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BruceX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6-20 06:38:15
看板 movie
作者 gto1814 ()
標題 Re: [普雷]看完投名狀感到一堆問題一堆的矛盾
時間 Fri Jan  4 04:16:48 2008


※ 引述《AQUANGEL (Aqu)》之銘言:
: 不管假死是否那麼困難,跟二虎商量這件事有那麼困難?
: 午陽曾說龐青雲不信投名狀,他信的是午陽跟二虎.
: 既然相信,為何殺二虎也要用暗的招數?
: 我相信龐青雲殺二虎絕對不是只為了蓮生,
: 但是蓮生的關係一定很大,
: 有看見蘇州開降時二虎平安歸來時龐青雲臉上的表情嗎?
: 那是一種矛盾的表情,不知道要為了二虎的生而喜
: 還是要為了得不到蓮生而悲.
: 把酒宴對二虎唱獨角戲一定是有兄弟情,
: 但我相信只有那幾行淚而已,崩潰的一定是蓮生的死
: 龐青雲為何不殺午陽?很簡單,沒有理由能殺他
: 蓮生的死已成定局,就算不念午陽的兄弟情,
: 龐青雲也找不到理由下手.
: 龐青雲這人我相信不是沒有兄弟情,但是在他心中重要的是
: 理想,愛情,抱負.
: 到最後,他只是個自私的人而已.
~~~~~~~~~~~~~~~~~~~~~~~~~~~~~~~~~
基本上還算同意你的結論,不過可以再分析一下....

龐青雲之所以殺了趙二虎有幾個原因,
主要就是朝廷的壓力以及個人的私心,後者先以龐與蓮生的私情為主,(後面再擴大解釋)
我與前幾位的看法一樣,蓮生的部分只是龐殺趙的一小部分原因
而朝廷的壓力的一個很大的因素,不過嚴格說來應該是一個導火線
怎麼說呢?「朝廷的壓力」這幾個字眼看起來好像很單純,而且很好解決,
有些人或許會因此認為龐青雲大可因此放了趙二虎
其實不然
電影中有一些情節與片段時就已經透露這個導火線的端倪了
例如一開始打仗的時候,龐處處受限於那三位幕後的「大人」
(何魁其實只是小咖,龐其實也不太放在眼裡,
只不是有些實力必須屈就現實向他低頭而已)
可以發現,龐其實已經很「敬」、「畏」這幾位幕後的大人了
這種敬畏的心裡再加上自己本身終極理想:為了國家、百姓
這使得龐認知到國家以及背後的權謀勢力其實是很難搞定的,


再來,當他要進朝廷面見太后得時候,大家是否記得他旁邊那個老臣對他講的話
我有點忘了,反正就是跟他說從後面走到宮廷裡要花很久的時間
這時候大家若有觀察到,就可發現龐當時的表情是既驚訝、無知、但又戒慎恐懼
對照他打仗領軍的氣魄以及發號施令的膽識,這時候的他開始感受到自己只不過是一個
國家機器下的一個小卒子,試想,連他平常敬畏的大人,在敬宮的時候,
面見太后的時候,都必恭必敬的,或是說戒慎小心,那麼他此時也只不過是一個
很微小的官而已,即使要晉升兩江總督了
接著是面見太後的那一幕,大家有沒有發現,鏡頭始終帶不到太后的臉
甚至也聽不到太后的聲音(我記得是這樣沒錯),講話的遠永都是那個太監
各位想想這幾個鏡頭與氣氛代表什麼?為什麼導演要那樣安排?
說穿了,其實也就是要反應一個中央權力的最高領導是多麼高高在上
「它」是一股權力中心,但在台階下的人卻又份量不夠,無法一窺究竟,
從頭到尾台階下的人就只能低頭根本無法抬頭觀看,
而跟自己對話的人竟是一個太監,這又更彰顯自己的渺小....

