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Oswyn (Oswyn)
標題 Re: [新聞] 不准用簡體字!經濟部修法:電子遊戲機
時間 Sat Oct 18 21:34:47 2025


※ 引述《qqsheepu (小綿羊)》之銘言:
: 是說我很久沒玩外面機台了
: 是不知道有哪些遊戲
: 不過應該都有日本文字的機台吧
: 像那種三國遊戲
: 都會寫三国
: 仔細想想還有
: 「学園」「国王」
: 「体力」「発動」「図鑑」
: 「国」「学」「図」「応」「発」「体」等字與中國簡體字幾乎一致
: 會不會有一群人指著日文漢字說這是簡體字

以下是沒有學術性的個人心得整理

阿共簡體中文跟日文漢字,起源不同但結果雷同
是因為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字體主要的參考是草書・今草

當初日本人引進中文,但在日本本土只有少數精英會中國語&文
中文字對日本人來說,最強大的用途還是被拿來記錄日語・和訓

萬葉集開卷第一首,大泊瀬稚武天皇=雄略天皇御製歌


漢字本文=真字萬葉集=真假名(假借真字)
籠毛與美籠母乳布久思毛與美夫君志持此岳尒菜採須兒家吉閑名告沙根
虚見津山跡乃國者押奈戸手吾許曽居師吉名倍手吾己曽座
我許曽者告目家呼毛名雄母

読み下し文
籠もよみ籠持ち掘串もよみ掘串持ちこの丘に菜摘ます児家聞かな名告らさね
そらみつ大和の国はおしなべてわれこそ居れしきなべてわれこそ座せ
われこそは告らめ家をも名をも

訓み
こもよみこもちふくしもよみぶくしもちこのをかになつますこいへきかななのらさね
そらみつやまとのくにはおしなべてわれこそをれしきなべてわれこそませ
われこそはのらめいへをもなをも

爛譯天皇把妹歌
提著好籃、拿著好鏟,在這座山丘摘菜的妹呦。妳是哪家的,叫什麼名字可以告訴我嗎。
天滿山跡之國全都服從我,全都由我支配。
所以告訴我吧,妳的家和妳的名。

        虚見津山跡乃國そらみつ在後世被當作大和=山跡的枕詞
        原始意義有(山跡)高聳入雲或「空御津」饒速日命乘天磐船從天降津(船)
        等說法但事實不明,但我個人比較喜歡奈良盆地被山環繞的想法而不是空幹話

『萬葉集』中和歌是以真名記錄下來的。這的真=本來名=字
真名也被稱為真字楷書・隷書。後世行書・草書及各式變體字被稱為くずし字=崩字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76915
< 楷書 : ㄎㄞˇ ㄕㄨ >辭典檢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字詞:楷書,注音:ㄎㄞˇ ㄕㄨ,釋義:1.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後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於後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也稱為「真書」、「真字」、「正楷」、「正書」。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宋.沈括《夢溪筆談. ...

 

這種被稱為萬葉的文字,是假借漢字(真名)來記錄日語=和訓

        但令人困擾的是,字體跟文體混淆

日本導入唐律令的時代,官廳主要使用漢文體,但中國文言文對日本人來說畢竟是外文
開始有人在漢文旁加注小字以方便閱讀與理解,一開始用的是真名=漢字
後來漢字真字符號化也就誕生出片假名片=かた=不完整、一部分之義
所以習慣上片假名有很強的符號註釋性質


後來生出了將漢字草書簡略化演變成的平假名,主要用來書寫日語=和訓

漢文體文言文是男人在朝廷工作用的外文,絕大部分的女性不會特意去學及使用
但這不表示平假名是女性專用,畢竟和文體是日本人的母語可不分男女

下面舉一小段平安前期的宣命

丁亥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良房為大政大臣大納言從二位源朝臣信為左大臣大納言
正三位藤原朝臣良相為右大臣宣制曰
        ※ 藤原ノ朝臣的ノ及各種ノ,都不在原始本文,而是後人加撇在旁邊當輔助
[圖]

去掉上色的漢字(這些上色字是偏插在本文的小字),留下來的幾乎=文言文
而這些小字實際上是萬葉假名,把萬葉假名替換成片假名的話大家應該就眼熟了
        乎=ヲ、止=ト、不=フ、波=ハ、那利=ナリ、攴=キ、与利=ヨリ
        毛=モ、乃=ノ、毛安利=モアリ


後來開始使用片假名取代萬葉假名,到近代片假名不寫偏而是當成本文
        從以漢文體為主體的宣命体>片假名宣命体>漢字片假名交雜文
        然後也有漢字平假名交雜文

