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lordaelon (Ben Dahl)
標題 Re: [新聞]「不用上班」他每月被動收入就超過30萬
時間 2016-09-13 Tue. 15:23:43


※ 引述《PeterJackson.》之銘言:
: 對於在台灣的直銷,我一直有幾點存疑:
: 一、台灣的直銷已經不是真直銷,完全背離直銷原意
: 直銷本來只是行銷學裡面的一種銷售分類,意思是略過中間通路,直接把產品經由業務送
: 到消費者的手中。但這兩個字在台灣已經完全走樣,而且真的要論行銷模式,現在的直銷
: 根本已經完全背離它的運作原理。
: 傳統銷售模式:
: 工廠 ─→ 大盤批發商 ─→ 中盤批發商 ─→ 下游零售商 ─→ 消費者
:                                           (各種通路)
: 直銷模式:
: 工廠 ────────────────────→ 業務 ─→ 消費者
:           (中間省去各種行銷費用和通路費用)
: 這種東西因為可以省下店面成本和行銷成本,完全由業務代勞,所以在某些地方是可行的
: ,但看看現在台灣,通路超密集,到處都是店面,哪裡沒有通路?已經不需要這種行銷模
: 式了。更何況直銷中間省下來的費用,的確是可以反映在商品的費用上,在理想的模式下
: ,直銷的商品的確可能比傳統銷售商品來得便宜。但事實上在台灣的直銷超級貴,中間省
: 下來的成本跑去哪了?
: 另外在台灣,會發現一種超級弔詭的現象,直銷居然會有通路(商品販賣中心)和電視廣
: 告?喂喂,這和最一開始直銷的原意不符吧?都打廣告了,還開店面了,你跟我說這個叫
: 直銷....,是直在哪?這不就變成傳統通路模式嗎?
: 二、台灣的直銷文化中,商品本身反而不是重點
: 直銷的商品我被推銷過幾次,說實在的,有些的確很有創意,例如安X的那個口內直噴的
: 薄荷罐裝,外面就沒看過。但大多數性質都和通路商品重疊,可是人家通路賣得還更便宜
: ,怎麼回事?在這兩者之間,我還寧願去通路買,至少在路口就有得買,還不用聽業務嘴
: 砲一堆神奇功能,拜託!它只是個日用品!
: 不過,業務宣傳商品是天經地義,倒還可以忍受,但在商品之外嘴砲不是商品的東西,就

: 天理不容。整天講說加入我們就可以賺很多錢,財富要自由,我覺得很噁心,搞得生活只
: 剩下錢一樣,整天鼓吹賺了錢,就可以到處遊山玩水環遊世界。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
: 觀念就是了。
: 也許這和台灣的迦太基文化有關,總覺得一飛沖天的賺錢方法才是錢,其他的錢都不是錢
: 。我有一個學弟是念電機的,還雙修財金,這背景真的不得了。結果他毅然去幹保險事業
: 。做保險也沒有不好,人各有志。但是當我聽到幹保險快兩年的他說,當初想做保險,是
: 因為保險比較賺錢,搞電機賺不了幾個錢。我心裡就想,唉啊...如果當初你去輪班救
: 台灣,現在也許早就賺快兩百萬了...也不用過每天啃白吐司的生活了。
: 三、真正賺錢的其實是直銷公司本身
: 這個遊戲裡面,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勝利的玩家,賺最多錢不是上線,而直銷公司。從利潤
: 分配的角度來看,公司永遠第一個先拿走應該拿的分配給股東,然後再拿一份分配給員工
: (營運成本),剩下的再分配給業務當作獎金。這些早就算好了。藍鑽石再會賺,也不可
: 能超過公司的收入本身。從這個架構來看,所謂的藍鑽石,也只是打工仔啊。
: 四、香菸與BMW的啟示
: 有些業務總會說,我們公司的誰誰誰,今年業績突破XXXX萬,又去搭遊艇度假了,你
: 看我們公司福利這麼好!
: 這時候就會想問一句:所以我說你的遊艇呢?
: : 1.媒體來源:ETtoday東森新聞雲
: : 2.完整新聞標題:「不用上班」 他每月被動收入就超過30萬
: : 3.完整新聞內文:者葉佳華/專訪




事情是這樣的


我目前知道的直銷裏頭令我厭惡到不行的,是某種說“賣APP”、“搞網購”的

他們說他們的市場是「網購APP」,利用APP的個人邀請碼讓每個使用者成為你的“消費者”

而這些“消費者”只要在APP的平台上購物,你就能得到抽成,所以推廣得越多人越好

他們會告訴你這個APP的市場有多強大,有多好賺,大家靠這個收入有多少



但是問題來了。

花了數萬元會員費加入後你會發現,他們的所有課程並“不包括”如何了解APP的內容和行銷手法

他們只有告訴你要怎麼“吸引他人入會”


所以我就問了,那麼如果我想靠這個APP來慢慢賺錢而不是找下線呢?

對方嗤之以鼻的笑我,那你就慢慢來吧,很慢。

(對,APP實際收入差距很誇張,平台幾千元的商品抽成不到20元。所以根本一場騙局)



他們的運作方式完全仰賴“吸收下線”,而非行銷產品

簡單的說,這種集團“根本沒有產值”

他們的賺錢方式就只是“吸血”。


我自己估算過,真正從中獲利的,只有集團最上層

﹝入會費-(推薦人將勵+每幾個下線再給予的額外獎金+贈予新人的自製產品)﹞=公司收入



所謂某人一個月賺了數十萬元好棒棒,其收入來自於所有下線會費中的部分堆砌而成

他們會在你身上挖洞,然後你身上的洞必須靠著別人的血肉來填補

而那些人為了補足失去的血肉,又要再去給別人挖洞,就這樣循環下去


這種集團的存在,可以說是種犯罪。

--
※ 作者: lordaelon 時間: 2016-09-13 15:23:43
※ 編輯: lordaelon 時間: 2016-09-13 15:25:53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3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313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mickey13, clisan, mimiger 說讚!
1樓 時間: 2016-09-13 15:52:33 (台灣)
+2 09-13 15:52 TW
美國的安麗,是真正把產品從工廠端運達消費者手中,其中業務能抽但有限,而且價格有規定範圍還要開立票據,雖然是每個人都可以做業務,但必須要先通過公司培訓; 此外,客戶還可以自己從官網上比價購買,所以安麗在美國做的很好。
不知道為什麼跑到亞洲就變樣了... 而亞洲的營運模式,在美國是會被關的,科科。
2樓 時間: 2016-09-13 16:00:11 (台灣)
  09-13 16:00 TW
應該說台灣這種模式是不是應該有所規範?不過規範下去台灣監獄應該不夠關。
3樓 時間: 2016-09-13 16:07:59 (台灣)
+2 09-13 16:07 TW
直銷的原始目的在免於中間商的剝削,理論上來說應該要賣的比較便宜,也就是所謂的零階通路,但在台灣直銷公司的產品卻意外的貴而且難用。
4樓 時間: 2016-09-13 16:37:18 (台灣)
  09-13 16:37 TW
說的很好耶!這也就是為什麼這種集團會越來越多
5樓 時間: 2016-09-13 16:46:22 (台灣)
  09-13 16:46 TW
這模式就是直銷
6樓 時間: 2016-09-13 17:30:35 (台灣)
  09-13 17:30 TW
直銷:商品只是媒介,人脈才能賺錢
7樓 時間: 2016-09-14 01:05:54 (台灣)
  09-14 01:05 TW
這就是直銷阿,關鍵不在賣產品,而是拉下線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