 有時候會餓無節制給小孩甜點餅乾
: 老婆會跟我抱怨,我都果斷去斬斷這種愛護
: 然後回到老婆這裡
: “老婆卻做一樣的事情!!”
: 冰箱裡有切好的一盤水果、鋁箔包果汁、義美泡芙、麵包店的泡芙
: 吃完晚餐,我想說吃個義美泡芙
: 麵包店的給老婆孩子吃,被老婆說
: ”為什麼不先吃新鮮的,有包裝的之後可以吃阿,新鮮的不要隔夜”
: 我想說算了,那不吃了,麵包店的小泡芙也不多,老婆小孩吃一下就沒了
: 然後幫我回到桌上想說倒杯水來喝
: 結果老婆就在我面前,”拿了鋁箔包果汁給兒子喝”
: (我整個生氣)
: 我:???????
: 阿妳不是說要吃新鮮的嗎、阿你不是說不要給小孩吃太多糖嗎????
: 這鋁箔包果汁接近30克的糖捏?
: 阿然後冰箱切好的水果勒?
: 喝完果汁你兒子吃得下?糖分會不會超標?
: (水果整盤幾乎就這樣放隔夜了)
: 然後我老婆就不說話了,奇怪,我到底該怎麼做好?
: 我爸媽可能會給兒子吃糖分超標
: 我老婆也會給兒子吃到糖分超標
: 全家的壞人只有我耶
因為寵孩子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跟一堆整天噴發負能量說養孩子怎樣怎樣慘的人說的完全不同
正常人,由於內分泌(催產素)跟鏡像神經元的關係,看到孩子開心地吃甜食,就算自己不能出國,吃美食,也會非常開心
所以你爺爺跟你太太的行為,都是很正常的正常人行為~
: 每次全家人放任兒子過份進食糖分,兒子躁動
: 又是我要去教導兒子不能打人
: 教導兒子不乖要罰站
: 直到兒子冷靜下來
: 這個Loop,已經好久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小孩子代謝非常好,除非是那種病態到把汽水當開水喝,家裡有堆積如山的餅乾糖果以外
否則依正常小孩子的代謝狀況,只要飲食稍微控制,都不會有過胖的問題!
你去查一個兒童專用的BMI百分位,不要超過85%基本上都不用煩惱
至於躁動的部分,這是責任問題
如果小孩吃完糖躁動的厲害,你又處理到不想再處理了,那你就是跟各方溝通,看看誰要負責這塊
因為飲食引發的躁動大概一兩個小時內就結束了,你就嗆明誰餵的誰照顧就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83.87.43.148 (荷蘭)
※ 作者: jamo 2025-08-14 00:12:24
※ 文章代碼(AID): #1edBbgvq (marriag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755101546.A.E74.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心情] 父母隔代寵孩子,媽媽也寵?
08-14 00:12 jamo
→ marra: 這不只是過胖的問題,還有生活習慣養成的問題。從小就習慣吃這些對健康有害無易的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一直處於發炎狀態,實非幸事!1F 08/14 01:17
噓 RossRachel: 你的焦點錯位了,他在意的是孩子攝取糖分的情緒躁動,不是體態問題
躁動雖然可能只持續一兩小時,但這段時間的打人、吵鬧會造成家庭衝突、破壞人際關係,後續安撫與教導的成本很高,不是 「輪班處理」就能解決。
在家庭中,責任分工不像公司可以精確劃分,尤其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很難只讓「餵糖的人」承擔,因為孩子會找主要依附的人求安慰或對抗。這種做法可能反而引發親子安全感的問題。
孩子不會因為 「今天是阿公餵糖」就去找阿公發脾氣,反而會找最依賴的照顧者。所以不論誰餵,最後還是我收尾。問題根本是要先避免高糖刺激,而不是事後推責任。
只提出事後責任分配,沒有看到最根本的家庭教育矛盾──照顧者之間對飲食與管教標準不一致,會讓「
餵糖—躁動—父母收尾」這個循環無限重複。4F 08/14 01:34
推 abbag: 我家小孩很乖的,一定是交到壞朋友或是得到過動症害的。 (X)20F 08/14 03:16
推 Puyuma: 小孩味覺敏感不能太早養成嗜甜的壞習慣+1 長大會愈吃愈甜+122F 08/14 07:19
推 cannalily: 冰箱裡不要出現你不想給孩子吃的食物就結案了26F 08/14 09:47
推 frank111: 甜食造成躁動其實也沒什麼科學根據
小孩吃甜的開心,開心就自然蹦蹦跳囉
蹦蹦跳是因為開心,不是因為吃甜的27F 08/14 09:56
推 kwinner: 食品的糖真的要注意30F 08/14 10:01
