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MindOcean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7-10-20 15:42:40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yamatobar (747-8I)
標題 [新聞]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
時間 Fri Oct 20 15:09:22 2017


1.媒體來源:

商周

2.完整新聞標題: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訴你:為何Made in Japan神話破滅

3.完整新聞內文:

由於長期住在日本,有地利之便,不免常有台灣朋友託我查詢某個國內熱銷日貨(多半是
藥品),在日本何處可買、價錢幾許。有趣的是,這些「日貨」,多半廠家不明、成分不
清,就連日文也是以錯字連篇的「假名」充數。其為膺品,殆無疑義。


國內為何這麼多的假冒日貨?不消說,這是日本廠家半世紀努力下來,用「品質」打下堅
實的江山,使得「Made in Japan」成了質精耐用的代名詞。君不見國內廠家,無分大小
,總愛在自己的商品標示中與日本攀親帶故,能沾光就沾光?就算沒半點日本淵源,也要
在名字中穿插個「の」字,以示「高大上」。


之前有個朋友,詢問我某個「日本藥品」,我略看了一下,這個「日本藥」差點沒讓我笑
出人命。藥品包裝上印著「產於日本京都府滋賀縣」,滑稽程度不下於「出品自嘉義縣桃
園市」,國內廠家以日為尊,到了胡言亂語的地步。


早在日貨大方標示「Made in Japan」之前,曾有過一小段「Made in Occupied Japan(
產於被佔領日本)」的時代,那時日本戰敗未久,美軍占領當局主政,百廢待興,那一段
時期的日貨,是低品質的象徵。民國43年,台灣的報紙還報導:大阪國際商品展覽會中,
歐美諸國參展機械產品,水準遠高於日本產品,「所以每個日本人都很坦白地承認日本機
械水準之落後性,並表示應該由這個展覽會的結果有所學習以期改進」,云云。


這種連日本人都自承「品質低劣、技不如人」的時代,我沒趕上;網路上年輕看倌也都沒
趕上。等到我們開始懂事,日本已是「如日中天」,凡屬日貨,無一不美、無一不好,哈
日族順勢而起,也是合情合理。但最近日本企業連續爆發幾次品質管理事件,讓人們不由
得聯想:莫非日貨又被打回原形,成了三流產品的代名詞?


日本自2000年「雪印」乳品造成上萬人中毒事件以來,品質管理問題層出不窮,最近十年
更如地雷引爆般,一年一爆,年年都有。2014年,日本「高田氣囊」竄改生產數據,隱瞞
產品缺陷事件;2015年,日本東洋橡膠竄改生產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2016年,日本
三菱汽車竄改油耗數據,隱瞞產品缺陷事件;幾天前,「神戶製鋼」竄改品質數據,隱瞞
產品缺陷事件。


要是以日文「隱蔽(隠ぺい)」做為關鍵詞彙,搜索日本網站,則各類企業隱瞞實情、欺瞞
客戶的案例,多不勝數,讓您弄不清這到底是個先進工業國,還是第三世界國家。日本媒
體以「日本品質神話破滅」來形容,這叫眾多日貨崇拜者情何以堪?


話說,當年日本企業的品質口碑,是如何建立的?原來,日本自戰後廢墟蹣跚爬起時,商
品是談不上品質的,日本人貴在自知,請了美國的專家指導日本企業品質管理的方法。

當時,一位出身耶魯大學的美國統計學專家,被聘請來日本,手把手地教日本人怎麼做好
品質把關,這個人就是有名的愛德華茲・戴明教授(William Edwards Deming)。日本企
業從此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奠定了日後數十年日本貨優質的基礎。


日本製品以優質形象橫掃世界近半世紀後,何以到了近年,卻陸續傳出品質問題?

事實上,品質問題十有八九是日本企業高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下的結果。就以這次神戶
製鋼品質數據竄改事件為例,神戶製鋼竄改歷史長達10年以上,早非一時的「便宜行事」
。原因就是在於交貨期間緊迫,趕進度生產,不得不然。


一位在日本某製造業任職內部審查的日本朋友,曾經透露:「在我們公司,只要認真內部
審查(internal auditing),全都有問題,但礙於交貨日期緊迫,我們也只有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


怎樣才能做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審查部門事先告知工廠要審查的項目,讓工廠得
以從容準備,等到審查人員來了,自然就是行禮如儀,照表操課,審查結果最多就是「這
個文件不夠充實」、「那個標示不夠清楚」,小罵大幫忙了。


