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CityNight
作者 Ctea (Ctea)
標題 [筆記] 台灣話/台語 [2] #語言學 - Taiwan Language - Wordpress
時間 2018-12-29 Sat. 00:11:53


> https://disp.cc/b/261-730H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字/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s=字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site...p;sourceid=chrome&ie=UTF-8

--
--
※ 作者: Ctea 時間: 2018-12-29 00:11:53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rome&es_sm=93&ie=UTF-8
(台語漢字正解 site:www.taiwanus.net - Google 搜尋

 http://web.archive.org/web/201507240.../index3/201102242350521281.htm
 台語漢字正解八 ~ 王華南

via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p...zN43RmQXCqZTwCw&gws_rd=ssl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mobile&espv=1&ie=UTF-8
 (Google Search: 丈夫 台語 翁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翁/

公(aŋ)──丈夫(女子的配偶)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公(aŋ)──丈夫(女子的配偶)   例句1:「夫生某旦,食飽相看(aŋ sieŋ bɔ` tuãʟ,tsia… ...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7/公仔(an-a)──玩偶/
公仔(aŋ-aˋ)──玩偶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公仔(aŋ-a`)──玩偶   例句1:「該件由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 ...

 

潘桶(p‘un-t‘aŋˋ)──餿水桶、廚餘桶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潘桶(p‘un-t‘aŋ`)──餿水桶、廚餘桶   例句:「汐止市推動資源回收多年有成,近月來更積極推動廚餘回… ...

 

賺吃人(t‘anʟ-tsiaʔ⊦-laŋˊ)──辛勤工作謀生的人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賺吃人(t‘anʟ-tsiaʔ⊦-laŋ´)──辛勤工作謀生的人   例句1:「畢竟這些演員都是為了「賺食」,… ...

 

呷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Posts about 呷 written by 劉建仁 ...

 

吐槽(t‘uʔ-ts‘auʟ)──揭露人家的短處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吐槽(t‘uʔ-ts‘auʟ)──揭露人家的短處   例句1:「我怕你會在國際記者面前被人「吐槽」,二千三百萬… ...

 

甚(tsim)──吻;親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甚(tsim)──吻;親   國語「親嘴」,台語說 tsim-ts‘uiʟ(喙)或 sio(相)-tsim,所… ...

 

擱(koʔ)──再、又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擱(koʔ)──再、又   例句1:「「擱再來」是每位開店老板對顧客的殷切期望,奇怪的是會把它當做店名的卻不多… ...

 

㾪(san`)──瘦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㾪(san)──瘦   例句1:「瘦人善食飯,瘦田善燥水(san-laŋ´-ɡau´-tsiaʔ⊦-pŋ⊦… ...

 

俗擱有力(sɔŋˊ koʔ-u⊦-lat⊦)──俗氣却有力氣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俗擱有力(sɔŋ´ koʔ-u⊦-lat⊦)──俗氣却有力氣   例句1:「其實,搞政治就像夜市人生,選舉就像… ...

 

盧(luˊ)──糾纏不休、無理取鬧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盧(lu´)──糾纏不休、無理取鬧   例句1:「「盧」到爸爸點頭。」(2013.10.12.三立電視新聞台)… ...

 

斟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Posts about 斟 written by 劉建仁 ...

 

揪團(tsio-t‘uanˊ)──招募團員組成團體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揪團(tsio-t‘uan´)──招募團員組成團體   例句1:「多次開出頭獎的某投注站,連日來更是熱鬧滾滾…… ...

 

博賭•博局(puaʔ⊦-kiauˋ)──賭博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博賭•博局(puaʔ⊦-kiau`)──賭博   例句1:「博賭三分擒,討查某無彩錢,食阿片死了年。」(《台灣… ...

 

嘐潲(hau-siauˊ)──誇大、說謊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嘐潲(hau-siau´)──誇大、說謊 例句1:「這種呼應中國,隔海唱和的猥瑣言論,實在「囂」(誇張不實)到… ...

 

回應吳旭昌先生2012/11/25留言(於<嘐潲>篇)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回應吳旭昌先生2012/11/25留言(於<嘐潲>篇) 2012.11.28.劉建仁 (一)關於「滫」是不是台… ...

 

衰小(sue-siauˊ)──倒霉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衰小(sue-siau´)──倒霉   例句1:「阿扁在國外感嘆吳淑珍牽扯禮券案很‘衰小’。」(2006.5.…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肉...mobile&espv=1&ie=UTF-8
 

脫窗(t‘uaʔ-t‘aŋ)──斜視(修訂版)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脫窗(t‘uaʔ-t‘aŋ)──斜視(修訂版)   例句:「戴著利益與成見的眼鏡看問題,怪不得會看到眼睛‘脫窗… ...

 

欠咖(k‘iaŋʟ-k‘a)──能幹的(女)人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欠咖(k‘iaŋʟ-k‘a)──能幹的(女)人   例句1:「她真的很「欠咖」,老公被她管的死死的。… ...

 

討客兄(t‘oˋ-k‘eʔ-hiã)──偷漢子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討客兄(t‘o`-k‘eʔ-hiã)──偷漢子   例句1:「國民黨立委游XX直指民進黨立委周XX「討客兄」。… ...

 

公仔(aŋ-aˋ)──玩偶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公仔(aŋ-a`)──玩偶   例句1:「該件由總統陳水扁、副總統呂秀蓮、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政… ...

 

土•塗(t‘ɔˊ)──土(土壤、泥土)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土•塗(t‘ɔ´)──土(土壤、泥土)   例句1:「張徐秀鑾感謝大家關心,她說……不希望「土埆厝」… ...

 

無采(boˊ-ts‘aiˋ)──枉費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無采(bo´-ts‘ai`)──枉費   例句1:「「沒采」留美這呢久,竟然不知民主;「無采」讀册讀一堆,竟然… ...

 

> https://www.plurk.com/p/ls4l3a

代誌(tai⊦-tsiʟ)──事情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代誌(tai⊦-tsiʟ)──事情   例句1:「按怎有「這款代誌」發生?」(1993.10.26.自立早報3… ...

 

襯採•靘彩(ts‘inʟ-ts‘aiˋ)──隨便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襯採•靘彩(ts‘inʟ-ts‘ai`)──隨便   例句1:

 

鮮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Posts about 鮮 written by 劉建仁 ...

 

啤酒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Posts about 啤酒 written by 劉建仁 ...

 

※ 編輯: Ctea 時間: 2015-04-17 22:46:02

Google Search: "个" "台語"

裝犭肖仔(tsŋ-siauˋ ・e)──裝扮成瘋子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圖]
[圖]
[圖]
裝仔(tsŋ-siau` ・e)──裝扮成瘋子   例句1:「立委不是被行政院「裝仔」就是在作秀。」(1995… ...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1/23/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5)兮-e(/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5)兮 [e´](結構助詞)

「兮」字的音是《廣韻》胡雞切(平聲、齊韻、匣母),國語讀做陰平聲ㄒㄧ;台語讀音,《甘台字》讀陽平 he´,《彙音寶鑑》讀陽平 he´(嘉韻、下平、喜母。「兮,歌詞也。」)及陽去 he⊦(嘉韻、下去、喜母。「兮,助辞;楚辞。」)。如果依照切語「胡雞切」讀,「兮」字的台語讀音應該是陽平 he´(因為匣母是全濁聲母)。胡雞切的反切上字「胡」是匣母,匣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一般文讀讀 h-,白讀時有讀零聲母(O-)的例。例如:紅、洪,戶公切,文 hɔŋ´/白 aŋ´;湖、胡,戶吳切,文 hɔ´/白 ɔ´;話,下快切,文 hua⊦/白 ue⊦;旱,胡笴切,文 han⊦/白 uã⊦;等等。依此類推,連氏將「兮」字讀零聲母 e´,在理據上是說得通的。

「兮」字在古漢語是語氣詞,大多出現在韻文中,表示停頓、疑問、請求、禁止等語氣,相當於國語的啊、呀、嘛、呢、吧等(《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但是「兮」字在漢語典籍上從來不做為領屬關係的結構助詞使用,所以,連氏用「兮」字書寫表示領屬關係的結構助詞台語「e´」,是借用同音字書寫。

「个」字與「箇」、「個」通用,是量詞。國語的量詞「個」,台語說 e´,所以「个」字讀 e´ 是訓讀。《台閩》把量詞「个(e´)」拿來書寫結構助詞 e´,是借用「个」字的訓讀音 e´。

台語的結構助詞「e´」(暫採用「的」字),跟國語的結構助詞「的」一樣,除了上述表示領屬關係外,還可以表示一般的修飾關係,例如:市長的候選人(ts‘i⊦-tiũ-e´-hɔ⊦-suan-dzin´);買電視的錢(be-tien⊦-si⊦-e´-tsĩ´);快活的日子(k‘uĩʟ-uaʔ⊦-e´-dzit⊦-tsi);困難的問題(k‘unʟ-lan´-e´-bun⊦-te´)等等。

台語的「的(e´)」還可以構成「的字短語」來替代名詞,此時 e´ 讀輕聲。例如:賣菜的(be⊦-ts‘aiʟ ・e)=菜販;剃頭的(t‘iʟ-t‘au´ ・e)=理髮師;算命的(sŋʟ-mia⊦ ・e)=命理師;搬戲的(puã-hiʟ ・e)=演戲的、演員;做木的(tsoʟ-bak⊦ ・e)=木匠;等等。

#爾等 #第二人稱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1/30/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6)兮-e(/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6)兮 [e´](量詞)

台語量詞 e´ 的本字為何?好像還没有一個說法,說不定不是漢語。

「个」、「箇」、「個」的讀音都是《廣韻》古賀切(去聲、箇韻),台語讀 koʟ。似乎只用在「一個月(tsit⊦-koʟ-ɡueʔ⊦)」、「兩個外月(nŋ⊦-koʟ-ɡua⊦-ɡueʔ⊦)」=兩個多月;等計算月數的時候。

※ 編輯: Ctea 時間: 2015-04-23 12:15:06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5/21/刣(t‘ai´)──殺/
※ 編輯: Ctea 時間: 2015-06-08 10:25:1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28/無麥安奈(boˊ-beʔ-anˋ-nuaˋ)──不然要怎樣?/

【結論】無,卜按怎 (tsuann / nuann)

- - - -

參考用:

https://i.imgur.com/ViDIEJi.jpg
[圖]
 

#南島語系 #Or What?

- - - -

【回應】

「未」是古漢語副詞,可用在句末,相當於 「……了嗎」。

「吃飽未?」 = 台語:tsiah8(食)-pa2–be(輕聲) = 華語:吃飽了嗎?

「寒梅著花未?」、「著花未?」= 開花了嗎?

「未」也用在動詞前表示還沒有進行該動作。

「未去?」 = 華語:沒有去? 對應的台語是:無去[bo5-khi3]?

「未」的台語白話音是 : be7(厦)/bue7(漳)/ber7(泉)。

與 「未」容易混淆的是 「不會」意義的 bue7(厦泉)/be7(漳)。這是 「無會」的合音。有人用 「𣍐」字。歌仔冊借用同音字 「袂」。

「𣍐去[bue7/be7-khi3]」 = 華語:不會去。

- - - -

【回應】

卜在福州話就這麼寫了,福州話「想要」發puoh,寫作卜,泉州話部分腔調把beh(或berh)發作boh,也是同源。另外文中說「唇音清音濁化未見例子」,但像是「認識」、「曾經」意思的「捌」,就是原本念pat,但在一些腔調中濁化為bat。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別&x=27&y=13&stype=0
	
Pieh2、Pieh4

1. 分剖

2. 離別

3. 分支

4. 明辨;區分

5. 區別;不同

6. 類別

7. 特異;特別

8. 另;另外

9. 各

10. 扭;轉

11. 用別針等把另一樣東西附著或固定在紙、布等物體上

12. 插住
 
13. 副詞
①表示禁止或勸阻,跟「不要」的意思相同。
②表示揣測,常跟「是」字合用,猶「莫不」、「莫非」。    

14. 錯寫(的字)

15. 抑制住不讓出來

16. 用同「癟」。乾瘦,不飽滿。    

17. 通「徧」。普遍。    

18. 姓

19. 同「彆」。拗,不順。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捌&x=27&y=13&stype=0
	
Pa1、Pieh2

1. 無齒耙。後作「朳」

2. 破

3. 破聲

4. 數詞。「八」的大寫。

5. 姓

6. 捩

7. 剖分

- - - - - - - -

【留言】

讀此「卜」文之前,看到Yifer提起「廉爺爺」的 著作「 /連鞭/ :猶言遽也。連呼亷;正音也。⋯⋯」(《台灣語典》卷二)。

此位「廉」爺爺的著作或許成書於日治台灣初期,現在研究台語漢字的讀書人,如我輩感到頗有「new」論。

筆者的new論則是:/liam-mi/ 是「臨卜」[liam-bè]的第二音節被第一音節同化。

台語[bè]音頗費解,此時筆者把它當英文的符號 & (ampersand)用。請問「吃飽未?」「未去?」「寒梅著花未?」(王維)。[be][bè]混淆。

因此也許白字「祙」當新義或可接受?