換言之,從那一刻起,龐已經徹底感受到什麼叫做「朝廷」,什麼叫做「中央」,
什麼叫做「國家」,更令他恐懼的是那個無法窺見的「領導者」
在這種情況下,前面講的「朝廷壓力」對他就真的起了很大的驅力
使他在跟那幾位大人正式平坐吃飯的時候,在談話爭執間也瞭解到

那幾位大人的暗示了,他瞭解這股暗示是來是更上級的命令,而這個「命令」

是他想都不敢想,根本無法窺視的權力中心,
到這裡,他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非要趙二虎死不可了,為什麼說是「足夠的理由」
因為固然投名狀在眼前,但之前兄弟的摩擦與歧見讓他對趙越顯反感,幾經對抗的結果
是他早已欲除掉趙以杜絕後患了,再加上那股對對權力的恐懼,
使得他殺趙二虎已成定局了

話又說回來,龐心裡似乎也很掙扎,他知道他的兄弟對他的情誼,(那怕是有破裂的情況)
也因此,我推斷,幾經衡量之後,龐選擇暗殺、欺騙的方式來幹掉趙二虎
為什麼要這樣勒?大家都看到了,至始至終趙一直認為何魁要殺大哥,
這一幕一直被強調,因為導演要我們知道,龐這樣安排是不讓趙知道是他的大哥要殺他
這點其實可以看出龐顧及投名狀的一面,又不讓趙感到心寒,又死得「有情有義」
很諷刺吧,但這幾幕正反應了龐的內心最後一絲的掙扎,以及趙的直率、單純
或說趙無知、不善於心計也可以(不過,更單純的是三弟)

那麼,蓮生的的部分呢?其實有,但不太容易觀察出來,

我覺得這一部份必須歸咎導演沒有花太多篇幅描述愛情、感情、歸屬在龐心中的份量

也因此大家都只能就一些地方拼湊龐與蓮之間的關係,
但又不知道兩人心中真正的想法為何?弄得它們之間的關係一直停留在偷情
的格局,但這樣的偷情是否會蒙蔽龐對理想、對投名狀的認知就不容易判斷

不過有一些劇情仍可以用來推論,那就是午陽殺連生的那個橋段
我認為導演之所以要這樣安排一方面是為突顯午陽的單純以及對投名狀的堅持
但另一方面,這樣的單純與堅持造成什麼後果?其實也只是讓一個悲劇變成大悲劇
從「悲劇」變成「大悲劇」,但「終究」仍是悲劇,為什麼說「終究」呢?
因為這場悲劇的主軸仍是兄弟之間的無奈,以及各自的性格差異,
午陽殺蓮生的舉動是導演為了突顯這層無奈與差異在投名狀的情誼中所激起的動盪
算是一個高潮,但這個高潮會產生,是之前就已經埋下....

從悲劇的角度來看,蓮生不是龐殺趙的主因,主要仍是兄弟之間的差異所造成的衝突
之所以會衝突,在龐方面,仍是他對私欲有所堅持(私欲是指相對於趙與姜兩人的單純)
龐的私欲其實很難解釋,主要是因為他看似正值,好像是為了國家為了理想
但在某些時候好像又只是「個人」的慾望,格局又沒那麼大

所以結論就是....這整齣戲是場悲劇,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但他們一開始選擇結拜就因此鑄下今天的結果,但結拜卻又是不得不然的結果,很矛盾吧
從結拜到劇的結尾,「矛盾」一直是全場戲中最重的概念(原PO會覺得矛盾很正常)
但我認為也是最成功的地方,導演讓我們瞭解在那個時代,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說怎樣就怎樣,你有你的理想,別人也有
你有你的堅持別人也有,在時代的巨輪下,這些矛盾的組合終究是被碾平了
結局就是悲劇....
這齣戲讓觀看者不斷思考對錯是非,但似乎又很難找出答案,這就是它成功的地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3.121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17)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18)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19)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20)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23)
※ 編輯: gto1814         來自: 140.112.233.121      (01/04 04:32)
Zarathustra8:Nice!1F 01/04 10:29
kansas:大推~ 深得我心~~ ^^2F 01/04 15:09

--
※ 看板: Movie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59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leocool2003 說讚!
1樓 時間: 2013-06-20 08:11:22 (菲律賓)
  06-20 08:11 PH
最優影評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