噓 RossRachel: 吃甜食後的「開心」本身也是由糖引發的多巴胺釋放造成的,這並不是單純的心理暗示。糖和高熱量食物能刺激腦部獎勵系統,比普通食物更容易引起亢奮反應。也就是說,開心與糖分之間是因果關係,所以說「不是因為糖而是因為開心」其實是偷換概念。31F 08/14 10:22
推 marra: 那個…Sugar High是有科學根據的哦!36F 08/14 10:25
推 frank111: Sugar High是有科學根據其實也沒什麼根據
有一方說沒什麼差別
"糖引發的多巴胺釋放"糖的什麼成分可以引發多巴胺釋放?機轉是什麼?科學都是有依據
飯最後也是分解成糖,吃飯就爽死了37F 08/14 10:51
→ offstage: 小孩子肥胖問題這幾年已經越來越被重視,另外不是只有肥胖才是問題,過量的糖對人體有許多負面影響。以前的小孩一天一瓶養樂多沒事,是因為那可能是他一天唯一的甜飲來源。
現在的人經濟狀況普遍優於過去,食物的來源多元,添加物也變多了42F 08/14 11:23
噓 RossRachel: 白飯雖然最後也分解成葡萄糖,但釋放速度慢(低升糖指數 GI),不會像糖果或含糖飲料那樣瞬間衝高血糖,也就不會有同等強度的多巴胺刺激。這是偷換概念..糖進入血液 → 刺激胰島素分泌 → 部分作用在腦部
→ 腦部獎勵迴路(特別是伏隔核)活化 → 多巴胺
釋放 → 感覺愉悅與動力提升。
以上是你要的機制
如果是「有科學根據」,就不能說「沒根據」。這不是自相矛盾的語法嗎?48F 08/14 11:40
→ chair209: 糖跟醣是不一樣的東西...57F 08/14 11:50
噓 cess: 甜食會阻礙生長激素分泌,不是只有肥胖跟過動問題而已,還是大家基因良好都是190公分起跳,少那10幾公分也是170-180不用在乎?!倒是我女兒很佛系,女生沒有身高壓力,而且因為這年齡代謝好吃不胖,寧可放棄身高,也要守住甜食。58F 08/14 12:01
推 WheeIn: 重點是為什麼爸爸要當壞人啊 孩子都記得妳們的好63F 08/14 12:14
→ jack0520: 你說躁動兩個小時,但吃習慣了,幾小時就會跟你要64F 08/14 12:15
→ abby2007: 小朋友真的會過胖,不要被騙了65F 08/14 12:34
推 Puyuma: 媽媽故意打臉爸爸會讓小孩無所適從+1 教養請統一口徑+166F 08/14 12:48
→ bbbing: 婚姻版慣例,這個對小孩不好,現在不做好未來就檢角今天問題是雙標,如果糖會吃壞人生,那她已經壞了68F 08/14 12:55
全世界的人,包含老一輩的人全部都是吃糖長大的
然後就一堆育兒焦慮地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
每次看到這種育兒家長我都想笑,你TM自己吃糖吃精緻澱粉打電動追劇一整天,然後拿超高標準要求小孩不能吃糖不能打電動不能追劇
e04,摸摸自己的LP跟MM好嗎? 爸媽自己什麼鳥樣? 要求小孩完美演出?
然後整天危言聳聽~
要知道小孩的代謝比你強N倍,爸媽自己整天又糖又精緻澱粉,都沒在怕自己老了高血壓半身不遂要小孩養你,自己不減肥在那邊擔心小孩吃糖?
還有前面都說了有特例過胖要處理,結果還是一對槓精出來說過胖
推 frank111: 所以多巴胺不是持續釋放,是血糖上升那刻的即時性而且這效應很容易疲勞,用多巴胺來說明吃糖不好,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反倒是上面說的會導致生長激素下降還比較有說服力71F 08/14 13:03
噓 RossRachel: 多巴胺疲勞並不是「立刻」的,而是長期高頻率刺激才會造成受體敏感度下降。短期的釋放並不能直接解釋「吃糖不好」,但可以說明糖的成癮潛力。75F 08/14 13:08
→ LoveSports: 大家可以調查一下家族史 歷代長輩從事的職業 吃糖的份量與時機 還有反思現在這一代還有沒有必要吃重甜78F 08/14 13:08
噓 RossRachel: 高糖飲食會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引起胰島素分泌增加。長期過量攝取糖分可能影響生長激素(GH)的分泌節律,但不是「單純吃甜食就阻礙生長激素」。影響身高的因素還包括遺傳、睡眠、運動、整體營養等。
核心的問題還是教養方式不一致,呵呵80F 08/14 13:26
推 evaqfuy: 這一篇看起來是在養寵物,不是小孩85F 08/14 13:48
我一直覺得小孩就是最高級的寵物,不管是從花費,精力,時間等各方面的付出都是
但是獲得的回報也是最高的!
