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ott
作者 標題 Re: 毀滅與新生——日本明治維新人物談
時間 2016-10-14 Fri. 11:31:36
![[圖]](http://www.ylib.com/images/BookPage/J0233-P98.jpg)
毀滅與新生——日本明治維新人物談
文/赤軍長勝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yuanchuang/weixin01.htm
............................
諸党、諸隊、諸組
其實所謂的黨、隊、組,都是一碼事。党當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資產階
級政黨,不包括阪垣退助的自由黨,而隊也不是小虎隊,組也不是互助組…
…(廢話),實際上它們都是半政治半軍事性質的戰鬥團體。
●黨
主要包括——
諸生黨與天狗黨:都出自于水戶藩。天狗黨的創建者是武田耕雲齋(18
04~1865),因為目標是尊王,並且利用藩兵政變,終被藩主下令處死。諸
生党的黨魁是市川三左衛門(1816~1869),他身為水戶家老時成立此黨,
主張佐幕而與武田耕雲齋對立;戊辰戰爭後,市川遭到處決。
●隊
最著名的當然是高杉晉作的奇兵隊。而與奇兵隊同時崛起於長州的還有
——
鳴城隊:創建者是吉富藤兵衛(1838~1914),這個組織在維新後轉化
為鳴城立憲黨。
遊擊隊:頭目為巨人來島右兵衛,他是長州倒幕激進派的領袖(比高杉
還要激進!)。由於惱火池田屋事件而率隊直搗京都,奮勇戰死。
禦盾隊:
品川彌次郎(1843~1900)所一手創立——此人為桂小五郎的親信。
彰義隊:佐幕組織,由天野八郎(1831~1866)在德川慶喜隱退後組織
並集結於上野,攻擊新政府軍。結果被大村益次郎一日間橫掃,天野也終於
病死獄中。
北辰隊:新發田藩重臣遠藤七郎(?~?)所創,戊辰戰爭中隸屬長州
軍,參加對會津的攻伐。
遠州報國隊:由淡海國玉神社祠官大久保忠尚(1825~1880)所組建,
目標是尊王倒幕。
忠勇隊:久留米藩尊攘派理論指導者真木和泉(1813~1864)所創,覆
滅於禁門之變(久阪玄瑞等策劃的佔領京都之軍事政變,以失敗告終)。
盡義隊:有馬藩家老平田大人(1813~1865)為對付政敵勝井五八郎(
佐幕派)而創立的組織。
衝鋒隊:創立者中村半次郎(事蹟詳見劊子手列傳)。
●白虎隊:悲壯!慘烈!
當新軍討伐奧羽越列藩同盟、圍攻同盟中心會津若松城時,城內少年武
士三百人組織白虎隊,頭纏白帶子,奮勇為藩主而戰。並且,當會津藩投降
後,白虎隊員一齊剖腹自殺——最大的十七歲,最小的十五歲,都成了封建
愚忠的犧牲品。
●赤報隊:更為慘烈!更為悲壯!
下總國鄉士相樂總三(1840~1868)等人所組織,進入關東為新政府軍
開闢道路,向農民宣傳減租的政策。但是明治政府戰爭未結束就決定食言,
遂以冒充官軍為罪名解散赤報隊,並將相樂總三等首領處死。《????劍心》
的讀者們對這段歷史不會陌生吧,相樂左之助即使許多年以後,還因為此事
而對明治政府懷有刻骨的仇恨,試圖用拳頭和斬馬刀將之擊為粉碎呢!
●組
主要有——
諸組中相當有名的是“天誅組”(還記得岡田以藏吧,他的口號也是“
天誅”,換句中國古話來說,也就是“恭行天討”)。天誅組的發起者乃是
公卿出身的中山忠光(1845~1864),目的是排斥公武合體,致力推翻幕府
統治。1863年,公武合體派發動“八· 一八政變”,天誅組被剿滅——中山
被殺,享年僅二十歲!
天誅組的總裁是國學者藤本矢石(1816~1863),主要成員有松本奎堂
(1831~1863),以及前面提到過的吉村虎太郎。
諸組還有——
誠忠組:由薩摩重臣小松帶刀和大山綱良(1825~1877)等人創建。
烏鴉組:聽這名稱好象是忍者,其實也差不太多啦。由18歲的仙台藩士
細穀十太夫(1845~1907)建立,成員全部身穿黑衣,在戊辰戰爭中負責收
集情報的工作。
當然,名聲如日中天的,還是“新撰組”!
壬生狼,末世的狂嘯!
●辨名,是“新撰”還是“新選”?
“新黨”當然是意譯;然而“新撰組”、“新選組”同時在日文中出現
,究竟哪個才是正名呢?
