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rch20161219 (肥冷淬)標題 Re: [問卦] 古代科舉真的有這麼不堪嗎?時間 Fri Nov 28 03:35:38 2025
中國歷史上兩次「錯失的現代化」機遇
第一次機遇:魏晉南北朝(約 220–589 年)
「思想啟蒙與實驗化學」的萌芽期
機遇點:
思想解放: 中央集權崩解,儒家獨尊地位動搖。玄學興起,士人開始探討宇宙本源與抽象邏輯,類似西方的形上學。
個人主義覺醒: 「竹林七賢」等名士打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具備文藝復興初期的人本主義色彩。
煉丹術(原始化學): 對「五石散」與長生不老藥的狂熱,促使人們進行礦物採集、煅燒、配比實驗,積累了大量無機化學知識(火藥雛形)。
實用科學突破: 祖沖之的圓周率、賈思勰的農學、酈道元的地理學,顯示出脫離經學的實證精神。
失敗原因:
門閥制度: 知識與資源被世族壟斷,且貴族輕視勞動,導致理論(士大夫)與技術(工匠)無法結合。
方向錯誤: 化學實驗的目標是「成仙」而非「解析物質」,且伴隨嚴重的重金屬中毒,導致菁英早逝或轉向內丹修煉(氣功)。
社會動盪: 長期戰亂與人口銳減,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來積累技術資本。
第二次機遇:宋朝(960–1279 年)
「商業革命與技術爆發」的成熟期
機遇點:
三大發明應用: 活字印刷(知識傳播)、指南針(全球航海)、火藥(軍事熱兵器化),技術儲備已達工業革命門檻。
資本主義萌芽: 出現紙幣(交子)、發達的信貸體系、夜市經濟與遠洋貿易,商業稅收一度超過農業稅。
平民社會: 科舉擴招打破了門閥壟斷,社會流動性高,平民工匠與商人的地位較前代提升。
能源轉型前夜: 由於森林砍伐殆盡,開封等地已大規模使用「煤炭」煉鐵與取暖,具備了解決能源危機並催生蒸汽機的客觀需求。
失敗原因:
外部毀滅(蒙元入侵): 蒙古騎兵的征服是對農耕商業文明的物理性摧毀,導致技術斷層與社會退步。
缺乏軍事工業化: 未能及時將火藥技術轉化為重型管狀火炮,導致軍事上無法抵禦遊牧民族。
制度缺陷: 缺乏專利法保護發明者,缺乏獨立的法律體系保護私有財產,商人最終傾向於「買田置地」而非「擴大再生產」。
理學僵化: 南宋滅亡後,主流思想將失敗歸咎於「沈溺物質」,轉而走向「存天理、滅人欲」的保守內斂,主動切斷了探索外部世界的動力。
總體分析:為何中國難以自發工業革命?
科舉的「黑洞效應」: 科舉制度雖然公平,但將全社會最聰明的大腦引導至「註釋經典」與「追求官位」,而非研究數學與自然科學。
「大一統」的雙面刃: 統一帶來了穩定,但也消滅了競爭。缺乏像歐洲列國那樣激烈的生存競爭,導致統治者傾向於維持「小農經濟」的穩定,視顛覆性的新技術為「奇技淫巧」或潛在威脅。
理論與實踐的永久隔離: 中國始終未能打破「君子不器」的觀念。懂理論的(士大夫)不動手,動手的(工匠)不懂理論,導致經驗無法升華為科學定律,技術始終停留在經驗層面。
---------------------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
王安石變法成功版:開啟「中國文藝復興」與「抗蒙工業化」之戰略藍圖
一、 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國家資本主義」與勞動力市場
目標:利用變法累積的鉅額國家財富,轉化為工業資本,並釋放農民成為產業工人。
深化《免役法》(貨幣化與勞動力釋放):
徹底廢除實物與勞役稅,確立完全的貨幣稅收體系。
關鍵影響: 農民不再被束縛於土地上服勞役,無地農民被迫進入城市尋找工作,為手工業和未來的工廠提供了龐大的**「自由勞動力大軍」**(無產階級雛形)。
升級《市易法》與《均輸法》(國企壟斷與宏觀調控):
由國家壟斷戰略物資(鐵、煤、鹽、茶)的開採與貿易,形成強大的「國營企業體系」。
關鍵影響: 國家掌握了鉅額資本,有能力投資回報週期長、成本高的大型基礎設施(運河、礦山)與軍事工業,這是私人商人做不到的。
