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Stock作者 minazukimaya (水無月真夜)標題 Re: [請益] 一億到十億是不是最難?時間 Sat Sep 20 00:08:09 2025
※ 引述《gn01325260 (gn01325260)》之銘言:
: 受薪階級的最頂層
: 靠著薪水加穩定投資
: 是有機會資產達到一兩億
: 但是再上去薪水的效益已經很低
: 只能在投資方面更進一步精進
: 有板上的大神願意分享經驗嗎
我先修改一下這個框架,再延伸後面的討論
在思考這類資產增值與人生框架的問題時
我通常會以「15年、5倍」作為關鍵數字
15年,是以40歲、55歲、70歲這三個人生節點的年齡去分隔
之所以不用20年為框架,是因為傳統的20/40/60/80我總覺得不太符合現狀
20歲還沒出社會 80歲早就老到不能動了
5倍,是因為15年5倍是「在可努力範圍內的合理的目標」
也就是排除掉那種股神、天才、冒險家,平均年化動不動20%以上甚至30%的少數人
資產長期年化成長率在11-12%之間,15年5倍
然後再討論起點問題,也就是工作能力/投資能力的比重轉換點
在前一篇的推文中我提到,資產累積到年收入十倍時通常會有明顯卡點
不過因為每個人家庭組成狀況不同,有的人只要養自己,有的上下三代要養五人
所以我想了想,還是以淨現金流的15倍來作為設算好了
那麼,在這個15年間隔的人生框架中,不考慮上一輩的贈與的話
大多數人的Phase1 24-39歲
都是以工作能力為主、再輔以股票或房地產投資累積資產的
而到了Phase2之後,除了極少數大公司高層,工薪收入成長都已受限
資產隨著累積之後,也逐漸接近前述的「淨現金流的15倍」的數字
在這裡開始就分出了三個淨資產起點: 200萬、1000萬、5000萬
分別對應到phase1結束後,淨現金流10~20萬、60~80萬、300~400萬的家庭
嗯...你們知道我要說啥了XD
對,就是冒險者分級要登場了
冒險者分級
鐵級 200萬
銅級 1000萬
銀級 5000萬
金級 2億5 <--這裡從3億調成2億5是因為上一級的五倍
白金 10億 <--這裡之所以不是5倍是為了數字好看
以台灣生活成本和房地產的現狀來說
我想很少人會覺得淨資產5000萬就是財富自由
畢竟很多人上有老下有小,5000萬扣掉房根本沒啥自由可言
但到了2億5,我想只要不是特別會花錢,養個五口之家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從銀級到金級,大概就是股板多數人夢想踏上的「財富自由之路」了
好,看到這邊肯定要有人開噴了
39歲5000萬淨資產,根本就PR99,你講這什麼幹話,是不是秀優越
但是我根據寄信給我討論投資的板友作取樣,其實這才是最常見的樣態
也就是可能4大電資或醫牙畢,靠著優沃的工薪收入買房或投資累積到淨5000萬
卻在接近中年時,有一種人生卡關的感覺,因此產生的迷惘或焦慮
不過呢,這部份的人群我先放一邊說,因為就像我上一篇推文所說
我本來計劃寫一篇上金攻略,目標讀者大致就是這個樣態
不過越寫草稿框架越凌亂,文不成章,所以暫時是寫不出來了XD
文行至此
至少先把原文的「1億,如何翻到10億」,這種實用性不高的命題
重新調整成「5000萬,如何翻到2億5」,這個對PR99的板友來說很重要的命題
因為這些PR99板友,追求的就是在55歲之前,實現家庭的財富自由
原po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屬於這個群體,年紀沒到中年,還在Phase1
但是對人生的長遠規劃有點想法,所以我作出了這個命題調整
到這邊回應了原po的問題
接著呢…為了不被噴說整篇文章都在打高空
我們回來在上述的框架下,討論一下銅級冒險者
35-39歲、1000萬淨資產,這總該板上一抓一大把了吧
然後如果只需要養活自己,買個小房子
5000萬也不失為一個「自己財富自由」的目標
雖然這和「家庭財富自由」不太一樣,但是本來嘛,九位數就不該是凡人的目標
也許這樣說有點殘酷,但是39歲1000萬淨資產就說明你是個凡人
(除非你家上一代欠了5000萬要你還,你起點是-5000萬,那我非常尊敬你XD)
所以我們就收攏了兩類人的目標在「15年,5倍,年化報酬11-12%」
如果你銀級,目標就放在55歲前上金級
如果你銅級,那就放在55歲前上銀級
如果你覺得11-12%對你來說太簡單了,那也許可以把「55歲」改成「50歲」
那麼,具體要怎樣的策略,才能穩定達到年化11-12%的報酬率呢?
