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tiancei (伯約哥)
標題 Re: [爆卦] 榮化犯下的大錯,記者來看一下吧
時間 2014年08月04日 Mon. AM 12:01:43


※ 引述《pipi520.》之銘言:
: 關鍵壓力異常影像網址 : http://0rz.tw/2BuB6
:
[圖]
 

: 李長榮,華運 公布工作日誌,小弟來位各位導讀其中發生什麼事,以及哪些地方出問題
: 以及雙方由於錯誤觀念犯下最關鍵的錯誤造成不可挽回的災難
: 首先奉上雙方結合後的通聯記錄
: ===============懶的看的話直接下跳,下方直接解釋================
: (榮化)20:50 華運量無0
: (華運)20:55 大社來電表示未收到料,而P-303指示跳升 33~34
:       XXX立即查看 P-303狀況,電流175A/PIC-312 27kg降至18kg
:       MCC電流180A   P-303 STOP
: (華運)21:05 To亨回報狀況,通知Lcyc 大社/前鎮暫停外送
:             並協調試漏管線
:             期間聯絡協調事宜
: (榮化)21:20 送出 但謂壓力Keep未上升再停
: (華運)21:30我方阻閥關斷
: (華運)21:45大社組閥關斷,開始試漏,管壓  我方  13  kg
:                                          大社  13.5kg  未降
: (華運)22:00 大社來電,低液位要求泵料
:              致電亨  可否泵料 ~ 經協調後同意泵料
: (榮化)21:40 ~ 22:10  雙方 valve 關,check管線壓力 13.5K 無漏
: (榮化)22:10 送出 量
: (華運)22:10 P-303 Run
: (華運)22:15  開始泵料
: (華運)22:25 持續與大社詢問收料狀況及管壓   大社 20噸 / 我方 24.5噸
: (華運)22:45 管壓微升
: (華運)23:10 To 亨回報出料狀況
: (華運)23:35 孫領班到場表示  二聖路與凱旋路洩漏丙烯
:       立即將 P-303 Stop 並回報亨
: ================================================================
: 簡單講, 20:50 華運方面發現丙烯流量沒了 0
: 工廠發生異常,停下來確認處理是很正常的家常便飯
: 所以雙方停下 pump 試打一下,看看丙烯能不能再打出去
: 榮化方面 21:20 再送出一次,奇怪的是壓力沒上升
: 所以雙方很慎重的,把兩邊的閥關起來,
: 如果管子有洩漏的話,裡面的東西漏掉,壓力會掉下來
: 這個測試方法是化工廠很常用的 "飽壓測漏" 手法
: 反正有漏,壓力就會掉下來,壓力沒變化,表示沒漏,這個觀念常常在用
: 雙方很慎重的做了飽壓測漏後,確定壓力 keep 在  13 kg 附近不會下降
: 所以判斷管子沒有洩漏
: 華運方面很慎重的通知亨 (猜測大概是上級主管),有了判斷依據後決定繼續泵料
: 22:10 繼續送料
: =========導讀完畢,以下分析 ==============
: 20:50 分之前的丙烯泵送壓力是 40 Kg(大概是40 atm) 左右,之後異常掉到 13 附近
: 然後就不再下掉了,而且榮化與華寶都有作飽壓測試
: 這的測試理論上跟殺人有不在場證明一樣是個強力證據,證明管子沒破
: 但這個飽壓測試有個關鍵 bug ,也是讓李長榮 華運犯下大災難的錯誤觀念
: 就是丙烯是 40 kg 高壓運送,在 40 kg 高壓下會液化成液體
: 如果壓力慢慢流失掉,壓力掉到一個數值,丙烯就會氣化成氣體
: 這個壓力叫做飽和蒸汽壓
: 丙烯 25℃ 飽和蒸汽壓 = 1158 Kpa 換算大約是 11.5 kg
: 也就是說管子破掉時,釋出的空間讓裡面大量的液化丙烯
: 不斷的轉換成 11.5 kg 的氣體丙烯
: 液體氣化成氣體體積大概會膨脹數百倍,這些大量的丙烯氣體 keep 住了壓力
: 管子裡面大量的液體丙烯不斷的在 11.5 kg 壓力下氣化再氣化
: 這也就是為什麼管子壓力一直 keep 在 13 kg 不會掉下來的原因
: 也讓華運,李長榮  雙方造成誤判
: 關鍵錯誤就在於
: 液化流體的飽壓測試必須高過飽和蒸汽壓,不能在飽和蒸汽壓附近作測試
: 否則不斷氣化的氣體壓力會讓測試人員誤判壓力沒有降低
: 以上
: 小觀念
: 我們都知道 150 度西的水蒸氣 降溫的話,
: 會在 100度西停留,等全部變液態水才會再降溫
: 壓力也一樣,高壓液體降壓時會在飽和蒸汽壓附近停留,等全部變成氣體,才會再降壓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講的很對 我想透過這次事件能反應出台灣化學工程產業的漏洞

