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7:42:22
推 ntpcgov: 高股息仔也看不懂這些啦1F 07/14 17:42
→ gigi030507: 我想問A組的利息再拿來投入呢?這樣會是多少?2F 07/14 17:44
利息和固定支出打平了,怎麼再投入..
如果你要說 A組固定支出可以下修(62.5萬下修到40萬好了)
那B組也要從 80萬下修到52萬才公平吧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7:46:56
→ asjh612: 要再投入 那幹嘛選高股息== 左手配息右手投入3F 07/14 17:46
→ terry955048: 15年內可以發生很多事,疫情、金融風暴、美國總統發神經、家長輩生大病、.....你能堅持15年不賣嗎?4F 07/14 17:47
每季都有賣,誰跟你沒賣
而且我假設每次每季都是賣在-28%的最低點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7:48:16
→ asjh612: 主打有被動收入 又同時說再投入 這是想要雙贏嗎7F 07/14 17:48
推 Gipmydanger: 但是B組股數越賣越少,總有一天會賣光光。(反串註明)8F 07/14 17:50
推 winston17: 簡單說市值型B每季拿到比較多的錢 15年錢還是比A多10F 07/14 17:50
推 ntpcgov: 長期投資已經是低風險的投資方式了,如果你每天都在害怕什麼天災人禍其實應該直接遠離市場11F 07/14 17:51
推 oplk: 60歲跑到75歲 我75歲有八千還是五千萬沒啥區別14F 07/14 17:52
推 myheartest: 不用再那邊回測了 現實世界A組的房從3000漲到6000 小贏B一些但輕鬆很多不用擔心受怕15F 07/14 17:53
噓 BHooo: 相信我 自以為聰明的人不會做這麼穩健的投資 風控不良導致爆倉的人 在沒被掃出場前都以為自己是最厲害的17F 07/14 17:53
和穩健不穩健根本沒關係
這篇只是要指出一個非常顯而易見,而領息派視而不見的盲點
你的標的不會配息,你難道不能自己配息給自己嗎
動動手指,每季需要用錢,那就賣一點標的掉換成錢,有這麼難?
我已經假設每次需要用錢都是賣在-28%的虧損位置了喔
推 ntpcgov: 誰不是在做自己認為最佳的投資組合呢
如果是,這種人需要的是心理醫生,不是投資顧問20F 07/14 17:54
噓 myheartest: ohoh 但是B如果要買房 就輸A了 所以B繼續住家裡22F 07/14 17:56
你在說啥
兩組都是假設5000萬是掛4出來的錢
所以都有固定的資金成本要支出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8:01:06
推 ChikanDesu: 你說的沒有納入波動率去分析 其實沒什麼意義24F 07/14 17:58
→ myheartest: 呵呵 那麼多假設喔 那要不要假設月薪50萬25F 07/14 17:58
推 rebel: 我就靜靜地看著高股息仔繼續在這篇推文裡鬼扯 然後提不出任何數據反駁26F 07/14 17:59
→ myheartest: 掛4能有5000萬還需要每個月賣股換現金嗎 好啦 你自嗨就好 不抬槓了28F 07/14 17:59
→ ChikanDesu: 畢竟波動大與否會決定你爆倉與否 平均毫無意義30F 07/14 17:59
我已經假設每次都賣在-28%了捏
你要不要去查一下VOO的波動率啊
而且VOO含息報酬率可不是9%,是12%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8:02:46
推 ntpcgov: 加入波動率也一樣,高股息仔除了遠低於市值型的過去績效以外,什麼都提不出來31F 07/14 18:01
推 fatb: 其實這種模擬是因為你已經看到大盤8000->20000了33F 07/14 18:02
噓 BHooo: 假設 假設 假設34F 07/14 18:02
→ patrol: 恩 可以計入課你稅30%+持續15年 再算一次35F 07/14 18:02
→ fatb: 那麼依此類推未來大盤20000->40000也是非常合理了40F 07/14 18:03
→ ntpcgov: 討論策略本來就要做假設,什麼都不假設要從何開始42F 07/14 18:03
→ patrol: 房版今年之前也很會算43F 07/14 18:04
→ ChikanDesu: 你如果說固定收益5%那就是到期還本的意思對吧 波動率相當於0因為你無需賣出就能拿到固定收益 買下去就確定報酬44F 07/14 18:04
→ LINPINPARK: 你要假設的是5-8年有一次性的-30%~-50% 的熊市循環47F 07/14 18:04
噓 BHooo: 所以你是對的 我要去過我的真實人生了 理論分析總還是理論分析 分析半天 所以呢?48F 07/14 18:04
→ ChikanDesu: 所以5%是不用負任何賠本的風險 但10%的波動率19%跑起來88%機率成功12%賠本51F 07/14 18:05
→ LINPINPARK: 在這熊市頭年-20%,第二年-15%,這樣的狀況下
你可以抱住風險資產 還是一次性恐慌出清53F 07/14 18:05
好 等等我們就假設 即使長期報酬率9%
但是地獄倒楣鬼一進場頭兩年就是-30%大空頭的情況
來跑一下模擬
不過我要出門了,回來再算給你
→ fatb: 模擬的人如果認定未來必定往上 那熊幾年也沒意義56F 07/14 18:06