這裏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據日本學者最近的考證,“新撰組”才是正
確的名稱。至於“新選組”的由來,是近藤勇在家信中這樣寫道的(你可以
稱呼他“白字局長近藤”)。
●來歷,從“壬生浪”到“壬生狼”。
德川幕府為了對付倒幕志士,同時也為了扭轉日趨惡劣的治安狀況,招
募大批浪人,在京都組織了浪士隊。雖然浪士隊成立不久就因種種原因解散
了,但有部分浪人成為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會津藩主)的部下,以維持京
都治安為名目,成立了新撰組。
新撰組最早的基地是在京都附近的壬生村,因此被稱作“壬生?浪士”
,但不久他們的殘酷狙殺倒幕志士就使人人膽戰色變,於是“壬生浪”也逐
漸變成了“壬生狼”的稱呼。新撰組的第二個據點,是京都本願寺。
●絕密,家康暗伏的棋子。
新撰組的中堅分子,是以近藤勇為首的來自于武藏多摩郡鄉下的一批農
民。傳說,當初德川家康建都江戶時,為防一旦有變,可以使後代將軍安全
撤至甲府,因此採納了武田遺臣大久保長安的建議,在多摩八王子地方布下
了一哨人馬。
這哨人馬為原住民500人,加上武田遺臣500人組成,稱為八王子千人隊
。近藤等人,正是千人隊的後裔,因此對德川傢俱有世代相傳的強烈忠義之
心。
●血腥,島原料亭之變!
新撰組組織初期,由三位元局長共掌內務,即芹澤鴨(?~1863)、近
藤勇(1834~1868)和新見錦,其中以芹澤權力最大。
文久三年(1863年)9月14日夜,芹澤在京都島原地方的料亭中,與情
人阿梅幽會,大醉共寢。夜半,風雨大作,近藤勇、土方歲三、山南敬助、
沖田總司、原田左之助共五人突然襲至。芹澤雖身為神道無念流的高手,但
醉中倉促應敵,終於倒在了血泊之中。
此後不久,新見錦被懷疑與襲殺芹澤有關連,被迫切腹,近藤勇遂獨掌
新撰組大權。
●殘酷,高臺寺黨與內部整肅。
芹澤之死,據傳是因為他過於心狠手辣,冷酷無情,連新撰組內都人人
自危。但是如果這樣解釋的話,新見又為何被逼切腹呢?近藤奪權的理由,
或許朋友們可以在“幕末十大劍術流派”一章中找到新的端倪。
其實近藤上臺以後,新撰組內部的整肅更為殘酷。譬如說據傳為津藩藩
主藤堂和泉守私生子的藤堂平助(1844~1867),他因為厭惡幕府狙殺隊的
身份而脫組,成為洛東高臺寺的衛士。和他一起逃走的還有不少人,統稱“
高臺寺黨”——不過據說這些人不久就被近藤派無情地鎮壓了。
順便提一句,在KOEI的維新之嵐中,藤堂平助的劍道高達90——不要驚
訝,這是新撰組中最低的記錄。近藤勇是98,永倉新八是92,土方歲三是95
,沖田總司是100!新撰組真是個可怕到令人神往的組織。
●誠忠,矛盾的思想源泉。
新撰組可以說是日本近代最早有統一制服的組織。他們的旗幟,是白底
,上有紅色橫紋,下有紅色山形折紋,中間一個大大的“誠”字;其服裝亦
由旗幟的樣式轉化而來:在衣袖和下襟,均有連綿不斷的山形折紋。
“誠”,是新撰組思想之旗,但“忠”,才是其思想之源。不要以為他
們只是一幫幕府的走狗,嗜血如命,殺人如麻。不,他們是狼,而不是狗,
他們有自己獨特但完整的思想體系。
那就是尊王、攘夷、護幕。攘夷不必多說了,連高杉晉作、阪本龍馬之
類的革命家最初都曾懷抱著攘夷思想,何況近藤之流不讀書的人。但尊王和
護幕這對矛盾的統一,卻實在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也許接近公武合體的
思想吧。
●血祭、非情的池田屋之斬!
使新撰組名聲大噪的,是元治元年(1864)發生的池田屋事件。
6月5日夜,三十餘名攘夷志士集合于京都一間名為池田屋的小旅館開會
,會議內容主要包括:
1.乘狂風之日在京都縱火;
2.趁亂突襲禦所,斬殺佐幕的中川官親王、京都守護職會津藩主松平
容保等人;
3.勸說天皇離開幕府的控制範圍;
4.奉天皇的命令發動倒幕戰爭;
5.襲擊新撰組屯所,奪回被捕的同志古高俊太郎。
然而,會議的召開時間、地點及內容,經過嚴刑拷打,已經從古高俊太
郎口中洩露了出去。當晚,新撰組全體集合於八阪神社,由局長近藤勇親自
帶隊,奇襲池田屋。開會的志士們當場有七人被斬,剩餘二十多人大部被擒
。新撰組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人殉,最終的敗亡。
新撰組雖然厲害,但逐漸不少倒幕派人斬(劊子手)也出現了,而且作
為幕府下屬半員警性質的團體,其命運不能不隨著幕府的敗亡而敗亡。
新撰組幾乎參加了戊辰戰爭中的每一仗,先是伏見· 鳥羽會戰,失敗後
據守大阪城;由於將軍德川慶喜的陣前逃亡,大阪已不可守,於是再退至江
戶,與彰義隊遙相呼應。
彰義隊被大村一日蕩平,新撰組又在甲府、下總等地數度戰敗,損失慘
重,逃至會津。然而,奧羽越列諸藩在新政府軍的討伐下也傾刻崩潰,土方
歲三率領新撰組餘部(近藤勇已先在甲州之戰中被捕)北依大鳥圭介(與榎
本武揚等在北海道鬧獨立)。五棱郭之戰,土方被亂槍打死,新撰組遂亡,
真正成為了德川幕府的殉葬品。
●回想,正反兩面的悲壯。
有人認為,新撰組的悲劇,產生在於混淆了德川氏與德川幕府這兩個概
念,八王子千人隊把對德川氏的忠心推廣而成為對德川幕府的忠心,於是成
為新時代的反動者。
然而,在日本,對整個維新運動的看法也有截然相反的兩種。曾有部電
視劇中的情節,一個薩摩出身的老太太和一個會津出身的老太太,互罵對方
祖先為叛賊,而稱自己的祖先為官軍——新撰組代表了正義嗎?
