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eskid (yeskid)
標題 [亂入] 地震與雨量的關係
時間 Thu Sep  7 00:32:01 2023



前陣子心血來潮,想查看看雨量和地震有沒有關聯性,就從中央氣象局查找嘉義日雨量

不過免費資料最早只到2009年,因此我把兩者自2009年之後的資料找出來,意外「震旱」

下表列出年雨量與顯著有感地震數量對比:


年份  年雨量 顯著有感地震 最大規模地震
2009 1826.5mm   2     4.5
2010 1532.5mm   1     4.9
2011 1021.7mm   4     3.4
2012 2201.3mm   1     3.5
2013 2580.5mm   0     X
2014 1342.1mm   2     3.8
2015 1790.3mm   0     X
2016 1885.7mm   0     X
2017 1854.8mm   4     5.1
2018 1985.9mm   4     4.7
2019 1977.8mm   0     X
2020  982.8mm   0     X
2021 2081.5mm   0     X
2022 1492.5mm   0     X
2023  966.0mm   3     5.5(統計至2023/09/05止)

當年雨量超過1800mm,三年後通常沒有顯著有感地震,
但年雨量低於平均水平時,三年後通常地震會較為活躍

原因是什麼我不清楚,有可能雨水起到緩衝的作用,

當地表水滲透到斷層帶時,可以減少摩擦,充當避震器,
而這個時間在嘉義地區需要三年,所以如果遇到乾旱年,

三年後就要注意,另外雨量差可能也關係著地震規模的大小


2011年年雨量只有1021.7mm,前一年是1532.5mm,年雨量縮水33.33%,
三年後2014年發生最大規模地震為3.8

2014年年雨量只有1342.1mm,前一年是2580.5mm,年雨量縮水47.99%,
三年後2017年發生最大規模地震為5.1

2020年年雨量僅僅982.8mm,前一年是1977.8mm,年雨量縮水50.31%,
加上四年沒有顯著有感地震,三年後2023年發生規模5.5地震

數據差異比較大的是2018年發生四次規模4以上的地震,不過三年前
2015年年雨量有1790.3mm,但若詳細觀察會發現,上半年僅下601.8mm,
而2018年的地震剛好都在07/03之前,符合大旱後有大震的「震旱」現象

三年前2020的乾旱一直持續到2021年的五月底,以三年為基準,

2024年5月之前都不排除還有更大的震撼可能


我以「地震、雨量、關係」google,意外發現早在2021年04月就有台灣的研究團隊
發現:台灣的大型地震大多發生在缺水的旱季

附上連結供大家參考:https://phys.org/news/2021-04-link-earthquake-taiwan.html
Researchers find link between earthquake timing and water cycle in Taiwan
[圖]
A team of researchers from Taiwan, Canada and the U.S. has found a link between the water cycle in Taiwan and the timing of earthquakes there. In thei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5.243.137 (臺灣)
※ 作者: yeskid 2023-09-07 00:32:01
※ 文章代碼(AID): #1a-Ac5P0 (Chiayi)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iayi/M.1694017925.A.640.html
deadair: 非常的牽強:)1F 09/07 00:39
acd13141: 就科學角度就確實這樣,哪裡牽強了?雨水讓板塊鬆動才有可能提早釋放壓力,不然就只是累積壓力到極限一次爆發2F 09/07 00:53
Badu: 可以報一下明後天的大樂透或是威力彩的頭獎號碼嗎?4F 09/07 01:02
acd13141: 剛剛震了,你的號碼來了5F 09/07 01:10
wonderful09: 剛剛有震對吧,氣象局沒資料,還以為我幻覺6F 09/07 01:39
LearnLong: 有點扯,你的結論是地表雨滲透到斷層要三年,所以只影響第三年?那之前的地下水呢?
其次,你取了嘉義的年雨量,但是你沒說明你統計的地震震央是否在嘉義,否則震央要是在其他地方,那不是白扯
抱歉,這點忘了作說明,數據是我以1999/10/22發生規模6.4的嘉義地震震央為中心
取半徑20公里,所取得的嘉義地區地震數據

另外,台灣中南部沿海一直有抽地下水的習慣,之前有很多研究指出,地下水的抽取
可能勉強達到平衡,地下水的滲透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當乾旱時,斷層間隙可能因此
產生許多空腔,沒有水作緩衝,因此地震較為活躍,這是我的推斷
hirokofan: 炎P的論文?12F 09/07 05:53
helixc: 先承認就是炎P13F 09/07 06:56
imtreehunter: 說實在你提供的數據看不出關聯性14F 09/07 07:04
tc2021: f
這幾天地震沒人想到炎p嗎?15F 09/07 07:27
acetylation: 稍微尊重一下炎P好嗎( ˊˋ )17F 09/07 08:06
roveralex: 九二一前兩年雨水都很多18F 09/07 08:27
※ 編輯: yeskid (119.15.243.137 臺灣), 09/07/2023 08:59:33
PsMonkey: 來,請先默念「相關不等於有因果」
不然 #1ZWm8hFY 的數據超有趣喔 wwwwwww19F 09/07 09:32
[亂入] 18 歲投票權的各區數據 - 看板 Chiayi - 批踢踢實業坊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看到前面雨刷當選文下面紅海一片 我突然想到這個話題,那簡稱「18 歲投票權」的複決案咧? 以下數據是從中選會網站手動複製貼上,希望沒貼錯 XD (喵的,中選會的 excel 用 Google Sheet 打不開 Orz) --
kounosuke: 大家可以查一下 前年確實有研究再探討旱災跟地震的關係以前就看過報導 但他們研究的方式應該是更謹慎啦21F 09/07 09:35
liuoldtwo: 來個卡方分析後,如果有顯著性去投小論文
不過震央位置要和雨量站一致外,還有逕流量的問題
震源深度不同,岩層孔隙率不同,所需滲漏時間也會不同建議可以增加這些資料,才有比較高的可信度
https://opendata.cwb.gov.tw/
資料庫如上,應該有足夠的數據慢慢驗證
如果要岩層鑽探資料庫,下面有網址,可以找附近的鑽探
https://geotech.moeacgs.gov.tw/imoeagis/
把忘了代入達西定律,一層一層向下解,去積分所需的時
http://homepage.ntu.edu.tw/~bach/Groundwater2.pdf水文地質學教材如上,期待您的成果23F 09/07 11:24

 
max0903: 要談科學之前有沒有考慮學一下統計36F 09/07 13:10
LearnLong: 一樣阿,你補充說「台灣中南部沿海一直有抽地下水的
習慣」這點不假,那你取的震央不就應該靠海?
不然抽取地下水多的在海邊,震央在山上,那還是白扯。肯定你蒐集資料的能力,但是你的研究方法應該精進一下
首先,我非相關科系,也畢業十多年了,另外,我只是提出我的觀點,
水的滲透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之前的地下水可能往更下層滲透,
地表水滲透到達斷層帶,年復一年,總是有濕度上的差異,
這可能就是造成斷層錯動加劇的原因之一,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有興趣者,可以參考liuoldtwo的資料慢慢驗證
[圖]
※ 編輯: yeskid (119.15.243.137 臺灣), 09/08/2023 00:41:06
--
作者 yeskid 的最新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