→ patrol: 畢竟大家都覺得美債要爆了 成長斜率不對 那麼57F 07/14 18:06
推 eric1026: 一堆人沒看清楚條件就開噴是怎樣啊58F 07/14 18:06
→ patrol: 課個十年稅也只是剛好而已59F 07/14 18:07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8:09:05
推 ChikanDesu: 不要說不可能發生 蒙地卡羅實際上就是在你設定的報酬率下 所有可能的分佈情形60F 07/14 18:07
→ hfli: B每年賺9%,這假設就有問題了62F 07/14 18:08
→ ChikanDesu: 前提就錯了阿 9%報酬的市值型 就是有可能大量提領在長期熊市
波動率這個參數設定進去就很清楚風險在哪63F 07/14 18:08
→ patrol: 恩 熊市只是很少超過兩年 並不是不會超過兩年66F 07/14 18:09
→ ChikanDesu: 增貸投資的人都不太可能自己靠薪水賺回起始資本的所有風險都要考慮好67F 07/14 18:10
推 ssarc: 我比較喜歡阿嬤存股法,你的理論沒錯,說的都對,我是只會存股的傻B69F 07/14 18:10
→ LINPINPARK: 而且算來算去 實在不敵人性 李長庚上次才跟我討論現在牛市多頭走久了 沒有人在顧及熊市循環風險71F 07/14 18:10
→ ChikanDesu: 我已經幫你跑好了 實際就是爆掉阿==波動率19%是歷史平均大盤差不多程度73F 07/14 18:11
→ patrol: 不是 現在有個事情很弔詭 就是大家都痛恨美國發債真要課稅又在那邊gy個老半天75F 07/14 18:11
→ ChikanDesu: 我設定10% 因為我是台灣人 不然你算上匯率波動也是很恐怖77F 07/14 18:12
→ IBIZA: 其實就是9%>5%× 1.28+1%79F 07/14 18:12
對啊,其實真正的關鍵就在核心資產的長期投報率
在複利的影響下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子
短期的現金流衝擊很難抵得過長期複利的威力
我更新了上面比較粗糙的假設
用一個報酬順序風險最大化的情境下去跑
也就是一進場就買在最高點,接下來兩年大空頭-30%
而固定現金流依然要持續支出的情況
因為有固定支出,所以頭兩年就得一路往下割肉一路賣
這是報酬順序風險最大化的情境
如果空頭是在第三年或或第七年發生,那就不會這麼嚴重
在最糟情況的假設下
15年後的資產是
A組:5808萬
B組:7053萬
推 rebel: 不意外 你怎麼可以假設對市值型公平的條件呢?一定要假設對市值型不公平的條件才能下去比阿! 不然怎麼得到高股息仔想要的結論80F 07/14 18:12
噓 hosen: 因為你忽略風險,9%是過去的平均值,沒錯;但現實很可能是巴菲特20%,但你-11%83F 07/14 18:13
→ patrol: 搞不懂捏 應該喜迎老美課稅改善自身債務吧85F 07/14 18:13
推 fatb: 其實這策略還有個問題 你5000萬是直接歐印在第一年86F 07/14 18:13
→ patrol: 恩 哥沒看過課30%+稅還能成長的東西 如果你選到了88F 07/14 18:14
→ IBIZA: 不然你把長期報酬設在7%試試看89F 07/14 18:14
→ patrol: 恭喜你 你大概4天選之人90F 07/14 18:14
推 foda: 所以我全部2330,我早就看穿領息的問題。等哪天台積不行了,我就全放 SPY。小部分操作期權,等期權操作技術好了再慢慢放大。領息我目前比較相信中華電信。91F 07/14 18:15
推 Gipmydanger: 有時候市值倒車50%還是比高股息倒車30%淨值還高,但是前者很痛,這就是損失趨避的心態。另外,0056的波動度沒有比0050低多少,想不到吧?95F 07/14 18:15
推 ChikanDesu: 所以選擇00713配2330阿 怎麼看都屌打98F 07/14 18:16
→ IBIZA: 其實這個例子一個就1%複利,一個就9-5× 1.28=2.6%複利99F 07/14 18:16
→ ChikanDesu: 沒有那麼簡單阿 隨機漫步下 你設定一個平均報酬 你就是有機率在大幅虧損的時候提領 導致爆倉102F 07/14 18:17
→ fatb: 所以這策略少用了一個參數 動態提領104F 07/14 18:18
→ ChikanDesu: 波動率是很重要的參數 為什麼實際沒波動的固定收益那麼受歡迎 持有到期就是固定報酬率
動態提領也不行啊 你最低的生活費就是這樣 因為是增貸105F 07/14 18:18
→ fatb: 今年股市比去年好 多領一些 明年比今年差 少領一些109F 07/14 18:19
→ IBIZA: 而且還是季複利110F 07/14 18:19
推 Gipmydanger: 另外,領股息就等於賣股票。所以不存在淨值高的先被賣完的道理112F 07/14 18:19
推 fake: 確實有些人心理是無法承受短期大回檔容易直接全數出清的 這部分可能模擬不出來 只能說每個人適合的投資不一樣114F 07/14 18:19
嗯 所以反方的論點永遠都是那句話
「買無槓桿大盤指數化投資的人,一定會克服不了恐懼
把
所有的部位賣在
崩盤的最低點」
好啦好啦,那即然我們都算得這麼清楚了
要規避這情境不是也很簡單嗎
那就是「指數化投資,不要在崩盤時賣掉」啊
買大盤又不是買個股,一倍槓桿又沒有砍倉歸零槓桿風險
幾十年來那麼多投資書籍的教訓,就是「不要恐慌賣出」
這麼簡單道理,這有這麼難學嗎?
