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ichjack (nichjack)
標題 Re: [心得] 不是從S25才開始可以用3A的線支援45w快充
時間 Wed Oct  1 20:52:24 2025


原文43~

之前有講過:線首重→線阻、行動電源看→電芯,充電器/頭→看架構及波紋!

之前我有請教過有無可雙PPS 5A輸出的充電頭!
該內文有版友分享,後來找到了~
廠商在香港,但產品在美亞賣就算了!故障率非常的高~

想根據此性能參數在某寶找都沒找到(GARY大也是有推薦日本的那顆,性能也不錯,但是就
是會熱衰竭!)
https://i.imgur.com/dX4M90n.jpeg
[圖]
https://i.imgur.com/3zTBMIG.png
[圖]
https://i.imgur.com/6GmoxX4.jpeg
[圖]

然後根據平時看狼大及充電頭網和問AI後得知充電頭要買PFC + LLC 若有SR更好,沒有DC-D
C也行!
(目前140W的建議設計配置,當然也有更大瓦數的但價錢也是很精美,看看台灣的有PFC+LLC
 雙迴路設計的,竟然能完售也是覺得很神奇!
https://i.imgur.com/e9SDXJY.jpeg
[圖]
https://i.imgur.com/BEiP19z.jpeg
[圖]

後來也是在版友聊天下得知某寶的充電頭規格及性能參數不錯,可惜不是PFC+LLC設計是PFC
+AHB的~但看在賣家蠻專業都有附上電流錶測試圖就入手了~發現同時充二支S23U可以顯示
2.0快充!
(這邊要強調有顯示≠跑到36~45W,顯示只能說你的線跟頭有符合要求,實際能否跑到要看
溫度、螢幕有無關閉,實測是關機充最快!)

但後來發現這顆充電頭同時充QB826+QB818會異常!
問賣家給的回覆是韌體設定的問題,後面版本會修正!
不然這顆的性能是蠻強悍的,但目前常用是恩澤的可以穩穩雙充QB826+QB818(但過熱也是會
熱衰竭)!

日前也是看到GARY大分享有PD3.2的頭(啥AVS、UCFS)
,看看3C產品真的了解不完也追不完,只能說心得買

低線阻(100W)線+90~140W的頭最有性價比,不要買低於60W的,原因是把頭想成跟火牛一樣

,其最佳輸出功率在50~75%最佳,你的頭買大對壽命有幫助,買剛好或過小,壽命會不長~
而且使用場景受限,不寬裕!

最後想請教充電頭介紹的頭為何有些不能零買呢?
不然有看上不錯的頭,但不能零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38.200 (臺灣)
※ 作者: nichjack 2025-10-01 20:52:24
※ 文章代碼(AID): #1etIGAnV (MobileComm)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759323146.A.C5F.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心得] 不是從S25才開始可以用3A的線支援45w快充
10-01 20:52 nichjack
gary8442: PFC+HFB 英飛凌方案的效率很高也可以買
例如 Anker GaNPrime A2687 160W USB-C x 31F 10/01 20:59
150鎂=..= G大還是一樣一出手就ALL IN
https://i.imgur.com/fujxq4I.png
[圖]
gary8442: 理論上支援三台三星裝置同時45W PPS3F 10/01 21:00
我是繼續走我的性價比路線^^"
gary8442: 美國那邊已經開賣了 等收到再來測試
今年升級到PowerIQ5.0 全時動態功率分配 (每2分鐘GaNPrime2.0 技術
PFC+LLC架構 其實適用範圍有限 參考Apple140W4F 10/01 21:01
我知道啊!內文有說是140W的最佳配置!再上去就有更好的配置了~
https://i.imgur.com/wXKsELt.png
[圖]
gary8442: 多路降壓還是首選HFB or AHB
效率遠超QR反激
https://reurl.cc/qYWj9N Anker最新旗艦充電器
140W單路輸出轉換效率能達到95%以上8F 10/01 21:06
Anker Prime Charger (160W, 3 Ports, Smart Display) - Anker US AirPods-Size 160W Power: Delivering 1.35W/cm³ of power density, this sleek 3-port USB-C charger provides a total output of 160W while being as compact ...