這個問題有需要我來教嗎?
板上一大票人都宣稱他們年化遠超過11%這種小數字
問他們就好了
Edit:
https://i.imgur.com/4CEjDLg.png
既然推文有人堅持11-12%很難,覺得我憑空亂扯
那我還是補一下我的長期年化報酬好了 IB創帳以來是年化 24.6%
當然我知道這數字不是正常標準啦
所以我砍半之後的數字來定框架,還算合理認知範圍吧
然後如果要討論39歲鐵級怎麼辦,這就超出我認知範圍了
26~28歲鐵級,很正常,努力靠工作上銅級就好
39歲還是鐵級該怎麼規劃未來,我承認我真的不知道,無法回答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6.70.205.94 (日本)
※ 作者: minazukimaya 2025-09-20 00:08:09
※ 文章代碼(AID): #1epN_hWb (Stock)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758298091.A.825.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請益] 一億到十億是不是最難?
09-20 00:08 minazukimaya.
推 gladopo: 但PR99那些人可能有超過一半不用擔心錢2F 09/20 00:11
推 leotompp: 年化11% 超越巴爺爺內 = =3F 09/20 00:11
→ gladopo: 做個PR90的版本,才是受眾較廣的群眾r4F 09/20 00:12
其實我覺得資產規劃是框架重於細節
細節策略怎麼操作,分散在很多以前的文章、推文中零星提到
不過我從來沒認真發文討論過「框架」這件事
然後我發現,其實多數人也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框架該怎麼定義
所以這篇就當作提出一個我覺得蠻適用於當下(2025年)的財富規劃框架囉
→ gladopo: 巴爺爺18還是22%不是
QQQ能持續的話就有15%了6F 09/20 00:12
推 as6633208: 15年5倍,後代教育好一點,當家訓忍住有紀律的在滾30年8F 09/20 00:14
推 bbignose: 我覺得還是提升認知的問題,像我岳父岳母一輩子不買10F 09/20 00:14
推 forbake1: 目前40歲準銀級,想退休了,金級沒慾望11F 09/20 00:14
→ bbignose: 房不買股票,根本不可能大富12F 09/20 00:14
推 goodjop: 所以就是心態問題決定你的人生
一堆人講致富之路 但每個人心都不同 不然都是富翁了13F 09/20 00:16
推 huabandd: 回文部分的框架重於細節,是為什麼呢?16F 09/20 00:18
因為很多人在錯誤的框架下努力
定了遠超自己能力或者過於短視保守的目標
所以我希望收攏聚焦一下,「15年5倍」
如果有些風險偏好很低的板友
還是覺得5倍太難實現,那針對相對保守的板友,就定個15年3倍吧
如果15年3倍的目標都不敢定,還是別看股板了吧QQ
→ KY1998: 老巴贏在活得夠久,加心態穩17F 09/20 00:20
推 n64tw: 看到最後一句只能推 哈18F 09/20 00:21
推 benpanyen: 1000萬淨資產如果其中一半是自住房地產,那表示另外的500萬年化報酬率要有20%才行?19F 09/20 00:25
增貸出來投資啦 房板不都是這樣教的嗎XD
推 xiaoyao: 巴爺爺90歲以上 大贏家21F 09/20 00:26
推 mrp: 師父,我以為您要教了QQ24F 09/20 00:28
推 g0t24568: Mina分享很好 希望以金級目標先25F 09/20 00:29
推 fakelie: mina大問問~假如拆小目標年化11~12%~~26F 09/20 00:29
推 coffee112: 身邊說不相信股票的一個長輩(他說覺得不記名債券比較真實 股票很虛幻) 之前37x還是38x 說叫他子女幫他27F 09/20 00:30
→ fakelie: 但當年度個人評估風險較高, 要曝險優先還是保守優先29F 09/20 00:30
→ coffee112: 買10張台達電 前陣子也跟我說不急著賣 賣了不知道錢還要另外放哪裡放 有錢人看事情好像都會不一樣30F 09/20 00:30
推 j65p4m3: 台灣一定一堆銀級,但都在房地產32F 09/20 00:31
→ fakelie: 因為當年度保險操作6% 下年度會有額外多6%的壓力QQ33F 09/20 00:31
「長期年化11-12%」不是每年都以11%為目標
大多頭年份你至少要作個15~20%,長期下來才會比較穩定超過10%
至少不要輸大盤吧,如果你每年都作輸大盤
那真的是把主動部位縮小到0.2倍當練習,1倍去買大盤指數比較好
至少不要輸大盤啊!!
