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slaa (良心台派+正義DPP支持者)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日本的歷史,就是大權旁落再旁落時間 Thu Nov 20 23:10:33 2025
※ 引述《RedChoi ( )》之銘言:
: 標題: [請益] 為什麼日本的歷史,就是大權旁落再旁落
: → moslaa: 首先要問的是 天皇制度實際成立時 有所謂大權集中嗎 11/20 15:
18
: → moslaa: 要先有大權集中過 才有後續大權旁落的問題 11/20 15:
19
很快看了一次維基各相關條目,
確認了我對日本史的印象:
:天皇從未大權集中過,至少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為止。
先定義什麼叫 <大權集中>,肯定要先一度集中過,才有後續 <大權旁落> 的問題嘛。
以我們肯定最熟的我國歷史(笑)為例,
我認為所謂 <大權集中>,不妨用我國(嘻嘻)秦漢以降的郡縣制來理解,
具體的表現為
:地方官員的任免,非地方豪族自行決定,
:須由中央政府決定,或至少是中央政府指派的下鄉官員決定。
這裡以漢朝開創者劉邦的經歷為例吧。
劉邦,他的出生地以今天的行政區劃來說,在江蘇省『豐縣』境內,
他第一份工作(呃,是第一份工作吧?)是泗水亭長。
注意1.
泗水,今江蘇省『沛縣』境內。
用google map計算,豐縣與沛縣相距約40公里。
40公里,用台灣來比喻的話,比台北到基隆還遠,
如果基隆人覺得台北不是他故鄉的話,那麼沛縣(泗水),也不算劉邦的故鄉。
注意2.
亭長,以秦制來說(劉邦年輕時仍是秦朝),是縣級之下的"鄉 亭 里"的亭,
比縣官還小兩級。
這麼小的官,劉邦當年是憑藉他家族勢力龐大而直接當上的嗎?
不,他是通過考試才上 XD
從這點,我們可以發覺,秦朝真的滿驚人,
在那個書寫好像還在用竹片的年代,統治者的管理權已經深入到比縣還小的地方了。
=====
主題回到日本。
日本最初可說一村一國 (其實我想全人類的文明開端都是那樣),
第一個初步統一的政權現在稱為 "大和王權",說穿是各地豪族的聯合政權。
維基這樣介紹
: 大和王權形成初期,其君主名為大王,
: 大王與各地豪族形成聯盟,大王對各地僅能間接統治。
而這個政權開始嘗試直接統治,也就是試著走上中央集權的動作,
史稱大化革新。
維基這樣介紹
: 是645年日本大和王權實行的...
: 主要內容是廢除當時豪族專政的制度,
: 並效法中國唐朝體制成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
大化革新引入的新制度,日本史稱之為 律令制。
而這個律令制之下,日本的統治者怎麼管理地方呢?
基本分級成
國與郡。
依照原始制度設計,
國的長官稱 國司,由中央朝廷指派。
郡的長官稱 郡司,不好意思,到這裡就依然由地方豪族世襲。
如果把日本的大化革新(律令制)的國郡分級,
硬套到我國秦漢(科科)的郡縣分級的話,
我個人覺得,個人覺得啦 XD
日本的"國"約略等於秦漢的"郡--縣",
日本的"郡"約略等於秦漢的"縣--鄉"。
這樣一比,我們能馬上發覺,
秦漢時,我國中央政府已經深入管理到縣--鄉的程度,
而日本哪怕是律令制尚在實行時,最多只能管理到秦漢的郡--縣。
而且這個管理能力應該不到兩三百年就完蛋,
各國司變回由地方豪族世襲出任,
好比假設我國各地的縣長都由該地大家族掌握傳承。
=======
所以針對你問題,我這樣回答吧。
如果你接受我的看法,日本中央政府從來沒有真正控制地方,
那麼日本天皇,就沒有大權旁落的問題,
因為根本沒有先集權過,何來旁落。
如果你主張,大化革新/律令制那段時間,算大權集中過,
所以可以討論為什麼後來會大權旁落。
則答案也很簡單,
因為一開始集中的程度就不夠,導致後來被地方豪族逆襲成功。
至於為什麼一開始的集中程度就不夠?
這十之八九我猜就中央朝廷,也就是效忠天皇的武力,無法打服地方豪族的武力啊,
所以地方管理到郡司一職,只能讓給地方豪族自行世襲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93.215 (臺灣)
※ 作者: moslaa 2025-11-20 23:10:33
※ 文章代碼(AID): #1f7oziny (historia)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63651436.A.C7C.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請益] 為什麼日本的歷史,就是大權旁落再旁落
11-20 23:10 moslaa
推 RedChoi: 其實漢、唐、宋、明、清國祚也差不多300年左右(漢有到快400),而且就是前期幾年有辦法掌握皇權,後面的皇帝也大多被架空了1F 11/20 23:31
可能我切入的點跟你仍稍有不同,
你似乎完全著眼於皇帝/天皇本人是否有自主權,能控制全國,
我則是著眼於中央政府。
你所謂的架空,我想大概是說比如外戚干政啊,權臣干政啊,
但建議注意,那些外戚權臣,仍是在中央政府體制裡面,
具體舉例的話,以明朝來說,
張居正的命令,至少在名義上,還是明朝皇帝的命令。
而日本的天皇VS幕府,
幕府不利用京都朝廷的體制來管理日本,
幕府的命令不靠天皇的蓋印來取得合法性。
推 CGT: 沒錯,天皇地位主要是的宗教祭祀,自古就很少有掌權的時間
律令制或是後來的建武新政,也只能管到京都周邊而已4F 11/21 00:10
※ 編輯: moslaa (219.70.118.121 臺灣), 11/21/2025 00:53:43
推 Houei: 控制力在秦國時 想成順風以多打少 但秦朝一統 還來就受不了6F 11/21 00:54
推 fw190a: 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日本天皇這塊招牌太好用了,
統合力太強一直當膠水黏住四分五裂的局面,就是沒
崩壞的周天子模板。這個成因是因為日本較小且具內
部封閉性,導致這個上層秩序沒人有打倒推翻的名義
與需求,繼而幕府將軍就構成了下一層緩衝,搞出類
似虛位君主又政教分離的概念,天皇滿足那個宗教位
需求,直到被民族國家模式重新抬出來。7F 11/21 08:52
推 leptoneta: 所以依你的觀點,秦朝漢初之後,中國沒有集權?14F 11/21 09:55
→ moslaa: 秦漢之後 中國一直有縣級制度
明清我記得縣官一直是多數進士的第一份工作15F 11/21 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