【回應】

「鞭」,《廣韻》卑連切,平聲、仙韻、非母,山攝、開口、三等。

山開三陽聲韻的字在台灣閩南語音讀時,常例規則為文讀音讀 -ian 韻,白讀音讀 -inn 韻(教育部台羅拼音,下同),例如:

篇,phian1/phinn1;

箭,tsian3/tsinn3;

錢,tsian5/tsinn5;

鮮,sian1/tshinn1;

扇,sian3/sinn3 等等。

故「鞭」字的文讀音是 pian1,白讀音是 pinn1。

「鞭」是趕牛馬等牲畜的用具,成語有「快馬加鞭」。

華語「馬上來」,台語說「liam5-mi1-lai5」。

這個 liam5-mi1 應該是「連鞭」的音變

連鞭:lian5-pian1

 → lian5-pinn1(鞭的白話音)

 → liam5-pinn1(前音節韻尾-n受後音節聲母p-的同化變成-m)

 → liam5-mi1(後音節聲母p-受前音節韻尾-m的同化變成m-)。

「連鞭」是連續鞭打(馬),為的是要使馬跑得更快,跟「快馬加鞭」的「加鞭」的意思相同,所以台語「連鞭」[liam5-mi1]有「馬上」、「立刻」的意思,是比喻義。


【留言】

編感謝詳細解釋。我近日看藏書,找出「㢘」爺爺的《語典》(金楓版),驚見劉前輩大名在姚榮松的導讀文內,所以對「廉」爺爺的研究,猜測有二、三十年。在下有眼不識泰山。

上段文章可以解釋我初歩擬為「臨便」的訛音,尤其是南方人非騎馬民族。「馬上」一語,在台灣似在二戰後才通用。其他劉先生先前發表的漢字語彙,我也會於此再議,望不見怪。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04-11 11:25:00

>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彼/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1/01/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2)也-hia/

「那裡」意義的台語 hia,現在一般使用「遐」字書寫。「遐」字,《廣韻》胡加切(平聲、麻韻、匣母),假攝二等開口,同音字有蝦、霞、瑕,故「遐」字台語讀 ha´/he´(國語讀ㄒㄧㄚˊ),可以說跟 hia 音近。「遐」字的意義是《廣韻》:「遐,遠也。」《說文新附》:「遐,遠也。」而台語 hia 是遠指指示代詞,「遐」字的意義可以說是和「那裡」意義的台語 hia 義近。因此,使用「遐」字書寫「那裡」意義的台語 hia,是假借近音近義字書寫。

#There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1/16/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4)也-hiaʔ/

「遐」字,《廣韻》胡加切(平聲、麻韻、匣母),假攝二等開口,台語讀 ha´、he´,並不讀入聲 hiaʔ。使用「遐」字書寫 hiaʔ 是借用了近音字。

「許」字,《廣韻》虛呂切(上聲、語韻、曉母),遇攝三等開口,台語讀 hi/hu/hɯ 及 k‘ɔ(姓氏),並不讀入聲 hiaʔ。不過,「許」字在古漢語可做指示代詞用,有如此、這樣、這麼的意義,例如: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雜曲歌辭•月節折楊柳歌•九月歌》:「甘菊比黃花,非無杯觴用,當奈許寒何?」(許寒:如此寒冷;這麼冷)。

《全宋詞•劉克莊〈梅花十絕〉》:「東鄰安得如渠白,西域何曾有許香?」

《東坡集•答文與可》:「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如果認為古漢語的指示代詞不怎麼分近指、遠指(例如王力《漢語史稿》372頁:「最初的時候,『恁麼』既可以表示『那麼』,也可以表示『這麼』。」),那麼「許寒」、「許香」、「許長」也可以解釋為那麼冷、那麼香、那麼長,「許」有「那麼」的意義了。因此,使用「許」字書寫「那麼」意義的台語「hiaʔ」,可以認為是使用了近音、近義字。

#So + adj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2/27/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9)佗-to/

(1)「佗」字雖然台語可讀 to,但「佗」字没有「何、哪、哪裡」的意義,使用「佗」字記錄哪、哪裡意義的台語疑問代詞 to,是借用同音字記錄。

(2)台語疑問代詞 to` 的本字應該是「那(奴可切)」字。

#Where #Who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1/16/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4)也-hiaʔ/

Hia /ha 那麼
Hoo 給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4 19:54:40

>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num......0....1..gws-wiz.FH6vOrjsO0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20/好心給雷親(ho-sim-hɔ⊦-luiˊ-tsim)──好心没好報/

 「好心給雷親(ho`-sim hɔ⊦-lui´ tsim)」的「hɔ⊦」,本來的意義是給東西的「給」,但在這裡 hɔ⊦ 的意義並不是給東西的「給」,而是表示被動語態的介詞,相當於國語的「被」,如:hɔ⊦-laŋ´(人)-p‘aʟ()=被人打;hɔ⊦-i(伊)t‘eʔ⊦(提)・k‘iʟ(去)=被他拿走;hɔ⊦-laŋ´(人)-k‘i(欺)-hu⊦(負)=被人欺負。這個台語給、被意義的 hɔ⊦,它的本字應該是「予」或「與」。

【編按】雨 也是 華語 y 台語hoo

#拍 #打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17/訐譙(kanʟ-kiau⊦)──辱駡/
訐譙(kanʟ-kiau⊦)──辱駡

sio-kanʟ(相幹):指男女交合。

台語辱駡義 kanʟ-kiau⊦ 的本字,從前面有關字義、字音的探討,kanʟ-kiau⊦ 的本字應該是「幹」(-tsiau3、-tsiau1、-tsiau4、-khau4)或「幹」(-tshiao1、-tshiao4)。

#臭幹譙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0/30/倒退嚕(toʟ-teʟ-lu)──倒車、退步/Q
倒退嚕(toʟ-t‘eʟ-lu)──倒車、退步

kaʔ-i-lu(合伊□。=跟他爭)

#盧 #爐主 #擩zu / lu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15/喬(ts‘iauˊ)──協調/

#調整

#ka⊦ 給 #入聲字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4 20:08:45, 20:31:35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6 16:43:55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0/撇步(p‘iet-pɔ⊦)──絕招/
撇步(p‘iet-pɔ⊦)──絕招

「漂亮」是一個現代漢語國語的語詞,是好看、美麗的意思,它的語源與絲有關。在眾多漢字裡有一個「」字,《說文》說:「,絲色也。」段玉裁注說:「謂絲之色,光采灼然也。」並引用考工記的注說:「‘如在水中時色’,今人謂之漂亮。」也就是說,絲的顏色光采灼然很好看,好像絲在水裡面的顏色一樣,叫做「漂亮」。舊版《辭海》進一步闡釋說:「按水中擊絮曰漂,漂亮意謂漂之使亮也。今俗借用為讚美之詞。」於是「漂亮」變成形容詞表示好看、美麗等意義了。

  同樣道理,「漂潎」的本來的意思是在水裡擊打、漂洗粗絲綿,經過漂潎後的粗絲綿的顏色很好看、美麗,於是「漂潎」也轉而有好看、美麗的意義,進而有俊俏、俏麗、漂亮的意義了。可以說「漂潎」與「漂亮」是同源詞。

  在國語裡「漂潎」已被廢棄而改用「漂亮」,但在台語裡「漂潎」卻被保留下來,成為口語 p‘iau-p‘iet(瀟洒、俏麗、漂亮),並且簡省而成為 p‘iet(漂亮、美麗)。依《廣韻》,漂潎的「漂」應讀成去聲的匹妙切(台音 p‘iauʟ/p‘ioʟ),但在台語卻採用了平聲的撫招切(台音 p‘iau),國語更變成上聲ㄆㄧㄠˇ(漂字《集韻》有匹沼切一音)。

  綜合上面討論,台語p‘iau-p‘iet 的本字是「漂潎」,p‘iet-pɔ⊦ 的本字是「潎步」。(請參見<奧步[auʟ-pɔ⊦]>篇)

  附記:「漂潎」,國語讀ㄆㄧㄠˇ ㄆㄧㄝ。「漂亮」,國語讀ㄆㄧㄠˋ ㄌㄧㄤˋ。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潎&x=16&y=8&stype=0
	
Phi4、Phieh1、Phiao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6/奧步(auʟ-pɔ⊦)──卑劣手段/
奧步(auʟ-pɔ⊦)──卑劣手段

「着數(ㄓㄠ ㄕㄨˋ)」又寫做「招數」,《現漢》列舉三項意義:(1)下棋的步子。(2)武術的動作。(3)比喻手段或計策。可以看出「着數」就是台語的「步數(pɔ⊦-sɔʟ)」,但國語裡沒有「步數」這個詞。

台語卑劣手段意義的 auʟ-pɔ⊦,auʟ 的可能本字有[歹臭]、[歹丂]、「漚」、「惡」四個字,其中以採用「[歹丂]」字為最佳。而 pɔ⊦ 的本字就是「步」。auʟ-pɔ⊦ 宜寫做「[歹丂]步」。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8 14:13:55

> https://www.plurk.com/p/lbd17z ← 待修改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5/28/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6)𢗘-m⊦/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6)𢗘 [m⊦

在卜辭裡甲骨文「母」被假借做否定副詞使用,近似於後代的「毋」。裘錫圭《文字學概要》(256頁)說:「古文字本來假借『母』字表示否定詞『毋』。到戰國時代,有人把『母』字的兩點改成一畫,分化出『毋』字來專門表示這個詞。」由此可知,古漢語的否定副詞「毋」是從「母」分化出來的,而台語的 m⊦ 相當於「毋」,因此可以說台語 m⊦ 相當於甲骨文時代的「母」。

另外,「丈母」台語叫 tiũ⊦-m,親家母叫 ts‘ĩ/ts‘ẽ-m,「母猪」同安話叫 tu-m(《台日大》)等也可以佐證「母」字在台語有 m 的音。

如上面所說,「毋」字在古漢語是否定副詞,相當於台語的 m⊦,而「毋」字是「母」的分化字,「母」在台語有 m` 的音,因此「毋」也有 m⊦ 的音;所以說「毋」是台語否定副詞 m⊦ 的本字。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5:37:1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2/20/好膽嘜走(hoˋ-taˋ-maiʟ-tsauˋ)──有種別跑!/
好膽嘜走(hoˋ-tãˋ maiʟ-tsauˋ)──有種別跑!

(1)台語 ho-tã maiʟ-tsau`(好膽嘜走)的 maiʟ 相當於國語的「不要」、「別」及古漢語的「毋」、「勿」、「莫」。

(2)台語「不要」義的 maiʟ 一般認為是 m⊦-aiʟ 的合音,m⊦ 的本字是「毋」,aiʟ 的本字是「愛」。

(3)台語「不要」義 maiʟ 的本字有可能是「莫」字。莫字的中古音是《廣韻》慕各切,有可能演變為台語的 maiʟ。

(4)如果台語「不要」義 maiʟ 是 m⊦-aiʟ(毋愛)的合音,因為「毋」和「勿」的意義差不多,可考慮使用新創合體方言字「」,可惜筆劃太多。

(5)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如果把「嘜」字當做表音文字,台語不要義的 maiʟ 用「嘜」字也無妨,只要約定俗成就可以了。

- - - -

  對於台語 maiʟ,《台話大》沿用《台日大》的「勿」字,但他又說也作「莫」。「莫」也是古漢語虛詞的副詞,但詞義比「勿」廣泛。這個「莫」現代漢語還在用,有:不要(別)、沒有、不、沒有比……更……等意義,其中「不要」的意義和台語 maiʟ 相同,用於禁止或勸阻的祈使句中。例如:閒人莫入(台語:ieŋ´-laŋ´ maiʟ-dzip⊦ ・k‘iʟ);莫管閒事(台語:maiʟ-kuan ieŋ´-a-su⊦);請莫見怪(台語:ts‘iã`-maiʟ-kienʟ-kuaiʟ);莫哭莫哭(台語:maiʟ-k‘auʟ maiʟ-k‘auʟ);莫說……(台語:maiʟ-kɔŋ……)。

  這些「莫」都相當於台語的 maiʟ。但是「莫」是不是 maiʟ 的本字?

  「莫」字,《廣韻》慕各切(入聲、鐸韻),台語文讀音 bɔk⊦。

  「莫」字的反切「慕各切」屬宕攝、一等、開口呼、入聲,中古擬音 mɑk,與台語 maiʟ 比較,主要元音ɑ和a音近,差別只在韻尾 -k 和 -i。但是宕攝的入聲字在台語不管是文讀音或白讀音,沒有變為 -ai 韻的例,所以「莫」不是台語 maiʟ 的本字。

  不過,「莫」的音變為台語的 maiʟ,並不是完全不可能。首先看「嫫」字。「嫫」是黃帝的妻子,叫做「嫫母」,容貌很醜。而台語容貌醜叫做 bai`,很可能是從「嫫」字演化而來。

  「嫫」字以「莫」為聲符,雖然在中古時「嫫」字已經變成平聲(《廣韻》莫胡切,模韻),但在上古時「嫫」應該和「莫」音同或音近。也就是說「嫫」字的音在上古有 -k 韻尾。而白、百、柏、宅、拆、塞、摘等字在上古、中古也都是韻尾為 -k 的字,但在現代國語的語音都讀做ㄞ(ai)韻,如白,ㄅㄞˊ;百,ㄅㄞˇ;宅,ㄓㄞˊ;等等。可見韻尾 -k 的入聲字變為 -ai 韻是一個漢語音變的規律。如果把這個音變規律套在上古音與台語之間的音變關係,則「嫫」字在台語可以讀做 bai,「莫」字讀做 maiʟ 了(「莫」的反切上字「慕」是明母,中古音 m-。maiʟ 的聲母 m- 是保留中古音,bai 的聲母 b- 是 m- 的變音)。

#醜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5:46:4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否/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21/難鬥陣(oʔ-tauʟ-tin⊦)──不好相處/
頭殼壞去(t‘auˊ-k‘ak p‘aiˋ ・k‘iʟ)──腦筋壞掉了

詞義
	
詞性
	
詞例
	
本字
	
建議用字

不好、難
	
形容詞
	
p‘ãi-kiã´(行)、p‘ãi-kɔŋ`(講)
	
	



惡、壞
	
形容詞
	
ho(好)-p‘ãi
	
否、痞、敗、鄙
	



兇惡
	
形容詞
	
tsiã´(誠)-p‘ãi`
	
[忄市]
	