推 TaiwanUp: 自住房就是升金最主要陷阱之一 大額資金被卡住34F 09/20 00:32
推 einsfun: 好有趣的類比XD..35y前提前銀牌路過,確就是本行印鈔機股票房產真附庸的。所以股市暴跌抗性很好,買房產也有底氣。但我覺得金牌這輩子沒機會了,因為隨年紀體力遞減不可能一如以往繼續印鈔加上小孩隨之長大的開銷教育36F 09/20 00:34
→ TaiwanUp: 航海王的信義聯勤也是用租的 by八卦版41F 09/20 00:35
推 woofwoof009: 醫生至少是1/1000的人 4大電資 應該是1/100 綜合起來銀級門檻小於1%42F 09/20 00:36
→ einsfun: 我的現金資產比還遠低於五倍。覺得要15年上金要走極端路線才行,而且是剛好站在風頭上的那種44F 09/20 00:37
推 bbignose: fakelie大我覺得應該要全部在市場比較好46F 09/20 00:37
推 sdbb: 謝謝47F 09/20 00:37
→ bbignose: 不然錯過幾個大漲天數投報整個被吃掉超多48F 09/20 00:37
推 bj45566: 老巴的歷史投報率大約是 20%,但早期特別高,如果只算近二十年或近十年,都「只有」 10-12%50F 09/20 00:38
推 fakelie: 原來如此 謝謝泥(づ′・ω・)づ52F 09/20 00:44
→ aloness: 老巴單一投資額度有上限,會鎖住單一標的資金量53F 09/20 00:45
噓 seanfan: 15年三倍也是sp500長期報酬好嗎 亂講一通54F 09/20 00:49
首先你要記得,框架下這些人都還是有工薪收入的
也就是前面說的「卡關點在淨現金流的15倍淨資產」
那是打算39歲退休嗎? 顯然不是吧
所以淨現金流至少還能維持個10年
這其實也是起頭有6%多的年化報酬了
再極端一點來說,就算什麼都不投資,淨現金流再累積十五年,資產也是翻倍
這樣去思考,55歲淨資產是39歲的三倍,其實是非常非常保守的目標
推 huabandd: 原來如此,若是不設定框架,只著重細節呢?55F 09/20 00:49
→ seanfan: 成長股最多的美股 長期報酬也只有8-9%56F 09/20 00:50
推 snowish: 不貪的話,其實上銀就夠了,不要太豪奢、紙醉金迷,凡人很夠用了;不過個人對現金流還是比看淨資產更重要一些57F 09/20 00:50
推 seanfan: 況且淨資產還有多少是none working cap=>房子60F 09/20 00:53
→ mtmmy: 老巴那個體量本來就會限制他的報酬率61F 09/20 00:53
→ seanfan: 結合起來看 根本5倍的要求年報酬超高好嗎62F 09/20 00:53
嗯…坦白說,如果你的主打論點是15年5倍很難
年化11-12%一般人再努力學習也不可能達到
1.3倍槓桿投大盤,遠超普通人的風險承受力
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你
這對我來說超出認知範圍了
→ snowish: 以老巴的資金量體來看,在市場裡大量短時間進出是會明顯影響股價的,加上價值投資、對股東要有交代,穩定獲利才是要緊的63F 09/20 00:54
推 gladopo: 所以要達到這個要股票歐硬66F 09/20 00:55
推 ejnfu: 我點進來是想看如何穩定年報酬率12%的....67F 09/20 00:56
其實板上真的有兩派人
不講其他篇文章,光是前一篇推文裡面掃一下
兩派人都有啊,覺得11-12%超難,一般人根本作不到的
也有覺得11-12%太簡單了吧我呸,哥/姊都是年化20%當目標的
所以啦,這標準能不能不要那麼二極管,折衷一下
既然來股板討論,我相信人人都是有追求的對吧,不然去學綠角就好啦
目標定在長期年化11-12%,我覺得很公允
→ snowish: 資本不同,投資策略本來就會需要微調,10萬、1000萬、10億甚至更多,操作方法會是一樣的嗎?別傻了68F 09/20 00:56