→ fatb: 可以, 只要你趁股市好的話多領, 就會有扣打餘額117F 07/14 18:20
→ IBIZA: 不用那麼麻煩,設定年報酬7%算算看119F 07/14 18:20
→ fatb: 當然如果沒有扣打餘額就正常提領120F 07/14 18:20
→ ChikanDesu: 7%波動率多少 固定收益?
7%固定收益是非投等債嗎121F 07/14 18:20
→ fatb: 這個技巧我自己回測過了 可行的 原理也就那樣而已126F 07/14 18:21
→ LINPINPARK: 我覺得就跑這兩個區間吧,要模擬一下每一年記錄下來的心境喔,注意模擬的伺候08/09年已經被裁員了127F 07/14 18:22
→ fatb: 今年比較好 領500萬 明年比較差 不領 反正已經提前領 後年還是比較差 因為沒扣打 就強制領250129F 07/14 18:23
推 calqlus: 大富翁的對戰真是精彩絕倫呢131F 07/14 18:24
→ fatb: 不過我回測參數比較保守 好的時候 領取金額*1.5而已133F 07/14 18:24
→ ChikanDesu: 實際上我不太知道你這個策略怎麼跑回測 所以我沒辦法評論134F 07/14 18:25
→ fatb: 我是土法煉鋼在存股 不過觀念差不多136F 07/14 18:27
→ fatb: 因為我認為這個策略最接近“人心"138F 07/14 18:28
推 bustinjieber: 不賣就沒有波動,要錢就質借
差異只是在長期標的夠不夠分散風險而已139F 07/14 18:28
→ fatb: LINPINPARK講到重點了 所以我這幾年的策略都在研究怎樣令人最安心 不然要最佳策略誰不會 都在看後照鏡141F 07/14 18:29
推 ChikanDesu: 至少用力跑過的精準回測可以給人多一點信心阿143F 07/14 18:29
推 LINPINPARK: 我合伙人49歲,他2001年09/11進華爾街上班看到兩台飛機幹進去世貿雙塔,他只有離兩個街區,塵埃遍佈144F 07/14 18:29
推 budaixi: 4月那波還不是一堆人砍最低。146F 07/14 18:30
→ patrol: 在911大樓上看風景就是回測 倒下來之後就沒人測了147F 07/14 18:30
→ even2300471: 事實上台股不會配息的公司,通常都是賠錢投機股,除非你要每次除息前賣掉再買回不然就連台積電都有配息,哪個成長股不配?
當然你要賭博當投資那又是一回事了…148F 07/14 18:31
推 LINPINPARK: 從此他知道世界沒有順遂,隨時你都要面對危機和風險152F 07/14 18:32
推 foda: 有些人需要短期立即金流沒辦法,還是需要各種商品153F 07/14 18:34
推 C24128390: 我覺得乾脆直接算B組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會跟A組持平XD154F 07/14 18:34
推 Gipmydanger: 那只是證明公司有現金足夠發股利而已,不提供其他資訊。155F 07/14 18:34
→ C24128390: 這個講到爛掉了 只能說有時候底層是信仰問題157F 07/14 18:35
→ LINPINPARK: 要分析的是持有B組看到911單一突發事件或金融海嘯158F 07/14 18:36
推 bustinjieber: 要用錢,賣股、配息、質借都是一樣的,
甚至固定區間配息的才是不自由159F 07/14 18:37
→ LINPINPARK: 數季絕望熊市投資人是否扛的住的壓力測試心理狀態161F 07/14 18:37
推 C24128390: 在這AB組的假設下 其實也不太能去討論心態
如果都有大盤一定會回彈&債券不倒的認知 那也差不多反之你買債券也可能抱不住
而且A組已經不考慮要錢當下虧損的情況了163F 07/14 18:38
推 rebel: 不意外 每次最後就是在講人性 阿講數字講不贏 你不讓我講人性還能講什麼!?抱不住的人什麼都抱不住啦 管你市值型高股息低波動都一樣 版上還有四月停損713的文章可以去看看 這可是高股息加低波動了167F 07/14 18:41
→ C24128390: 所以我覺得 乾脆直接算A/B組持平的狀況比較明瞭XD去算B組贏的情況 A組肯定不服 不如直接設定兩邊持平的場景 去評估大家認為這個"最糟情況"能否接受171F 07/14 18:41
→ LINPINPARK: 人性當然重要阿 我覺得平均報酬擺在前面就人性問題174F 07/14 18:42
→ ntpcgov: 每次講績效就會有人東拉西扯一大堆
就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糟糕的投資選擇176F 07/14 18:43
推 rebel: 對啦對啦 假設大師假設高股息一定贏的數字當然都贏 那次不贏 啊要你把不假設過往10年的0050/713/其他高股息的績效列出來就縮了178F 07/14 18:46
→ patrol: 有阿課你30%稅 年年熊市 每年跌20% 五年熊剩三成估計會在第二年崩潰181F 07/14 18:47
推 C24128390: 也不用算到A組贏 只要看兩邊持平的場景是怎樣就好了這其實就把人性問題都算完了 看你的人性到哪能接受183F 07/14 18:48
