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duckcats0510 (duckcats)
標題 Re: [新聞] 台灣鋼琴人口蒸發3成 連鋼琴大賽都要斷
時間 2016-08-05 Fri. 23:35:46


※ 引述《mk123458》之銘言:
: 在台灣學習鋼琴、小提琴的人並不少,可是現實層面上的問題是台灣並不重視《音樂》,
: 我有一位朋友的孩子讀某間大學《音樂》相關的科系(大約4年前他告訴我),
: 他女兒的導師告訴他們這些學生,讀《音樂》科系畢業基本上沒有工作,
: 這句話讓在現場的學生們議論紛紛,甚至有學生問老師又為什麼要教導他們這些課程內容,
: 老師苦笑的表示她是約聘的......。
: 其實這位老師講述的並不誇張,想想看《音樂》科系畢業的學生能夠做的工作多嗎?
: 再來,假設進入了教育類(補習班這種)的話,最直接面對的問題,
: 就是多數人最常有的毛病,也就是...""  殺價  ""。
: 我講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家長帶著一對兒女過來學習小提琴,
: 家長想要讓孩子學習小提琴的原因是因為鄰居的孩子也在學習小提琴(好一個記爭力),
: 老師聽到之後尷尬的表示這樣對於兒女的學習不見得很有幫助,
: 家長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你當我付不出錢來嗎?」,接著就只好接受了,
: 由於孩子們並不是真心想要學習,所以不論是利誘(給點小東西來激勵)還是道德勸說,
: 孩子們就是想要擺爛不認真學習,甚至是刻意干擾別的孩子們,
: 終於這位老師只好請家長約束一下自己的孩子,
: 結果家長的第一句話是「你也沒有教多好! 我鄰居OOO的女兒,已經學習到什麼歌譜了,
: 你跟我開每小時這麼多錢,你是賺夠了就開始挑剔了嗎? 我家孩子連什麼歌譜都還沒有學會,
: 你就想要他們走,是怎麼樣?」,老師無奈的表示他們的孩子會干擾人家的孩子,
: 他也有勸說了,可是就是還是不聽規勸,
: 突然間這位家長這麼說「好啦! 竟然我們要離開了,那麼兩個人一萬兩千元的費用就直接算八千元。」
: 接著打開皮夾,丟了幾張千元大鈔在桌上,快速的帶著孩子離開教室,
: 留下還來不及抗議的老師傻眼坐在教室內......。
: 事後這個故事其實還有一小段,就是這位家長丟了幾張千元大鈔的金額還不到八千元......,
: 這位老師後來也就不願意追究,因為一言難盡,再加上當地學習這類的人始終有限,
: 有些家長就是喜歡藉由這個弱點,來造謠是非胡言亂語,想當然也只好摸摸鼻子算了。
: 撇開未來的出路,學習這類《音樂》相關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術,
: 平心而論真的很累人,而且很不受到尊重,
: 當初我家人的孩子碰到一位很好的老師,他就告訴我曾經有家長希望他去他女兒的婚宴上拉小提琴,
: 並且表示會包個紅包給他,他到了現場開了三首小提琴,之後家長表示沒有保留老師的座位,
: 就給了老師一個紅包,然後請他可以離開了,返回車上的他打開紅包袋一看,
: 赫然發現竟然是......300元!?
: 他傻眼了(我聽故事的當下還問這位老師有沒有看錯? 或是有鈔票掉了下來?),
: 他當下也和我猜想的,就是會不會鈔票掉在駕駛座位底下,還刻意打開門蹲了下來看個仔細,
: 結果就是真的300元(三張百元鈔票);
: 之後這位家長還得意洋洋的告訴其他家長,表示一個小時拉個三首小提琴300元多麼好賺,
: 比街頭藝人還要好賺上許多,所以給這位老師300元,他(家長)覺得自己很慷慨大方,
: 可是問題是他(家長)的女兒婚宴距離老師住家超過1個小時以上,怎麼就沒有給車馬費呢!?  >M<
: 撇開這些事情,台灣的教育並不注重這些(從國小講到高中職),
: 得獎和沒有得獎固然待遇不同,然而在學習上的資源與方便性,往往也是只有涉入的人才會明白,
: 我居住的社區有一位媽媽帶著自己的兒子去台北學習小提琴,因為當地沒有太多的這類資源,
: 這一來一往其實很累人(光是鐵路交通上的時間超過2小時的來回,還不講轉車什麼的),
: 可是這樣的折磨並不是很多家庭可以承擔接受的,所以一般來講不論是鋼琴或小提琴也好,
: 多半這類的學習國小畢業也就終止了的情況居多。
: 還有,不要忘記現在台灣景氣沒有那麼好,這種培育並不是一年兩年三年就可以了,
: 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可以,像是我以前讀書的同學,她父母為了她可以學習好鋼琴,
: 花了錢租整整三年的音樂教室與聘僱大學老師來教導,甚至是安排她去奧地利學習鋼琴與參加活動,
: 而人家可以的原因是因為父母都是銀行界的高層,所以花三年的錢租音樂教室,
: 坦白講沒有什麼差,不痛不癢的,可是這並不是多數人的情況。