[忄市]


惡罵、怒罵
	
動詞
	
p‘ãi` ・laŋ´(人)
	
[忄市]、㽹
	
[忄市]
[疒反]

破舊
	
形容詞
	
p‘ãi-t‘iʔ(鐵)、p‘ãi-taŋ´(銅)
	
敗、敝
	



毀壞
	
動詞
	
p‘ai/p‘ãi ・k‘iʟ(去)
	
敗、圮、[比攴]
	



腐敗
	
動詞
	
p‘ai/p‘ãi ・k‘iʟ(去)
	
	



#不好 #歹 #壞


在字音方面,《廣韻》對「敗」字記錄兩個音:一個是「薄邁切」,另一個是「補邁切」(都在去聲、夬韻內),並且說前者是自破,後者是破他。台語的 p‘ai/p‘ãi 當做動詞毀壞義時都是自破(因為不帶賓語),所以台語 p‘ai/p‘ãi 的根源是「薄邁切」。敗字的現代台音是 pai⊦,陽去聲,這也和薄邁切相符,因為反切上字「薄」屬並母,是濁聲母,濁聲母的字在台語大多讀陽聲調。

  「敗」字的中古音是「薄邁切」,反切上字「薄」屬並母,中古並母的字在台語有變為 p‘- 的例,前面已經說過了。反切下字「邁」,屬蟹攝、二等、開口,在現代台語大多讀 -ai 韻。結合聲母和韻母的演變情形,敗字在台語可以讀做 p‘ai(暫不論聲調)。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5:57:22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1/04/猫面(niau-bin⊦)──麻臉/
猫面(niau-bin⊦)──麻臉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5/08/呸瀾(p‘uiʟ-nua⊦)──吐口水/
呸瀾(p‘uiʟ-nua⊦)──吐口水

  從上面對於呸、[丶否](咅)、啡、[口匹]的討論可知,這幾個字是同源,都是指吐口水的聲音(名詞)或吐口水(動詞),而最根源的字是「[丶否]」。如果要在這幾個字裏面選擇一個台語動詞吐口水意義 p‘uiʟ的本字及用字,「啡」字應該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台語嘆詞 p‘ui` 則可選用「呸」字,因為它可以和國語的嘆詞「呸」(ㄆㄟ)相對應。

 「沫」字既有口水、唾液的意義,在台語又可能音變為 nua⊦的音,台語口水義 nua⊦的本字應該是「沫」字。

#鼻音m與n轉換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6:01:17, 16:06:42, 16:58:17, 17:00:00

https://www.plurk.com/p/luql9j

 http://goo.gl/bQorOg
 卸世卸眾──丟人現眼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06:34, 12:10:05

https://www.plurk.com/p/lklh6n
 https://goo.gl/7mu4kE
 看三小(看什麽) |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看甚韶?!」

 http://goo.gl/Wn8tJX
 什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Shih2

 http://goo.gl/vln1Iy
 甚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Shen2 對應台語 Sann、siann

 http://goo.gl/BEWOci
 啥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Shê2

#方言字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9/衰小(sue-siau´)──倒霉/
衰小(sue-siauˊ) 倒霉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1/25/嘐潲(hau-siauˊ)──誇大、說謊/
嘐潲(hau-siauˊ)──誇大、說謊

亦作「詨溲」

#溲

 http://ytenx.org/trngyan/sieux/1401/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溲&x=0&y=0&stype=0
 sou3、sou1、srou1

#精液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29:38

https://www.plurk.com/p/lkwfwf
國語:一泡尿
台語:一脬尿(推定)

#虎卵 #捧LP #方言字

 https://goo.gl/hd5Wk
 虎爛(hɔˋ-lan⊦)──誇大不實的話、說誇大不實的話;畫虎爛(ue⊦-hɔˋ-lan⊦)──說誇大不實的話

台語說誇大不實的話、說大話意義的 ue⊦-hɔ`-lan⊦,本字是「畫虎卵」。

 https://goo.gl/HVO7Ck
 捧LP(p‘ɔˊ-lan⊦-p‘a)──拍馬屁 |

台語男子陰囊義 lan⊦-p‘a 的本字是「卵胞」,用雙手承托義的 p‘ɔ´,它的本字是「抔」,因此,台灣話拍馬屁、奉承意義的 p‘ɔ´-lan⊦-p‘a,它的正確用字應該是「抔卵胞」。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08/一垺屎(tsit⊦-puˊ-saiˋ)──一泡(ㄆㄠ)屎/
一垺屎(tsit⊦-puˊ-saiˋ)──一泡(ㄆㄠ)屎

於各家採用的台語土、草、屎、尿的量詞 pu´ 的十個用字加以討論。在這十個字裡面,「垺」有 pu´ 的音,字義有土堆的意思,台語土、草、屎的量詞 pu´ 的本字應該是「垺」字。

  「脬」是膀胱,一次排泄的尿量可說「一脬尿」,而「脬」字在台語有 pu´ 的音,所以台語尿的量詞 pu´ 的本字是「脬」。

  「泡」是「脬」的通假字,所以「一脬尿」也可以寫做「一泡尿」。「泡」在台語可以讀做 pu´,因此「泡」也可以做為台語尿的量詞 pu´ 的字。但是「泡」的常用義是泡沫、泡茶、泡菜等,為避免混淆,在台語,尿的量詞 pu´ 以使用「脬」字比較好。

  「抔」是用雙手捧取的量,跟人體一次排泄的屎的量差不多,且在野外排泄時屎成為一小堆,和「一抔土」類似。而「抔」字在台語又有 pu´ 的音,因此,台語屎的量詞 pu´ 的本字也有可能是「抔」字。

  除了垺、脬、泡、抔四個字外,其他各字都只是借音字,並不是本字。

  屎是半固體,尿是液體,屎和尿的量詞宜加以區別。在台語,屎的量詞 pu´ 宜使用「垺」字或「抔」字,尿的量詞 pu´ 宜使用「脬」字。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34:57

https://www.plurk.com/p/mqbyux
房子(House)的台語漢字應該是:次(tshù;後補字為 戍),有處所、草屋、歇息處等意,後延伸為「房屋」之意。

 http://tinyurl.com/yavex3jm
 厝(ts‘uʟ)──房子、房屋

https://www.plurk.com/p/mv82hp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0/27/西北雨•獅豹雨(sai-pak-hɔ⊦)──雷陣雨/
 灑潑雨(sai-pak-hōo)

俗作:西北雨

華語:午後雷陣雨

#大雨 #豪大雨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53:06, 16:17:17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7/04/08/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24)啙-tsi(/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24)啙 [tsĩ`](幼、嫩)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2:03:12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4/23/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4)的-teʔ/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4)的 [teʔ/leʔ](副詞)

在聲母方面,「昨宰切」及「昨代切」的反切上字「昨」屬從母,從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聲母一般讀 ts-,如:自,tsu⊦;慈,tsu´;罪,tsue⊦ 等等;但也有讀 t- 的例,如:連雅堂14的3-1面焦(面枯皃),昨焦切,ta´(烏㾪,ɔ-ta´-san`。憔悴)(按:ta´《閩方大》用「憔」字,音同「連雅堂14的3-1面焦」)。中古音聲母精、清、從及莊、初、崇在閩南語有讀 t-、t‘- 的例,如:窗,楚江切,t‘aŋ;焦(乾燥),即消切,ta;焦同礁,礁讀 ta(靠礁,k‘oʟ-ta。觸礁)。依此則「在(昨宰切/昨代切)」也可讀 t- 聲母。

再回頭看去聲的「在」(昨代切)。「在」(昨代切)的聲母從母是全濁音,因為聲母的清濁而聲調分為陰調、陽調是中古以後的事。在閩南方言,原則上全濁聲母字歸陽聲調,全濁聲母去聲字讀陽去調。有原則就有例外,或許「在」(昨代切)例外地歸入了陰去聲(也許是保持了中古時的去聲調)。如果是這樣,「在」(昨代切)在台語就有陰去聲 teʟ 的音,和歌仔册記錄的「塊」(teʟ)相同,「在」(teʟ)可認為是台語副詞 teʔ/teʟ 的本字。

#在 #咧 #teh #leh #tè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4:17:4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注音說明/
注音說明

  本網誌(電子書)記寫台灣話的語音時使用國際音標,分聲母、韻母、聲調、本調與變調四部份。

ɔ)ʔ:
	
mɔ)ʔ(雙手抱捧)、膜(mɔ)ʔ⊦)。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9 17:00:47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4:17:4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3/26/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1)盍-aʔ⊦/
《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1)盍 [aʔ⊦/iaʔ⊦]

(1)台語反問句中的「怎麼」、「為什麼」意義的 aʔ⊦(也說 iaʔ⊦、a⊦、ia⊦)的本字是「盍」及「曷」。「盍」是「曷」的假借字。

(2)「盍」有「何不」的意義,但台語反問句中的 aʔ⊦ 的意義是「何」、「怎麼」、「為什麼」,並没有「何不」、「怎麼不」、「為什麼不」的意義。

(3)用「盍,何不也。」來說明「盍欲(aʔ⊦-beʔ)」及「盍毋(aʔ⊦-m⊦)」,並不正確。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曷&x=44&y=13&stype=0

 http://ytenx.org/kyonh/sieux/3392/

 - [代詞]

	
①表疑問,相當於「何」、「什麼」

	
②相當於「何日」、「何時」

	
③怎麼

 - [副詞]

	
①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何不」
	
Why not

	
②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豈」、「難道」
	
Could it be...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盍&x=44&y=13&stype=0

 http://ytenx.org/zim?dzih=盍&dzyen=1&jtkb=1&jtdt=1

 - [代詞] 表示疑問,相當於「何」、「什麼」、「怎麼」。
	
what; how

 - [副詞] 表示反問或疑問。相當於「何不」。
	
why not...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search.jsp?q=抑&x=0&y=0&stype=0

 http://ytenx.org/kyonh/sieux/3708/

 - [副詞]

	
①表示推斷,相當於「還是」
	
still; or

	
②表示重複、連續,相當於「又」、「再」
	
again (and again)

	
③表示反詰,相當於「豈」、「難道」
	
Could it be...

	
④表示語氣,相當於「或許」、「或者」
	
or; maybe

 - [連詞]

	
①表示選擇,相當於「還是」
	
still

	
②表示遞進,相當於「而且」
	
and; also; besides; in addition

	
③表示轉折,相當於「可是」、「然而」
	
however; but

	
④表示讓步,相當於「雖然」
	
although; but

	
⑤表示承接,相當於「於是」、「就」
	
(...and) then...

#還是 #或是 #抑或是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4:34:36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6/03/26/連雅堂《臺灣語典》疑難詞語說解──(11)盍-aʔ⊦/

怎麼、還是、也是、抑或是、何不

iā,又唸作ā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amp;sample=也&querytarget=2

ia̍h,又唸作iah、a̍h、ah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amp;sample=抑&querytarget=2

iáu,又唸作iah、ah、á、iá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amp;sample=猶&querytarget=2

- - - - -

 http://ytenx.org/kyonh/sieux/3708/

 http://ytenx.org/kyonh/sieux/3652/

 http://ytenx.org/kyonh/sieux/1766/

 http://ytenx.org/kyonh/sieux/990/ #猶

  http://ytenx.org/kyonh/sieux/3056/

 http://ytenx.org/kyonh/sieux/3392/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ongji/pdf/annesia429pdf.pdf

 http://ytenx.org/kyonh/sieux/3793/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2-09 15:39:11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0/11/鐵齒(t‘iʔ-k‘iˋ)──倔強、嘴硬、不信邪/

「齒」字,《廣韻》昌里切(上聲、止韻),屬止攝、三等、開口、穿三母,台語文讀音ts‘i,白讀音 k‘i。中古照三、穿三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大多讀 ts-、ts‘-,但少數字白讀時讀 k-、k‘-。例如:枝,章移切,文tsi/白ki;指,職雉切,文tsi/白ki;痣,職吏切,文tsiʟ/白kiʟ;齒,昌里切,文ts‘i/白k‘i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說,中古照三、穿三等聲母(擬音 tɕ-、tɕ‘-),是從上古音 *ȶ-、*ȶ‘- 及 *c-、*c‘-
變來的(見該書291-292頁)。c-、c‘- 是舌面中音,它的前面是舌面前音 ȶ-、ȶ‘-,後面是舌根音 k-、k‘-。因此,枝、指、痣、齒等字的台語白讀音聲母 k-、k‘-,可能是這些字的上古音聲母是舌面中音的 *c-、*c‘-,在語音演變過程中,舌位往前移,成為 ȶ-、ȶ‘-,再變成中古的 tɕ-、tɕ‘-,在台語變成 ts-、ts‘-(文讀音);舌位往後移則變成舌根音 k-、k‘-,台語「枝」、「齒」等字的白讀音 ki、k‘i`可能是這樣來的。

台語倔強、嘴硬、不信邪意義的「鐵齒」(t‘iʔ-k‘i),本字就是「鐵齒」。「齒」字在台語白讀時讀 k‘i,有其音變機理存在。

#上古漢語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9 21:14:00, 21:15:07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8/05/05/摸-bok8-vs-摸-bong1-台語音轉現象之四/
摸 (bok8) vs. 摸 (bong1) (台語音轉現象之四)

摸蜊仔兼洗褲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10 19:59:49, 23:47:01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25 19:29:16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的/ #的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4/07/19/台灣話的的字短語/
[雜記] 台灣話的「的字短語」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8/01/31/台語「e5-字短語」初探/
台語「e5 字短語」初探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4/07/19/台灣話的姓氏+的(・e)/
[雜記] 台灣話的「姓氏 + 的(・e)」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28 19:56:13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05/脫窗(t‘uaʔ-t‘an)──斜視/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2/07/脫窗(tuaʔ-tan)──斜視(修訂版)/

