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ar
作者 zzahoward (Cheshire Cat)
標題 Re: [新聞] 日產高層直言「只剩14個月」挽救公司
時間 Fri Nov 29 07:42:35 2024


cool41723: 這新聞在11月初日本當地就是大頭條了,我看不懂日文只看得懂漢字,拼湊一下大概是營收少8-9成,然後裁員也砍8-9成人,原因是電動車投資比重太多但沒做起來。11/28 12:14

再次強調,Nissan從頭到尾就是公司效率的問題

之前查資料,2022各家車廠的研發支出大概是這樣

Nissan 2B, Toyota 9B,VW 15B,Tesla 3B,Mercedes 9B,BMW 7B

營收部分Nissan大概跟Tesla差不多,但研發資金比Tesla少三成以上

別說跟歐洲車廠那堆拼命砸錢的,跟Toyota比也是被甩到不知哪裡去


Tesla產品線就那麼幾條,你Nissan產品線是Tesla的數倍,研發資金比人家少


最早宣示要電動化的豪華品牌Infiniti,概念車2013釋出

2024了我還看不到產品,連個測試都都沒被抓到,是去空中飛了嗎?

有出了台全球戰略車Ariya,但是在2022年,完全沒吃到2019~2021這三年的大爆發

假如Nissan 2B研發資金"BEV投資占比過高",但最後只生出一台Ariya

那代表這公司不是投資方向有問題,而是公司效率有問題

況且Nissan R&D佔Revenue比例才不到3%,BMW在2023是5.x%

(BMW 2023 R&D = 7.8B)


Nissan省成本是長久以來的事情沒錯,但在Carlos Ghosn以後整個爛掉

Carlos Ghosn本身就是成本樽節主導,配合上Carlos Tavares精準的市場眼光

才能搞出Nissan之前的大復活

Tavares弄出很多有趣的車子,如GTR這種平民超跑

但Tavares走了以後,Ghosn其實也沒有新把戲可以玩,本來就稍微走下坡了

但當時依然還可以跟Renault共用資源,所以還是勉強拖得動

Ghosn被政變以後,Nissan日本老害們正式掌權,但什麼都不會只會鬥

跟歐洲方也幾乎決裂,然後研發、產品更新、市場掌握度大幅下降

平台幾乎沒在更新,軟體也沒進步,powertrain缺乏亮點

當初Q50那套VQ35 HEV也沒繼續用下去

電動化部分完全缺席,從HEV到BEV到EREV都沒東西

搞了老半天搞出了epower,結果就是介於Honda e:Hev和中國EREV之間的東西

引擎不能直驅,電池又特別小,也沒比較便宜,運轉品質也是普普

Infiniti沒一台敢用

還不如回頭找中國合作EREV看能不能殺出一片天

低價車用中國EREV powertrain

(這東西目前在國際市場上其實沒太多競爭對手,成本也比PHEV低)