→ LINPINPARK: 我強烈建議各大壽險今天all in 大盤平均型不要配
任何保守固定收益,畢竟平均下來都會贏
我下次見長庚兄會跟他建議一下 他一定開噴我185F 07/14 18:50
你把法人和自然人混在一起講頗有抬槓的味道…
人家有法律規範 會計規範 有金管會 有股東要負責
我相信你不會不懂其中的區別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01:26
推 C24128390: 但說真的 有在做生意的人確實會加強資金風險的控管但一般打工仔的生活其實就蠻單純的
醫藥費之類的人人都需要 但有在做生意的曝險更大188F 07/14 18:55
推 j32072: 就已經75歲想每個月領錢還給酸191F 07/14 18:57
推 bustinjieber: 自然人的變數跟情境沒那麼多,
說到需要急用錢,要等除息發放,
自由度完全比不上自己調整,
上面有類似概念,把自己當公司營運,
好的年就多套現一些,不好的就吃老本,
懶得借、賣就玩股現平衡,動態調整,
5000萬直接拆成 4750+250,比例抓好,
隨著總部位提升再調整生活水準,反之192F 07/14 19:00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07:09
推 C24128390: 說白了打工仔跟生意人的風控程度本來就不一樣
一般人急需錢 治個癌症應該極限了 而且那也不算"急"但生意人就是這個風險再加上生意風險200F 07/14 19:03
我同意你說的,資金流動性其實也是我投資時很關注的部份
所以,長債投等債(LQD)這種類型的固定商品
其實很有可能因為利率、匯率政策,價格波動到20-30%以上
這篇文章假設波動是0,是因為大多數買長債的人預設它是零,我就從善如流
如果像你所說的,流動性和價格風險是需要納入考量的
高流動性短債或是MMT的商品,才是最保險的
因此,其實配息的報酬率要用3~3.5%的長期平均利率來算
而沒辦法像長債投等債一樣高達5%
→ ChikanDesu: 上市至今7.5年總報酬也幾乎一樣 還能槓
真的是天才206F 07/14 19:05
→ LINPINPARK: 你們把model 上傳到雲端看一下參數 公式208F 07/14 19:07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12:44
→ LINPINPARK: 厄 難道以全台最大的金控風險來討論投資是開槓喔
一樣都是在討論投資和風險空置 我不覺得不能討論209F 07/14 19:09
金控的資金很大部份來自壽險,壽險的資產配置是有法規和會計規則的
而且拿法人和自然人比本來就是抬槓啊
不然你提一個國泰,我提一個波克夏
如何?
推 david30406: 這個問題不重要,每個人的選擇不同而已,前提都要建立在可以長期持有,而且遇到大崩盤還可以撐住不影響生活跟心態,你說這樣的人有幾%211F 07/14 19:10
推 ChikanDesu: 都跑了蒙地卡羅 除非你說波動率19% 報酬10%的部分你不服 不然就是大概12%機率你會30年內提領光214F 07/14 19:11
推 rebel: 就真的輸了嘛 在那邊槓也不會變贏的 這還是高股息裡績效最好的喔 其他0056/00919/00940你怎麼不敢一起貼一貼216F 07/14 19:11
→ ChikanDesu: 而確定收益你買下去就知道到期報酬了 本來就沒波動率的問題
我從頭到尾就討論713 0050 你要槓其他的你自己去 既然總報酬根本一樣 我還要負擔回檔提領的風險 我幹嘛不選00713
0056 919 940從頭到尾都沒提到低波動這件事
不是我會選擇的標的219F 07/14 19:11
推 MrJack: 不論是A還是B都是賺錢 那誰賠錢? 股市不是零合遊戲226F 07/14 19:15
推 rebel: 你看你看 說到其他高股息就不敢比了 只敢拿最好的一隻高股息出來 但還是輸了嘛 只會在那邊喊比數字贏了 結果只贏在自己的幻想假設裡 真的是假設大師耶227F 07/14 19:15
→ ChikanDesu: 被迫賣出的人賠錢 長持主流股票勝率就是很高
好了啦小學生231F 07/14 19:15
推 shena30335: 先不談遠的,今年4/7那幾天就砍死多少心態不穩的了233F 07/14 19:17
→ LINPINPARK: 厄.. 老巴就是克服了高估值牛市賣出 熊市買進
的逆向周期投資來取得風險溢酬
所以風險控制對他相當重要,按照你的理論
他需要在高估值牛市繼續平均買進 但是相反他沒有
而是維持淨賣出,維持在大量現金或短債234F 07/14 19:17
??
我的假設沒有平均買進啊,兩邊都是5000萬一次性投入放15年
然後地獄倒楣鬼的那組,後續推文更新的假設是最大化報酬順序風險
一進場就碰到大空頭,又在固定支出壓力一路割肉放血的情境了..
→ zseineo: 要討論安心的話 應該是提出A比B更令人安心的地方吧 不是在那邊說A不夠讓人安心239F 07/14 19:21
推 foda: 每個人資產不同,有時候雞同鴨講241F 07/14 19:21
→ zseineo: 第二句是B 打錯了242F 07/14 19:21
→ LINPINPARK: 一樣的投資邏輯 難道不能適用在自然人身上?