「抽替」是抽屜的較古的寫法,出自《南史》。《南史•后妃傳上•殷淑儀》:「淑儀薨,孝武常思見之,遂為「通替棺」,欲見,輒引替覩屍,如此積日,形色不異。」從這裡可以知道,「通替棺」是兩層的棺木,裡面的一層可以像現在的抽屜一樣拉出來。另外從「引替」這種說法也可以知道「替」是名詞,指那個可以拉出來的內層棺木。後來到了宋代,孔平仲在《孔氏雜說》引用《南史》這一段文章時,把「通替棺」寫做「抽替棺」,「抽替」就是後世的「抽屜」。


綜合前述「屜」字的音義及讀音,台語 t‘aŋ(窗)-a`(仔)-t‘uaʔ及厦語 mŋ´(門)-t‘uaʔ 的t‘uaʔ的本字是「屜」。

#脫窗 #抽屜 #抽替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2-02 19:39:1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21/垃圾•拉颯(laʔ-sap)──不乾淨、骯髒/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

垃圾

 垃

 圾

拉颯

 拉 -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007

  lăp 盧合切(來合) http://ytenx.org/kyonh/sieux/3784/

 颯 - 狂風拉物;風微過;凌亂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5905

  săp 蘇合切(心合) http://ytenx.org/kyonh/sieux/3779/

#骯髒 #汙穢 #不清潔 #不乾淨 #凌亂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4-03 23:28:0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29/糞掃(punʟ-soʟ)──垃圾/
糞掃(punʟ-soʟ)──垃圾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0&pagenum=1&rowcount=7

糞 - 掃除;屎,大便。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8729

 pi̯uən 方問切(幫文) http://ytenx.org/kyonh/sieux/2585/

掃 - 用掃帚除去污穢;除去塵土、垃圾等的用具;清除;消滅。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196

 sɑu 蘇到切(心豪) http://ytenx.org/kyonh/sieux/2820/

 sɑu 蘇老切(心豪) http://ytenx.org/kyonh/sieux/1719/

#垃圾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4-03 23:36:04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5-03 15:21:41

- 骹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6429

- 跤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06/脚數(kioʔ-siauʟ)──角色/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3116

#腳Foot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7-11 14:31:01

https://www.instagram.com/a__tiong/
看阿忠學台語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01 13:59:16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5/05/23/檨仔(suai⊦-a)──芒果/
檨仔(suãi⊦ a`)──芒果

「羨」字《廣韻》記錄以脂切、似面切、予線切三個音,跟台語 suãi⊦ 有關的是「似面切」。

「似面切」在去聲、線韻,屬山攝三等開口、邪母,台語依反切應當讀做 sien⊦,但《雅俗通》等讀做 suan⊦。山攝、三等、開口、陽聲韻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常例規律讀 -ien 韻母,如:鞭,pien;煎,tsien;展,tien`;戰,tsien⊦ 等等。有少數字白讀時讀 -uã 韻,例如:

- 線,suãʟ;

- 煎,tsuã(煎藥仔,tsuã-ioʔ⊦ a`)

- 濺,tsuã⊦(濺水,tsuã⊦-tsui`;噴水)。

所以,「羨」、「檨」也應該有 suã⊦ 的音。語音 suã⊦ 和 suãi⊦ 接近,所以台灣方志用近音字「檨」(suã⊦)來記錄台灣的水果名 suãi⊦。

《雅俗通》把「羨」字收在觀韻、下去聲、時母下,讀做 suan⊦。《增補彙音》把「羨」及「檨」收在官韻、下上聲、時母下,也是讀做 suan⊦。

《彙音寶鑑》把「羨」及「檨」收在觀韻、下去聲、時母下,讀做 suan⊦。《甘台字》把「檨」讀做 文 suan⊦/白 suãi⊦。《閩方大》說,「檨仔」厦門及漳州說 suãi⊦ a`,泉州說「suan 去聲 a 陰上聲」。

從這些「羨」、「檨」的閩南語讀音看來,《台灣府志》等志書的撰者在康熙年代記錄台灣的水果名「檨」時,也許當時的台灣人叫做 suan⊦,後來轉為 suãi⊦。

因為在台語,語音 -uan 韻母跟 -uãi 韻母有音變或又讀關係,例如:

- 關,kuan/kuãi;

- 縣,kuan⊦/kuãi⊦;

- 懸,kuan´/kuãi´(=高)。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05 15:01:50 (台灣)

https://twitter.com/Ramirez_pser/status/1172677092523180034
希望更多年輕人能認識到台語的文雅與優美
 
華語說「對不起」,台語說「失禮」
華語說「謝謝」,台語說「勞力」
華語說「隨便」,台語說「請裁」
華語說「小心」,台語說「細膩」
華語說「注意」,台語說「斟酌」

https://twitter.com/wellsonjain/status/1172784044829888512
華語說「商量」,台語說「參詳」
華語說「工作」,台語說「工課」
華語說「發芽」,台語說「發穎」
華語說「很生氣」,台語說「氣身惱命」

還有很多的俚語也是非常細膩,老祖先真的是很「頂真」在生活中觀察

更多台語詞彙可以查找 g0v 的萌典/台灣閩南語
https://moedict.tw

via https://twitter.com/contemp_cruiser/status/1173063588400861184

https://twitter.com/CteaX55/status/1173316162211332096

其實「請裁」這字在音韻學上不是很通,可參照這兩篇:
 https://www.ptt.cc/man/ck54th122/D1B5/DD46/D634/M.1443748648.A.A8D.html
 Re: [討論] "台語低俗"的觀念已被洗進骨子裡 - 精華區 ck54th122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1/襯採•靘彩(ts‘inʟ-ts‘aiˋ)──隨便/
 襯採•靘彩(ts‘inʟ-ts‘aiˋ)──隨便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
 
- - - -

https://yifertw.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m=1
「台文正字」不能「自作主張」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16 10:55:1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1:39:02, 01:43:21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30 22:32:26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6/賺吃人(t‘anʟ-tsiaʔ⊦-lanˊ)──辛勤工作謀生的人/

#趁機 #賺錢 #追錢 #追逐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01 14:22:23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06/脚數(kioʔ-siauʟ)──角色/
脚數(kioʔ-siauʟ)──角色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7/08/15/栽柱仔tshai7-thiau7-a2/
栽柱仔(tshai7-thiau7-a2)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3414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7/樁脚•柱仔脚(t‘iau⊦-a-k‘a)──候選人的有力支持/
樁脚•柱仔脚

#晝 #柱 #數 #毒 #-au韻腳平行轉換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0/肖想(siauʟ-siu⊦)──妄想/
肖想

#帳 #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ongji/pdf/annesia419pdf.pdf

#誓 #逝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8-14 16:23:10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03 00:24:59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1/16/輸到脫褲(su-kaʔ-t‘nʟ-k‘ɔʟ)──輸得很慘/
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輸得很慘

(1)「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是「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的訛誤。

(2)「到(kaʔ)」應該視為介詞。

(3)台語到達義 kauʟ 的本字是「各」,詳見<到˙各(kauʟ)──到、來到>篇。

(4)台語脫衣義 t‘ŋʟ 的本字是「褪」。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8/06/14/臺語結構助詞-kah/
臺語結構助詞 : kah

#各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8 01:51:56

https://ctext.org/dictionary.pl?if=gb&char=漚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5184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6/奧步(auʟ-pɔ⊦)──卑劣手段/

#漚 #奧步 #到 #各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8-14 00:11:2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07 10:20:56 (台灣)

凍霜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0&pagenum=1&rowcount=6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cuankho.jsp?no=0808

鹿港偏泉腔
	
虯 khiû
	
凍霜 tàng-sng
	
硞 kho̍k
	
鹹澀 kiâm-siap
三峽偏泉腔
	
牛螕 gû-pi
	
苛頭 khô-thâu
	
凍霜 tàng-sng
	
鹹澀 kiâm-siap
臺北偏泉腔
	
牛螕 gû-pi
	
凍霜 tàng-sng
	
鹹澀 kiâm-siap
宜蘭偏漳腔
	
凍霜 tàng-sng
	
貓筩 niau-thāng
	
鹹澀 kiâm-siap
臺南混合腔
	
虯 khiû
	
苛頭 khôr-thâu
	
凍霜 tàng-sng
	
硞 kho̍k
	
鹹澀 kiâm-siap
高雄混合腔
	
牛螕 gû-pi
	
凍霜 tàng-sng
	
鹹澀 kiâm-siap
金門偏泉腔
	
凍霜 tàng-sng
	
孤霜 koo-sng
	
鹹澀 kiâm-siap
馬公偏泉腔
	
凍霜 tàng-sng
	
孤霜 koo-sng
	
鹹澀 kiâm-siap
	
牛螕 gû-pi
新竹偏泉腔
	
凍霜 tàng-sng
	
鹹澀 kiâm-siap
	
怯屎 khiap-sái
臺中偏漳腔
	
凍霜 tàng-sng
	
硞 kh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0wZNRPCb-g
【逐工一句】1007 凍霜 - YouTube
《逐工一句》佇公視台語台14台播送囉! 播出頻道:有線電視第14頻道|MOD第14頻道|數位電視第6頻道 播出時間:每週一、三、五,四節新聞後播映 主持人:YouTuber又仁

 

via https://www.plurk.com/p/nivim8

#台文頻道 #吝嗇 #小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11 17:01:06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28/無麥安奈(boˊ-beʔ-anˋ-nuaˋ)──不然要怎樣?/


  台語 beʔ(=要、欲)的本字為何,到現在還沒有定論。早期的閩南及台灣的「歌仔册」大多用「卜」字表示閩南語的要、欲意義的 beʔ。如《最新改良英台弔紙歌》(厦門會文書局,民國16年[1927年]版,原版宣統元年[1909年]出版):「三伯相辭卜起程,英台共哥恁送行。」「卜起程」就是閩南語 beʔ-k‘i-tieŋ´,「要起程」的意思,用「卜」字表示 beʔ。又如《特編英臺出世新歌》(台北市周協隆書店,1936年):「先講英臺因二个,卜去杭州通讀册。」及「廣起武州人姓梁,家內即散卜宰樣。」「卜去」就是 beʔ-k‘iʟ,「要去」的意思,「卜宰樣」是 beʔ-tsãi-iũ⊦,「要怎麼辦」的意思,都用「卜」字表示 beʔ。(因二个:in-nŋ⊦-e´,他們兩個。通:t‘aŋ,可以。讀册:t‘ak⊦-ts‘eʔ,讀書,求學。廣起:kɔŋ-k‘i,講起,說起。即散:tsiaʔ-sanʟ,這麼窮。)

  「卜」字,《廣韻》博木切(入聲、屋韻。通攝、一等),台語文讀 pɔk,白讀音有 poʔ(如「無卜」,bo´-poʔ,沒有希望)及 puaʔ⊦(如「卜卦」,puaʔ⊦-kuaʟ),但似乎沒有 beʔ的音。但是最早的閩南方言泉州話韻書《彙音妙悟》則對於「卜」字記錄三個音:第一個音在東韻(-ɔŋ)、邊母、陰入聲(語音 pɔk):「卜,卜筮。」第二個音在刀韻(-o)、文母、陰入聲(語音 boʔ):「卜,卜也。」第三個音在科韻(-ə)、文母、陰入聲(語音 bəʔ):「卜,卜也。」顯示「卜」字又讀做 boʔ、bəʔ,是「卜」字的白讀音。而要、欲意義的泉州話是 bəʔ(《台日大》下866頁及《閩方大》693頁),相對應的漳州腔是 bueʔ(見《雅俗通》檜韻、上入聲、門母[bueʔ]:「要,意欲之也。」),厦門腔是 beʔ(《厦英》:「beh: to wish, to will.」),於是閩南通俗文學歌仔册就使用「卜」字來表示要、欲意義的閩南語 beʔ了,台灣也沿用它。

  在泉州話,「卜」字為什麼讀做 bəʔ?可以從韻母及聲母兩方面來探討。

  「卜」字《廣韻》博木切,通攝、一等、入聲,屬於此韻母的字有一個「啄」字(丁木切),《彙音妙悟》把它列在和「卜」字相同的科韻、陰入聲下,但因聲母是「地母」,故「啄」字讀做 təʔ。由此可見,「卜」字的泉州話白讀音的 -əʔ韻母並不是孤例,而是有它的音變規律。

  再說「卜」字的聲母。「卜」字文讀時 pɔk 的聲母是 p-,白讀時 bəʔ的聲母是 b-,p- 和 b- 都是雙唇音,而 p- 是清音,b- 是濁音,清音的 p- 濁化就變成 b-。因此,pɔk 和 bəʔ的聲母之間的關係是「清音濁化」。唇音聲母的清音濁化找不到其他的例,但塞擦音的清音濁化則常見。例如:

  子(即里切):tsu/tsi → dzi(棋子,ki´-dzi。)

  遮(正奢切):tsia → dzia(遮日,dzia-dzit⊦。=遮太陽。)

  爪(側絞切):tsau → dziau(雞骹爪,ke-k‘a-dziau`。=雞爪子。)

  迹(資昔切):tsiek → dziaʔ(骹迹,k‘a-dziaʔ。=足跡。)

  把這種音變規律應用到唇音,則「卜」字的白讀音有可能因為聲母的清音濁化而從文讀音的 pɔk 變為 pəʔ,再變為 bəʔ。「卜」和「啄」都是通攝、一等、入聲,「卜」字的台語文讀音是 pɔk,「啄」字是 tɔk;而啄字的台語白讀音是 teʔ,因此相對應的卜字應該可以讀做 peʔ,聲母清音濁化則成為 beʔ。所以,「卜」字在台語有 beʔ的音(也可以說是泉州音 bəʔ的音變)。