朋友還提到了一個特殊狀況:日本集團企業肥大化,工廠也跟著分布各地,各地廠長有其
升遷壓力,A廠的產品達標,B廠的產品卻不達標,影響的即是B廠廠長的升遷,這使得各
廠負責人無論如何都要千萬請託,務求內部審查通融,其結果犧牲的自然就是品質。


「你要說生產線上的人員,沒照SOP來,其實是胡扯。」朋友繼續解釋道:「SOP當然有,
但是早經修改,成了另一個『內部版本』,不對外透露。有過幾次工安事件,外頭指責員
工沒有照手冊來,其實外頭的人哪裏知道,員工當然是照著手冊來,只不過這手冊都是為
了省時省事編出來的內部版本,與正式版本差了很遠。」


「神戶製鋼這次的品質問題,時間跨度10年以上、影響下游廠商200多家,有沒有高層主
管介入,這還需要調查?根本不用!沒有主管帶頭,下頭的人敢這麼做?我們公司的品管
問題,就是上層幹部帶著幹的!所以媒體披露神戶製鋼的品管問題,有高層授意,我完全
不意外。」朋友說道。


「另外,向來日本製品的品質被外國客戶信任,品質稍差一點,也好過外國貨,於是你差
一點、我差兩點,只要Made in Japan標誌仍在,買單的人就是有,這也讓工廠的人偷工
減料不手軟。」朋友的這句話,幾乎就是對哈日族盲目崇日心理的當頭棒喝。


如此看來,當年幫助日本企業起飛的品質管理,進入新的時代,未能與時俱進。日本製造
業面對市場需求擴大與從業人口不足的雙重壓力,工廠管理陷入左支右絀的窘境。再加上
這幾年來樽節開銷,製造現場充斥著非正職員工,甚至索性轉包給外頭廠家,早年的「職
人精神」無從傳承,更使得日本工廠的品管,雪上加霜。


另外一個少有人注意到的現象:日本製造業的品質口碑,建立在資訊科技尚不普及、甚或
沒有的年代,「職人」工藝猶有用武之地,工廠師傅憑經驗感覺即知產品問題何在,這在
很大程度上是日本製造業的優勢。進入資訊時代後,數據管理固然便利迅速,但看著排山
倒海的數據報表,縱有職人達人,一律都成了「素人」,反而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應慶大學河野宏和教授說道:「從前生產,跟上游廠商搞好關係、再弄清楚客戶需求
,即能搞定的事,如今有了系統、名字還叫啥SCM(供應鏈管理),反而徒生壁壘,讓人
一頭霧水!」


由此可知,日本職人精神與現代資訊科技,迄今尚未找到完美的結合方案。

如果說日本品質從來都是神話,自然不實;但要說日本品質即將成為神話,卻極有可能。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J.D. Power公司今年六月所公布的調查結果:韓國的起亞、現代,已經
擠下日本汽車在美國車市的消費者品質評價,奪得一、二名,日本車除了日產之外,全數
落到十名以外;又根據日本媒體報導:向來「愛用國貨」的日本汽車製造業部份海外廠,
如今也以中國進口的鋼鐵取代日本鋼鐵,在當地廠組裝車身,日本業者老實承認,中國鋼
鐵從三年前的「勉強堪用」,到如今已是「經得起挑戰」。


這當然不意味著日本貨品質已經全面輸給中、韓廠商,但起碼顯示了日本製造業就算振衰
起敝,面臨的已不再是獨擅勝場的環境,而是強敵環伺的局面。

日本貨走下神壇,未始不是件好事。起碼咱們台灣人的哈日病,將因此不藥而癒,假冒日
貨自然也會銷聲匿跡。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0995&type=Blog&p=2
「神戶製鋼廠」造假10年!日本公司老闆告訴你:為何Made in Japan神話破滅 (神戶,鋼廠,日本,老闆,...) - 時事 - 國際 - 老侯台北會社員 - 商業周刊 - 商周.com
[圖]
由於長期住在日本,有地利之便,不免常有台灣朋友託我查詢某個國內熱銷日貨(多半是藥品),在日本何處可買、價錢幾許。有趣的是,這些「日貨」,多半廠家不明、成分不清,就連日文也是以錯字連篇的「假名」充數。其為膺品,殆無疑義。 ...

 

5.備註:

9.2,五毛,糞青:中國商品站起來啦!