你所謂的簡單道理「正常人都會在恐慌抱不住」
其實是投資最難的人性243F 07/14 19:23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27:14
→ LINPINPARK: 波克夏不應該在這段期間維持大量現金 而是要平均買喔那我更正 老巴需要持續持有一樣的部位 問題是他沒有阿 他是會判斷股市估值與風險去淨賣出246F 07/14 19:27
對啊 所以他長期報酬率遠超過9%啊
我原文可沒拿買BRK.B來對比
我是拿VOO的長期平均報酬還打了個折耶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30:22
推 qpqp1: 其實市值派最想強調的是自己賣股可以達到同等現金流 而且最後總資產還能比股息派來的高249F 07/14 19:29
對啊
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需要現金流,賣股就好了,賣高賣低無所謂
不要恐慌全部在谷底一鍵賣出就好
標的資產的長期年化投報率是12%、9%或5%
複利長期下來會有巨大的差異..
→ LINPINPARK: 波克夏的風險與資產配置你提的 不是我提的 我補充251F 07/14 19:31
我提波克夏只是要回應你提國泰金..
法人和自然人的資產配置根本兩回事
更別提國泰是受銀行法 保險法 國際會計規則約束的金控公司..
(相對的老巴就自由很多,波克夏是控股公司,不是金控也不是銀行,受到約束很少)
→ LINPINPARK: 強如老巴他也無法 長期持續持有抱不住 我要補充這點252F 07/14 19:33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19:38:07
推 ChikanDesu: 如果你說那麼簡單 跑蒙地卡羅就不會是長這樣了啊 波動大就是有略高機率爆倉(12%) 增貸投資爆倉一般人承受不了的除非你把平均報酬設定高 或波動率設定低 或者你還能變出錢來擋 那就萬無一失253F 07/14 19:36
推 zhey: 不要說出來阿股市韭菜越多躺平的市值型才有得賺阿257F 07/14 19:39
推 ChikanDesu: 而且你標的是美金計價 台幣計價匯率風險還是高的
台股長期年化能有10%就不錯了說實在258F 07/14 19:39
推 LINPINPARK: 投資和風險控制是萬宗歸一,法人自然人有不同的外在因素去限制這個沒錯260F 07/14 19:40
→ ChikanDesu: 台幣計價也沒有不受匯率影響的5%固定收益標的 如果美股增貸你要用美國利息吧262F 07/14 19:41
→ LINPINPARK: 但投資心態是回歸人性,老八/自然人/壽險都相同
再者,外部因素自然人也有家庭/薪水收入/負債狀況,所屬工作產業
的週期循環等等外部因素,這要討論沒完沒了264F 07/14 19:41
推 ChikanDesu: 因為我看你5000萬應該是台灣利息?本利合約20萬一個月268F 07/14 19:43
推 LINPINPARK: 我只要說的是,強如老巴都無法無視風險長期持續持有,你要求自然人要長期持有不恐慌,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道理」270F 07/14 19:45
欸等等
這篇那個年化9%的標的
是「一倍槓桿的指數化大盤投資」
不是個股,不會下市,不會違約,不會變壁紙,不會歸零
對投資標的風險要有正確認識和評估,這我非常同意
但不要誇大風險
不然除了money market,完全沒有標的可以投了
美債也會違約,隕石也會撞地球,又說不定日本海槽來個9級大地震!?
→ haver: 我只是想知道15年後股市會上漲200%嗎 會就歐印VOO..2010年V00才100鎂 2025年VOO升至570鎂 美股會再升??273F 07/14 19:48
推 gusser: 為什麼沒有C 0050正二 賺到爽275F 07/14 19:52
推 LINPINPARK: 好主意,那你明天跟你財務長報告說把公司所有資金都先放入指數276F 07/14 19:55
董事會不會同意這種事,所以我說法人和自然人適用完全不同的資產配置邏輯
→ LINPINPARK: 上次我看跌的文章說你們有好幾百隻的商業不動產,也278F 07/14 19:56
你顯然是記錯了數字和記錯了敘述,「一支」是指1M美金的意思
不是指一「隻」商用不動產
而且那篇我已經請a90刪文了,就不會再詳細法人那邊的討論操作
→ LINPINPARK: 通通賣掉放入指數吧
你幾個「不會」就是沒提到,他會波動,他會帳上虧損,他會讓人性受不了賣出279F 07/14 19:56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04:04
推 ChikanDesu: 我說的爆倉就是太多次賣在低點導致30年增貸結束後剩下的錢少於初期的錢282F 07/14 20:02
推 LINPINPARK: 懶得聊了,以後要是我雇用的小朋友剛畢業三十歲以下就算有CFA執照和常春藤學歷,面試時候討論投資與風險給我槓一百趴指數不要怕,我絕對不錄用,祝你公司未來熊市好運
一支我當然知道是一百萬美金,你以為只有你在資產管理嗎286F 07/14 20:04
嗯對啊
所以到底為什麼要把法人和自然人的操作混為一談
你明明也知道那是不同的情境 受不同的資產配置規則約束
所以我一開始就說 你把法人和自然人扯一起 頗有抬摃意味
我好像沒說錯吧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07:48
推 LINPINPARK: 因為... 法人本厚,downside相對被保護,但也都做不到的投資策略(也就是多元化,控制風險單押指數)292F 07/14 20:10
可是法人也有避險基金這種 高槓桿高風險 時不時就來一間賠到倒閉的
你說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是法人 避險基金也是法人
法人就是要按照投資人的意思來配置資產
只要照著投資時說好的規則來
要低風險多元配置可以,超高風險博命玩也可以
但是,不能背信,總而言之,就是要照著和投資人說好的規則來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13:47
→ LINPINPARK: 這種策略,你覺得自然人也可以不受外部因素而去做到?
