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earty (Gearty)
標題 [新聞] 台灣「普發現金一萬元」:政治攻防下,「
時間 Sun Nov  2 00:17:33 2025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台灣「普發現金一萬元」:政治攻防下,「還稅於民」會常態化嗎?

BBC中文/記者 蔣宜婷

台灣政府即將向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預計2360萬名合資格民眾最快11月中旬收到匯
款。

這是繼2023年後,當地第二次啟動普發現金政策,也是金額最高的一次。此次政策被視為
政治攻防下的財政操作,是執政黨在「大罷免」失利後回應民意壓力所作出的妥協。

除了政治效益,外界也關注普發現金的經濟效果。多位經濟學者向BBC中文表示,有關措
施可在短期內紓解民困和產生「乘數效果」,但能否惠及最受美國關稅衝擊的產業則有待
觀察。


隨著政策推行,有立委提出將「還稅於民」制度化和常態化,也有聲音指要仿效澳門、香
港、新加坡等地定期「派錢」——這項建議在台灣可行嗎?


政策背景

台灣政府將向民眾發放現金一萬元新台幣(247英鎊;327美元;2313元人民幣),11月5
日開放民眾登記,11月12日開始入帳,預計七個月內完成。

這次「普發現金」總額為2360億元(58億英鎊;77億美元;545億元人民幣),不設排富
條款,合資格領取者將涵蓋具台灣戶籍、居留許可或永久居留證者,包括外籍配偶、派駐
海外人員及其眷屬,以及2026年4月出生的新生兒。


有關政策是《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的一部分,立法院在
10月17日三讀通過,總統賴清德10月23日公告。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推出該條例是由於
台美關稅談判尚未有結論,要因應國際情勢變化對台灣經濟、產業、民生及國土防衛之影
響。


「普發現金一萬元」源自國民黨團版本的特別條例,條文中刪除了原本針對台電的千億元
補貼,改為直接發放現金於民。在野黨主張政府近年稅收超徵達1.8兆元(433億英鎊;
586億美元;4000億元人民幣),應直接回饋人民。

執政的民進黨起初持反對態度,指國民黨以特別條例要求政府普發現金,恐違反《憲法》
與《預算法》,也將造成政府舉債壓力、排擠財政支出。但該條例在立法院藍白兩黨以人
數優勢通過後,民進黨也在「大罷免」失利的民意壓力下,逐步調整立場。


行政院隨後提出修正案,將特別預算上限提高至新台幣5,900億元。新增的預算將用於強
化電力系統、照顧弱勢族群、現金發放作業費用,及預留支援受國際情勢影響的產業。


台灣過去曾多次推動類似「普發現金」的政策,形式與目的各有不同。2009年,馬英九政

府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推出每人新台幣3,600元(88英鎊;117美元;832人民幣)的「
振興經濟消費券」,以刺激消費。蔡英文政府則在2020年與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分別推
出「振興三倍券」及「振興五倍券」,以振興內需。


直到2023年,台灣首次以現金形式普發,每人領取新台幣6,000元(147英鎊;195美元;
1387人民幣),無需消費限制,政策主軸轉向「全民共享經濟成果」,反映政府稅收超徵
與前一年經濟表現亮眼。



政治紅利

台灣民眾等待現金入帳前夕,《美麗島電子報》公布的10月民調顯示,總統賴清德的施政
滿意度突破四成,達到40.1%;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也上升至37.5%,較前期成長
6.3個百分點。有分析指出,民調回升與罷免案結束後政治對立情緒緩和,以及政府推動
普發現金等民生政策有關。

台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峻豪向BBC中文表示,「大罷免」期間在野黨主張普發現金
,成功吸引選民支持,成為藍白陣營罷免案全勝的重要因素之一,民進黨當時則將焦點放
在「抗中保台」,相對弱化民生議題,最終被迫跟進此一「無法迴避的政策」,雖然此舉
未必能提升執政黨的民意支持,但至少不會像過去那樣造成扣分。