新撰組人物介紹:
![[圖]](http://paradise.ezla.com.tw/files/article/attachment/161/161840/921460/43788.jpg)
●近藤勇——(1834~1868)
稱局長或隊長(為什麼組的頭子不叫組長?天曉得)。曾向近藤周作(
一名長裕)學習天然理心流劍法,很快成為代師傅和周作的養子、繼承人。
1862年前後,近藤勇前往京都,開了一家三流道場“試衛館”,專門傳
授用木刀練習的武州多摩鄉下農民劍法“天然理心流”——當然,最終弟子
也只有土方歲三、沖田總司等同鄉老友。
新撰組在池田屋事件後,由於各地人斬的出現而勢力反而大為衰退。戊
辰戰爭初期,伏見· 鳥羽及大阪之戰的失敗,近藤被迫更名改姓逃到關東,
以新撰組餘黨為主體成立了甲陽鎮撫隊。
甲斐戰敗後,近藤又逃至下總山中,後來自首,被處以極刑。
●土方歲三——(1835~1869)
副長,近藤的摯友和左膀右臂,並被稱為新撰組的智囊(知惠袋)。
武州多摩的百姓出身,天然理心流弟子,一直跟隨在近藤身邊。他治下
極嚴,有不服從者格殺勿論,故又有“鬼副長”之稱。
近藤被捕後,土方跟隨大鳥圭介轉戰關東,終於在北海道站穩了腳跟。
箱館之戰,他因守衛五棱郭,被新政府軍亂槍打死,年僅35歲。
●沖田總司——(1844~1868)
一番隊長,出身有白河藩士和孤兒兩種說法。總司年幼時即流浪至多摩
,入近藤道場學習。據說十九歲時,其劍法已經大大超越代師傅近藤勇了。
然而,劍術雖高,天不假年,在任新撰組一番隊長初期,他即不幸染上
了結核病,乃至到了吐血的地步(劍術奇高而不時嘔血,蒼白優雅的美少年
,為什麼和田宮坊太郎如此相象?)。伏見· 鳥羽戰敗後,他潛至千馱穀接
受治療,但未能根除病痛,終於在25歲時病故。
SONY的《維新激鬥篇》中,傳說的隱藏角色即是沖田,據說相當難打(
筆者還沒發現他,嗚嗚)。當然,他劍道高達100(《維新之嵐》),筆者
則充其量只有99而已(哇呀,遭人圍毆)。
●永倉新八——(1840~1915)
二番隊長,出身松前藩。他不是近藤勇的嫡系,劍道也出自神道無念流
,因此雖然甚得信任,最後還是叛離,自組“靖兵隊”。
江戶開城後,永倉轉戰關東各地與新政府軍對抗,直至會津若松的失守
。不知什麼原因,他獲得赦免,並恢復了松前藩籍——脫離新撰組而未遭到
斬殺,並作為原新撰組重要成員而活到大正年間的,大概只有他一人。
●齋藤一——(1844~1915)
《????劍心》中最酷的當然是化名藤田五郎的明治政府輔助員警齋藤一
(筆者就是這麼認為的,有不服者儘管拔劍過來,嘗嘗我的左手平刺)!齋
藤一是禦家人山口裕助的次男,在加入新撰組以後,參加了池田屋之變,威
名大盛。傳說脫隊的重要幹部谷三十郎和武田觀柳齋,都是被他所暗殺的。
伊東甲子太郎入新撰組成為參謀後,齋藤一受命接近並監視他。後來與
伊東同時脫隊,加入禦陵衛士,並密告伊東企圖暗殺近藤勇的陰謀,斬殺了
伊東。戊辰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幾乎每一場戰鬥,並在會津城下代土方歲
三擔任指揮,兵敗投降,遭到流放。
戰爭結束後,他改名藤田五郎,進入警視局。退役後任女子高等師範學
校的校工,大正四年(1915年)9月28日歿。
人斬(劊子手)列傳
緋村劍心的擁護者們不要心急,新撰組其後就是人斬列傳了(誰叫筆者
擁護齋藤一呢)。首先介紹的,當然是緋村的原形——
●河上彥齋——(1834~1871)
熊本藩士,尊王攘夷的積極鼓吹者。元治元年(1864)因為刺殺了主張
公武合體和開國論的大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而被藩主下令監禁。不久遇大赦
出獄後,他又加入長州軍,參加禁門之變,失敗即逃歸長州;參加過戊辰戰
爭,但由於反感開國政策,發表反對新政府體制的言論,而被控告謀反,於
明治四年(1871年)被處以極刑,享年38歲。
大概是為了表示對維新後的大久保政權之不滿吧,才把河上彥齋作為緋