你說的那是公司法制,那是外部規範,我討論的是投資策略與風控控制,試問
巴菲特是先有他的投資理念而累積財富,還是因為他創立了波客夏而被外部規範影響他的投資理念?
明顯是前者,所以他從自然人開始的投資理念就萬宗歸一,只有後來成立波客夏之後,他必須遵守法人的外部規範,但這不影響他最大的投資哲學-價值投資,對吧?294F 07/14 20:11
巴菲特說,如果你沒辦法長期打敗大盤(95%人的情況)
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大盤,一倍槓桿,指數化投資大盤
所以我這篇文章,才拿一倍槓桿指數化大盤投資的報酬率來說
因為我知道這是95%無法長期打敗大盤的自然人
最應該嘗試的方法
我沒有拿槓桿報酬率來算,我也沒提什麼年化2-30%這種數字
我說的是巴菲特最推荐普通人的玩法
一倍槓桿指數化投資大盤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24:36
推 LINPINPARK: 正確,他提供了這樣的建議給散戶,但同樣的自然人然後95%也辦不到,不然就不會有ETF換手率了,事實證明散戶聽得懂,但做不到
尤其是市場大漲是多買進,市場大跌時恐慌賣出304F 07/14 20:28
→ Minihil: 美債也一堆人賣掉了 也沒做到啊..XD
韭菜心態不分市值 固定領息308F 07/14 20:30
這樣說好了…我在這篇裡的核心觀念其實也只是再複述了老巴的理論一次
就是一倍大盤指數化投資,拿到符合於大盤的報酬率,就是最適用於多數股板投資人的方法
然後你的意見,我總結下來感覺像是
「你這樣操作不行啦~多數股板投資人無法克服人性,他們就是作不到啊」
嗯…真的是這樣嗎?
這邊一大堆綠角清流的信徒....
不就是指數化投資 抱緊不要在恐慌時亂賣
真的多數股板投資人作不到嗎?
推 rubyk: 總覺得陷入沒什麼好討論的狀態
mina: 一倍槓桿指數化投資 15 年下來累積的資產會大於固定收益投資
LINPIN: 不一定,因為一倍槓桿指數化投資會有波動讓人受不了賣掉,無法保證更好的報酬
這邊就很主觀了,能不賣的就能拿到好結果,恐慌低點賣掉就不行
考慮到真實狀況,我也覺得只有不到 10% 的人類可以執行 15 年不恐慌亂賣的策略,但也不是真的難如登天到萬中選一,所以再次提醒大家長期持有指數會有很不錯的報酬也有其意義
中間一些法人亂入感覺就跟先前恩怨比較有關,要 show 一下自己的肌肉311F 07/14 20:33
嗯 坦白說我跟他沒什麼恩怨
我甚至不明白他為什麼突然要把法人和自然人扯一起
然後開始討論一些和本文主題根本無關的部位
這除了抬摃之外有什麼意義..
推 LINPINPARK: 主要是他有在其他討論秀過肌肉,在某公司做幾財務之類的,我就稍微~ 提一下324F 07/14 20:35
推 MOCCO987: 普通群眾超過一半的人連股息就是公司幫你賣股還要多繳稅 都無法理解了。講這些都是多了326F 07/14 20:37
推 foda: show 肌肉xddd 好好有得 show328F 07/14 20:37
推 mema: 都假設9%了,有什麼好比的330F 07/14 20:38
→ Minihil: 跨不過這關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買看不到損益的XD
本多終勝和刪APP是有道理的(X331F 07/14 20:39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42:35
推 rubyk: 另外,也有個想法是,指數化投資長期可以有這樣不錯的報酬,也可能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做不到,不然大家都完美執行這種策略感覺會讓報酬被稀釋333F 07/14 20:41
推 plaay: my god 一倍大盤指數化投資也能戰的你一句我一句336F 07/14 20:43
我也很震驚啊
要是我說的是什麼三倍槓桿低買高賣年化25%神仙操作
那戰成一大片我覺得合理
我提的不過就是 一倍槓桿 指數化 大盤投資...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0:44:58
→ plaay: 不知道的人以為在交手什麼高深投資策略337F 07/14 20:44
推 LINPINPARK: 我覺得可以查查看四月那幾天股災的散戶持有ETF比例下降的速度和平均持有期間,應該就會有答案了338F 07/14 20:50
→ fogdragon: 領息的年化用1%來算,真是太好笑了。換個說法,高股息的選股,就不能選到成長型嗎?選股是關鍵340F 07/14 20:54
可以,不過你既然要「選標的」那就要承受每個標的有其波動風險
很多高股息波動挺大的
當然,只要都還在風險承受範圍內,最終就是回到標的的長期含息年化報酬率來討論
我也沒說不能買派息產品,而是對配息派提出一個反問
你買的產品沒派息,你就不能自己派息給自己嗎
推 KrisNYC: 數學上你沒有錯 但倚老賣老就是怎麼看怎麼怪
只能這樣說了 畢竟我也認同你現在起這樣執行會贏342F 07/14 20:54
...欸
我這篇文章 從頭到尾都沒提資產 沒提報酬 沒提投資經歷
甚至L兄要提personal的東西,我直接說我不想聊這個
這也算倚老賣老喔(遠目)
你再重新讀一遍文章 我明明講的都是數字和公式和邏輯而已
推 plaay: 四月那幾天每隻都嘛跌得咪咪冒冒,跟市VS股PK討論的關係是?344F 07/14 20:56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1:01:13
推 LINPINPARK: 啊原po提出疑問,大跌時不賣大盤ETF很難嗎,應該很簡單吧,他感覺不會很多人恐慌賣出346F 07/14 20:58
推 kitsune318: 幹嘛講出來…我們懂得自己留著賺以後才有廉價勞工348F 07/14 20:58
→ rubyk: 原文是市值型 vs 固定收益型(且忽略價格下跌風險)349F 07/14 20:58
推 ntpcgov: 還在選股喔笑死人 哪來的少年股神
那麼會選股辭職了沒350F 07/14 21:00
推 LINPINPARK: 呃,後來討論投資策略和風險控制是原文延伸的良性討論吧,還是你只能接受數學上和公式上的正確,如果還跟你抬槓的人會噓到底不會給你建議的352F 07/14 21:06
我只是在回覆他說倚老賣老這四個字
首先 到底誰老啊..(凸) 雖然我知道這個不是字面上的意義
聽了就會有火好嗎
都說了數學上沒錯,那這四個字不就是在戰態度了嗎..