他進一步指出,儘管普發現金在短期內具政治吸引力,但從長遠來看,未必能在選舉中轉
化為穩定支持。過去國民兩黨執政期間皆曾推動類似政策,歷史經驗顯示,選民接受補助
後不一定改變投票行為,普發現金更像是「實用主義的過客」。


隨著政治議題快速更迭,張峻豪認為,民眾的關注焦點已逐漸轉向樺加沙颱風災後的重建
、非洲豬瘟防疫等議題。普發現金的討論熱度已逐漸退燒,成為台灣政治攻防中翻過的一
頁。


台灣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向BBC中文表示,台灣民眾普遍樂見「
普發現金一萬元」政策,認為此舉有助於紓解生活壓力並回應稅收超徵。然而她指出,該
政策最初由在野黨主張推動,民進黨政府起初反對,最終轉而配合執行,反映出執政黨在
民生經濟議題上的被動角色。


她補充,雖然《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名義上回應三大挑
戰——通貨膨脹、國際政經局勢變動與關稅衝擊,但目前尚未見到具體配套措施。隨著立
法院新會期展開,以及「川習會」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政府是否能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
策,仍待觀察。



對美關稅衝擊

這次普發現金政策在美國關稅壓力下推出,當前不少傳統產業員工面臨無薪假與物價上漲
的壓力。

台灣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向BBC中文分析,將資源直接導入民間,具備一定的正面
效益,但這次普發現金與疫情期間發消費券的背景不同,當時受創嚴重的是內需服務業,
這次則是出口業。


「普發現金政策主要著眼於刺激國內消費,卻未提出具體措施因應出口產業的衝擊,顯示
政策設計與實際經濟困境之間存在落差。」

美國政府自2025年8月7日起,對台灣出口商品實施暫時性20%對等關稅,並可能疊加原有
稅率;半導體、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則尚未納入此一稅率範圍,將依美方國安調查結果另行
設定。


吳大任指出,普發現金政策理論上可產生「乘數效果」,即現金進入民間後,透過消費、
企業營收與所得提升,形成正向經濟循環。但在經濟不穩、家庭預算緊縮下,民眾可能將
現金用於既有支出或儲蓄,導致乘數效果打折、刺激消費有限。


他續說,雖然美國對台關稅已開始實施,但半導體業仍處於豁免期,出口與信心指標尚屬
穩定,相關影響尚未全面展現。普發現金可能短期有利於內需服務業,但若未來勞動市場
惡化,消費意願將受抑,政策效果也將受限。



經濟效益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此次「普發一萬元」政策將貢獻台灣 GDP 約0.415%。

行政院官員指出,過去類似政策曾帶來顯著經濟效益。2020年三倍券貢獻GDP約0.53%,
創造1016億元效益;2021年五倍券則在短期內帶動1926至2013億元消費,長期產值達2500
億元。2023年普發6000元現金則貢獻GDP約0.3%。


台灣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普發一萬元實際效益仍取決於民眾是否將現金用於新增消費,
而非替代原有支出。若能搭配會展、演唱會、運動賽事與觀光等非日常消費活動,預期刺
激效果將優於過去。


根據Yahoo奇摩最新網路民調,民眾對於普發現金的使用方式以「日常消費」為主,占比
達 33.7%;其次為「儲蓄」(19%)與「投資」(14.1%),其他選項包括繳費(9.4%)、
旅遊(8.1%)、捐款(0.6%)與其他用途(3.9%)。


吳大任指出,普發現金政策的效果評估難以單從經濟表現觀察,政府目前的評估機制「很
難令人信服」,政策所涉及的「乘數效果」與「替代效果」難以精確計算,牽涉到每個人
的消費選擇與行為模式,若缺乏抽樣調查與實證研究,政策成效將難以具體掌握。


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陳國樑向BBC中文表示,此舉是「不必要且低效的政府
支出擴張」,這筆高達新台幣2,360億元的支出,可能轉化為物價上漲與金融市場泡沫,
對實體經濟的刺激僅如「夏日午後短暫的陣雨」,雖可能引起短期波動,但對總體經濟結
構不會帶來長久改變。



「還稅於民」常態化?

