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anozako (沒名字的雜魚)
標題 [分享] TWZ 專訪 Shield AI:X-BAT
時間 Thu Oct 23 13:56:05 2025


昨天 Shield AI 發布最新產品:垂直起降的大型多用途噴射無人機 X-BAT

並公布了宣傳影片:

https://youtu.be/OnpuNlE3UxU?si=WLhgMFPsSQBY8jfj

還邀請 CNBC 專題報導:

https://youtu.be/ZA_QzeN8fCs?si=gzGpK1YGq2sgQ6Ba

這些公關文裡最有料的,應該是 TWZ 的超長篇專訪 Shield AI 的 CEO

包含了不少其他媒體來源沒提到的詳細資訊,這邊就整理起來分享一下:

https://www.twz.com/air/the-rise-of-x-bat
The Rise Of X-BAT
Shield AI's highly ambitious plan to disrupt the autonomous combat aircraft market with its VTOL stealth drone. ...

 

------

<< X-BAT 基本性能諸元 >>

全長:26 ft(7.92 米)

翼展:39 ft(11.88 米)

高:4.7 ft(1.43 米)

升限:大於 50,000 英尺

作戰半徑:大於 1,000 海浬(全武裝掛載)

巡航速度:高亞音速(號稱快過其他 CCA Inc.1)

極速:未公開(宣傳片顯示後燃器開啟能超音速)


動力:具後燃器及向量噴嘴的戰機引擎(F100/F110 同級)


構型:折角飛翼(Cranked Kite,或譯曲柄風箏...但有點詞不達意)

內載武裝:彈艙 x2(能各搭載一枚 AIM-120 或 JSOW C-1)

外掛武裝:掛架 x1(可搭載一枚 LRASM 或 AIM-174)

亦配備型號未明的機載雷達、電戰、飛控及通訊系統

由 Shield AI 研發的 Hivemind 進行自動化控制

預估造價:兩千七百萬美金(價格類似其他 CCA 機種)

預估操作成本:約為載人五代機的十分之一

---

<< 研發進度 >>

X-BAT 約在一年半前(2024)開始研發,今年在細部設計和等比模型風洞測試

預計在 2026 下半年進行垂直起降試飛、2028 能夠進行最終測試

---

<< 設計構想 >>

X-BAT 之所以會使用垂直起降構型,是因為從兵推結果發現

在西太平洋的美軍戰機大多在地面上被遠程飛彈摧毀,而非空戰損失

所以選擇垂直起降,以克服傳統戰機依賴跑道和機場設施的限制

垂直起降的技術是源自 V-BAT 的坐尾自動起降技術

起飛時,因為全掛載比較重,所以需要使用後燃器才能升空

降落時,因為油料和彈藥減輕,所以無需後燃器便能垂直著陸

X-BAT 能夠在內載彈艙滿載的況下進行垂直降落(不用海拋了)

但沒提到外部掛架,八成要拋棄才能降落(LRASM、AIM-174:幹)

為了垂直起降,X-BAT 前端的進氣口有經過特別設計

能在零到九十度攻角下正常運作,持續給予推進器足夠氣流

話雖如此,X-BAT 降落時還是要靠向量噴嘴做一個類似眼鏡蛇機動

藉此確保進氣量足夠,才能夠順利垂直降落回發射架上

此外,X-BAT 並沒有綁定發射架的限制,只要有空架都能降落

所以起飛後發射架不用在原地等飛機回來,而是可以收掉移動到異地放列

無人機回來會依照指令,降落在有空位的發射架

理論上 X-BAT 可以從關島起飛,靠超長航程飛到台灣找空發射架降落

在台灣加油掛彈之後起飛,接續執行作戰任務

而說到 X-BAT 的 2,000+ 海浬的極限航程,也是順應西太平洋地理及兵推

由於各式加油機在兵推中越來越容易被超長程空對空飛彈威脅

所以 X-BAT 設計能達到 1,000 海浬的作戰半徑,以降低對加油機的依賴

X-BAT 仍然保留了空中加油的功能,但早期型號將不會實裝

至於為甚麼大小僅有 F-18 三分之一的 X-BAT 的航程能夠這麼遠

Shield AI 稱這是因為 X-BAT 在相對小的機體上使用了戰機等級的發動機

(正在和 P&W 和 GE 選擇大推力引擎當中)

外加折角飛翼構造讓 X-BAT 的升阻比(L/D)遠優於傳統戰機構型

但也犧牲了一些機動性,沒辦法像黑手黨戰機做出 9G 機動

不過,機上的向量推力這時就能進場救援,彌補部分構型造成的機動限制

所以 4G 以上的機動還是做得出來的(不是磚)