再回到「究竟股板板眾能不能執行恐慌時不要賣出的策略」
這個問題....我是比較樂觀一點啦
我相信很多人多聽幾次,頂多再親身經歷一次殺在最低的痛苦
就會懂了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1:11:09
推 LINPINPARK: 他說他倚老賣老啦,他自己比較老,看你的策略還是怪,因為他年長所以比較有資產配置風險意識355F 07/14 21:12
喔
再重看一次看懂了,是我看太急誤會了
跟K兄說聲抱歉
→ LINPINPARK: 但他也認同這個策略堅持下去你會贏,但我不認同、因為人性就是如此,就這樣,我要去健身房了,88357F 07/14 21:13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1:14:01
推 KrisNYC: 恩 因為我往回看 15年是2010 20年是2005
我只能說台股從大概2005~2015真的都是9k買 10k賣
當時執行這種策略 基本上 十年不輸 只經歷08大回檔359F 07/14 21:14
欸…等等 台股含息加權指數 2005是6000點左右 2015是14000~15000
當年的台股真的配息率比較高
我的A組和B組都是算含息報酬率喔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1:18:34
→ KrisNYC: 這一類的數學回測 會有一些歷史節點上的嚴重錯誤
目前我認同你的策略 但我無法保證我沒看到未來轉折362F 07/14 21:17
推 x156w423: L大討論人性
M大討論長期指數投資
各自論述理論上都沒錯
最近實務案例, 債券ETF盤跌一年
約15%散戶就忍不住落跑了
投資大盤也一樣
參考0050受益人數128萬人
只佔台灣全體人口5%
崩盤低點的時候 這比例會更低
指數投資可以慢慢變富有
但忍受波動違反人性
因此參與人數遠遠不及房地產比例80%up364F 07/14 21:18
噓 bjqs0827: 這系列到底要吵多久 你賺得多就多賺啊恭喜你好棒啊376F 07/14 21:18
→ KrisNYC: 我們上要養兩家長輩 下要顧自己後代 沒什麼容錯
如果我的時間有錯置我對你和閱聽人抱歉377F 07/14 21:18
→ bjqs0827: 你這例子就是完全忽視人性啊 這麼容易為何散戶八成的人都賠錢?379F 07/14 21:20
推 plaay: 命題如果是恐慌時會不會賣出,ok,恐慌到爆賣出的確很合理 (版上就一篇很有名的713大大賣出文)。問題是4月初那一波擁有「一倍大盤」而極度恐慌到賣出的比例會很高??個人是存疑。我以為我在看正二討論文哩381F 07/14 21:20
→ bjqs0827: 大家都知道股市崩盤就是加碼好時機但你看籌碼就不是啊大家跑的比誰快 這不就是人性嗎386F 07/14 21:21
等一下 我看到這句感覺和我的記憶對不太起來
所以我回去查了一下4月初大逃殺的法人進出
我看到是外資在恐慌殺盤 散戶、投信在吃貨耶
我印象中在台股追高殺低的一直是外資 投信和中實戶都是逆勢操作啊XD
推 C24128390: 你可以算一下上面講過的 A/B持平的場景會是怎樣
直接假設A理性 B恐慌也行 看怎樣會持平
不然真要講人性恐慌 其實不論A/B都嘛會恐慌XD388F 07/14 21:22
→ bjqs0827: 0056我就是敢歐印啊 我也賺得很開心啊 房貸繳完有多錢就吃吃喝喝啊 沒事就出國玩玩啊 我有過得比較慘嗎?沒有吧 有比較可憐嗎也還好吧391F 07/14 21:25
...欸?