--
男はつらいよ,寅さんの啖呵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cN2Md4zE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tQ9tV997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yzyR1H22Wc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79.184
※ 文章代碼(AID): #1PwQ4b2J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08483365.A.093.html
tw88: 哈日族UCCU1F 10/20 15:10
catwalk456: 雜誌文……2F 10/20 15:10
deepdish: 有老鼠屎不代表其他都爛3F 10/20 15:11
nh60211as: 皇民快猜神鋼的鋼鐵硬度4F 10/20 15:12
SaintSeven 
SaintSeven: 滯台蝗閩麻煩抓去當原料燒一燒5F 10/20 15:12
Alexei: 傷粥 哈哈 傷粥6F 10/20 15:12
pshuang: 請優先選擇 Made in China7F 10/20 15:13
becareful: ㄏㄏ8F 10/20 15:13
ams9: 日本台灣化 不行了9F 10/20 15:14
tcancer: 只證明愛在包裝上用假名裝日貨的傢伙更等而下之而已10F 10/20 15:15
fenix220: 止兀の憂11F 10/20 15:17
greysholic: 還真無聊 日本再爛也輪不到鬼島來說嘴12F 10/20 15:19
Tieylea: 整篇文章看起來前後矛盾 工業製造不談標準不然要談什麼?13F 10/20 15:19
solsol: 仁愛眼鏡的一個自有鏡片品牌名字就取日本名啊14F 10/20 15:19
Tieylea: 職人精神也只有手工業才管用 工業產品搞職人精神?這哪招15F 10/20 15:21
Tieylea: 一部車幾萬個零件是要怎麼搞手工業的職人精神那套?
yolasiku 
yolasiku: 然後支那賤畜跑去日本爆買日本貨 這就是賤人買賤貨17F 10/20 15:22
Tieylea: 每個零件只要靠師傅摸摸摸就量產 那當初找戴明來幹嘛?18F 10/20 15:22
Tieylea: 車廠每年要求供應商降低成本 這種變相壓榨怎麼不拿出來講
Luson162: 開模試做細修 顏色調料校對 來來回回好幾次才能量產R20F 10/20 15:25
Tosca: 其實就是因為品管神話太進步 所以工廠移到哪一國都沒差21F 10/20 15:25
Tosca: 所以雙B都在南非開工廠了 美國一堆車廠移去墨西哥
Tosca: 因為在品管人的眼中 只要品管做得好 在哪裡生產都沒差阿XD
Tieylea: 所以結論就一句品管沉淪就可以打死的話 硬要跟職人精神24F 10/20 15:28
Tieylea: 扯在一起我也是服了
show282: 呵呵,有人以為照SOP做,就能有最高品質26F 10/20 15:30
沒照SOP更容易死+死更大好嗎?
※ 編輯: yamatobar (114.34.79.184), 10/20/2017 15:32:12
Luson162: 以前公司就是供日商部品的 規格要求上很精細 但大家混27F 10/20 15:33
show282: 呵呵,寫SOP的人,都未必操作過那台設備,最高品質,科28F 10/20 15:34
Luson162: 料造假數據是日常 日商也知道 在年底為了財報好看 也會29F 10/20 15:34
Luson162: 大量轉單到零件便宜的廠 啊越便宜混得越...= =
zeumax: 他說的就是日本已經不落實品管了31F 10/20 15:34
zeumax: SOP都改成自家省事版本,加上品管檢驗便宜行事,就是墮落
zeumax: 日本當初就是戴明的品管技術帶起來的,只是現在不遵守
Tieylea: 如果要談品管 就要扎實地談品管圈 數據的東西講到最後34F 10/20 15:39
show282: 日本研發出來的技術太精密,量產不容易也是問題35F 10/20 15:39
Tieylea: 直接扛出職人精神這個很難具體量化甚至操作化的東西36F 10/20 15:41
show282: 日本那種不犯錯的精神,導致他們沒留工廠犯錯的餘地37F 10/20 15:41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756 
作者 yamatobar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1樓 時間: 2017-10-20 16:07:36 (台灣)
  10-20 16:07 TW
PTT上的9.2永遠都不變,習包子的精液永遠都是最好喝的。
2樓 時間: 2017-10-20 16:13:16 (台灣)
  10-20 16:13 TW
丟臉是有,信任是減少了一點點
這種事件來十個再來談Made in Japan的問題
3樓 時間: 2017-10-20 16:38:48 (台灣)
  10-20 16:38 TW
很多日本貨其實都是支那貨,因為好賺呀~
4樓 時間: 2017-10-20 16:47:17 (台灣)
  10-20 16:47 TW
支那9.2吹捧支那好棒棒 但是用一定是用日本台灣貨 支那品牌? 他們也不用的
5樓 時間: 2017-10-20 18:20:36 (台灣)
  10-20 18:20 TW
零利率時代下的悲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