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明白李光耀家族騙了新加坡一代又一代,還是有很多新加坡人死忠啊.
當年李光耀已經做得,現在民進黨正在做
鉗制媒體
編輯
李光耀執政後,尤為強調政府對媒體的監管。在新加坡,新聞媒體只能享有「有節制的權力和有約束的自由」,禁止和嚴懲一切攻擊執政黨以及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言論報導,禁止不利於國家安全和有可能導致種族和宗教對立的言論報導。[57] 1971年,李光耀在赫爾辛基的國際報業大會上公開宣稱:「一些人天真的以為新聞自由是神聖和絕對的。其實,新聞自由等於報社老闆的自由。他有權聘請新聞從業人員,也有權開除他們。」1988年4月,李光耀在美國報章編輯協會演講時聲稱:「將傳媒視為第四權的理論,並不適合新加坡。我們不能讓本地傳媒扮演像美國傳媒那樣的角色:監察、對抗和質疑當權者」。[50]
李光耀深知控制媒體,封殺一切對其不利的報導,是維持自己和人民行動黨不容挑戰地位的必要條件,在其執政後,便利用一切手段打壓所有媒體,最終組建了壟斷新加坡所有媒體的報業控股集團,從此新加坡就只剩下了對李光耀的歌功頌德之聲。甚至對於外國媒體,李光耀也絕不放過,任何敢於批評他或新加坡體制的外國媒體或個人,如果不公開道歉並賠償大筆罰金,就會被馬上趕出新國,甚至連母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也會連帶受到牽連。這種強硬的手腕讓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亞洲周刊》、彭博新聞社等諸多頂級國際媒體,也都不得不向他屈服讓步。中國著名的「空派」經濟學家謝國忠,就曾因為一份對新加坡表示不以為然的內部電郵泄漏,便被新加坡施壓趕出了就職的摩根史坦利公司。[49]
《華爾街日報》為此曾發表社論感慨說,「所有在新加坡發行的西方報刊,都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各種刁難。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經濟,並想成為該地區的金融中心,還期待成為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間的服務之橋,但如此嚴格限制信息的自由流通,不利於實現這樣的目標。」[52]
1997年,鄧亮洪代表新加坡工人黨參加靜山集選區競選。於是人民行動黨利用其掌控的媒體資源對鄧亮洪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當時新加坡報刊上的標題有:「李光耀資政:採用鄧亮洪做法,我國將成波士尼亞」、「吳總理:鄧亮洪是危險人物,不應讓他進入國會」、「鄧亮洪在玩火」、「多位議員指鄧亮洪言論極端」、「鄧亮洪若當選議員將像(澳大利亞)漢森掀起風波」、「吳總理指鄧玩危險遊戲,利用宗教課題鼓動情緒」、「別讓鄧亮洪破壞社會安寧」、「李資政:靜山是關鍵戰役,關係總理與兩位副總理前途」、「吳總理:靜山是總理對鄧之戰」、「吳總理:如果鄧亮洪中選,我在國內外聲譽將受打擊」、「陳慶炎副總理;阻止鄧亮洪進入國會,不是反對華族文化」、「偏激煽情者,應嚴厲對付」、「李資政:靜山區集選區共有25個計票中心。哪個區最支持行動黨,組屋將最優先獲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