0056,在2019 2022 還有今年三四月的大逃殺
好像跌得沒比大盤少耶
你如果說是要低波動安心抱的標的
我覺得你這舉例....不太對啊
推 KrisNYC: 始終我還是很希望多看看這樣的文章的
一大堆早就某程度自由的老屁股 在這邊晃啊晃394F 07/14 21:25
→ ACDC69: 把一顆飛彈算進去不知有什麼結果哦396F 07/14 21:26
→ KrisNYC: 一方面是偶爾戳戳新手 另方面不就是想看到新世界
那些我們可能真的不夠資格自己看到的新世界397F 07/14 21:26
→ rubyk: 好奇 mina 看到老屁股的心情(?399F 07/14 21:27
→ KrisNYC: 每一個RPG裡面的老賢者都只是勇者團隊的引路人而已400F 07/14 21:27
→ bjqs0827: 市值型就能財務自由?未必吧重點是本金吧 高股息也能財務自由啊 買股票買到優越感上身 是幹嘛啊401F 07/14 21:28
→ KrisNYC: 希望能看到更多 畢竟這個還是比較數學上想當然爾403F 07/14 21:29
推 yousking: 我只推K兄最後說的,真的,雅量404F 07/14 21:30
→ C24128390: 期貨才是8-9成賠錢 股票不至於 至少多頭時賺錢的還是蠻多的 我覺得一般人交流的時候會有反向的倖存者偏差 因為差的故事有些是想求援XD 但好的故事你不會聽到 因為一般人不會有那個價值去交換資訊405F 07/14 21:33
※ 編輯: minazukimaya (193.148.16.62 日本), 07/14/2025 21:36:09
推 repast: 幹嘛想去說服高股息韭菜呢409F 07/14 21:48
推 qsc753: 講這些有用就不會有窮人了410F 07/14 21:51
推 fisher6879: mina大推,我想老巴最大的前提我們都忘記惹,他是美國人!所以一倍大盤(台股)也是被戰的不要不要的,台灣韭菜QQ412F 07/14 22:15
推 Arsen2017: 高股息仔看得懂就不會當高股息仔了415F 07/14 22:18
推 AccLaborGo: 本來就沒有甚麼誰比較好各自適合的問題,因為高股息的垃圾性質用屁眼按計算機都知道,領息仔就是笨而已
現代科學數學就是讓理性思考取代人性的,還在談什小人性適合的,就是笨而已416F 07/14 22:20
推 foda: 法人和對沖基金等等的確是不同,但是自然人都是幾百幾千萬居多,就算白金級10億也是離法人滿遠的呀,全壓大盤指數一倍算很安全了呀,抱不住只能說真的是每個人心理承受度不同。430F 07/14 22:55
推 ll000000: 65歲退休+15年就80歲了,有5000萬跟1億差別不大
到死到花不完了435F 07/15 00:03
推 SmilD: 推437F 07/15 00:13
→ sdfggg321: 一般人定期定額 不會有本金5000萬吧441F 07/15 06:54
推 twic: 高股息仔到底在氣啥442F 07/15 07:26
推 sgaor: 想請問匯率風險有辦法考慮進去嗎?雖然說美金匯率似乎屬於25-35區間震盪444F 07/15 07:43
推 zpf2005: 整篇推文看下來,已經達到理想中財富自由的人秒選A,還在冒險者階段想往上爬的只能選B了,層次不同亂參考別人的答案你就GG了。還是那句老話 有錢人才買債,不是買債變有錢人446F 07/15 07:50
推 scarrony: 不知道在抬槓啥,自然人法人混在一起講也能凹450F 07/15 07:57
→ hoks: 有5000萬我才不會算這些451F 07/15 08:16
→ askaa: 感謝大大分享,我來補個正二的報酬14~25 共992%
本金五千萬 這樣算是多少? 四億四千五百萬 喔喔喔喔靠杯 算錯 接近五億 嚇死寶寶我了
欲知詳情請詳閱大仁"槓桿etf投資法"內有黃金屋阿!!!453F 07/15 08:55
推 abc0922001: 槓桿也要知道相對應風險
像今年跌太深,正2要反彈回去就很吃力457F 07/15 09:04
推 Hathway: 吵這個好像沒啥意義459F 07/15 09:28
推 littlejackbr: 一般人越來越有錢的時候花費必定越來越高,你B的花費假設是完全不合理的。買市值型股票在享受到複利真正的力量前,肯定已經買房買車開始大消費460F 07/15 10:49
→ babyMclaren: 15年間你都不花錢,假設最後買了房子
跟先領息的人差別在於他能先享受
你可以跑60年差更多,但你遲早要賣的
所以幾歲?80歲賣?大概心態差就在這
領息的人抓不到高點賣,所以想無腦領
買大盤的人抱了一輩子,70歲再享受?
15年後買房價格,跟30年後也完全不一樣
就算你算入每季賣出…你還是偷扣了領息的人1%
何況追著nasdaq 100的領息絕對不止5%
雖然屬於特化商品但持平的時候扣完稅約8%
反正下行的時候跟VOO一起下去,犧牲的是漲幅
兩隻買,AI跑出來也是比單買VOO高出不少
有鑑於AI可能出錯,我提供意見而已還得再算463F 07/15 11:26
推 Lasvegas: 推,本來想當股息仔,被這篇說服,謝Mina大476F 07/15 11:44
推 zpf2005: Mina大的市值型B,是有每季自己賣股拿80萬出來用的,要付房貸就改成每月固定日子賣股
這種方法最怕全部資金allin在市場最高點,我自己會先留3年房貸本+利,剩下全丟進市值型477F 07/15 1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