但最主要的差異還是在,文體是以漢文體為主還是以和文體為主
        和文體不太會用片假名書寫

像知名日本戰國分國法的今川假名目錄,這的假名嚴格來說並不是指文字(平)假名
而更代表指文體、仮名遣い,是以和訓也就是日語書寫的
信玄家法義治式目(六角氏式目)就是偏向以漢文體寫成的日式文言文


在過去日本權貴會學漢文,掌握相當程度的讀寫真字=楷書能力不成問題
然而平常寫字多用撇的,也就是用草書、平假名為主

到了武家當權的時代,上層武士還是有著良好的漢文、讀寫真字=楷書能力
足利將軍們的書法也都還不錯,連鄉下人謙信都能撂個日式漢詩

但到了亂世底層向上崛起,更沒文化的人多了
他們能讀撇くずし字=崩字就算有水準了,能熟真字=楷書就屬奢求

所以日本中世很多古文書,一堆錯別字跟誤字、當字,主因還是沒有文化水平的人多了
很多是沒有完整掌握真字=楷書,就直接上手學亂撇的粗人

到了江戸時代,和平了生活水準也提高了,但一般市井的學堂(寺子屋等)教材
主要是以草書的変体仮名・くずし字為主

        整理過的常用変体仮名可參考下面的列表
        変体仮名一覧表 - 学術情報交換用変体仮名 | 国立国語研究所
        https://cid.ninjal.ac.jp/kana/list/
変体仮名一覧表 - 学術情報交換用変体仮名 | 国立国語研究所
国際文字コード規格に提案するために選定した「変体仮名」の一覧表です。 ...

 


因為草書,一開始就是為了快速書寫,簡化楷書・隷書等正字的筆畫
是有一定邏輯及簡化的規律,但結果還是會有同型字或難辨認的狀況
常得依靠上下文與經驗去判斷,這個字有可能是什麼字

加上各人的個性跟癖性的話......吐血

但優點是,字型簡化了、字數少了,雖然草、但要學的字少反而容易上手及推廣
加上近世的日本市井主要使用草仮名遣い,以平假名輔助需要懂的常用漢字也不需太多
難字在旁邊注片假名表音就好,甚至直接用假名替代生難字

後來標在旁邊的注音,合體變送假名,漢字與假名直接結合在一起

現代的日本漢字,有參考各種變體、異體字,不少字也是從草書、変体仮名系統來的


而中共的簡體字,造字主要也是參考草書,是草書楷化
但最大的問題跟上面提到的草書問題一樣

草書是從字型上簡化,與中文造字的六書無關
簡字的問題大家都懂,就不提了

但中文字的最大優點是資訊密度也就是熵
簡化字的同型字問題會造成效率降底

日本漢字

        1923年常用漢字          1,962字
        1931年修正成約          1,860字
        1946年当用漢字表        1,850字、簡易字体131字
        1981年常用漢字表        1,945字
        2010年常用漢字表(改定)2,136字

先別提廢不廢,常用漢字的數量還向上反彈了,但二千初個常用字是什麼程度

        第一學習階段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000 字,使用 700 字。
        第二學習階段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1,800 字,使用 1,200 字。
        第三學習階段    認識常用國字至少 2,700 字,使用 2,200 字。
        第四學習階段    認識國字至少 4,500 字,使用 3,500 字。


所以差不多是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5-6 年級
台灣小學五年級,差不多就是日本國民教育水準,日本小學畢業差不多是台灣低年級


小學時,老師不準學生寫草寫,要一個字一個字刻,但大人日常都在用草寫
小時候覺得OX,但長大知道有先學好正字、再使用草寫還是有道理的


--
                    人間五十年、化天のうちを比ぶれば、夢幻の如くなり
   ^,,,^                                一度生を享け、滅せぬもののあるべきか
(ω)\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6.213.113 (臺灣)
※ 作者: Oswyn 2025-10-18 21:34:47
※ 文章代碼(AID): #1eyvTwTa (C_Chat)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760794490.A.764.html
※ 編輯: Oswyn (114.36.213.113 臺灣), 10/18/2025 21:40:59
spfy: 你這心得484有點多1F 10/18 21:52
fenix220: 某族群只是想拉其它文字下水而已顧左右而言他2F 10/18 21:56
NovaWolf: 禁簡體字我覺得是好事 只是理由那樣講就你知我知 倒是某群人就想拖其他文字下水3F 10/18 21:58
spfy: 因為有群人的母語使用簡體文字 要體諒5F 10/18 21:59
Watame: 好強6F 10/18 22:07
HarunoYukino: 誰叫提出來的理由是大家都會被打到w
既然用"誤操作"當理由,那麼大家都一起來檢視也只是剛好7F 10/18 22:23
StarTouching: 要不要先看官方理由是什麼10F 10/18 22:40

--
作者 Oswyn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