村的原形。因為據筆者看來,河上的氣魄遠比不上漫畫中的緋村。雖然刺殺
佐久間象山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也僅一人而已,對比刺殺一人,河上又
遠不如關鐵之助了。
●關鐵之助——(1824~1865)
也可稱為鐵之介,水戶藩士。安政6年(1859年)8月,幕府大老井伊直
弼發動安政大獄,大規模搜捕尊王志士。鐵之助會合薩摩藩士多人,密謀舉
兵倒幕失敗,第二年被藩命禁閉反省。他於是脫藩成為浪人,當年3月3日主
持了櫻田門外之變。
這場震驚全日本的事變,行動者為水戶浪人和薩摩浪人共18名,他們乘
大風雪天,一舉將人稱“赤鬼”的井伊大老刺殺於覲見途中,櫻田門外。事
後,鐵之助在逃亡途中被捕,並被處以極刑,享年39歲。
雖然18人共同行動,但護衛森嚴的幕府大老遠非一介松代藩士佐久間象
山可比。這是幕末勤王黨的第一次大規模武力反抗,關鐵之助功不可沒。
唯一可惜的,是斬此一“鬼”後即被捕殺,則關的事蹟,又沒有那須信
吾要精彩了。
●那須信吾——(1829~1863)
土佐藩士,據說無論劍、槍,還是鐵砲都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因
為與龍馬交往而接受尊王思想,加入武市瑞山的土佐勤王黨。文久2年(186
2)4月,參與刺殺土佐大思想家、持論較武市為保守的吉田東洋,因此被迫
藏匿於京都長州、薩摩藩邸。翌年8月,天誅組舉兵,他即加入出任軍監,9
月24日於鷲家口戰鬥中,遭彥根藩士狙擊,中彈戰死,享年35歲。
從河上到那須,說是人斬,其實都不過刺殺過一人而已,而且當時代也
無人斬之名。真正可稱為殺敵無數劊子手的,還要首推田中新兵衛。
●田中新兵衛——(?~1863)
出身於薩摩藩鹿兒島的一個商人之家,自小喜愛武術,劍法超群(示現
流)。他與誠忠組來往密切,思想非常激進。文久2年(1862)7月20日,於
京都刺殺佐幕要人島田左近,此後又連斬數人,人稱之為天誅先驅“人斬新
兵衛”。
次年,因被懷疑為殺害參政公卿姊小路公知的兇手,新兵衛于5月20日
被迫切腹自盡——但他是否真凶,一直是歷史上一大謎題。
怎麼樣,其實大家盡可選擇心目中真正的人斬作為緋村的原形。當然新
兵衛是最厲害的啦,劍道高達100(《維新之嵐》)!不過劊子手之王當然
還是岡田以藏,雖然《維新之嵐》裏他的劍道才設了99。另有一位劍道97的
中村半次郎,其氣魄比之田中,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村半次郎——(1838~1877)
別名桐野利秋,出身於薩藩低級武士之家,自小習劍,流派當然為示現
流。
他是西鄉隆盛的好友,持劍殺人無數,亦有”人斬”之名,並且據說連
新撰組也不敢招惹他。鳥羽伏見戰役中,他組織衝鋒隊,奮戰於倒幕的第一
線;奧羽征討中,又奉命接收會津藩的投降,率先進入若松城。
他的結局,是與西鄉隆盛共同進退,戰死於西南戰爭中——也一樣對大
久保政權懷有不滿,用他做緋村的原形有何不可(雖然劍心活躍的時代西南
戰爭已經結束了,可同樣河上死得更早呢)。
“真劍”的時代
幕末由於社會動盪,無論因思想不同而商定的一對一決鬥,還是血腥暗
殺,都使劍術更成長到一個新的高度。
與前代不同,即使暗殺,也大多是由同志多人隔離敵方護衛,而執行者
一對一消滅最終目標。戰國時代大軍混戰中產生的劍法已不適用於此時。因
此在與勢均力敵的單一對手較量過程中,必殺技的運用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時代終究走進了十九世紀,火藥武器的大量湧入,使劍術正
在逐漸失去它的作用。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把劍術轉變為一種體育運動或一門
修身養性的藝術,而非其本源上的格鬥技。柔術向柔道轉變亦同此理。
一對一的最強格鬥、竹刀護具下的高超藝術,誰才可以稱為“真劍”呢
?