日前立法院進行總質詢時,國民黨立委羅明才指出,台灣今年稅收可能再度超出預算,建
議政府考慮將「還稅於民」制度化,讓普發現金成為常態性政策。

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此回應表示,所謂「超徵」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多收稅款,而是實際徵收
金額超過原先預算估算;若將稅收硬性規定用於特定用途,可能削弱政府的即時應變能力


所謂「稅收超徵」,是指當年度實際徵收的稅款高於預算編列時的預估數,雖然國庫因此
獲得超出預期的收入,但稅收超徵並不等同於財政餘裕。

財政學者陳國樑強調,稅收超徵不應被視為財政盈餘,普發現金可能對台灣的財政紀律與
制度穩定造成長遠傷害。

他指出,台灣債務餘額持續上升,顯示即使稅收高於預估,整體收入仍不足以支應支出。
若在此情況下仍編列預算普發現金,意味著政府需舉債,形成「債留子孫」的跨代際掠奪
,也可能忽略未來的社會與經濟風險,例如能源轉型成本或國營事業虧損等潛在支出壓力


陳國樑在2023年蔡英文政府普發新台幣6,000元現金時曾警告,「一旦盒子打開了,後果
不堪設想」,如今地方政府也產生仿效中央的呼聲,是令人憂心的現象,若普發現金成為
政治工具,可能削弱財政政策的長期穩定性與永續性。


針對部分政治人物與媒體將台灣與香港、澳門、新加坡的「派錢」政策相提並論,陳國樑
認為,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的「派錢」政策建立在財政盈餘的前提下,而台灣的財政基礎
與其不同。


經濟學者吳大任也指出,新加坡與香港有類似現金發放政策,但通常建立在稅收超過預期
、政府財政狀況良好的前提下,台灣經濟數據表面上雖然不錯,但仍面臨潛在財政風險,
例如台電虧損與能源問題,未來若需大筆支出應對,將影響政府財政調度空間。


「台灣近年兩次實施發放現金,但一般民眾多認知是短期收入增加,還未形成長期預期。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ly91jv8y74o/trad


6.備註: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以天為單位),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備註請勿張貼三日內新聞(包含連結、標題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2.77 (臺灣)
※ 作者: gearty 2025-11-02 00:17:33
※ 文章代碼(AID): #1f1ZAX5u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62013857.A.178.html
ianlin1216: 垃圾dpp1F 114.136.151.198 台灣 11/02 00:19
shikop: 拿去給綠友友還不如給我 我也能當綠色好朋友啊2F 111.249.226.238 台灣 11/02 00:19
swommy: BBC也在開噴萊爾了4F 36.228.14.191 台灣 11/02 00:19
Gallardo: 怎沒說這是違憲的普發?5F 114.46.152.188 台灣 11/02 00:19
pploj: 超徵常態怎麼不檢討==6F 211.76.50.175 台灣 11/02 00:20
m13211: 政府公然違憲拿納稅錢買票7F 42.72.104.233 台灣 11/02 00:20
gawoolala: 這政府騙人民騙習慣了這一萬也想騙8F 111.254.216.86 台灣 11/02 00:23
livehouse: 民進黨詐騙刪預算沒錢還稅給辛苦人民9F 123.192.83.134 台灣 11/02 00:24
rLks02: 違憲的是藍白 送錢的是党  懂?10F 1.172.139.100 台灣 11/02 00:25
cg323: 既然錢會被少數人貪走,不如給全民一起貪11F 61.224.79.21 台灣 11/02 00:27
luche: 我只知道政府吃到烏龜卡12F 61.58.88.46 台灣 11/02 00:28
swommy: BBC竟然講實話 沒寫成党的政績欸 看的很透徹 寫的蠻中立的13F 36.228.14.191 台灣 11/02 00:30
lmu0837: 什麼野雞媒,明明都是党的疝液,謝謝党不讓發錢變成違憲15F 60.250.93.230 台灣 11/02 00:53

--
作者 gearty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