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8-06-15 22:03:17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barrymagic (孔方兄我們結拜吧)
標題 Re: [問卦] 明朝時中國物理化學開始被洋人海放
時間 Fri Jun 15 11:48:08 2018


  原文恕刪~~~~~~


  其實多數人一直對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產生的官員有偏見,認為他們是

  1.文組 2.不通事務 3.只有讀過四書五經

  若我們簡單的做今昔社會的對比.

  一.考試科目

     (昔)以前考試的必考題,就是四書五經內的先賢聖人之語錄,

         所以有心做官的人,必須熟讀,才能高分,才能錄取.

     (今)大家在學生時代,也是重點準備考試會考的科目,如國英數物化,

         其他考試不計分的,就算很專精,也對正常升學/國家考試無用.

         如,版上很多各系的專家.

  二.考試制度

     (昔)一堆學子在私塾讀書,為了考取"功名", 功名粗分為下:

     (今)一堆學生在學校裡讀書,為了考高中/大學/國家考試

      1.(昔)不管年紀大小,過了童試的叫"生員" 也就是我們說的"秀才"

            秀才就是個起跑點,成績好的秀才(稟生)還有國家糧食可以拿(獎學金)

            在古時候,秀才就不得了了,可以見官不跪,已經比一般老百姓有地位多了

        (今)大家國中畢業,要準備去考高中(假設高中生=秀才)

      2.(昔)有了秀才的"學歷",就可以去考鄉試(三年一考), 鄉試考上的是"舉人"

            考上舉人,在當時應該可以說是光耀門楣, 全家族都以你為榮.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家應該有印象,這也表示"終生不舉"的秀才是很多的.

             鄉試第一名的是" 解元", 是連中三元的第一道關卡

         (今)高中畢業考大學聯考, 大學聯考第一名就是解元

      3. (昔)有了舉人的名份之後,就可以參加會試(在鄉試的隔年).

             會試的第一名叫"解元",會試過了,接著就是皇帝面試叫"殿試"

         殿試分三甲(批)錄取:

         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賜"進士及弟"

         二甲      : 第一名叫"傳臚" 賜"進士"

         三甲      :  賜"同進士"  簡單來說,候補的,不直接派官

         一次的殿試下來,可能只有產生數十名的進士,也就是說,三年只多了十幾名"官"

          (今)國家公務員高等考試,考過了就當官.


       由以上得知,古時候要取得"進士"功名,是很困難的,

       而高中,大學的考試比喻,若對比在40年前的時空,可能會比較恰當.


       三. 適應社會

           由以上可知,取得進士的人,都非泛泛之輩,

           每個人可能都是滿腹經論,精通經史子集,略通琴棋書畫

           但進士多從七品的縣令開始

           (大家會說"操,縣長很大啊,我能當縣長就很爽了"

           那大家會說,我們的縣市長,很呆嗎? 其實他們都是成功的社會人士了)

           因為台灣地域較小,比較起來會有感觀上的誤差.取中國現況看,比較清楚

           中國現有34個省級行政區(省),

                   334個地級行政區(州/府)

                   2851個縣級行政區(縣)

           大家想想,2851個縣令,你要脫穎而出,容易嗎?

           每個縣的所有事務,縣令都要管理(民政,財政,教育,治安.......)

           大家只要想,現在有什麼局,縣令就要管什麼.

           當然,縣令不可能樣樣精通,就有熟知業務的行政人員(古稱吏)來協助.

           那縣令怎麼可能是個呆頭鵝呢?

           我覺得,可能都可以用窮人版的達文西(全才) 來形容他們.

           更不要說,上得了枱面,在歷史上留名的官員.智商跟柯P可能有得拼.


          說了很多,只是想表達,古時候的"官",絕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呆.


          至於科學(理組)的發展,問題應該是沒有系統性的累積/教學,

          而只有特殊天才,能因一己努力,從頭學習,再成就重大事績

          (如原回文說的徐光啓, 如數學天才祖沖之,如同朝能文能武的王陽明)

          但因為古代社會的價值觀, 就是沒有辦法成一個體系發展.










--

  投手: 教練,我不累,我還要投下去

  教練: 我知道,但是外野手很累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2.153.94.7
※ 文章代碼(AID): #1R8pRyfI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29034492.A.A52.html
sdhpipt: 其實明朝考科舉的人在童試階段就學過一些數學了1F 06/15 11:51
sdhpipt: 物理學的話因為理學很流行 一堆人愛好格物 有些人懂得的
sdhpipt: 物理未必比現代人要少
AngeLucifer: 祖沖之真的屌到腦袋不知甚麼做的...4F 06/15 11:54
kuma660224: 能考上不呆,但體制是鼓勵文組腦袋5F 06/15 11:59
kuma660224: 只有少數怪胎無法體系化沒有意義。
kuma660224: 從上到下都不在乎的東西怎麼發展
kuma660224: 印刷術傳到西方拉丁字母世界超好用
kuma660224: 使各種知識閒書被普及收藏
kuma660224: 但東方因為漢字極複雜,沒實用
kuma660224: 書本都是手工雕刻木板去印,
kuma660224: 多數基於成本只收藏"實用"的4書5經
kuma660224: 因為其他知識雜書無法讓你富貴發達
Mahasata: 這篇文章講的還行啦 但意義不大 沒經過實驗分析科學薰陶14F 06/15 12:05
kuma660224: 雜書只是富人權貴當成炫耀收藏品15F 06/15 12:05
Mahasata: 這種行政農兵等事 其實智能難度就那樣 文化習慣先不談16F 06/15 12:05
Mahasata: 舉例一大票古代文人投胎到現代來 碰到數學物理還是嚇尿
Mahasata: 再者科技應用要強力顯示出神力 火藥 蒸汽機 照相機 電話
Mahasata: 至於印刷術充其量只是技術 並不是自然數理 反而冶金還比
Mahasata: 較有難度 凡人君王看不出科技力量驚奇之處 當然就不重視
Mahasata: 再加上文組積習幾千年 甚麼時候看到科學之力? 問慈禧吧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688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