金融創新(青苗法的演變):
將《青苗法》從單純的農貸轉變為**「國家投資銀行」**,向手工業工場和礦主提供低息貸款,鼓勵擴大生產規模。
二、 軍事工業化:打造「保甲機械化軍團」
目標:將王安石的「保甲制」與宋朝的科技結合,打造一支近代化的常備國民軍。
武裝《保甲法》(全民皆兵+熱兵器):
王安石主張「兵民合一」。變法成功後,應將保甲民兵的訓練重點從弓箭轉向火器操作。
戰略意義: 蒙古騎兵的優勢在於從小騎射,漢人農民無法速成。但訓練一個農民使用火槍只需幾個月。數百萬裝備精良的「火槍保甲民兵」將是騎兵的噩夢。
擴建「軍器監」(國家兵工廠):
重用科學家沈括(曾任軍器監)主管研發。
推行武器標準化生產(秦制復活),確保火炮、神臂弓、突火槍的零件可互換。
技術突破: 集中資源攻克「高強度合金鋼」技術,製造能承受高膛壓的青銅/鑄鐵野戰砲,部署於長城防線與黃河防線。
三、 教育與思想改革:實用主義取代道德空談
目標:將科舉從「選拔道德家」轉變為「選拔技術官僚與工程師」。
獨尊「新學」(王安石思想):
王安石厭惡浮華的詩賦,強調「經世致用」。
改革科舉: 大幅削減詩詞歌賦的比重,改考**《策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論文)與《法算》**(法律與數學)。
引入「格物致知」的科學解釋:
將儒家的「格物」解釋為**「探究自然規律」**。
在太學(國立大學)中設立**「專科」**,將算術、天文、水利、機械製造列為與經學同等的必修課。這將迫使士大夫階層必須懂技術才能當官。
四、 抵禦蒙古的終極戰略:總體戰(Total War)
假設變法持續執行到 13 世紀面對蒙古時:
經濟戰(貿易制裁):
利用宋朝對茶葉、鐵器和紡織品的壟斷,對草原實行嚴格的貿易禁運或依賴性控制,讓蒙古各部無法獲得箭頭(鐵)與維生素(茶),在開戰前先削弱其戰爭潛力。
防禦戰術(熱兵器棱堡群):
在襄陽、釣魚城等戰略要地,修建防禦火炮的棱堡體系。
配合車輪舸艦隊(內河炮艦),利用水網分割戰場,讓蒙古騎兵的機動性徹底失效。
反擊戰術(卻月陣 2.0):
借鑒劉裕的戰術,由重裝步兵保護火炮陣地推進。利用射程優勢,逼迫蒙古騎兵衝鋒,然後用霰彈和排槍將其殲滅。
五、 歷史推演結果
如果王安石變法成功並延續:
政治上: 中國將提前進入**「威權官僚制」**(類似德國普魯士模式),政府高效、集權且重視軍事與工業。
經濟上: 誕生強大的國營軍工複合體,推動煤鐵複合型工業革命。
結局: 當成吉思汗南下時,他面對的不是一個文弱的宋朝,而是一個擁有百萬火槍民兵、數千門重炮、工業產能是蒙古百倍的**「鋼鐵大宋」**。蒙古可能會選擇向西擴張(攻打歐洲),而不敢南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2.235.168.196 (臺灣)
※ 作者: arch20161219 2025-11-28 03:35:38
※ 文章代碼(AID): #1fAAWC2N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64272140.A.097.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問卦] 古代科舉真的有這麼不堪嗎?
11-28 03:35 arch20161219
→ WunoW: 看到這種腦補文我都只想吐一句歷史沒有如果1F 114.36.225.143 台灣 11/28 03:39
推 jacket664: 中國人輸在方法論2F 111.248.128.216 台灣 11/28 03:42
→ chuckni: 你是不是看了什麼如果永樂大典還在之類的影片?3F 36.230.42.185 台灣 11/28 04:13
→ IAMCSH: 慘5F 101.8.224.22 台灣 11/28 04:50
推 lpb: 想太多了,王安石的變法就不可能成功XD6F 111.71.72.20 台灣 11/28 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