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p BBS guest 註冊 登入(i) 線上人數: 1
看板 ott
作者 ott (寶貝)
標題 何為經絡穴位?經絡圖
時間 2013年01月25日 Fri. PM 04:11:44




 
 
   

 

何為經絡 穴位?


國外醫學研究文獻中記載,人體的所有組織甚至小到個別的



單一細胞,都至少有兩根膠原纖維連結就像人體內部的資訊



高速公路,人體的各個臟器外部都有保護膜,也是一片密密



麻麻的光纖維。在中醫領域裡經絡分為經脈及絡脈,其中經



脈是主幹而絡脈為支線道 ,穴位存在於經絡脈上為一種血


管外的流場,在黃帝內經提到為榮衛之氣,榮氣為血管中之



血液,而衛氣為血管外流場,目前研究報告中很難在活體中



直接觀察到這個現象,而死體更不可考。



經絡為一種看不到卻摸的到的精氣流場,存在於人體組織當



中。



人體的十一個臟器個各有一條相對應的經絡 加上心包就是


心臟外層的保護膜之間稱之心包。加上人體軀幹前側的任脈



及後側的督脈一共有十四條主要的經絡,其臟腑護為表裡相



對應,心臟對應小腸,肝臟對應膽曩,脾臟對應胃,肺臟對



應大腸,腎臟對應膀胱,三焦為人體胸腔及腹腔分為上焦 


中焦 及下焦稱之和心包相對應。在經絡物質基礎研究中發


現手和腳的經絡多數在骨間膜上,而臟腑的經絡多數鄉對應



在骨間膜兩面所以臟腑之間的變化形成一致的病理現象。臟



器之間會存在著相生相剋的密切關係。



十二經筋分為手部及足部



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呈陰陽的關係,


手三陽為手陽明大腸經 手太陽小腸 手少陽三焦,均起於手


指延橈外側上行經過頭面終結於額角部位。



手三陰為手厥陰心包經 手太陰肺經 手少陰心,均循臑內上


行至胸中,結合於賁部(胸膈部)


足三陽為足陽明胃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陽膽經,均起於足


 循股後外側上行,終結於頭面部。


足三陰為足厥陰肝經  足太陰脾經 足少陰腎經,均起於足指


循股前內側上行 終結於腹不及陰器,其中太陰經結於腋散


於胸中 著於脊,少陰經循脊內抉脅上至項結於枕骨。


太陽經行身後  陽明經行身前  少陽經行身側而凡屬陽經都與


頭部相連,凡屬陰經都與胸部及腹部相連繫


                     


                          以下經絡圖引用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cm/jingluo.htm




 

 










經絡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圖]
 



   
 


http://blog.raienet.com/209

落枕穴

經常落枕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看了很多網路上很多治療落枕的偏方,我覺得這個方法最為有效,可以推薦一下。

中醫對於落枕有個特效穴位在手背上,稱為落枕穴,正確位置可參考左圖,差不多那個位置的兩指骨之間,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側面 (原子筆頭也可以) 用力按壓個五分鐘左右,在按壓時同時緩慢轉動脖子更好,另外,也別忘了兩手都有落枕穴。

按壓結束後,你會發現頸椎好多了。(頸痛變成手痛,呵)
(P.S. 再加一張圖,別按錯了。)



[圖]
 

[圖]
 






腧穴學歌訣

http://yymmddtt.com/fate/talks/group_2/talk_41.html


  
  腧穴學歌訣
  

四總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陽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並治雜病歌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沖崑崙穴,環跳與陽陵, 通裡並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






全身保健 常按五大要穴

http://big5.ce.cn/health/baojian/shts/cs/201004/29/t20100429_21340055.shtml

 

 

 

    《四總穴歌》裏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深入淺出地概括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穴位的功能與主治,後世又加上內關穴,這五大要穴對全身起到了重要的保健作用。

    1.足三里。它位於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四總穴歌》說“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統治胃腸的病症,有補氣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氣膠囊,可以保護胃氣和解酒。針刺足三里能使胃腸功能增強,並對白細胞、血小板等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針灸或按摩該穴可以預防感冒、胃腸疾病和中風,還可以保健長壽。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療,此穴位於膝關節後腘窩中間。具有舒筋通絡、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關節活動障礙,可用小活絡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在腕橫紋上1.5寸,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于奇經八脈的任脈。《四總穴歌》說:“頭項取列缺”,說明針刺按摩列缺穴,不僅善療偏頭患,而且能疏通頸項部經絡氣血,可迅速解除頸項疼痛和感冒不適症狀,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鐘。

    4.合谷。拇指彎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處即合谷穴。《四總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說明瞭合谷穴具有統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療頭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減輕疼痛。用右手使勁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著換手,使用左手使勁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鐘。一日兩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清熱、宣發陽氣、扶助正氣的作用。

    5.內關。位於腕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胸脅內關謀”中的內關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中醫經常用來醫治心臟系統疾病,它對調節心律失常和緩解胸悶有良好作用。還用於胃腸不適噁心打嗝,常配合足三里應用,甚至暈車也可點按此穴。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稍微有酸脹感,一般按3—5分鐘即可。 

 
 

(責任編輯:侯俐)







 
 

























※ 編輯: ott 時間: 2014-01-26 17:08:21

※ 同主題文章: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174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guest
x)推文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