推 benson502: 凡事過而不及,小時候限制太多,長大就會養生那個反抗心理86F 08/14 14:22
推 RossRachel: 心理學上確實有「心理逆反」現象,當人感覺自由被剝奪時,會傾向去做被禁止的事情。88F 08/14 14:34
→ bbbing: 我自己覺得啦,"有沒有必要"的論述法是講個人意見的因為真的有必要的事情很少,比如你有必要在這講話嗎90F 08/14 14:35
Judith R. Harris 有寫一本"教養的迷思",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看,
裡面提到真正影響小孩(以收入為準)最重要因素,有經濟以及數據學者根據美國國稅局資料,統計追蹤數百萬人,時間跨度有幾十年,得出來真正影響小孩未來收入的顯性因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家住哪個社區!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不過我要說的是裡面經濟學家 Seth 講的一句話: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父母會面臨約1750項艱難的決策,但這些決策有99.99%都不如你好好選一個家來的重要!
跟今天討論主題無關,但是可以給一堆過度焦慮,過度教養的爸媽一點參考:爸媽的焦慮,拿去做完科學驗證後,答案是有99.99%都是無意義的!
→ RossRachel: 有的孩子即使限制多,也不一定反抗,還可能因規範而形成自律習慣。影響反抗的還有教養方式、情感連結、溝通方式,而不僅是「限制多寡」。
限制的質與方式比數量重要,如果限制是有合理原因並且用尊重的方式解釋,對方較容易接受。相反,即使限制不多,但方式粗暴或沒有解釋,也可能引發強烈反抗。
缺乏界線的孩子可能自制力不足,增加危險行為與不良習慣的風險。所以「適度界線 + 高情感支持」的教養方式效果最佳。92F 08/14 14:36
→ bbbing: 1750項當中的99.99%去掉後,只剩下0.175項欸102F 08/14 15:37
糟糕~
顯然我是沒教養好的失敗範例XDDD
噓 RossRachel: 這段話用「你也做,所以不能要求別人不做」來批評父母,屬於訴諸偽善謬誤。
若拿喝酒、開車來比喻,那是不是這些成年人在做的事,也就不能限制小孩去做了呢
成年人與小孩承擔風險的能力本來就不同,限制孩子不是因為父母「自己不做就不能要求」,而是因為父母的角色是幫助孩子學會「自控」,先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等長大後再有能力承擔風險後再自行選擇。103F 08/14 15:39
※ 編輯: jamo (83.87.43.148 荷蘭), 08/14/2025 15:50:50
※ 編輯: jamo (83.87.43.148 荷蘭), 08/14/2025 15:56:08
噓 offstage: 你成年後跟女友打砲,那你你願意你女兒幼兒園時就跟同學打砲嗎?小孩恢復力還比成人強喔111F 08/14 15:59
→ bbbing: 這比喻真好懂,吃糖相當於打炮113F 08/14 16:54
→ bbbing: 就把這稱為好媽媽,老公的媽媽如果是這樣的好媽媽..115F 08/14 17:15
推 warmear: 兒童也不是只有代謝好就可以吃糖~他們幾乎全部都還在塑形跟成長,會影響認知情緒跟大腦發育,胰島素波動還可能影響荷爾蒙調節116F 08/14 18:49
→ bbbing: 話說這串所謂的"兒童"是有固定定義的嗎119F 08/14 18:55
噓 RossRachel: 國際上有明確定義,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一條就寫了,0到17歲,就是18歲成年前都算
WHO則是會分得很細,嬰兒、幼兒、學齡前一直到青少年...120F 08/14 18:59
推 ann99: 我有糖尿病家族史小時候長輩不懂也沒限制小孩吃糖和精緻澱粉,我愛吃就都給,大學時月經常愛來不來,就業後認真婦科檢查才知道原來是多囊性卵巢,自己有意識戒糖和澱粉後兩胎都自然受孕而且也不會再渴望吃甜食了,重點不是不能給小孩吃甜,是不要養成習慣,但小孩自制力根本0,家長尺度拿捏要很精準124F 08/14 19:39
推 pasaga: 我小時候愛吃甜食 冰淇淋整桶嗑 月經很規律 受孕很容易 啊不過成年之後對對甜食越來越無感130F 08/14 20:56
推 Puyuma: 未成年就是父母要把關的責任+1 成年妳愛吃甜得糖尿病活該自己負責+1132F 08/14 22:23
推 marra: 哇!難得上面的兩個+1我很贊同!XD134F 08/15 04:02
推 tequila997: 寵孩子真的是快樂的事, 譬如說花錢買玩具之類的很多都是買的人比孩子還開心
買到孩子根本忘記有哪些玩具(太多了)
我自己也是看到就想買, 還要提醒自己這是自己忍不住, 不是孩子愛買XD
有時候經過玩具店,明明可以避免走進去, 還是忍不住跟孩子說那邊有玩具店,看他興奮的衝進去135F 08/15 09:25
噓 abby2007: 一句話,兒童肥胖問題真實存在142F 08/15 14:39
→ bbbing: 是啊,高齡生產問題也是真實存在143F 08/15 1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