從下面“幕末十大劍術流派及著名劍士附表”可以得知,幕末共有十大
主要劍術流派,源自三大體系。另外,在江戶開設的千葉、齋藤、桃井三大
道場,弟子眾多,最負盛名。
下面,不如按藝術和格鬥來分類,逐一為朋友們介紹。
●北辰一刀流:
典型的現代意義上劍術流派,亦即藝術類劍派。又名北辰夢想流,因源
出一刀流,故名北辰一刀流。
元祖為小野派一刀流的千葉周作(1794~1855)。他開設“玄武館”,
改良竹劍與護具,制定對戰規則,對現代日本劍道影響極大,因此受到水戶
藩的賞識,成為藩校弘道館的教師。
其弟定吉(榮次郎)及定吉之子千葉重太郎(1824~1885)對北辰流的
貢獻更大。定吉在江戶桶町開設練兵館,在江戶的各藩志士、各地浪人,入
道場學習的極多。其中既有土佐勤王派的阪本龍馬,也有一變成為新撰組軍
師的伊東甲子太郎,反正是不論思想、不問出身,只習藝術而已。
重太郎是龍馬的摯友,試圖刺殺勝海舟也有他的一份。但他後來脫離勤
王運動,回去繼承桶町千葉道場,使道場的名聲更為響亮。
北辰一刀流的要諦是:“瞬息心氣力一致。”
●鏡心明智流:
源出富田一刀流,元祖為桃井八郎直由。直由吸收了許多其他門派的特
色,才將一刀流進化為明智流的,因為非常注重姿式、形態,故人稱“傳派
桃井”。
江戶的桃井道場名為“士學館”,它是三大道場中聲名、品質第一的大
道場。桃井三代號為香藏,四代即桃井春藏直正(1825~1885),將明智流
發揮到了巔峰。春藏曾在幕府講武所中供職,維新後在大阪開館授徒,名聲
傳遍整個日本。
此派介乎於藝術與格鬥之間,但更偏重於藝術。主要門徒有武市瑞山、
上田馬之助等;也包括在幼年偷學技藝的基礎上,勤習鏡心明智流,終於完
成獨特稀代暗殺劍法的岡田以藏。
●一刀流· 中西派:
源自伊藤一刀齋在江戶開設的中西道場。此派劍術,平時習練使用竹刀
,攻擊的要點講究“切落”。它是中世一刀流最正統的繼承者,真正無渣滓
地體現一刀流的真髓。
其實可以從日常習練的武器上,大致體現出流派是偏向於格鬥還是藝術
。藝術劍派大多使用竹刀,竹刀輕而富有彈性,破壞力較小(當然,高手的
奮力一擊,大家還是禁不起),習練中可以減低危險係數——中西派也是使
用竹刀習練。
而偏重格鬥的流派則以真劍或木刀來較藝,木刀重、硬,缺乏彈性,稍
微用力一點,中者就可能折手斷足,甚至可能導致終身殘廢。因為平日練習
若沒有實踐覺悟的話,在實戰時是不可能取勝的。
●直心影流:
源祖為山田光德,據說是他最先把防具運用到習練(試合稽古)中的。
山田門下,幕臣甚多,主要講究的是心膽的磨練,強調使用厚重之劍。
直心影流最著名的劍士是號稱“劍聖”的男谷精一郎(1798~1864)。
精一郎的弟子?原鍵吉(1830~1894)也是其中矯矯者,他開辦了講武所,
對劍道的中興貢獻極大——門下洋弟子眾多,如對日本醫學助益良多的佩魯
茨等。
●大石神影流:
源出新陰流,流祖大石進種次,據說曾仗一柄三尺三寸長的竹刀,挑戰
江戶諸大道場,無人能敵。此派的最大特色是左手快速突進。
這一派影響稍弱,大概因為擇徒太嚴的緣故吧,主要傳人是大石一門。
●心形刀流:
伊庭秀明曾在幕府講武所授課,他的劍術千變萬化,一刀技、二刀技、
小太刀技無不精熟。不過據說心形刀流威力最大發揮,最在使用大刀。
還記得《????劍心》中,妙和燕托斬左去購買月岡津南的彩色版畫一事
嗎?她們共同的要求是什麼?——幕末第一美男劍士“獨臂伊庭八郎”。這
位伊庭八郎秀治,就是心形刀流的嫡派傳人(可惜沒和沖田總司比一比,誰
才是第一美男子)。
●神道無念流:
長州的實戰劍術,源祖為福井嘉平,但真正名場天下是到齋藤彌九郎(
1798~1871)的時代。彌九郎在江戶開設練兵館,號稱江戶劍術第一,門下
弟子多達三千人。
無念流雖為格鬥劍術,但同時也相當注重修身養性,講究“自戒、自律
”,道德色彩非常濃厚。
以桂小五郎為首的長州藩士們,大多習練無念流,但當齋藤彌九郎在江
戶開館後,流中水戶藩士卻日益增多,如芹澤鴨等。附帶提一句,正因為如
此,彌九郎深受水戶藩主德川齊昭的賞識,戊辰戰爭中請他出任上野彰義隊
隊長。彌九郎深知天時人和,沒有答應,戰後出仕新政府。
●天然理心流:
源祖近藤長裕,代表人物近藤勇、土方歲三等,武州多摩的農民劍法,
不用多說了吧。此派講究“根與力”,極意稱為“浮鳥之位”(荒海波濤洶
湧,風雪疾作,浮鳥衝浪高飛之意)。至今日本龍源寺中還藏有近藤勇使用
過的木刀。
“新撰組”的擁護者們,大家明白了吧。近藤派基本都是天然理心流的
,而北辰一刀流的藤堂平助、伊東甲子太郎叛逃高臺寺被斬,神道無念流的
芹澤鴨被暗殺,永倉新八亦叛。流派之爭,是否也左右著新撰組的內部整肅
呢?