  關於台語 beʔ(=要、欲)的用字,日治時代出版的《台日大》使用「要」字,這是同義字。二次大戰後出版的《彙音寶鑑》、《普閩》及《台大字》則使用「卜」字,這是沿用早期閩南方言文獻如歌仔册的用字。而吳守禮《綜台基》則創製「」字,取「要」的意義及「卜」的音。《國台》也使用「」字。近年出版的《台閩》則使用「欲」字,這也是同義字,是義合音不合的字。

  比較上面所舉幾個字,作者認為使用「卜」字因為有歷史淵源,反而比較沒有爭議。文字不外乎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把「卜」字做記錄語音 beʔ的符號使用,因為已經約定俗成,未嘗不可。如果使用「要」或「欲」,因為本身另有 iauʟ、iɔk⊦的音,容易引起混淆。

#清音濁化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17 15:36:50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18 13:55:45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1/05/吐槽(t‘uʔ-ts‘auʟ)──揭露人家的短處/
吐槽(t‘uʔ-ts‘auʟ)──揭露人家的短處

「托」、「突」、「窋刂」三個字在台語都有 t‘uʔ 的音,而字義都和t‘uʔ-ts‘auʟ(□臭)的t‘uʔ 有相通之處,故三個字都可能是 t‘uʔ的本字,但因為沒有明確的書證,無法確定本字。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h&shengdiao=0&in_idx=0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5:30:53, 15:32:11, 15:32:44, 15:34:43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5/26/賭爛(tuʔ⊦-lan⊦)──不爽;賭爛票(tuʔ⊦-lan⊦-p‘ioʟ/
賭爛(tuʔ⊦-lan⊦)──不爽;賭爛票(tuʔ⊦-lan⊦-p‘ioʟ)──因不爽而投的票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2/捧lp(p‘ɔˊ-lan⊦-p‘a)──拍馬屁/
捧LP(p‘ɔˊ-lan⊦-p‘a)──拍馬屁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04/虎爛(hɔˋ-lan⊦)──誇大不實的話、說誇大不實的/
虎爛(hɔˋ-lan⊦)──誇大不實的話、說誇大不實的話;畫虎爛(ue⊦-hɔˋ-lan⊦)──說誇大不實的話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5/08/22/伏卵(pu⊦-nn⊦)──孵蛋/
伏卵(pu⊦-nŋ⊦)──孵蛋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18 15:31:22 (台灣)

https://www.plurk.com/p/nl43vc

[台語日常] 之前去吃了這家居酒屋,老闆說自己是鄉下小孩,所以取了這個名字。

https://images.plurk.com/5x4KkbJhHAbfP8ry7h1FZk.jpg
[圖]
 

當下也沒有發現,回家用台文打卡的時候想到囡和囝不同發音...妻小=bó-kiáⁿ=母囝,小孩=gín-á=囡仔。
[圖]


可是人家khân-pàng都做好了,也開了快一年了,現在怎麼辦,我要跟老闆講嗎?


生活內底揣趣味(生活中找樂趣)說
我記得「囡」是後起字,而且其實不論「妻小」或「小孩」,都可以用「囝」:母囝、囝仔。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13/囝仔(ɡinˋ-naˋ)──小孩子/

這篇可以參考看看。
[圖]


我覺得比較有問題的在於「庄」雖然是列為教育部推薦用字,但其實原本應該是「莊」。「庄」過去只有pênn/pînn的音(中古漢語「薄萌」切,bʱæŋ),後來才轉為「莊」的簡體字。

至於「腳」,應該作「骹」(腳;小腿;膝骨),教育部使用的為「跤」,為「骹」的通同字/異體字。

「庄腳」這種算是華語轉寫時的用法,教育部列在[異用字]中,但我是覺得這寫法不妥(不適合)就是了。

所以我個人認為的寫法是「莊骹囝仔」。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1-28 04:11:01, 04:11:2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2-02 03:35:16, 03:42:18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1-08 04:03:4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2-11 01:25:13, 01:36:06, 02:11:57, 02:46:27, 02:47:16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3-07 01:15:48 (台灣)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site...p;sourceid=chrome&ie=UTF-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1/16/狗蟻(kauˋ-hia⊦)──螞蟻/

「蟻」字的音是《廣韻》魚倚切(上聲、紙韻),屬止攝、開口、三等、疑母。「魚倚切」的反切上字屬「疑母」,聲母為疑母的字在台語白讀時不乏讀 h- 的例,如:魚,語居切,hi´;艾,五蓋切,hiã⊦;岸,五旰切,huã⊦;瓦,五化切,hia⊦ 等,故「蟻」字在台語白讀時讀 h-。

「蟻」字屬止攝、開口、三等韻裡的支、紙、寘韻,在這三韻裡的字在台語白讀時有讀做 -ia 韻的例,而且都在牙音(舌根音),如:奇,居宜切,k‘ia(單數);寄,居義切,kiaʟ;騎,渠覊切,k‘ia´ 等。因此,「蟻」在台語也可讀 -ia 韻。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2/25/拿香跟拜(ɡiaˊ-hiu-tueʟ-paiʟ)──比喻只會模仿/

止攝、三等、開口呼包括很多《廣韻》的韻部,「𢍁」字所屬之、止、志各韻所收的字在台語白讀時没有讀做 -ia 韻的例,但同樣屬止攝、三等、開口韻的支、紙、寘三韻則有,如:奇,居宜切,k‘ia(單數);騎,渠羈切,k‘ia´;徛,渠綺切,k‘ia⊦(站立);蟻,魚倚切,hia⊦;寄,居義切,kiaʟ 等。因此也許可以認為「𢍁」字白讀時可讀 -ia 韻。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9/02/28/中古漢語與臺灣話6:止攝三等韻1/

#倚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2-14 00:25:21 (台灣)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pagenum=1&rowcount=19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3/26/奧步(auʟ-pɔ⊦)──卑劣手段/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3155 朽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152 㱙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4287 殠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5184 漚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515 惡

#奧步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2-19 14:48:05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2/捧lp(p‘ɔˊ-lan⊦-p‘a)──拍馬屁/
捧LP(p'ɔˊ-lan⊦-p'a) 拍馬屁

台語男子陰囊義 lan⊦-p‘a 的本字是「卵胞」,用雙手承托義的 p‘ɔ´,它的本字是「抔」,因此,台灣話拍馬屁、奉承意義的 p‘ɔ´-lan⊦-p‘a,它的正確用字應該是「抔卵胞」。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954

 http://ytenx.org/zim?dzih=抔&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s://twitter.com/kurtsabuvv/status/1235959422209249280
[圖]
kurtsabuvv
@kurtsabuvv
#雄雄想著來一句 #Tâigí

Kiss sb's ass.
Phô͘ kha-chhng.
 

#PLP #捧 #棒球 #滑壘 #危險動作 #親屁股 #撞下去 #看了脖子都好痛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07 05:24:28 (台灣)

> https://www.plurk.com/p/ls4l3a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3/01/13/代誌(tai⊦-tsiʟ)──事情/
代誌(tai⊦-tsiʟ)──事情

載事
	
治事
	
縡事
	
事事
載誌
	
治誌
	
縡誌
	
事誌
	
事志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10 01:57:36 (台灣)

https://www.facebook.com/KUNPUTW/posts/2655724384531549?rocu3bj
【季刊薰風】 [來自日本時代的台語課] 焿油=鹼油

此一不幸事件發生在大溪,鹼粽為當地傳統。現在的台語則是把「焿粽」寫成「粳粽」。而台語的「食到焿」(吃到苦頭)就是指這個東西,並不是勾芡的「羹」。

出自1933(昭和8)年5月11日《臺灣新民報》

https://www.facebook.com/KUNPUTW/posts/2655724384531549?comment_id=2656873684416619

其實kinn的本字就是「鹼」(亦作「鹻」),吃到苦頭的台語則是「食著鹼」。

鹼粽則是因為製作過程使用鹼性物質,故稱「鹼粽」。(「粳」則是一種不黏的米粒,像是泰國米,或是不黏的晚稻。)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8686

「焿」則是後起字,其實就是「羹」。

甘為霖字典上使用的「羹湯」的「kinn」是「羹」(或有加肉月旁)。

http://taigi.fhl.net/dick/gm.php?fn=352.png

參照: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5/09/11/鹻粽(ki-tsanʟ)──鹼粽(鹻是台語鹼性物質-ki-的/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11 04:35:47 (台灣)

https://www.plurk.com/p/lailom
腹肚枵 "肚子餓"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16/夭鬼假細禮(iau-kuiˋ-keˋ-seʟ-dzi⊦)──貪吃假裝客氣/
 夭鬼假細禮(iau-kuiˋ keˋ-seʟ-dzi⊦)──貪吃假裝客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3/11/29/哭夭(kauʟ-iau)──喋喋不休/
 哭夭(k‘auʟ-iau)──喋喋不休

#-au韻腳平行轉換 #哭餓 #到 #各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25:06

https://twitter.com/kurtsabuvv/status/1237663675189563392
[圖]
kurtsabuvv
@kurtsabuvv
因為最近有頭殼貯屎 ê 悾闇 (khong-am) 毋知 leh 白痴啥潲,拖 leh 下性命烏白買,現此時全國攏無塊買衛生紙,人 mā 攏 pha-tái 去。

等遐 ê 規厝間全衛生紙,攏無物通食 ê 痟香仔 (siáu-hiuⁿ-á) 飫 (iau) 死佇厝內,應該 to̍h 有貨通賣矣。

感謝,勞力。

#Tâigí #Hoane̍k
[圖]
 

https://twitter.com/CteaX55/status/1238048766176849920
[圖]
Tek D.
@CteaX55
頭殼貯屎有夠濟,毋知在想甚。即馬外國mā有一大陣「panic zombie」在搶衛生紙。

--
「飫」(oo?)是「食飽」的意思,iau應該是「𩚬」(食戹)佮「枵」(大樹仔內底空空)。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12 18:29:54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3/03/下(ke⊦)──低/
下(ke⊦)──低

#上古漢語聲母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17 03:11:48 (台灣)

>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site...p;sourceid=chrome&ie=UTF-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5/07/31/打拼(paʔ-piaʟ)──賣力幹/

打拼

(1)「拍」是台語打意義的 p‘aʔ 的本字。

(2)「攴」、「扑」、「撲」、「㩧」可以說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都可認為是台語打意義的 p‘aʔ 的本字。

(3)「併」通「屏」,有拋棄、除去等意義。「併命」(piãʟ-mia⊦)是拋棄性命,引伸為不顧一切地幹、賣力幹;由此引伸,「併」(piãʟ)單用也有賣力幹的意義。

(4)「屏」字讀畀正切(台語 pieŋʟ/piãʟ)時是排除、除去的意義,由此引伸捨棄的意義。「屏」(piãʟ)是台語掃除義 piãʟ-sauʟ(掃)及 piãʟ-mia⊦(命)的 piãʟ 的本字。

(5)「摒」字台語讀 piãʟ,有排除、捨棄等意義,故「摒」是台語賣力幹意義 p‘aʔ-piãʟ 的 piãʟ 的本字。

(6)「拼」和「拚」在台語都不讀 piãʟ(「拼」當作「摒」的異體時讀 piãʟ)。「拼」和「拚」的不顧一切地幹的意義是從「𢬵」(拌)字的形似誤寫而來。

(7)作者認為台語賣力幹意義的 p‘aʔ-piãʟ,似乎寫作「扑摒」比較好。

#拍 #拼命 #拚命 #扑打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摒棄 #丟掉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20 17:45:3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3-21 05:01:52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08/一垺屎(tsit⊦-puˊ-saiˋ)──一泡(ㄆㄠ)屎/

「脬」字的中古音是《廣韻》匹交切,屬於效攝、二等、開口呼。這個韻母的字在台語有讀做 -u 韻的例,如“匏”,pu´;炮(炰),pu´(參見後述(六)泡);因此「脬」字在台語可以讀做 -u 韻母。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葫蘆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4-18 06:08:48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2 21:51:0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4 13:45:42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6 04:54:48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7/01/13/爿、旁(pien)──半、邊、方、側/

「旁」字有邊、側的意義,如《釋名•釋道》:「在邊曰旁。」《玉篇•上部》:「旁,步郎切,旁猶側也,邊也,非一方也。」這個「側」、「邊」是旁邊的意思;「非一方」是不只一方,多方的意思。而「旁邊」的意義是「左右兩邊;靠近的地方」(《現漢》),「左右兩邊」台語說 tsiãʟ(正)-pieŋ´、toʟ(倒)-pieŋ´,所以「旁」字與台語側、邊意義的 pieŋ´ 有關。

「旁」字的音是《廣韻》步光切(平聲、唐韻、並母),宕攝開口一等,台語讀做 pɔŋ´,而宕開一的字在台語並没有讀做 pieŋ´ 的例,用「旁」字書寫台語方、邊、側、一半意義的 pieŋ´,應該是使用訓讀字。不過,宕攝合口三等字裡有「筐」、「往」二字台語讀 -ieŋ 韻。「筐」字的音是《廣韻》去王切(平聲、陽韻、溪母),台語文讀讀做 k‘ɔŋ;字義是方形的竹器(《王力古漢》),現代漢語的定義是用竹篾、柳條、荊條等編的容器(《現漢》)。在台語,把用竹篾編製的圓形的淺竹器叫做 k‘ieŋ-a,k‘ieŋ 應該就是「筐」字。而「往」字的音是于兩切(上聲、養韻、喻三母),台語文讀 ɔŋ。而國語「往往」台語說 ieŋ-ieŋ;「以前」台語說 ieŋ-kueʟ/keʟ(往過)。由此可知「往」字在台語有白讀音 ieŋ