 

gary8442: 高壓環境甚至能突破96%轉換效率
追求性價比的話可以買22年初代GaNPrime的747 A2340當初在美國首發價格也是100多$ 現在應該只需要一半Power IQ4 每3分鐘動態調節功率分配 支援3路5A PPS12F 10/01 21:08
SteamDick: 我自己的經驗3C+1A的 常常第二個c口壞掉
綠連跟anker數顯都是16F 10/01 21:35
gary8442: 去年開始我只買全USB-C的充電器 用不到USB-A了
@SteamDick Anker現在也只剩旗艦Prime系列能買了
其他的我都不推薦18F 10/01 21:38
d123xxx: AHB+GaN會小顆一點啦 SR現在標配了吧也不貴21F 10/01 22:27
gary8442: 小但是效率不高的垃圾產品很多 很快就過熱降功率22F 10/01 22:29
對!我是從酷態科10號上市後才知道充電頭有分筆記本跟手機的,手機的百瓦輸出約半小時
就會衰竭!
https://i.imgur.com/GTpBnrm.jpeg
[圖]
https://i.imgur.com/2jCff16.jpeg
[圖]

gary8442: 我都是買one for all產品 不會買什麼針對手機或筆電的充電器….
只能給手機充因為長時間輸出會過熱 …表示充電器本身轉換效率差 散熱差 做工用料不行
Apple/Google原廠或台達出的充電器 就算不是給筆電用的 也能長時間滿載持續運作不降功率
本來PD充電器就沒有指定能給什麼設備充
對岸很喜歡爭論電源供應器/充電器的定義 非常無聊在我看來就是兩種 效率差+散熱爛的不能長時間滿載24F 10/02 00:05
peter77: 我也訂了Anker A2687,美亞含運含稅128美33F 10/02 00:12
gary8442: 效率高+散熱好 能長時間輸出保持在合規溫度值以下Anker旗艦充電器追求極致小體積 所以必需把效率拉高到95%以上 市面上沒幾款能做到 貴有貴的道理
一般來說充電器92~93%轉換效率就已經算第一梯隊了34F 10/02 00:12
peter77: 不過Youtube A2687有評測,沒辦法穩140-160w,一小時後會降到110w,但能穩在110w,但對我來說夠了38F 10/02 00:17
gary8442: @peter77 他在低壓環境測的 140W單埠輸出最多1小時如果是雙埠或三埠效率會比較低 滿載持續時間會更短這款體積太小了 能做到這個效果已經很不容易了
官網有特別註明220~240V高壓環境才能持續不降功率轉換效率>95%
持續輸出不降功率還有個條件是環境溫度 25度以下40F 10/02 00:19
peter77: 感謝gary資訊,原來官網有寫46F 10/02 00:30
gary8442: YouTube評測那位環境溫度顯然超過XD  可以去Discord找他聊
環境溫度影響很大 例如你在35度室溫充電….
轉換效率差散熱也差的100W充電器可能堅持不到5分鐘就已經觸發溫控給你降到65W以下甚至關斷輸出
正常室溫也只能堅持10~20分鐘 甚至不到半小時
市面上氮化鎵充電頭大部分都是這種
100W充電頭 你可以當作它只有60W
支援短時間超頻XD47F 10/02 00:43
flypenguin: 畢竟消費者也不懂那麼多,看到數字高就買單了。56F 10/02 00:51
真的最容易發生的是 例如130W是單口就能130W輸出,還是100+30W或是其它瓦數輸出!
我去三創問某牌充電頭,問架構、能否雙快充、支援協議等,一臉問號,甚至我開圖
片給他看,還是不知道!
網路店家甚至01那邊一些介紹者也是一樣不知道線阻、凱夫拉等等
flypenguin: 最高瓦數能穩定供應幾分鐘都有默契的忽略不提。57F 10/02 00:52


ptta: 這種超危險的58F 10/02 08:29

birdy590: 電源供應器/充電器 定義上確實不同59F 10/02 14:14
我是舉例啦XD
二者確實不同,一個是24x7長時間,一個是趕快充完拔除(現在手機了不起70分內就可以
充到80~100%),意思是不要90%甚至100%的功率輸出,要留有餘裕!
birdy590: 像小主機的電供 我都會建議能選就選磚頭不要GAN60F 10/02 14:14
正確
birdy590: 它需要的不是續航幾小時 而是可能連續幾個月
太fancy的功能則對它無用 這種東西手機能充也不好用主要充手機的 長時間極限輸出其實是用不到
所以很多手機廠附的標配就是殘血版
整合式多port就更複雜 要求滿血會直接反應在成本上61F 10/02 14:14

gary8442: 殘血可以但至少要標示明確
比如說蘋果40W充電器(動態60W) 註明可以持續40W輸出 短時間60W66F 10/02 14:56
※ 編輯: nichjack (223.139.167.26 臺灣), 10/02/2025 15:44:24
birdy590: 這方面標示還沒有業界規範 也不知道會朝什麼方向走多port甚至都是只標最大總功率 這要標動態不容易吧69F 10/02 22:04
gary8442: 憑良心標註吧 提供內部測試數據供參考71F 10/02 22:28

--
作者 nichjack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