小弟不才 某外國學校化學工程剛畢業 現在準備碩士
事故一開始的時候 我就在猜測 可能是要嘛因為反應箱的壓力因為不明原因降低了 然後操作人員屁顛屁顛的想說“啊 我的流量降低了 那我再升高達到標準就好了!”

果然跟我猜的差不多......
希望藉此機會能反映出 專業人員的不成熟

====================
一開始工程師在設計一個化學工廠的時候
我們會把一個PFD(Process Flow Disgram/Process Flow Sheet)把主要的Component畫出來
畫完之後 經過一系列的修改 就要到最重要 P&ID (Piping and Instrumental Diagram)
也就是所謂的在現有的PFD上面加上安全措施 (比如說什麼Control Valve啦 什麼Pressure Indicator啦 Level Indicator啦  BYPASS LINE 啦 我等下會說為什麼我強調這個)

我想指出的是在我看來 今天工廠有兩個錯誤:
1. 跟原文說的誤判
2. 工廠Design
============

誤判方面的話 原文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
我想再對背景做多一些的補充
因為這些有機化學物品(Chemical的中文?)在常溫下是氣態 如果要做Polymer的話 保持液態才能達成最佳反應量

如果要讓氣態的東西 變成液態的話 要嘛控制溫度要嘛控制氣壓
溫度一般不太可能有 因為C3H6一看就知道volatile chemical 不到零下幾十度不會給你變液態

原文中的飽和蒸汽壓 (Saturated Pressure/Vapour Pressure) 我看了 10bar左右 在20 degree celsius 說的很對

因為裂縫的產生氣壓的下降 溫度不變 所以C3H6 不停的蒸發到工廠內部
超過Flash Point (只要一點火苗就會燃燒的點)
造成悲劇

======
關於design反面

因為今天運送的是液體 不是氣體 如果是我的話 我會放一個Flow Indicator (測試流量)
我了解因為今天是高壓process 壓力很重要 可是在兩個Component之間 只要前面的Unit還有後面的Unit 都有pressure indicator 我認為pipe方面就不需要 完全只用一個Flow Indicator就可以代替
當你的pipe有裂縫的時候 東西就會流掉 你的液體流掉了 流量測試就會出來

而不是弄一個抗壓測試 發現平常我40bar的壓力抗壓測試會講到12bar左右 然後我今天一開始13bar多降到 13bar肯定正常對不對??對不對??

然後還繼續供料!
廠房那麼大要弄到flash point不容易 何況中間有停止供料做測試

繼續供料的決策是悲劇的推手

如果我來deisgn 的話會是這樣的邏輯:
Leakage 產生--> 流量降低--> 調整閥門控制流量-->沒辦法達成--> 開始長生懷疑pipe leak--> 確認upstream unit 壓力,正常--> 啓動備用pipe (Bypass Pipe)--> 清理現場+加report 工廠繼續運作

專業的記者應該要想辦法弄他們工廠的P&ID 然後做評論
算了 反正消費死者就夠寫了

希望我的短見能對未來有所幫助
謝謝







--
※ 作者: tiancei 時間: 2014-08-04 00:01:43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3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549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MindOcean, Runner, gcfans 說讚!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