回頭看「旁(步光切)」,「旁」的聲母是唇音,唇音字可開可合,並且反切下字「光」是合口一等字,因此「旁」字可視為合口字。如果再導入介音 -j-(常見現象)則成為合口三等字,跟「筐」、「往」相同;所以「旁」字可讀 -ieŋ 韻。另外,「旁」字的反切上字「步」屬全濁聲母並母,在中古後全濁聲母在台語聲調上的表現為讀陽調,故「旁」字在台語可讀pieŋ´。

楊樹達從甲骨文「旁」的字形解釋「旁」字,認為「旁」是東西南北四方的「方」的本字。《說文》說「方」是併船,「方」並没有四方的意義,「方」字的四方的意義,實際上是因為假借「方」做為「旁」字所致(楊樹達《增訂積微居小學論叢卷一•釋旁》)。在上古音,「方」是 pĭwɑŋ,「旁」是 bɑŋ(依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二字音近,「方」可以假借為「旁」。這樣的話,「東方」的本字是「東旁」,「東旁」台語讀 taŋ-pieŋ´,和國語「東方」的詞義相符。

如此說來,taŋ(東)-pieŋ´、tsit(這)-pieŋ´、tsiãʟ(正)-pieŋ´ 等的 pieŋ´ 是「旁」字,而因為「旁(pieŋ´)」並没有剖半的意義在裡面,和 ti(猪)-pieŋ´、tau⊦(豆)-pieŋ´ 的 pieŋ´ 應該是不同的詞。

【編按】朋友的朋,在台語也多了-i-介音。 #框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774
邊,側。

https://ytenx.org/kyonh/sieux/856/ [bʱɑŋ]

#框 https://ytenx.org/kyonh/sieux/830/ [kʰiwaŋ]

= 分隔線 =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7/01/13/爿、旁(pien)──半、邊、方、側/

「爿」字《說文》没有收,也没有把「爿」當做部首,古代典籍也没有用過「爿」字的記錄。第一個把「爿」做為部首的是唐•張參的《五經文字》。《五經文字》的部首有「爿」,並說「爿」字的讀音是「牆」,把牀、壯、牆、戕、臧等十二個字列在爿部下。

《說文•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易》卦,巽木於下者為鼎,象析木以炊也。……。」唐•唐玄度的《九經字樣》根據《說文》的這幾句話說:「……又《易》鼎卦,巽下離上,巽為木,離為火,篆文%e6%97%813-1%e6%9c%a8(木)如此析之兩句,左為爿,爿音牆,右為片。今俗作:鼎云象耳足形,誤也。」把《五經文字》的「爿」進一步說明是「木」字的左半邊。不過,現代學者都認為「鼎」的甲骨文%e6%97%813-2%e9%bc%8e是一個象形字,下半部是鼎足的形象。

徐鉉校定本(即現在通行本)《說文•木部》「牀」字下引徐鍇的話說:「……爿即牀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音牆。’且《說文》無爿字,其書亦異,故知其妄。」徐鍇是五代南唐人,李陽冰是唐代人,曾刊定《說文解字》(書已佚),徐鍇所說「李陽冰言……」大概是依據李陽冰的《說文解字》說的。

到了元代,戴侗的《六書故》說:「爿,在良切。《說文》:‘牀,从木爿聲。’李陽冰曰:‘右為片,左為爿。’徐鍇曰:‘《說文》無爿字,李妄也。’按,牂壯狀牀將戕牆皆從將聲,唐本《說文》有爿部,張參《五經文字》亦有之,李氏無可厚非。鄭漁仲曰:‘殳也。亦判木,音牆。’按,古文偏旁爿皆篆為%e6%97%813-3,恐非判木。且左右之分亦無義。」戴侗對於「爿」是「木」字的左半表示懷疑。

同樣是元代周伯琦的《六書正譌》則直截了當地說:「爿,疾羊切,判木也。从半木,左半為爿,右半為片。」

到了明代,梅膺祚的《字彙》(約1615年成書),把「爿」列為部首,說:「爿,蒲閑切,音瓣。𤕰。○又慈良切,音牆。李陽冰言:‘木又(右)為片,左為爿,音牆。’《說文》無爿字。」《字彙》認為「爿」字的讀音是「蒲閑切」,讀音牆變成又音。

《字彙》之後的《正字通》對「爿」字的解釋是引用上述各家的說法,然後說:「據周(伯琦)、鄭(樵)二家,皆以李(陽冰)說為肰(然),與(徐)鍇說相反。肰(然)徐(鍇)謂爿即牀,鄭(樵)謂殳即爿,合爿與牀、殳為一,誤也。判木之說近是。舊註汎引李(陽冰)說,改音瓣,非。」《正字通》支持「爿」是木的左半的說法,並認為「爿」字不應該讀作「瓣」音。

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在「片」部之後補一個「爿」字,說:「爿,反片為爿,讀若牆。」段氏認為篆文應該有「爿」字,並說:「二徐(徐鉉、徐鍇)乃欲盡改全書之爿聲為牀省聲,非也。」

現代辭典《辭源》對「爿」的解釋是「劈開成片的木柴」。《王力古漢語字典》也說:「爿,ㄑㄧㄤˊ,《龍龕手鏡》疾羊反,音牆。劈木為二的左半邊為爿。」

《漢語大字典》則對於「爿」字注ㄑㄧㄤˊ(《五經文字》音牆)及ㄆㄢˊ(《字彙》蒲閑切)兩個音,讀做ㄑㄧㄤˊ時「爿」字的意義是「劈木而成的木片」。讀做ㄆㄢˊ時「爿」字的意義是:「1劈成片的竹木。如:竹爿;木爿。……又泛指成片、成塊的東西。……。2方言。量詞。……3.用於整體的部分,相當於‘邊’、‘段儿’、‘截儿’等。《說岳全傳》第三十五回:‘走上前一斧,將荷香砍做兩半爿。’……3方言。相當於‘間’。……」

《說岳全傳》第三十五回的「砍做兩半爿」,台語說:「p‘uaʟ(破)-tsoʟ(做)-nŋ⊦(兩)-pieŋ´」,pieŋ´ 就是「爿」字。「爿」的本義是把一塊木頭剖成兩半的左邊半塊,引伸為任何整個物體剖成兩半的半塊,不分左右。此時的「半塊」或「一半」台語說 puãʟ-pieŋ´,就是「半爿」。

《字彙》對「爿」字注的音是「蒲閑切,反切上字「蒲」台語讀 pɔ´;反切下字「閑」台語文讀 han´,白讀 ieŋ´,故「爿(蒲閑切)」台語文讀 pan´,白讀 pieŋ´。

「爿」字既有整塊的半塊,或整個的半個的意義,台語又讀 pieŋ´,「爿」是台語一半或半個意義的 pieŋ´ 的本字。p‘uaʟ(破)-pieŋ´(=剖成兩半)、ti(猪)-pieŋ´(=半體猪肉)、tau⊦(豆)-pieŋ´(=半顆豆子)等的 pieŋ´ 都是「爿」字。但是 taŋ(東)-pieŋ´(=東方)、tsit(這)-pieŋ´(=這邊)、tsiãʟ(正)-pieŋ´(=右邊、右側)等的 pieŋ´ 則是「旁」字[參見前述(一)旁]。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5995
用於整體的部分,相當於「邊」、「段兒」、「截兒」等。

https://ytenx.org/dciangx/dzih/爿/ [braːn]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6 05:04:31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09/抓包(liaʔ⊦-pau)─揭穿(作弊等)/

撇開聲調不談,「拏」字在台語有沒有 lia 的音?先說聲母。

  「拏」字女加切(《廣韻》),反切上字「女」屬於泥母,中古音 n-。屬於泥母的字在台語大都讀做 n- 或 l-,有時 n-/l- 兩讀,而讀做 l- 則是從 n- 演變出來的,因為 n- 和 l- 都是舌尖音,有音變的條件。

  泥母的字在台語讀做 n- 的有:尼,女夷切,ni´;乃,女亥切 nai,;耐,女代切,nai⊦;泥,女低切,ni´ 等。讀做 l- 的有:農,奴冬切,lɔŋ´;奴,乃都切,lɔ´;女,尼呂切,li/lu`;難,那干切,lan´ 等等。n-/l- 兩讀的有:年,奴顛切,ni´/lien´;鬧,奴敎切,nau⊦/lau⊦(鬧熱,lau⊦-dziet⊦);拈,奴兼切,ni/liam(拈香,liam-hiũ)等等。

  從上面的討論可以知道,「拏」(女加切)字在台語的音讀,聲母可以讀做 l-。

  再說韻母。「拏」(女加切)屬假攝、二等、開口,中古音韻母是 -a,而與「拏」同韻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大都文讀音 -a 韻母,白讀音 -e 韻母,如:把,文 pa/白 pe;馬,文 ma/白 be;家,文 ka/白 ke;等等。而在漫長的漢語音變過程中,介音 -i- 或 -u- 的導入或消失是常見的現象。因此,「拏」的韻母也有可能從 -a 變為 -ia。這個變化雖然在假攝、二等、開口呼的字裡找不到例子,但在其他二等開口呼的韻母中卻存在這種現象。例如「雙」,它是江攝、二等、開口呼的字,中古音並沒有介音 -i-,台語白讀音卻讀做 siaŋ,導入了介音 -i-。再如「爪」也是二等開口字,台語讀做 dziau`,導入了介音 -i-。又如「額」也是,它是梗攝、二等、開口呼,台語音讀是 ɡiek⊦/ɡiaʔ⊦/hiaʔ⊦,都導入了介音 -i-。

  依此類推,「拏」的韻母也有可能導入介音 -i- 而變為 -ia。因此,「拏」的台語音讀如果不考慮聲調的話,有可能從中古的 na 變為台語的「lia」。

  其次說聲調。「拏(拿)」在《雅俗通》等韻書讀陰上聲 na`。「拏(拿)」的聲母泥母是濁聲母,根據濁聲母的字在台語白讀時變為陽聲調的規律,「拏(拿)」在白讀時聲調會從陰上變為「陽上聲」,而大部分閩南語及台語韻書都把陽上歸併為陽去(可能因為兩者調值相同),更因陽去與陽入的調值在閩南語圈裡有些地方是靠近的,於是「拏(拿)」的陽去聲 lia⊦ 就被認為是陽入聲 liaʔ⊦ 了。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7 00:42:50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09/抓包(liaʔ⊦-pau)─揭穿(作弊等)/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886

(6)台語量詞 liaʔ⊦ 的本字是「扐」,是從「手指之間」意義引伸而來。這個量詞 liaʔ⊦(扐)又引伸為動詞,指用張開的手指量測長度。

(7)台語估算義 liaʔ⊦,「略」和「扐」是可能的本字,但從字的本義來看,「扐」是台語估算義 liaʔ⊦ 的本字,它是動詞 liaʔ⊦(用手張開時的拇指尖與中指尖之間的距離來量測長度)的引伸。

(8)台語 liaʔ⊦-kioʟ(叫)、liaʔ⊦-tsoʟ(做)、liaʔ⊦-tsun`(準)等都是「以為……」的意思。「以為」是對人或事物做出某種論斷,含有推測、猜測的意義在裡面,而推測、猜測和估算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因此,liaʔ⊦-kioʟ(叫)等的liaʔ⊦,應該是估算義 liaʔ⊦ 的引伸,它的本字是「扐」。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886
1. 古代筮法,筮者數蓍草的奇零之數,夾在左手指間。
2. 手指之間。
3. 餘數。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6808
7. 大致;概要。

#副詞轉動詞 #形容詞轉動詞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7 00:47:2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30 14:59:43, 15:00:42, 15:27:35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5/16/相佇會到(sio-tuˋ-e⊦-tioʔ⊦)──走着瞧/

互相的「相」,台語口語也說 sio 及 sã,是否就是「相」字?「相」是韻尾為 -ŋ 的陽聲字,sio 是陰聲,韻尾為 -ŋ 的陽聲字在台語變為陰聲目前似乎還沒有找到其他的例。如果互相義的台語 sio 是「相」字的話,可能的音變過程如下:

[圖]


說明:

1 介音 -j- 變為 -i-;主要元音用 a 表示。

2 主要元音 a(ɑ)高化成為 ɔ。

3 主要元音 ɔ 鼻化成為 ɔ),同時失落韻尾 -ŋ。

4 主要元音 ɔ) 繼續高化成為 õ。

5 主要元音õ 失去鼻化成為 o,「相」的音變成 sio。

「相」字屬宕攝、三等、開口、陽聲字。跟「相」同韻母的字在台語白讀時有讀 -ŋ 的(如:方,pŋ;腸,tŋ´;莊,tsŋ),有讀 -iũ 的(如:醬,tsiũʟ;張,tiũ;搶,ts‘iũ`),有讀 -iã 的(如:娘,niã´;仰,hiãʟ),但沒有讀做 -ã 韻的例;不過,在宕攝、一等、開口有一個「當」讀做 tã(意義是現在)。如果厦門話 sã 是「相」字的話,可能的音變過程如下:

[圖]


說明:

1 介音 -j- 變成 -i-。主要元音 ɑ 用 a 表示。siaŋ 是漳腔白讀音。

2 介音 -i- 失落。

3 主要元音受韻尾 -ŋ 而鼻化成為 ã,韻尾 -ŋ 脫落。sã 是厦門話互相的意思,如:相辭(sã-si´)=告辭;相借問(sã-tsioʔ-mŋ⊦)=打招呼;相拍(sã-p‘aʔ)=打架;相刣(sã-t‘ai´)=械鬥,打仗。台灣話也說:米相合煮較有額(bi sã-kap-tsi k‘aʔ-u⊦-ɡiaʔ⊦)=米合起來煮,較有份量(如果一個人煮一點的話,没有份量)。也說「相合米,煮有飯」(sã-kap-bi,tsi-u⊦-pŋ⊦)。