●示現流:
薩摩藩的御用流派,亦名“自顯流”。練習時,獨特的使用木刀擊打立
木的方法,使其招術十分詭異,並變化出多種驚人的必殺技。如果說天然理
心流是新撰組的中心流派的話,那麼示現流就可以說是人斬的中心流派。從
附表可以看到,田中新兵衛和中村半次郎都出於此門。
●柳剛流:
在幕末的關東,柳剛流的影響力及閘人數目,直逼北辰一刀流。此派的
最大特色,是擊斬敵人的下肢(敵?臑),直接乾脆地摧毀其戰鬥力。
附表一、幕末十大劍術流派及著名劍士:
流系 流名 流祖 所在 幕末著名的劍士
一
刀
流
系 北辰一刀流 千葉周作
成政 江戶
水戶
阪本龍馬、清河八郎、井上八郎、海保帆平、塚田孔平、大羽藤藏、
藤堂平助、山南敬助、伊東甲子太郎、服部武雄、千葉榮次郎
鏡心明智流 桃井八郎左衛門
直由 江戶
武市半平太(瑞山)、岡田以藏、逸見宗助、上田馬之助、桃井左右八郎
一刀流· 中西派 伊藤一刀齋
景久 江戶
高柳又四郎、寺田五右衛門、白井亭、淺利又七郎義明、山岡鐵太郎、
高野佐吉郎
新
陰
流
系 神道無念流 福井兵右衛門
嘉平 江戶
武州· 琦玉
桂小五郎、渡邊升、藤田東湖、金子健四郎、佛生寺彌助、齋藤彌九郎、
齋藤歡之助、齋藤新太郎、芹澤鴨、永倉新八
直心影流 山田平左衛門
光德 江戶
上州· 沼田
勝麟太郎、天野八郎、井上傳兵衛、今井信次郎、男谷精一郎、島田虎之助
、
?原鍵吉
大石神影流 大石進
種次 築後· 柳州
土佐 大石進種次、大石進種昌
神
道
流
系 天然理心流 近藤內藏助
長裕 江戶
武州· 多摩 近藤勇、土方歲三、沖田總司、齋藤一
示現流 東鄉藤兵衛
重位 薩摩
田中新兵衛、中村半次郎、奈朗原喜左衛門、有村次左衛門、邊見十郎太、
別府晉介、大山綱良
心形刀流 伊庭是水軒
秀明 江戶 伊庭八郎秀治、三橋虎藏、
中條金之助、伊庭軍兵衛秀業
柳剛流 岡田?右衛門
奇良 江戶
武州· 琦玉
陸前 松平上總介
附一、坂本龍馬《船中八策》:
![[圖]](http://blogimg.goo.ne.jp/user_image/56/75/5088831f66d5181500e9ece4e642bd1e.jpg)
第一策,天下大政奉還朝廷,政令宜由朝廷發佈;
第二策,開設上、下議政局,設置議員參贊各方面事務,也即國家大事
付諸公議;
第三策,凡有治國之才者,無論公卿、諸侯還是庶民,均可賜予官爵,
以備國事顧問,宜削除種種有名無實的官職;
第四策,對外交際的方針要聽取公議,制定新而且恰當的規章與條約;
第五策,重新審定古已有之的各種律令,制定新的廣泛的法典;
第六策,擴張海軍為國防要務;
第七策,設置御前親兵,負責守衛帝都;
第八策,設置機構,制定法規,與外國平等貿易。
![[圖]](http://igproj.com/Images/4YahooBlog/8s1.png)
![[圖]](http://www.e-kyoto.net/sanpo/rekishi/shinsengumi/img/gohatto.gif)
附二、新撰組《法度書》:
第一款,嚴禁違背武士之道;
第二款,嚴禁脫離組織;
第三款,嚴禁隨意改變策略;
第四款,嚴禁隨意辦理訴訟;
第五款,嚴禁私鬥。
![[圖]](http://www.e-kyoto.net/upload/upload_20100525163158.gif)
http://www.wsfamily.idv.tw/WENG/japan/staff-minzhi.doc
[html]
明治維新風雲人物
明治維新是日本步入近代化國家一個很重要的時期,而推動明治維新的人物
更是功不可沒,在眾多風雲人物中,藍色眼影特別挑出了幾個極具影響力的
人物做簡單的介紹。
明治天皇 西鄉隆盛 大久保利通 木戶孝允
倉岩具視 伊藤博文 明治維新風雲人物年齡一覽表
◎ 明治天皇
![[圖]](http://www.sanada.net.cn/shiliao/images/21_08.jpg)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個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
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現過六個女帝。日本的年號是摹仿中國的
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徵兆等因素,一個天皇可以容許變更多個年號
。但是從明治天皇以後,一個天皇只限一個年號。因此也可以年號來代替天
皇的稱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從前的天皇,權力不是
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貴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權的手中。天皇可以說是
只是一個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總攬大權於一身。
皇室典範
皇室典範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於大日本帝國憲法之下
制定。在明治憲法下,皇室典範異於一般法律,與憲法同為最高法規。
