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earty (Gearty)標題 [新聞]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警告 歐洲不能讓時間 Wed Oct 15 20:59:44 2025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警告 歐洲不能讓美中主導科技創新
中央社/記者 劉淑琴/核稿:楊昭彥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3日綜合外電報導)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得主之一的法國學者
阿吉翁(Philippe Aghion)今天警告,歐洲不能讓美國和中國主導科技創新。
阿吉翁等人因「闡明了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成長」,今天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他在
公布得主的記者會上透過電話告訴媒體:「我認為歐洲國家必須意識到,我們不應再讓美
國和中國成為科技領袖,並且落後他們。」
阿吉翁表示,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與歐元區的財富差距已然擴大。他指出,在二戰到80
年代中期之間,歐洲在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一度追上美國,如今兩者之間的差距再
度擴大。
阿吉翁指出:「最大原因就是我們未能實施突破性的高科技創新。」
阿吉翁也警告,去全球化與關稅等因素恐阻礙經濟成長。他稱「開放是成長的動力」,並
直言自己「不樂見美國的
保護主義浪潮」。
除了阿吉翁,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另外兩名得主為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和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
其中,一半獎金頒給莫基爾,表彰他「識別出透過技術進步實現持續經濟成長的必要條件
」;另一半則由阿吉翁與郝伊特共同獲得,以肯定他們「提出透過
創造性毀滅
(creative destruction)實現持續成長的理論」。
莫基爾利用歷史資料,深入探究持續經濟成長如何成為「新常態」的成因。
阿吉翁和郝伊特也研究了持續經濟成長背後的機制。他們於1992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建
立了一個數學模型,用以解釋所謂的「創造性破壞」:當新的、更優質的產品進入市場時
,販售舊款產品的企業勢必會被淘汰。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委員恩福洛(Kerstin Enflo)告訴記者,「過去200年間,世界經
濟成長的速度超越了人類歷史上任何時期」,然而,「與我們過去見到長期停滯的歷史相
比,200年依然只是一個短暫的時期」。
恩福洛說:「這些桂冠得主的研究提醒我們不應該把進步視為理所當然。相反地,社會必
須持續關注那些創造並維持經濟成長的要素。」
79歲的莫基爾是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教授。69歲的阿吉翁任教法
國法蘭西學術院(Collège de France)、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與英國倫敦政經
學院(LSE)。79歲的郝伊特則任教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
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名稱為「瑞典央行紀念艾佛瑞德‧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是今年諾貝爾
獎的壓軸獎項。
今年諾貝爾各獎項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573萬元)。若有數名得獎者共享獎
項,他們將分享獎金。
諾貝爾獎是由19世紀瑞典炸藥發明家、企業家艾佛瑞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創立,
他透過遺囑將大部分財產用於頒發物理、化學、生醫、文學與和平5類獎項。經濟學獎則
是在1968年才由瑞典央行設立。
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頒發,歷年得主包括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和克魯曼(Paul Krugman)等深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和學
者。(譯者:劉淑琴/核稿:楊昭彥)1141013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10130319.aspx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16.99 (臺灣)
※ 作者: gearty 2025-10-15 20:59:44
※ 文章代碼(AID): #1exvh4bA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60533188.A.94A.html
→ a7788783: 老共是競爭對手,老美會啃盟友骨頭,做人要靠自己1F 42.71.182.230 台灣 10/15 21:00
噓 mopepe5566: 自己歐洲人,當然講歐洲領導3F 101.12.86.12 台灣 10/15 21:01
推 swommy: 歐洲車的天下 快準備被打趴下了 加油4F 36.228.7.239 台灣 10/15 21:01
推 venomsoul: Too late5F 42.79.211.39 台灣 10/15 21:01
→ gowang19: 那也要自己行6F 223.140.152.162 台灣 10/15 21:03
推 jason222333: 連歐洲都懂了 希望日韓台新都要懂7F 111.241.129.16 台灣 10/15 21:04
→ jinkela1: 諾貝爾得主都知道歐洲落後中國了8F 114.45.74.220 台灣 10/15 21:04
推 Brioni: 預算都去養移民了9F 114.136.140.67 台灣 10/15 21:05
噓 abcdragon: 先增加自己的人口吧~根本沒人力發展10F 118.168.226.3 台灣 10/15 21:05
→ Qaaaa: 歐洲其實不缺科技人而是無法成科技大公司米國很多科技公司出頭是歐洲人開創11F 203.71.94.31 台灣 10/15 21:05
→ jinkela1: 其實看就知道 核能 太空 AI 歐洲真落後美中 也許尤其是ai 歐洲怕連deepseek都打不贏13F 114.45.74.220 台灣 10/15 21:06
→ Qaaaa: 然後歐洲較保守熱錢少就去美國成立公司吸錢16F 203.71.94.31 台灣 10/15 21:07
推 owlonoak: 這位學者的媽媽是Chloé的創辦人17F 36.227.129.134 台灣 10/15 21:07
→ Qaaaa: 變成美國公司 所以歐洲目前主要是缺在熱錢而不是沒人才發展18F 203.71.94.31 台灣 10/15 21:07
推 jarry1007: 歐洲領導人全是留美的 想反抗?作夢20F 101.10.245.69 台灣 10/15 21:08
→ Qaaaa: 但另一方面說 這些美國化的歐洲公司其實也仍跟歐洲緊密聯繫 只是算GDP是美國的21F 203.71.94.31 台灣 10/15 21:08
→ jinkela1: 想想歐洲真的輸不少 量子科技也是中國23F 114.45.74.220 台灣 10/15 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