台語互相意義的 sio/sã 用「相」字書寫,已約定俗成。

#alpha開後不圓唇元音 #手寫體A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07 00:50:56, 00:52:2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13 03:09:07 (台灣)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site...p;sourceid=chrome&ie=UTF-8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1/16/狗蟻(kauˋ-hia⊦)──螞蟻/

「蟻」字的音是《廣韻》魚倚切(上聲、紙韻),屬止攝、開口、三等、疑母。「魚倚切」的反切上字屬「疑母」,聲母為疑母的字在台語白讀時不乏讀 h- 的例,如:魚,語居切,hi´;艾,五蓋切,hiã⊦;岸,五旰切,huã⊦;瓦,五化切,hia⊦ 等,故「蟻」字在台語白讀時讀 h-。

「蟻」字屬止攝、開口、三等韻裡的支、紙、寘韻,在這三韻裡的字在台語白讀時有讀做 -ia 韻的例,而且都在牙音(舌根音),如:奇,居宜切,k‘ia(單數);寄,居義切,kiaʟ;騎,渠覊切,k‘ia´ 等。因此,「蟻」在台語也可讀 -ia 韻。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2/25/拿香跟拜(ɡiaˊ-hiu-tueʟ-paiʟ)──比喻只會模仿/

止攝、三等、開口呼包括很多《廣韻》的韻部,「𢍁」字所屬之、止、志各韻所收的字在台語白讀時没有讀做 -ia 韻的例,但同樣屬止攝、三等、開口韻的支、紙、寘三韻則有,如:奇,居宜切,k‘ia(單數);騎,渠羈切,k‘ia´;徛,渠綺切,k‘ia⊦(站立);蟻,魚倚切,hia⊦;寄,居義切,kiaʟ 等。因此也許可以認為「𢍁」字白讀時可讀 -ia 韻。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9/02/28/中古漢語與臺灣話6:止攝三等韻1/

#倚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2-14 00:25:21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1/09/濟•多(tse⊦/tsue⊦)──多/

濟 多 諸 㩼 (多支)

#甘字典ts https://taigi.fhl.net/dick/gm.php?fn=820.png #tsoe

https://zh.wiktionary.org/zh-hant/附录:斯氏核心词/汉藏语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20 01:42:23, 01:43:50, 01:44:08, 02:00:06 (台灣)

https://twitter.com/kurtsabuvv/status/1251001268916457472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5/07/31/打拼(paʔ-piaʟ)──賣力幹/
打拼(p‘aʔ-piãʟ)──賣力幹

(1)「拍」是台語打意義的 p‘aʔ 的本字。

(2)「攴」、「扑」、「撲」、「㩧」可以說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都可認為是台語打意義的 p‘aʔ 的本字。

(3)「併」通「屏」,有拋棄、除去等意義。「併命」(piãʟ-mia⊦)是拋棄性命,引伸為不顧一切地幹、賣力幹;由此引伸,「併」(piãʟ)單用也有賣力幹的意義。

(4)「屏」字讀畀正切(台語 pieŋʟ/piãʟ)時是排除、除去的意義,由此引伸捨棄的意義。「屏」(piãʟ)是台語掃除義 piãʟ-sauʟ(掃)及 piãʟ-mia⊦(命)的 piãʟ 的本字。

(5)「摒」字台語讀 piãʟ,有排除、捨棄等意義,故「摒」是台語賣力幹意義 p‘aʔ-piãʟ 的 piãʟ 的本字。

(6)「拼」和「拚」在台語都不讀 piãʟ(「拼」當作「摒」的異體時讀 piãʟ)。「拼」和「拚」的不顧一切地幹的意義是從「𢬵(拌)」字的形似誤寫而來。

(7)作者認為台語賣力幹意義的 p‘aʔ-piãʟ,似乎寫作「扑摒」比較好。

#打掃 #奮不顧身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20 03:42:25, 03:46:09 (台灣)

貯 - 盛飯、裝載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07/回應“飛珩”2011-07-02-留言於“扒勿會金”/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國語「盛飯」,台語漳腔說 te-pŋ⊦(厦腔 tue)。「貯」字有「盛」(把東西放在器具裡)的意義。「貯」的音是丁呂切(上聲、語韻),台語文讀音 t‘i(《彙音寶鑑》,漳腔,當是 ti 之誤或音變),漳腔白讀音讀 te(《厦門音新字典》讀 tue)。

遇攝、三等、開口字在台語還有讀 -e 韻的例子,如:紵,直呂切,te⊦(漳) tue⊦(厦);黍,舒呂切,文讀音 si(漳)/su(厦),白讀音 se(漳)/sue(厦)。

所以,台語盛義的te` 的本字是「貯」。

#底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2-18 17:11:04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8/12/懸(kuanˊ)──高/
懸(kuanˊ)──高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提 #掛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20 04:31:39, 04:48:30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07/剉咧等(ts‘uaʔ-leʔ-tanˋ)──顫抖着等待/
剉咧等(ts‘uaʔ-leʔ-tanˋ)──顫抖着等待

台語「ts‘uaʔ-leʔ-tan」, 字面上的意義是「顫抖着等待」。ts‘uaʔ 是顫抖,本字是「瘛」(華語:tsrhi4、tshi4)。leʔ 是動態助詞,表示動作 ts‘uaʔ 在進行,同時表示下一個動作 tan 的方式。leʔ 一般使用「咧」字表示。tan 是等待,等待的方式是 ts‘uaʔ-leʔ(=顫抖着)。tan 的本字是「等」。ts‘uaʔ-leʔ-tan`(瘛咧等)的字面上的意義是「顫抖着等待」, 實質上的意義是戰戰兢兢地等待壞事情或災禍的發生。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09/皮皮剉(p‘i⊦-p‘i⊦-ts‘uaʔ)──顫抖抖(因害怕而/
皮皮剉(p‘i⊦-p‘i⊦-ts‘uaʔ)──顫抖抖(因害怕而渾身發抖)

綜合上面所說,掣、[x]、瘛三個字在台語都有 ts‘uaʔ 的音,而且都有發抖的意義,都可以認為是台語 p‘i⊦-p‘i⊦-ts‘uaʔ 的「ts‘uaʔ」的本字,其中似以「瘛」字為最佳。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8 13:50:41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07/剉咧等(ts‘uaʔ-leʔ-tanˋ)──顫抖着等待/
剉咧等(ts‘uaʔ-leʔ-tanˋ)──顫抖着等待

台語「ts‘uaʔ-leʔ-tan」, 字面上的意義是「顫抖着等待」。ts‘uaʔ 是顫抖,本字是「瘛」(華語:tsrhi4、tshi4)。leʔ 是動態助詞,表示動作 ts‘uaʔ 在進行,同時表示下一個動作 tan 的方式。leʔ 一般使用「咧」字表示。tan 是等待,等待的方式是 ts‘uaʔ-leʔ(=顫抖着)。tan 的本字是「等」。ts‘uaʔ-leʔ-tan`(瘛咧等)的字面上的意義是「顫抖着等待」, 實質上的意義是戰戰兢兢地等待壞事情或災禍的發生。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4/09/皮皮剉(p‘i⊦-p‘i⊦-ts‘uaʔ)──顫抖抖(因害怕而/
皮皮剉(p‘i⊦-p‘i⊦-ts‘uaʔ)──顫抖抖(因害怕而渾身發抖)

綜合上面所說,掣、[x]、瘛三個字在台語都有 ts‘uaʔ 的音,而且都有發抖的意義,都可以認為是台語 p‘i⊦-p‘i⊦-ts‘uaʔ 的「ts‘uaʔ」的本字,其中似以「瘛」字為最佳。

※ 編輯: Ctea 時間: 2018-12-28 13:50:41

https://twitter.com/CteaX55/status/1099927452002902017
https://www.facebook.com/tekdee/posts/2049629491781212?/y59h4l9x
https://www.facebook.com/ukauitaigi/posts/2273962392886112?/yynegdzc/p/n710sw
 https://itaigi.tw/k/發抖/咇咇掣/phi̍...HAlHd8L2rRYFzrVxLkGqouVAET5JtI
[圖]


「掣」(tshuah) - 拉扯東西,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228

「瘛」(tshuah) - 發抖。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6990

「疶」(tshua) - 拉肚子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6889

「泄」(tshua) - 拉肚子、排泄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4583

參考:

 https://bit.ly/2GJmfrH 瘛著等

 https://bit.ly/2U4raXf phi̍h phi̍h 瘛

#害怕 #癲癇 #拉扯

另見:扯 vs 撦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meancompare/626F/64A6

#咇咇瘛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2-25 01:04:43, 01:05:42, 01:15:12, 14:48:34, 14:50:56, 14:55:08, 15:01:47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1/20/關於若及錯(參閱<博賭•博局[puaʔ⊦-kiau/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1&pagenum=0&rowcount=0
tshuah


 http://ytenx.org/kyonh/sieux/3575/ tsʰɑk
 http://ytenx.org/kyonh/sieux/2356/ tsʰuo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4482

1. 琢玉用的粗磨石。

2. 銼刀,即「鑢」。磋治骨角銅鐵的工具。

3. 用銼子銼物。

4. 磨,琢磨。引申為朋友之間的琢磨。

5. 治(玉)。

6. 用金塗飾。

7. 鑲嵌或繪繡花紋。

8. 隱藏。

9. 間雜。

10. 相互交錯。

11. 亂;雜亂。

12. 物體表面粗糙。

13. 敬慎貌。

14. 錯誤;乖謬。

15. 更迭。

16. 違背,不合。

17. 餕餘。

18. 分開;岔開。

19. 轉動;移動。

20. 壞;差(用於否定式)。

21. 加;施為。

22. 絣。

23. 小鼎。

24. 姓。

25. 通「措」。①放置;處置。②安。③施行。④棄置;停止。⑤廢棄。

26. 過,過去。

27. 化學元素「鈰」的舊譯。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0MzEw

(一)ㄘㄨㄛˋ

1.  以金塗飾。

2.  鑲嵌,繪繡花紋。

3.  磨刀石。

4.  琢磨切磋。

5.  相互交錯。

6.  岔開,引申為未遇到或未能把握。如:「錯車」、「錯失良機」。

7.  錯誤。

8.  壞。

9.  姓。如周時宋國有錯君。

(二)ㄘㄨˋ

1.施行。

2. 安置。

3. 廢棄。

4. 停止。

(三)ㄒㄧˊ

化學元素。鈰之舊譯。


 http://ytenx.org/kyonh/sieux/746/ dzʱuɑ
 http://ytenx.org/kyonh/sieux/3193/ dzʱuk
 http://ytenx.org/kyonh/sieux/2843/ tsʰuɑ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4366 用銼磋磨。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0MzA0


 http://ytenx.org/kyonh/sieux/2839/ tsuɑ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107 通「銼」,截;砍。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xNTg0


 http://ytenx.org/kyonh/sieux/2843/ tsʰuɑ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7746 摧折。後作「挫」;用銼刀去掉物體的芒角;砍;鍘切。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jAwMjI3 折傷、磨削。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04/ tsʰɑt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7770 粗石;磨。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zA4OTE5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04/ tsʰɑt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03/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584 摩擦。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zA0NDk0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04/ tsʰɑt
 http://ytenx.org/zim?dzih=擦&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555 摩擦。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xNjk0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22/
 http://ytenx.org/kyonh/sieux/3514/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200 通「剟」。削。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jAxMzE5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22/
 http://ytenx.org/kyonh/sieux/3514/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7768 割取。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jAwMjMy


 http://ytenx.org/kyonh/sieux/2392/
 http://ytenx.org/kyonh/sieux/3456/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24470  針;趕馬杖上端用來刺馬的鐵針;計數的籌碼。
 http://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jA1Mzc3

#剉冰 #刨冰 #刨絲
#蔡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20 13:59:2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9-30 03:40:20 (台灣)

https://twitter.com/BenKoWang/status/1263333162169466881
[圖]
Ben KoWang (Koa-Ông Péng-Hun)
@BenKoWang
chhài-chhoah菜礤
[圖]
 

via https://twitter.com/kurtsabuvv/status/1263508799240859648
Chit ki goán tau ū kāng-khoán--ê!!! Ùi a-kong ê sî-tāi ēng kàu chit-má koh ē-tàng ēng!!!

即支阮tau有共款的!!! 對阿公的時代用各即馬卻會當用!!!