推 CAFEHu: 股蛙:呆丸億級人數還是不少70F 09/20 01:01
→ aloness: 最難的還是第一桶金,後面就會越來越快72F 09/20 01:03
推 snowish: 謝謝m大提出的框架和基本目標,回頭檢視15年過去了,淨資產確實差不多翻了5倍,隨著資本和經驗增加,希望可以把時間再縮短,fighting!!!73F 09/20 01:05
→ LDPC: 哥都是目標年化5% 以打贏通膨為目標 QAQ 99578F 09/20 01:10
我最近學到一個新詞
叫作功能性文盲
推 bj45566: 連 LDPC 大大都出現了 :)81F 09/20 01:16
推 huabandd: 若是不注重框架只注重細節呢?82F 09/20 01:17
這邊的細節,不就是剩下怎麼樣長期得到11-12%穩定年化報酬嗎
其實只要這個目標明確了,方法很多的,最簡單你1.3倍去投大盤也行啊
真的難的其實是再往上的事情
比方說很多人希望的是長期年化15%,甚至長期年化20%
不要覺得差這幾%沒啥喔,長期11-12%和長期20%,就是普通投資人和股神的鴻溝了
推 linfuon: 這5年大約是翻10倍了 剛破1億3千萬 慢慢增加中83F 09/20 01:18
→ mtmmy: 具象化就是10% 15年大概4.2倍 20% 15年大概15倍84F 09/20 01:27
推 prokofieff: 很不錯的一篇,我15年報酬平均17.6%,11-12%這真的還好,知道方法後面會越來越快85F 09/20 01:29
推 huabandd: 喔喔,原來細節是說這部分,所以框架是用來檢視的合理標準,避免過高或過低,至於細節就看操作手法87F 09/20 01:30
推 rfynw: 認真請教:自己在金銀銅各階段的生活有什麼主要的差別嗎89F 09/20 01:30
這其實和投資沒太大關係就是了,我覺得生活樣態的改變和年齡比較有關
是年齡到了會想要改變生活,而你這時侯有手上有多少錢,就會作出相應的選擇
其實就是人到了35歲,很容易覺得25~35歲的生活不想要過一輩子,想要改變
俗稱中年危機,而解決中年危機就是要改變環境
這時侯你有多少錢,就影響你選擇的自由
推 seanfan: 都已經5k萬了,6%用收入解釋在第1年正確 但後面呢數學天才 我台大財金所的 一看就覺得很扯淡www
後面按道理要5倍 也就是1.5e 6%年薪9百萬喲91F 09/20 01:32
喔 好啦好啦,我承認這題超綱了,我答不出來
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事,你很厲害,幫你拍拍手
這樣可以了嗎(微笑)
推 TIPPK: 我也大概年化12%就滿足了94F 09/20 01:34
→ seanfan: 而還是沒提到房子佔淨資產的問題 拿去貸款也要成本而且現在根本貸不到錢95F 09/20 01:35
→ KY1998: 標普500不就10%左右,你總會遇到比較好的週期
資金在千萬以上,花點時間去增加人生體驗比較實在97F 09/20 01:35
推 aa00788: 千萬的開始無腦指數 單身的已經可以玩脫皮玩到八十了99F 09/20 01:39
→ kuosos520: 房產因為自帶五倍槓桿,所以年化報酬很容易達到15%,這應該是房產起家初期容易贏過股票的原因,但是隨著收入停滯無法繼續信用擴增,房產投資會更快卡到上限,報酬率會開始急速下降199F 09/20 08:34
※ 編輯: minazukimaya (146.70.205.94 日本), 09/20/2025 08:37:40
→ Alwen: 房產通常在五千萬到一億間就卡住惹 上限其實很低203F 09/20 08:38
推 howhower: 最後結論不管你有錢沒錢買標普500就對了204F 09/20 0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