這是我個人多年觀察,思考,台灣為何體育活動只有少數活動風行,而美術、藝文等活動有了表演者,卻到最後沒有出路...

這是我個人的思考與想法,給大家參考。




台灣從鋼琴,運動賽事,美術活動,藝文活動等台灣其實很多年來,政府其實有在教育,等各領域花錢鼓勵培養。

可是台灣的教育與培養機制最大問題在於,只培養「表演者」,就認為是推動體育,及藝文休閒...

以舉辦一個演唱會,演奏會或各式比賽為例,其組成就是「表演者」與「觀眾」

有沒有想過,那些觀眾為何會這麼喜歡看這些演奏會,各式比賽?

再想想,為什麼觀眾會迷上喜歡看戲劇,電影,動畫等?

而所謂的體育賽事,與藝文活動與戲劇,電影,動畫本質都是一樣的,就是表演者,與非常非常多的觀眾所形成。

為何那些綜藝台的表演,與體育台的運動比賽表演,同樣為什麼大多人會看綜藝台,體育台看的人卻不多?

所有的問題的起點就在於「興趣」,你對於電影戲劇有興趣,你就會對戲劇電影去做些研究瞭解,最後成為固定觀眾。


台灣從以前到現在的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都是要你親自去運動,畫圖、實做,目的是什麼?

要成績,要看到你做出來的東西,以「打成績」可是上了那麼多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

這些課程有讓你對於各種運動是否產生興趣,並進而深入瞭解?你有興趣並喜歡上了何種畫風或藝術工藝創作?你對於哪種種類的音樂或樂器產生了興趣?並進而如追劇般去網路上去欣賞?


美國提倡籃球,棒球,美式足球及各式運動的方式,不是努力推廣要大家運動,而是從生活基本教育中就開始製造一堆觀眾與球迷

而藝術與音樂,更是充斥在國外的戲劇與基本教育中讓你產生興趣...

不是要你自己體驗學習當個藝術家,或學習當個演奏者才是推廣藝術與音樂。

讓學生與民眾,產生興趣,並喜歡上運動及美術、音樂、樂器的有趣之處的「製造觀眾」也是推廣非常重要的一環。

演出者有了,觀眾在哪裡?這製造需求才是台灣推廣體育,藝術,音樂,最大盲點。

順便一題,有人說鋼琴,交響樂,這些東西都是有錢人專屬


如果欣賞各式樂器演奏,並喜歡某種樂器,未必要當演奏者,當個稱職的觀眾,在現在網路發發達時代,是不用花多少錢的。

而當個「觀眾」就是給「表演者」一個表演的空間,「供」「需」形成時,自然就會有人會重視並願意投資。

最後來聽個快樂頌,當個稱職的觀眾,不會拉大提琴但我最喜歡大提琴了...




--
※ 作者: duckcats0510 時間: 2016-08-05 23:35:46
※ 編輯: duckcats0510 時間: 2016-08-05 23:42:33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2220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6-08-06 00:34:37 (台灣)
     (編輯過) TW
如果學這些鳥,馬上可以幹到正妹,一定馬上很多人學,只是學那麼多,還不如有錢,在台灣只有錢馬上就可以幹到正妹,努力賺錢就好了,學這些鳥沒有用....XD
2樓 時間: 2016-08-06 01:17:58 (台灣)
  08-06 01:17 TW
台灣只是齒輪  所有美感的東西都是用來販賣不是用來感受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