除了小機體配上高推力引擎,X-BAT 在機體用料上相對保守

仍然是使用金屬製機身結構,配上複材外殼,沒有大量用碳纖減重

這樣能在初期節省成本、增加量產速度,簡化製造複雜度

後續 X-BAT 將會逐次改良,有機會削掉更多機體重量

在生存性上,X-BAT 號稱其匿蹤性能比其他 CCA Inc.1 的機體都來得好

但因使用向量推力(垂直起降必須)所以 IR 訊號無法比擬 B-2 之流

經過最佳化之後應該仍然在 IR 低可視度的範圍內

X-BAT 的垂直起降功能不但適用於很多原本無法起降戰機的地形

也可以成為一般水面作戰艦的臨時艦載機,不用全通甲板也能享受 CAP

Shield AI 認為 X-BAT 用在福特級這種大型機也能起降的航艦是浪費了

CVN 應該專心去玩大隻的 NGAD,不要浪費空間在 X-BAT 上


反而是小一點的 LHA 預估可以塞進 60 架 X-BAT

或是雞肋的 LCS 也能塞進好幾架,這樣用了才是戰力大增

甚至是從無人船或是改成貨櫃化發射模組,從商船發射都可以

X-BAT 在設計時考量未來可能需要執行各種不同任務

所以採開放架構,以多用途(空對空、空對面、電戰、偵蒐)為目標

希望藉由靈活的軟硬體設計,滿足未來十年的各式 UCAV 需求

------

好啦,公關文到此為止

X-BAT 雖然有很美好願景,但現狀就是另一個研發中的 CCA 案子而已

Shield AI 跟其他新創軍火公司一樣都還在大噴研發金費中

就算 V-BAT 的訂單拿了不少(台美日都有的樣子),到今年還是虧錢

所以需要畫個大餅吸引私募基金投資,有些東西要保守看待

不過這個噴射垂直起降的功能真的是特別,幾乎是專為一島鏈設計

不曉得和公司創辦人是一對台裔美籍兄弟檔有沒有關係

雖然 X-BAT 看起來用上了不少黑科技,但 Shield AI 卻不這樣認為

噴射引擎垂直起降的功能據稱是參考了 1950 年代的美國空軍的 X-13 計畫

外加從 V-BAT 垂直轉水平起降的飛控經驗整合出來的

向量噴嘴的技術則是取自美國空軍 1990 年代 F-15 ACTIVE 計畫

這當然可能是 Shield AI 為了降低投資人風險疑慮的說詞

但也必須說,能有這樣的科技儲備來給後人挖寶還真的蠻爽的

就等個兩三年,看是真的能變出 X-BAT,還是變出 Zu-bat << 超音蝠

(本文絕對不是為了這個諧音爛梗才發的)

------

話說那個 Cranked Kite 看到有翻「曲柄風箏」還真的蠻奇怪的

Cranked Kite 指的是像 X-47 這種飛翼構型,但機翼後掠角度中間有改變

不像 B-2 那樣飛翼後掠角度從頭到尾都一致

Cranked 指個是飛翼中間改變角度的那一折,不是曲柄的意思

曲柄是像汽車引擎或腳踏車上的旋轉傳動機構

雖然英文也是 crank 但用在這邊描述機翼完全不搭嘎

所以應該翻...折翅鳶型?折翼風箏?折角箏形?變角飛翼?曲翼鳶形?

翻譯真的好難......

--
"One of the painful things about our time is that those who feel certainty are
 stupid and those with any imagin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filled with doubt
 and indecision."

 Let doubt prevai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3.144.64.112 (美國)
※ 作者: nanozako 2025-10-23 13:56:05
※ 文章代碼(AID): #1e-SDv2M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61198969.A.096.html
LegioGemina: 機械領域翻譯用曲軸較為合適1F 10/23 14:02
victoryman: 推2F 10/23 14:02
chyx741021: 我剛剛也在想PW和GE的戰機等級的向量推力引擎有什麼,原來是冷戰時代的技術儲備3F 10/23 14:05
ryannieh: 推介紹5F 10/23 14:43
thigefe 
thigefe: 有匿蹤的忠誠寮機,比五代機更重要6F 10/23 14:51
kira925: Crank 應該就是有轉折角度的意思7F 10/23 15:03
Bupolo: 推
X13超可愛的8F 10/23 16:54
ryannieh: 其實按照官宣,X-BAT比CCA高一級,因為它可以獨立作戰。有些評論說這種無載人、無跑道需求、無需人工介入的戰機才是「真六代」。嗯…待時間證明了…….10F 10/24 12:16

--
作者 nanozako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