#刨絲 #刨刀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5-22 03:04:53, 03:12:26 (台灣)

> https://www.plurk.com/p/nuo9uh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1/05/吐槽(t‘uʔ-ts‘auʟ)──揭露人家的短處/

#戳臭 #吐槽 #𠞀 #突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02 02:43:23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1/19/凸全台灣(tuʔ-tsuanˊ-taiˊ-uanˊ)──用車子跑遍全台灣/
凸全台灣(t‘uʔ-tsuanˊ-taiˊ-uanˊ)──用車子跑遍全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02 02:44:46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08 16:47:40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2/25/拿香跟拜(ɡiaˊ-hiu-tueʟ-paiʟ)──比喻只會模仿/

#跟隨 #綴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16 01:13:29, 01:29:54, 16:00:3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17 01:03:59, 03:51:4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22 12:58:17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6-25 04:19:42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8/05/05/摸-bok8-vs-摸-bong1-台語音轉現象之四/
摸 (bok8) vs. 摸 (bong1) (台語音轉現象之四)

#陽入對轉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7-05 04:43:36, 04:44:0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8-17 02:58:55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2/捧lp(p‘ɔˊ-lan⊦-p‘a)──拍馬屁/

「抔」字《廣韻》記錄了兩個音,一個是「芳杯切」(平聲、灰韻),意義是「披抔」(作者按:意義不詳);另一個是「薄侯切」(平聲、侯韻),意義是「手掬物也。」從字音及字義看,後者跟本篇討論主題有關。「抔」字《彙音寶鑑》等台語及閩南語韻書沒有收,但抔字的字音薄侯切屬流攝一等,而這個韻母所包含的字在台語大都文讀音 -ɔ 韻,白讀音 -au 韻,如:

偷,文 t‘ɔ/白 t‘au;

走,文 tsɔ/白 tsau

溝,文 kɔ/白 kau;

候,文 hɔ⊦/白 hau⊦

...等。因此,「抔」字在台語應該讀做 -ɔ 韻。而薄侯切的反切上字「薄」屬並母,並母的字的聲母有很多在台語讀做 p‘-,已在前文說明過。又因並母是濁聲母,在台語並母字的聲調大多變成陽平,抔字的聲調也應該是陽平。#oo #台語omega #PCLP #韻母 #ou #au

https://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954
漢字「抔」:

1. 用手捧取。

2. 量詞。相當於「握」、「捧」、「把」。  

https://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924
漢字「扶」:

1. 佐助;幫助。

2. 扶持;攙扶。

5. 勉力撐持(病、醉時的肢體)。

6. 拄持;扶持它物以支撐身體。

#PCLP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8-21 22:29:0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8-25 14:02:25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2/26/到箍人(tauʟ-k‘ɔ-lanˊ)──幫忙呼喚人/

#K讀Kh #Call的False cognate #不是假朋友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11-23 15:48:4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1-22 04:40:33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3-16 10:26:44 (台灣)

https://www.plurk.com/p/lb55i5
 http://gushi.tw/archives/15818
 【台語原來是這樣】打納涼、話虎膦、練痟話 | 故事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2 12:29:38

> https://www.plurk.com/p/oiwt63

https://ja.wikipedia.org/wiki/ほら話
法螺話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6/04/虎爛(hɔˋ-lan⊦)──誇大不實的話、說誇大不實的/

#唬爛

※ 編輯: Ctea 時間: 2021-08-25 09:34:18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2-20 03:54:5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2-25 17:52:36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15/喬(ts‘iauˊ)──協調/
喬(ts‘iauˊ)──協調 | 臺灣話的語源與理據(劉建仁著)
#橋 www.plurk.com/p/owwevi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7-14 01:46:07 (台灣)

https://ji.taioan.org/chhoe/?x=礁&tab=gisu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20/03/09/中古漢語與臺灣話16:蟹攝1-開口一等/

「在」字的聲母是從母,中古擬音為 dz / dz‘,清化則成為 ts,再由塞擦音 ts 變為塞音 t。例如 「焦」 字,《廣韻》即消切(平宵精),台語文讀 tsiau1。但 「焦」 字有乾枯、乾燥的意義,如《孟子•非攻下》:「日月不時,寒暑雜至,五穀焦死。」 「乾燥」 台語說 ta1,可證 ts- 音變為 t-,「在」 字可讀 t- 聲母。

又有一字 「䩌」。《廣韻•平聲•宵韻》昨焦切:「䩌,面枯皃。又音焦。」 「昨焦切」,台語讀 tsiau5。「面枯皃」 台語說 ta5。如:人䩌–去:lanɡ5 ta5–khi3。烏䩌㾪:oo1-ta5 / ta1-san2(=又黑又瘦)。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8-01 17:53:48 (台灣)

> https://disp.cc/b/261-cpoL#:~:text=拾取 #上古漢語 #複合聲母相關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3/09/28/却(kioʔ)──撿、拾取/ #抱怨

「拓(之石切)」的反切上字「之」屬照三(章)母。聲母為照三、穿三、審三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口語往往讀做 k-、k‘-、h-。例如:支,章移切,ki(量詞);指,職雉切,ki(動詞);痣,職吏切,kiʟ;齒,昌里切,k‘i;羶,式連切,hienʟ;餉,式亮切,hiaŋʟ。依此類推,「拓(之石切)」的聲母在台語音讀時或可讀 k-。因此,「拓(之石切)」在台語可讀 kioʔ(因照三母是清音,聲調讀陰入),聲母送氣則成為 k‘ioʔ 了(聲母由不送氣變送氣不乏其例)。

「摭」字的音是《廣韻》之石切,跟「拓(之石切)」同音,台語讀做 tsiek,白讀時可讀 k‘ioʔ,詳如前述「拓」字。

拓(之石切)
	
https://ytenx.org/zim?dzih=拓&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s://ytenx.org/zim?dzih=摭&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在台語有 k‘ioʔ 的音,字義是拾取,故「拓(之石切)」及「摭」是台語拾取義 k‘ioʔ 的本字。

【按】但「指」、「枝」、「齒」上古漢語是k系聲母。

 https://taiwanlanguage.files.wordpress.com/2013/09/e58db425e59c96.jpg?w=640&h=131&zoom=2
[圖]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pagenum=1&rowcount=20

https://ji.taioan.org/chhoe/?x=拾&tab=gisu

https://ytenx.org/zim?dzih=拾&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s://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2062


 1. 撿取
 2. 抓住;捕捉
 3. 收斂;收拾
 4. 碰撞
 5. 臂韝,古時射箭時用的皮製護袖。又叫「遂」。
 6. 數詞。十的大寫。
 7. 姓。
 8. 躡足而上。
 9. 更迭;輪流。
10.﹝拾翻﹞因翻檢而把原有的次序弄亂了。  

https://ytenx.org/zim?dzih=抾&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https://chardb.iis.sinica.edu.tw/char/11996


 1. 雙手捧取
 2. 捕捉
 3. 驅除;除去。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8-30 08:29:49, 08:30:32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1/25/嘐潲(hau-siauˊ)──誇大、說謊/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1/29/衰小(sue-siau´)──倒霉/

hau-siâu
嘐韶

via https://www.plurk.com/p/nh9pt1
#金門活化石 #鋼盔魚
※ 編輯: Ctea 時間: 2022-09-06 14:21:32, 14:32:55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3-12 15:10:19, 15:10:42, 15:19:5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3-16 01:06:1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4-01 23:22:4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6-17 10:25:55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8-02 23:12:35, 23:18:5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8-10 01:01:04, 01:05:00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8-11 03:46:34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8-25 17:22:41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9-15 11:47:48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09-25 16:19:28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07/13/囝仔(ɡinˋ-naˋ)──小孩子/
囝仔(ɡinˋ-naˋ)──小孩子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8926 囝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char/8930 囡

#濁音化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10-24 15:55:38 (台灣)

https://ji.taioan.org/chhoe/?x=囝&tab=gisu
gín-á
gín-ná
*kín-á
*kán-á

呂宋《班唐》有收「NIÑO PEQUEÑO」『細小子』(*sèi kin niá)甲「CRIADOS, ESCLABOS」(~ESCLAVOS)『呱仔』(*kin niá)甲「CRIADOS DE CASA」『内頭呱仔』(*lāi thâu kin niá)。「*Kin-iá」《漳語 ARTE》有寫做『蕳仔』『〓仔』。〓、成『呱』。

全羅《教會報》有 716 篇寫着『gín-á』、2216 篇寫『gín-ná』。此恰例外。咱無寫『*kam-má』『*báng-gá』『*chhêng-gá』、嗎恰無塊寫『hoan-ná』。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14 12:18:23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5/06/落翅仔(lauʟ-sit⊦-laˋ)──翅膀脫臼的鳥;比喻街頭/
落翅仔(lauʟ-sit⊦-laˋ)──翅膀脫臼的鳥;比喻街頭遊蕩的女孩

「翅膀」台語叫 sit⊦,sit⊦ 是入聲韻,但「翅」字的音「施智切」是陰聲韻,依反切可讀 siʟ。雖然 sit⊦ 和翅(siʟ)的聲母及主要元音相同,因「翅」不是入聲韻,「翅」應該不是台語翅膀義 sit⊦ 的本字。

- - - -

「翼」字的音是《廣韻》與職切(入聲、職韻),曾攝、三等、開口呼、入聲、喻四母,國語讀ㄧˋ,台語讀 iek⊦(陽入)。表面上看來,「翼」的讀音 iek⊦ 與 sit⊦ 差很多。

「翼」字的讀音「與職切」,屬曾攝、三等、開口呼、入聲韻,韻母的韻尾應該是 -k,台語一般讀 -iek 韻,但有很多例讀做 -it 韻(韻尾為 -t)或 -iek/-it 韻兩讀。例如:逼,彼側切,piek;即,子力切,tsiek;鯽,子力切,tsit;息,相即切,siek/sit;直,除力切,tit⊦;職,之翼切,tsit;色,所力切,siek;穡,所力切,sit 等等,依此,「翼」字也應當可以讀 -it 韻。

「翼」字「與職切」的反切上字「與」屬「喻四母」(也叫「以母」)。喻四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一般讀零聲母,但也有讀 ts-、dz-、s- 的例,如:癢,餘兩切,tsiũ⊦;俞,羊朱切,dzu´;裕,羊戌切,dzu⊦;蠅,余陵切,sin´(hɔ´-sin´,蒼蠅);游,以周切,siu´(siu´-tsui`[水],游泳。另有「泅」字);鹽,以贍切(以鹽醃也),sĩ⊦ 等。喻四母的字在台語有讀 s- 的例,「翼(與職切)」字應該也可讀 s-。

音韻學家說「喻四古歸定」,台語把喻四母字讀 ts-、dz-、s- 的現象也許是「定母」(d-)的音變(因為 d-、ts-、dz-、s- 都是舌尖音)。

另外從字的「又音」來看,喻四母與邪母又常常出現在同一個字的「又音」上,而「邪母」在台語大多讀 s-,這一點似乎也可以證明「翼」字在台語可讀 s-。例如:邪,以遮切/似嗟切,ia´/sia´;洋,與章切/似羊切,iaŋ´/siaŋ´ 或 iɔŋ´/siɔŋ´;羨,羊箭切/祥面切,ien⊦/sien⊦;藇,余呂切/徐呂切,i⊦/si⊦ 等。由此可見「翼」字也應該有一個聲母為邪母(台語 s-)的讀音。

再從形聲字的聲符來看,以喻四母為聲符的形聲字,它們的聲母往往變成邪母。
#以母轉s
※ 編輯: Ctea 時間: 2019-01-09 15:52:16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05/06/落翅仔(lauʟ-sit⊦-laˋ)──翅膀脫臼的鳥;比喻街頭/

落翅仔

「翼」字「與職切」的反切上字「與」屬「喻四母」(也叫「以母」)。

喻四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一般讀零聲母,但也有讀 ts-、dz-、s- 的例,如:

 癢,餘兩切(ji̯aŋ),tsiūnn [tsiũ⊦];

【編按】 痒,似羊切,zi̯aŋ

 俞,羊朱切(ji̯u),zû [dzu´];

【編按】,古代刳空樹木做船 → lù / luē / lē

 裕,羊戌切(ji̯u),zū [dzu⊦];

 蠅,余陵切(ji̯əŋ),sîn [sin´](hɔ´-sin´,蒼蠅);

 游,以周切(ji̯ə̯u),siû [siu´](siu´-tsui`[水],游泳。另有「泅」 zi̯ə̯u 字);

 鹽,以贍切(ji̯ɛm),sīnn [sĩ⊦]。(以鹽醃也)

喻四母的字在台語有讀 s- 的例,「翼」(與職切 ji̯ək)字應該也可讀 s-,si̍t。

【編按】

 液,羊益切(ji̯ɛk),sio̍h

,餘封切(ji̯woŋ),sông [sɔŋ´]。

 愈來愈好 → 愈,以主切(ji̯u),zú [dz-] → lú

 飲  ←
	
於錦切(ʔi̯əm) vs 啉 盧含切(lăm) → lim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ongji/pdf/annesia442pdf.pdf

從現代華語的諧聲偏旁來看:

延 — 涎

誘 — 綉 (秀)

(由) 油 — 袖

羊 — 祥

允 — 吮

(昜) 陽 — 傷

...等字組,都是「喻四讀為 s-」(s包含各類舌摩擦音)的佐證。

#聲符 #音變
#以母轉s
※ 編輯: Ctea 時間: 2020-04-22 21:37:02 (台灣)

https://ji.taioan.org/chhoe/?x=si̍t&tab=gisu

S- 甲《廣韻》以母有影對應。「Si̍t、翼」「-sîn、蠅」「sîⁿ、鹽」「sīⁿ、鹽」朗只組个。請讀林建輝〈以母字,閩南語呼塞擦音、擦音的例〉。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14 12:34:32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0-27 17:06:10 (台灣)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2/11/16/狗蟻(kauˋ-hia⊦)──螞蟻/

在聲調方面,疑母是次濁聲母,上聲的次濁聲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在聲調方面往往是文讀音讀陰上,白讀音讀陽上,一般把陽上併入陽去。例如:裡,良士切,文li/白lai⊦;耳,而止切,文ni/白hi⊦;五,疑古切,文ŋɔ/白ɡɔ⊦;卵,盧管切,文luan/白nŋ⊦;老,盧晧切,文lo/白lau⊦;網,文兩切,文bɔŋ/白baŋ⊦;藕,五口切,文ŋɔ`/白ŋau⊦ 等等,故“蟻”字在台語白讀時,聲調是陽上,但併入陽去。

via 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tag/塗螻/
#塗螻 #螞蟻 #上聲 #陽去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1-19 23:04:29 (台灣)
※ 編輯: Ctea 時間: 2023-12-12 02:23:34 (台灣)
--
Ctea: [筆記] 台灣話/台語 - 台語漢字 [2] #語言學 (台灣話的語源與理據) #Wordpress - CityNight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