中高價位先拿QX80那顆V6 twin turbo和VC turbo 2.0的混搭

高價車用自己的平台,中低價位給Amigo和老黑的全額貸就中國平台拉皮車

反正中國目前多數汽車產業玩家都在虧錢,你願意付一點點平台費用分擔他們成本

高興都來不及了


可惜我覺得Nissan的日本老害們想不通,大概會找到方式延後死亡

但就是半條命繼續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114 (臺灣)
※ 作者: zzahoward 2024-11-29 07:42:35
※ 文章代碼(AID): #1dIF_j-l (car)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732837357.A.FAF.html
※ 編輯: zzahoward (136.226.240.114 臺灣), 11/29/2024 07:43:11
chrischiu: Nissan其實是想賣給Honda寄生上流1F 11/29 08:12
hondasho: https://global.honda/jp/news/2024/c240801a.html 打不贏就加入Honda2F 11/29 08:21
SimACC: 我猜估值夠便宜就有人會買…4F 11/29 08:23
zzahoward: 我怕鬨打被泥喪老害拖死5F 11/29 08:26
arch1212: 說得很好6F 11/29 08:31
shyshyan: 現在這些跟不上時代的車廠 最佳解就是跟中國合作出貼牌7F 11/29 08:33
SIL: 感覺這幾年的日產無論品牌或主力車款都沒做出特點
和個性,再加上半癱瘓的宣傳行銷後就是災難。9F 11/29 08:37
H2: 下一個就是Audi了11F 11/29 08:41
sdiaa: 日產家大業大 再慘也有家產可以賣...12F 11/29 08:48
APC: 轟打拜託不要
會有麥道跟波音的港覺13F 11/29 08:50
poco0960: 日產老害這幾十年都沒被洗掉也太屌15F 11/29 08:52
a0921387223: 不勝唏噓16F 11/29 08:58
jazon: 那也得買來大清洗啊 把老害除掉不然一樣17F 11/29 08:59
chrischiu: 日本以後可能只剩honda與toyota了18F 11/29 08:59
BDmaple: 現有東西組一組內裝更新一下就差很多了,但喊了老半天的新車/電氣化,連影子都沒有19F 11/29 09:02
OldWang911: 本田很重視研發這塊吧,應該不會想要去收購一個夕陽西下的品牌了21F 11/29 09:04
dgreen: T牌油電都遍地開花了 epower還在那賣百萬 沒競爭力的東西23F 11/29 09:08
roseritter: 家大業大 局勢逆轉後燒更快
中國車這波熊來了 跑最慢一定被吃掉24F 11/29 09:15
segio: 本田重視研發.結果台灣啥德性..他國事務無須討論..26F 11/29 09:30
calase: 原文有點寫錯,日產是獲利跌掉9成,營收大概預期平成長27F 11/29 09:36
hydeless: 其實Tavares時代研發佔比一直都在7%以上,Ghosn後期也有6%,人家撙節規撙節,研發可沒省錢28F 11/29 10:01
hoil3028: 光看新車的感覺 就能想像公司被老一輩的人根深蒂固
的觀念束縛住30F 11/29 10:02
hydeless: 日產現在就是內鬥效率極差,各山頭各種專案浪費人力成本,結果送上去再被更高層用省錢的理由砍掉,惡性循環為什麼?因為最高層太習慣花別人也就就是雷諾的錢了,現在雷諾沒錢了,就開始哭窮,他們要找的不是sugar daddy是只能看不給摸不給幹的火山孝子32F 11/29 10:02
TigraBoy: 人家還在開會討論不要急阿37F 11/29 11:15
hanabidsca: 比mazda還先倒?38F 11/29 11:16
maplefoxs: 本來就很爛,來了個救世主好不容易有起色,又把人弄走,然後繼續爛39F 11/29 11:52
george31708: 給日本人掌權就是慘啊 注定沒救41F 11/29 12:08
HRyan: 沒特點沒關係,結果車子改款世代比人家慢兩三年
這很明顯的高層內鬥42F 11/29 12:31
jackyu0810: 尼桑變你喪了44F 11/29 12:43
geniusw: 不要拖累 honda45F 11/29 13:25
mscp: 歐美車廠不接盤,我覺得有可能被中國品牌買走
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價格殺到一個程度,中國廠牌可能有興趣46F 11/29 16:08
numbtch236: epower 三缸 cvt 全都做得沒別人好
整個牌子已經沒吸引人的技術48F 11/29 16:33
missile16b: 你行尼喪50F 11/29 19:28
SEEDA: 對我來說就是個老人三寶牌,沒什麼賣點51F 11/29 19:48

--
作者 zzahoward 的最新發文:
  • +5 Re: [情報] 台灣氫能巴士亮相 - car 板
    作者: 136.226.240.97 (台灣) 2025-11-03 07:24:09
    19F 5推
  • +145 [新聞] 川普: 我喜歡Elon,我猜我會永遠喜歡他 - Stock 板
    作者: 136.226.240.97 (台灣) 2025-10-28 12:29:11
    以下為翻譯 川普總統和馬誼郎之間的爭執似乎正在緩和 川普大總統周一表示,儘管馬誼郎今年稍早做出了"愚蠢的行為",但他與這位世界首富的 關係依然"很好" 他還表示 …
    225F 158推 13噓
  • +25 [情報] 25Q3中國品牌在英國新車市佔接近12% - car 板
    作者: 136.226.240.97 (台灣) 2025-10-28 09:51:54
    英國脫歐後,對於汽車市場採取了和歐盟不同的措施 其中歐盟對中國生產的汽車產品徵收最高45%的關稅,以彌平"不公平補貼" 但英國選擇了完全開放,並沒有徵收額外稅率 當然其中一個很大的 …
    54F 25推
  • +34 Re: [閒聊] 保時捷利潤暴跌99%.... - car 板
    作者: 136.226.240.97 (台灣) 2025-10-27 07:15:20
    以我自己對行駛以及運轉的要求 我個人觀點是: 當前電動車就是用來取代四缸通勤買菜車款的 當然,我說的是對行駛有要求的TA 低輸出、低成本、低運轉品質的動力單元需求還是擺在那邊 外加充電本身還是需要一 …
    112F 35推 1噓
  • +21 Re: [新聞]從新壽風暴看土地正義 輿論審判該凌駕法治 - Stock 板
    作者: 1.163.96.244 (台灣) 2025-10-26 19:52:13
    這個目前就是寒蟬效應,簡單來說,今天要是市府願意讓老黃新壽兩家去做地上權轉移 事實上很有可能會變成臭不可聞 當初北市府合約設定目標就是: 不要讓財團單純養素地炒地皮轉手 你開發後投資進去轉手沒問題, …
    60F 21推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