現行皇室典範,係於日本國憲法制定時同時修改,並以一般法律施行。與舊
典範之最大相異處,首先在於皇室繼承只限於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認庶
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係庶出。此改變乃為尊重婚姻
制度而來。其次,現行典範承認平民之皇太子妃。戰前,皇太子妃必從皇族
或三大貴族家庭中挑選。江戶時代以前,日本允許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
後的皇室典範規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繼承皇位。
明治天皇出生於嘉永五(1852)年9月22日,是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他幼
名祐宮,母親是英照皇太后。但真正的生母是權大納言中山忠能的女兒,
典侍慶子。萬延元(1860)年,他被定為儲君,並賜名睦仁。慶應二(1866)
年12月,也正是他十五歲那年,由於父天皇去世而繼承皇位。翌年1月9日,
舉行踐祚典禮。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12月9日斷然實行王政復古。慶應
四(1868)年7月,將江戶改名為東京。8月27日舉行即位典禮,9月8日改年
號為明治。10月,明治天皇抵達東京執政。12月,返回京都,與一條美子
(昭憲皇太后)舉行大婚之禮。明治二(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達東京,
並定東京為首都,以圖一新人心。接著,在明治政府推動下,接二連三的推出
版籍奉還、廢藩制縣、制定徵兵令等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其中與天皇地位最
有關的就是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制定。
明治政府於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這部東亞
首部的現代成文憲法是摹仿普魯士憲法的欽定憲法。明治憲法第一條規定:
「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的天皇統治之。」明治憲法係基於天皇主權的原理
,由天皇總攬立法、司法、行政之統治權。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陸海軍
的統帥、宣戰的公布、條約的締結等,都屬於天皇的大權。從此,天皇搖身
一變,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人」。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時
四十三分,明治天皇由於尿毒症去世,享年61歲(虛歲)。他的一生可以說
是日本近代國家誕生的同義字。
◎ 維新三傑之 ─ 西鄉隆盛
在明治維新的眾多元勳當中,擔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
木戶孝允三人。這三人又被稱為「維新三傑」。其中又以西鄉隆盛的人格
最受日本人喜愛。
西鄉隆盛生於文政十(1827)年12月7日,是薩摩(鹿兒島縣)藩士西鄉吉兵衛
之長男,幼名小吉。
由於家境貧窮,十八歲時一邊擔任「郡方書役助」以補貼家計,另一方面與
大久保一藏(利通)、有村俊齋(海江田信義)等人一同研讀『近思錄』,
學習陽明學,並在無參禪師門下參禪。二十八歲(1854年)時隨藩主島津齊
彬至江戶。當時正值將軍繼嗣問題,舉國分成擁護德川慶喜與擁護德川家茂
兩派。西鄉隆盛加入擁護慶喜派,而四處奔走。安政五(1858)年,由於
「安政之大獄」(安政年間,彈壓擁護德川慶喜份子的大獄),西鄉隆盛護衛
著被幕府追究的僧月照返鄉。沒想到薩摩藩也對他們加以追究,於是兩人投
身錦江灣。月照絕命,隆盛大難不死,被處以流刑。
1864年返回薩摩藩後,西鄉隆盛在倒幕運動中,不斷發揮他的破壞力。1868
年,隆盛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勝海舟談判下,無流血的進入江戶城。但
是西鄉隆盛卻在此時急流勇退,返回老家薩摩。因為他認為不可留在中央,
擔任比藩主地位還高的職位。到江戶開城為止,他是代表下級武士改革派的
最佳領袖。他視名利如糞土,視死如歸,不為子孫買美田。然而在維新政府
的改革下,下級武士生活日益窮困。徵兵令實施之後,武士的軍事權又告喪
失,為打開這種僵局,遂使西鄉隆盛興起「征韓」、「征台」的念頭。他毛
遂自薦,想當遣韓大使,但遭岩倉具視、大久保力通等人的反對而下野。明
治10(1877)年,鹿兒島的私立學校學生及下級武士擁立西鄉隆盛為統帥,
![[圖]](http://www.geocities.co.jp/NeverLand-Mirai/5070/kindai/okubotosimiti.jpg)
史稱西南戰爭。西鄉隆盛戰敗,自刃而死。
◎ 維新三傑之 ─ 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誕生於天保元(1830)年8月10日,是薩摩(鹿兒島縣)藩士
大久保次右衛門利世之長男。幼名正助、後又改名為一藏。
他與西鄉隆盛不但是小同鄉,同樣是下級武士出生,而且家境貧窮。
但兩人在個性及政治生涯方面,卻大相逕庭。
西鄉好惡分明、熱情洋溢、時而採取不合理的行動。
而大久保沈著冷靜、剛毅果斷、始終抱持現實主義的政治態度。
西鄉雖博得一般人的喜愛,可是卻以悲劇收場。
大久保雖為人所畏懼,但一生都處於權力的高峰。
明治四(1871)年,大久保利通晉身大藏卿,一心致力於內政之建設。同年
任岩倉考察團的副使,周遊歐美各地。於考察歐洲時,遇到德國宰相俾斯麥
,大受其影響。1873年聽到西鄉等人激烈的征韓論主張,立即回國。他與
岩倉具視站在同一陣線,強烈反對征韓,因此而與多年的好友西鄉決裂。
征韓派辭職後,大久保兼內務卿,成為政府的核心人物,大力推動殖產興業政策
。他雖然專制,但沒有地域觀念,大量採用有能力的人才。明治11(1878)
年5月14日,由於他的獨裁引起反彈,被士族島田一郎等人暗殺。享年49歲
。
◎ 維新三傑之 ─ 木戶孝允(桂小五郎)
木戶孝允出生於天保四(1833)年6月26日,當時的人傳說,該年出生的人
雖小有才能,但不能成大器。他是長州(山口縣)藩士和田昌景之子。通稱
小五郎,後成為桂九郎兵衛的養子。由於小時體弱多病,以致於晚年健康欠
佳,神經衰弱。他十七歲加入吉田松陰門下。二十歲時四處拜師求藝,先後
學習劍道、造船術與西學。1850年加入尊王攘夷運動。木戶孝允除於明治
元(1868)年撰寫「五條誓文」草案外,並且在「版籍奉還」、「廢藩置縣」
中也擔任核心角色。明治四(1871)年隨岩倉具視考察歐美,擔任全權副使
。1873年回國,建議政府制定憲法。翌年兼任文部卿。木戶和大久保雖一開
始就主張「征韓」,但明治四年以後卻搖身一變,主張內治優於對外發展,
所以開始反對侵韓、侵台之舉。木戶雖然屬於理想主義的開明政治家,
但心胸狹窄,因此沒有人追隨他。連同是長州藩出身的伊藤博文、井上馨也追隨
大久保。明治10(1988)年5月26日病歿,享年四十五歲。
*******
******* 木戶孝允 長州藩 1833(天保4)~1877(明治10)
[1;31m→ [33mpennyty [;33m:明治10年應該是1878吧 [m
◎ 岩倉具視
一提到岩倉具視,最先令人想到的就是岩倉考察團。的確,這種政府重要官
員一齊出國考察各國文物的考察團,可說是世界罕見的文化大事業。除此
之外,他一生的大事業就是「王政復古」,即將權力從幕府手中交還給天皇。
岩倉具視誕生於文政8(1825)年9月15日,是前權中納言掘河康親的次男。
他幼時就因為額頭特寬,眼瞳朝上,被視為異相。十四歲那年成為岩倉具慶
的養子。他原本是「公武合體」(貴族與武士聯合政權)派,因此受到尊王
攘夷派強烈的憎恨。文久2(1862)年被命辭官隱居。他雖剃髮隱居,但仍
暗中與尊王攘夷派的人士來往。慶應3(1867)年他被允許進入京都,並與
大久保利通等人商討倒幕大計。12月9日,在他指導朝議之下,終於使「王
政復古」成功。明治4(1871)年,岩倉升任為右大臣,同時又拜特命全權
大使,與木戶等人出國考察歐美文物制度。1873年回國後,主張內治優
先說,阻止西鄉隆盛等人的征韓論。此外,他對皇室制度及立憲制度的創設
亦有貢獻。明治16(1883)年,岩倉具視去世,被賜以國葬之禮。
◎ 伊藤博文
明治維新的革命份子一一去世之後,維新的第二代政治家一邊繼承遺產,
一邊要重整被破壞的舊秩序,大力建設新的體制。這第二代的領袖就是
伊藤博文(1841~1909)。
明治11(1878)年5月,他繼承被暗殺的大久保利通之後成為內務卿。明治
42年10月26日被朝鮮人安重根暗殺於哈爾濱車站。這三十幾年,他一直躋身
於政界的主流。伊藤博文於明治18(1885)年,就任自己手創的內閣制度的
第一代內閣總理大臣。此後,共四次就任首相之位,在任期間前後共七年七個月
,是戰前的最高記錄。此記錄後來被同為長州(山口縣)出身的佐藤榮作
首相所打破。其新紀錄是連續七年九個月(昭和39年11月~47年7月)。
他一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於明治15(1882)年赴歐考察普魯士憲法,回國
後成為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的中心人物。此外,伊藤博文還致力於制定華族
制度、內閣制度、皇室典範、樞密院等制度。雖然他是日本歷史上的大政治
家,但也因好色而與豐臣秀吉並列青史。他所交往的女性大多是藝妓,他的
梅子夫人也是藝妓出身。
http://myweb.hinet.net/home6/danawei/history/famous.htm
![[圖]](http://www.ylib.com/images/BookPage/J0233-P22.jpg)
→ :備份
→ :推
--
※ 作者: ott 時間: 2016-10-14 11:31:36
※ 看板: ott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391
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